加气混凝土成品托盘自动发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88045发布日期:2018-09-08 00:48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气混凝土生产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气混凝土成品托盘自动发放装置。



背景技术:

加气混凝土从广义上来讲是所有加了气的混凝土,包括加气混凝土砌块,泡沫混凝土及加了引气剂的混凝土。其具有容重轻、保温性能高、吸音效果好,一定的强度和可加工性等优点,是我国推广应用最早,使用最广泛的轻质墙体材料之一。生产出来的混凝土成品需要输送入库堆放,入库后的混凝土成品需要出库打包后进行外运销售。在混凝土产品入库或出库的过程中,需要将混凝土成品放置在托盘上并由输送轨道进行输送。目前的托盘在不使时都是成摞堆叠,需要使用时再由人工放置到输送轨道上,人工操作工作量相当大,且效率不高。申请号为201710433857.6的中国专利“加气混凝土砌块托盘的自动分垛输送系统”,采用机械手对成摞托盘进行一一夹持并来回移动以一一输送出托盘的输送系统。虽然比人工操作节省人力,但机械手需要来回和上下移动,输送效率依然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控制的加气混凝土成品托盘自动发放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加气混凝土成品托盘自动发放装置,包括机架、升降机构、夹持机构、传送机构和控制系统,所述升降机构固定于机架,所述升降机构与夹持机构连接并可带动夹持机构升降,所述传送机构位于夹持机构的下方,所述升降机构、夹持机构和传送机构均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由此,可自动对成摞的托盘进行分发输出,可实现快速高效的托盘发放,节省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气缸、升降支架、导向筒和导向柱,所述升降气缸固定于机架,所述升降气缸的自由端与升降支架连接并可带动升降支架升降,所述导向筒固定于机架所述导向柱的一端并与升降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柱的另一端贯穿导向筒。由此,通过升降气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气缸包括第一升降气缸和第二升降气缸,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尾端固定于机架,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自由端与第二升降气缸的尾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自由端与升降支架连接。由此,设置两个升降气缸可对升降高度进行分段控制,扩展升降机构的工作范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气缸和夹持架,所述夹持架的上端与升降支架铰接,所述夹持气缸的尾端与升降支架铰接,所述夹持气缸的自由端与夹持架铰接。由此,通过夹持气缸的伸缩可控制夹持架的一端以其另一端与升降支架的铰接位置为中心转动,可对托盘进行夹取操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气缸和夹持架均设置为两个并对称连接于升降支架的两端。由此,对称的夹持气缸和夹持架可使托盘受力均匀,夹持力相对稳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送机构包括第一轨道装置、第二轨道装置和第三轨道装置,所述第一轨道装置与第二轨道装置垂直交叉,所述第三轨道装置与第二轨道装置的输出端相接,所述第二轨道装置位于夹持机构下方。由此,第一轨道装置将堆叠好的整摞托盘输送到第二轨道装置,升降机构和夹持机构配合并抓取上部托盘后由第二轨道装置将最下面一个托盘输送到第三轨道装置,后由第三轨道装置输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装置、升降感应装置、入料感应装置和出料感应装置,所述升降感应装置、入料感应装置和出料感应装置分别与PLC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升降感应装置安装于机架上部并与升降机构对应,所述入料感应装置安装于第二轨道装置的输入端,所述出料感应装置安装于第二轨道装置的输出端。由此,升降感应装置可感应升降机构的升降位置并发送信号给PLC控制装置,入料感应装置和出料感应装置可感应托盘的输送位置并发送信号给PLC控制装置,PLC控制装置根据收到的位置信号,控制升降机构、夹持机构和传送机构的运行和动作,使升降机构、夹持机构和传送机构联运配合以实现混凝土成品托盘的自动发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采用PLC控制装置控制升降机构、夹持机构和传送机构的运行和动作,使升降机构、夹持机构和传送机构联运配合,对成摞的混凝土成品托盘输入,夹持并提升上部托盘,后对最下面一个托盘进行输出,以实现混凝土成品托盘的自动发放。可节省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加气混凝土成品托盘自动发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加气混凝土成品托盘自动发放装置的夹持机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加气混凝土成品托盘自动发放装置的传送机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加气混凝土成品托盘自动发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图1~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加气混凝土成品托盘自动发放装置。

参照图1,加气混凝土成品托盘自动发放装置包括机架1、升降机构2、夹持机构3、传送机构4和控制系统。升降机构2固定于机架1,升降机构2与夹持机构3连接并可带动夹持机构3升降,传送机构4位于夹持机构3的下方,升降机构2、夹持机构3和传送机构4均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传送机构将多个堆叠在一起的托盘送入到夹持机构下方,夹持机构夹取除最下面的一个托盘外的所有托盘并将其提升一定高度,传送机构输送出最下面的一个托盘,后夹持机构放下所有托盘,再夹取除最下面的一个托盘外的所有托盘并将其提升一定高度,传送机构再输送出最下面的一个托盘,如此循环直至所有托盘被输送出。后传送机构再将下一摞托盘送入到夹持机构下方,重复以上操作。

升降机构2包括升降气缸21、升降支架22、导向筒23、导向柱24和升降感应支杆25。升降气缸21尾端固定于机架1,升降气缸21的自由端向下并与升降支架22固定连接,升降气缸21伸缩可带动升降支架22升降。导向筒23固定于机架1导向柱24的一端并与升降支架22固定连接,导向柱24的另一端贯穿导向筒23。导向柱24可设置为两个并分别固定于升降支架22的两端,导向筒23设置为两个并分别与两个导向柱24对应。可在升降气缸21带动升降支架22升降的过程中确保升降支架22运行平稳。降感应支杆25固定于导向柱24的上端并可随导向柱24升降。

夹持机构3包括夹持气缸31和夹持架32,夹持架32的上端与升降支架22铰接,夹持气缸31的尾端与升降支架22铰接,夹持气缸31的自由端与夹持架32铰接。夹持气缸31和夹持架32均设置为两个并对称连接于升降支架22的两端。对称的两个夹持架32可从托盘的两端对托盘施加夹持力夹持住托盘。

参照图2,夹持架32包括两根横杆321、两根竖杆322和两个挂钩323。两根竖杆322分别固定于两根横杆321的两端,两个挂钩323分别固定于两根竖杆322的下端,挂钩323与竖杆322呈垂直连接。竖杆322的上端与夹持架32铰接,夹持气缸31与其中一根横杆321的中段铰接。两个夹持架32的挂钩323相对,可在夹持托盘时钩住托盘的底部,使夹持架32在抬升过程中能够稳固地夹持住托盘。

参照图3,传送机构4包括第一轨道装置41、第二轨道装置42和第三轨道装置43。第一轨道装置41与第二轨道装置42垂直交叉,第三轨道装置43与第二轨道装置42的输出端相接。第二轨道装置42位于夹持机构3的下方。第一轨道装置41将堆叠好的整摞托盘输送到第二轨道装置42,升降机构2和夹持机构3配合并抓取上部托盘后由第二轨道装置42将最下面一个托盘输送到第三轨道装置43,后由第三轨道装置43输出。第一轨道装置41与第二轨道装置42垂直设置,可确保整摞托盘输送到第二轨道装置42时不会超出轨道一侧,避免了直线式相接无法控制输送位置的情况。

第二轨道装置42包括电机421、第一传送带422、第二传送带423、第三传送带424、升降装置425和连接座426。电机421与第一传送带422连接并可带动第一传送带422运行,第一传送带422与第二传送带423和第三传送带424通过传动机构连接并能带动第二传送带423和第三传送带424同步运行。升降装置425通过连接座426与第一传送带422、第二传送带423和第三传送带424连接并可带动第一传送带422、第二传送带423和第三传送带424同步升降。

第一轨道装置41包括两条同步运行的第一输送轨411和第二输送轨412。第一输送轨411的输出端位于第一传送带422和第二传送带423之间,第二输送轨412的输出端位于第二传送带423和第三传送带424之间。当第一轨道装置41运行时,第二轨道装置42的上侧低于第一轨道装置41的上侧,第一轨道装置41可将整摞托盘输送到第二轨道装置42的上方。当夹持机构3夹取上部托盘后,第二轨道装置42的升降装置425上升抬升第二轨道装置42的第一传送带422、第二传送带423和第三传送带424,后第一传送带422、第二传送带423和第三传送带424同步运行将最下面一个托盘输送到第三轨道装置43并由第三轨道装置43输出。

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装置、升降感应装置、入料感应装置51和出料感应装置52。PLC控制装置可设置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个模块,可对输送和分发过程进行整体自动控制,也可对各个工作过程进行分别手动控制,方便工作人员操作。

升降机构2的升降气缸21、夹持机构3的夹持气缸31、传送机构4的第一轨道装置41、第二轨道装置42和第三轨道装置43分别与PLC控制装置电性连接并由PLC控制装置控制。升降感应装置、入料感应装置51和出料感应装置52分别与PLC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升降感应装置安装于机架1上部并与升降机构2对应,升降感应装置包括第一感应器53、第二感应器54和第三感应器55,第二感应器54和第三感应器55可分别与第一感应器53进行感应。第一感应器53固定于机架1上部,第二感应器54和第三感应器55间隔一定距离固定于升降感应支杆25上并可随升降感应支杆25升降运行。当升降机构2上升时,第一感应器53与第二感应器54对应,当升降机构2下降时,第一感应器53与第三感应器55对应。可准确感应升降机构2的升降位置。

入料感应装置51安装于第二轨道装置42的输入端,出料感应装置52安装于第二轨道装置42的输出端。入料感应装置51和出料感应装置52可感应托盘的输入和输出。

使用时,行将整摞托盘放置在传送机构4的第一轨道装置41上,夹持机构3处于张开状态。第一轨道装置41将托盘输送到第二轨道装置42上方即夹持机构3的下方。入料感应装置51感应到托盘被送入并发关信号给PLC控制装置,PLC控制装置收到信号后发送控制信号到升降机构2控制升降气缸21伸出使升降支架22下行并带动连接于升降支架22的夹持机构3下行。当升降机构2下行到预定位置时,升降感应装置的第一感应器53和第三感应器55对应感应并发送信号给PLC控制装置,PLC控制装置发送控制信号到夹持机构3控制夹持气缸31缩回带动夹持架32从托盘两侧夹持住除最下面一个托盘外的所有托盘,后PLC控制装置控制升降机构2上升抬起托盘。PLC控制装置再控制传送机构4的第二轨道装置42上升并运行,输送托盘到第三轨道装置43后输出托盘。后PLC控制装置控制升降机构2下降后夹持机构3放开托盘,升降机构2上升后由夹持机构3夹持住除最下面一个托盘外的所有托盘,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托盘被一一全部输出。可自动对成摞的托盘进行分发输出,可实现快速高效的托盘发放,节省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实施例2

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加气混凝土成品托盘自动发放装置。

参照图4,加气混凝土成品托盘自动发放装置包括机架1、升降机构2、夹持机构3、传送机构4和控制系统。升降机构2固定于机架1,升降机构2与夹持机构3连接并可带动夹持机构3升降,传送机构4位于夹持机构3的下方,升降机构2、夹持机构3和传送机构4均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升降机构2包括升降气缸21、升降支架22、导向筒23、导向柱24和升降感应支杆25。升降气缸21尾端固定于机架1,升降气缸21的自由端向下并与升降支架22固定连接,升降气缸21伸缩可带动升降支架22升降。导向筒23固定于机架1导向柱24的一端并与升降支架22固定连接,导向柱24的另一端贯穿导向筒23。导向柱24可设置为两个并分别固定于升降支架22的两端,导向筒23设置为两个并分别与两个导向柱24对应。可在升降气缸21带动升降支架22升降的过程中确保升降支架22运行平稳。降感应支杆25固定于导向柱24的上端并可随导向柱24升降。

升降气缸21包括第一升降气缸211和第二升降气缸212。第一升降气缸211的尾端固定于机架1,第一升降气缸211的自由端与第二升降气缸212的尾端固定连接,第二升降气缸212的自由端与升降支架22固定连接。采用两个升降气缸串联可扩大升降支架22的行程范围。

夹持机构3包括夹持气缸31和夹持架32,夹持架32的上端与升降支架22铰接,夹持气缸31的尾端与升降支架22铰接,夹持气缸31的自由端与夹持架32铰接。夹持气缸31和夹持架32均设置为两个并对称连接于升降支架22的两端。对称的两个夹持架32可从托盘的两端对托盘施加夹持力夹持住托盘。

夹持架32包括两根横杆321、两根竖杆322和两个挂钩323。两根竖杆322分别固定于两根横杆321的两端,两个挂钩323分别固定于两根竖杆322的下端,挂钩323与竖杆322呈垂直连接。竖杆322的上端与夹持架32铰接,夹持气缸31与其中一根横杆321的中段铰接。两个夹持架32的挂钩323相对,可在夹持托盘时钩住托盘的底部,使夹持架32在抬升过程中能够稳固地夹持住托盘。

传送机构4包括第一轨道装置41、第二轨道装置42和第三轨道装置43。第一轨道装置41与第二轨道装置42垂直交叉,第三轨道装置43与第二轨道装置42的输出端相接。第二轨道装置42位于夹持机构3的下方。第一轨道装置41将堆叠好的整摞托盘输送到第二轨道装置42,升降机构2和夹持机构3配合并抓取上部托盘后由第二轨道装置42将最下面一个托盘输送到第三轨道装置43,后由第三轨道装置43输出。第一轨道装置41与第二轨道装置42垂直设置,可确保整摞托盘输送到第二轨道装置42时不会超出轨道一侧,避免了直线式相接无法控制输送位置的情况。

第二轨道装置42包括电机421、第一传送带422、第二传送带423、第三传送带424、升降装置425和连接座426。电机421与第一传送带422连接并可带动第一传送带422运行,第一传送带422与第二传送带423和第三传送带424通过传动机构连接并能带动第二传送带423和第三传送带424同步运行。升降装置425通过连接座426与第一传送带422、第二传送带423和第三传送带424连接并可带动第一传送带422、第二传送带423和第三传送带424同步升降。

第一轨道装置41包括两条同步运行的第一输送轨411和第二输送轨412。第一输送轨411的输出端位于第一传送带422和第二传送带423之间,第二输送轨412的输出端位于第二传送带423和第三传送带424之间。当第一轨道装置41运行时,第二轨道装置42的上侧低于第一轨道装置41的上侧,第一轨道装置41可将整摞托盘输送到第二轨道装置42的上方。当夹持机构3夹取上部托盘后,第二轨道装置42的升降装置425上升抬升第二轨道装置42的第一传送带422、第二传送带423和第三传送带424,后第一传送带422、第二传送带423和第三传送带424同步运行将最下面一个托盘输送到第三轨道装置43并由第三轨道装置43输出。

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装置、升降感应装置、入料感应装置51和出料感应装置52。PLC控制装置可设置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个模块,可对输送和分发过程进行整体自动控制,也可对各个工作过程进行分别手动控制,方便工作人员操作。

升降机构2的升降气缸21、夹持机构3的夹持气缸31、传送机构4的第一轨道装置41、第二轨道装置42和第三轨道装置43分别与PLC控制装置电性连接并由PLC控制装置控制。升降感应装置、入料感应装置51和出料感应装置52分别与PLC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升降感应装置安装于机架1上部并与升降机构2对应,升降感应装置包括第一感应器53、第二感应器54和第三感应器55,第二感应器54和第三感应器55可分别与第一感应器53进行感应。第一感应器53固定于机架1上部,第二感应器54和第三感应器55间隔一定距离固定于升降感应支杆25上并可随升降感应支杆25升降运行。当升降机构2上升时,第一感应器53与第二感应器54对应,当升降机构2下降时,第一感应器53与第三感应器55对应。可准确感应升降机构2的升降位置。

入料感应装置51安装于第二轨道装置42的输入端,出料感应装置52安装于第三轨道装置43的输入端。入料感应装置51和出料感应装置52可感应托盘的输入和输出。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