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李传送的可调节型辅助搬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1350发布日期:2018-10-02 20:20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行李传送的可调节型辅助搬运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出行选择飞机的旅客越来越多,飞机已成为一种普及的交通工具。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对出行的便利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种应用于机场,用于上下飞机的车载自动扶梯,可提高旅客的出行体验和满意度。

随着选择飞机出行的旅客数量增多,其年龄分布也愈加广,例如,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怀抱幼儿的家长,若他们还携带着大件的行李,则在登机过程中会造成不便,因此,需要设置一种车载电梯,能解决上述行李运送问题和安全性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行李传送的可调节型辅助搬运结构,及时疏导主传送平面端部的行李,防止堆积,以免影响后续行李的传送;间隙调整链轮的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可调,可以消除加工及组装后产生的累积误差,还可以尽量减少辅助传送平面和主传送平面端部对接处的间隙,使辅助传送平面端部的位置适宜,使便于行李的传送,防止行李被卡住。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行李传送的可调节型辅助搬运结构,包括设置在主传送平面一侧的辅助传送平面、传动链、主链轮和间隙调整链轮和驱动装置,所述辅助传送平面与传动链连接,所述间隙调整链轮设置在主传送平面端部与主链轮之间;所述间隙调整链轮设有位置调整机构,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包括水平方向调节部和竖直方向调节部。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行李传送的可调节型辅助搬运结构,所述水平方向调节部包括水平调节杆和第一支座,所述水平调节杆安装在第一支座上并与第一支座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支座设有第一长孔,所述间隙调整链轮通过其安装轴穿设于第一长孔内,所述水平调节杆端部与安装轴轴身一侧接触。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行李传送的可调节型辅助搬运结构,所述竖直方向调节部包括竖直调节杆、第二支座,以及开设在链轮安装座上的第二长孔,所述第二支座固定安装在链轮安装座上,所述竖直调节杆安装在第二支座上并与第二支座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支座穿设于第二长孔内,所述竖直调节杆端部与第一支座接触。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行李传送的可调节型辅助搬运结构,所述辅助传送平面与主传送平面均循环设置,所述主传送平面包括主传动上行面、主传动下行面和连接两者的主传动过渡面,所述辅助传送平面包括辅助传动上行面、辅助传动下行面和连接两者的辅助传动过渡面;所述辅助传动过渡面和主传动过渡面之间设有间距均匀的间隙处。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行李传送的可调节型辅助搬运结构,所述辅助传动过渡面呈倾斜状,所述主传动过渡面呈圆弧状;所述辅助传动上行面的上表面平行于或低于主传动上行面的上表面。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行李传送的可调节型辅助搬运结构,所述主传送平面上设有一组传送挡板,所述一组传送挡板分别与主传送平面转动连接,且分别连接有挡板转向驱动装置。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行李传送的可调节型辅助搬运结构,所述传送挡板端部设有连接部和凸部,传送挡板通过连接部与主传送平面转动连接,所述凸部延伸至主传送平面下方;所述挡板转向驱动装置设置在主传送平面下方,且与凸部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行李传送的可调节型辅助搬运结构,所述凸部端部设有轮齿部,所述挡板转向驱动装置通过输出齿轮与轮齿部啮合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行李传送的可调节型辅助搬运结构,结构简单稳定,及时疏导主传送平面端部的行李,防止堆积,以免影响后续行李的传送;间隙调整链轮的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可调,可以消除加工及组装后产生的累积误差,还可以尽量减少辅助传送平面和主传送平面端部对接处的间隙,使辅助传送平面端部的位置适宜,使便于行李的传送,防止行李被卡住。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行李传送的可调节型辅助搬运结构,竖直方向与水平方向的调节部结构简单稳定,并结合成一整体,节约空间;且,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的调节更便利。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行李传送的可调节型辅助搬运结构,主传送平面和辅助传送平面两者对接处合理的端部形状设计,一方面尽量减小对接处间隙,使得行李更易通过以及便于传送,另一方面尽量保证对接处间隙均匀,且保证折叠后的传送挡板能够稳定可靠的从对接处的间隙中穿过。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行李传送的可调节型辅助搬运结构,传送挡板一方面起到限位作用、防止运送过程中行李的掉落,另一方面,在行李到达辅助传送平面时,传送挡板翻转并推送行李,帮助行李进入辅助传送平面。

(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行李传送的可调节型辅助搬运结构,挡板及其挡板转向驱动装置的设计合理利用传送平面上方与下方的空间,布局合理;挡板转向驱动装置的传动稳定可靠,且节约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行李传送的可调节型辅助搬运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行李传送的可调节型辅助搬运结构的传送挡板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行李传送的可调节型辅助搬运结构的水平方向调节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行李传送的可调节型辅助搬运结构的竖直方向调节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行李传送的可调节型辅助搬运结构的工作方法中步骤S103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行李传送的可调节型辅助搬运结构的工作方法中步骤S104与步骤105的示意图;

图中:1-主传送平面,101-主传动上行面,102-主传动下行面,103-主传动过渡面,2-辅助传送平面,201-辅助传动上行面,202-辅助传动下行面,203-辅助传动过渡面,3-传动链,4-主链轮,5-间隙调整链轮,51-安装轴,6-位置调整机构,61-水平方向调节部,611-水平调节杆,612-第一支座,613-第一长孔,62-竖直方向调节部,621-竖直调节杆,622-第二支座,623-第二长孔,7-链轮安装座,8-间隙处,9-传送挡板,91-连接部,92-凸部,93-轮齿部,10-挡板转向驱动装置,11-输出齿轮,12-第一设定位置,13-第二设定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行李传送的可调节型辅助搬运结构,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设置在主传送平面1一侧的辅助传送平面2、传动链3、主链轮4和间隙调整链轮5和驱动装置,所述辅助传送平面2与传动链3连接,所述间隙调整链轮5设置在主传送平面1端部与主链轮4之间;所述间隙调整链轮5设有位置调整机构6,所述位置调整机构6包括水平方向调节部61和竖直方向调节部62。

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方向调节部61包括水平调节杆611和第一支座612,所述水平调节杆611安装在第一支座612上并与第一支座612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支座612设有第一长孔613,所述间隙调整链轮5通过其安装轴51穿设于第一长孔613内,所述水平调节杆611端部与安装轴51轴身一侧接触。所述竖直方向调节部62包括竖直调节杆621、第二支座622,以及开设在链轮安装座7上的第二长孔623,所述第二支座622固定安装在链轮安装座7上,所述竖直调节杆621安装在第二支座622上并与第二支座622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支座612穿设于第二长孔623内,所述竖直调节杆621端部与第一支座612接触。

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助传送平面2与主传送平面1均循环设置,所述主传送平面1包括主传动上行面101、主传动下行面102和连接两者的主传动过渡面103,所述辅助传送平面2包括辅助传动上行面201、辅助传动下行面202和连接两者的辅助传动过渡面203;所述辅助传动过渡面203和主传动过渡面103之间设有间距均匀的间隙处8。所述辅助传动过渡面203呈倾斜状,所述主传动过渡面103呈圆弧状;所述辅助传动上行面201的上表面平行于或低于主传动上行面101的上表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传送平面1上设有一组传送挡板9,所述一组传送挡板9分别与主传送平面1转动连接,且分别连接有挡板转向驱动装置10。所述传送挡板9端部设有连接部91和凸部92,传送挡板9通过连接部91与主传送平面1转动连接,所述凸部92延伸至主传送平面1下方;所述挡板转向驱动装置10设置在主传送平面1下方,且与凸部92连接。所述凸部92端部设有轮齿部93,所述挡板转向驱动装置10通过输出齿轮11与轮齿部93啮合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传送平面1上端靠近辅助传送平面2处的第一设定位置12设有第一触发装置,所述主传送平面1下端第二设定位置13处亦设有第二触发装置,所述传送挡板9侧面对应的设有微动开关,当传送挡板9的微动开关经过第一触发装置和第二触发装置时,微动开关便被触发,以此控制挡板转向驱动装置10的运行。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行李传送的可调节型辅助搬运结构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通过位置调整机构6的水平方向调节部61和竖直方向调节部62分别调节间隙调整链轮5的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使主传送平面1与辅助传送平面2端部对接处的间距达到设定值,使辅助传送平面2上表面等于或低于主传送平面1上表面;其中通过旋转水平调节杆611,可使安装轴51在第一支座612的第一长孔613内水平移动,实现间隙调整链轮5在水平方向的位置调节;通过旋转竖直调节杆621,可使第一支座612在链轮安装座7上的第二长孔623内竖直移动,实现水平方向调节部61整体的竖直位置调节,即实现了间隙调整链轮5在竖直方向的位置调节。

S102、主传送平面1及传送挡板9上行,推送行李前进,直至行李前端离开主传送平面1端部、进入辅助传送平面2;

S103、辅助传送平面2与主传送平面1一起带动行李前进,当传送挡板9到达第一设定位置12时,该传送挡板9的挡板转向驱动装置10运行,驱使传送挡板9向辅助传送平面2侧翻转,并推送行李完全进入辅助传送平面2;

S104、挡板转向驱动装置10驱使传送挡板9翻转,直至传送挡板9折叠贴合在主传送平面1上;

S105、折叠后的传送挡板9随主传送平面1一起通过辅助传送平面2与主传送平面1之间的间隙,进入下行;

S106、传送挡板9保持折叠状态,直至传送挡板9随主传送平面1到达第二设定位置13时,该传送挡板9的挡板转向驱动装置10运行,驱使传送挡板9翻转,回复工作状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