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动装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72602发布日期:2018-10-26 21:37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装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自动装车系统。



背景技术:

市场竞争激烈,商家出货量大,再加上人工搬运费用比较高、劳动强度比较大。需要一种结构紧凑、性能可靠灵活,具有在车厢内码垛快,精度高并占地面积小、生产效率高的新式自动装车方式。若要实现物料成品在车厢内的码垛,并且自动的进出车厢按照设计好的参数进行码垛,须设计一套新式自动装车方式来完成这一功能。而现有装车领域中,一般是靠人工搬运完成物料成品的装车码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新型自动装车系统,实现物料成品的自动化连续装车,整个过程操作智能化、无需人工辅助,使装车生产线结构更为合理、性能更可靠,能准确、高效地完成物料的装车码放。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自动装车系统,包括固定输送机、自动伸缩输送机、履带输送机和液压升降平台,固定输送机的输出端与自动伸缩输送机的输入端对接,液压升降平台设置于自动伸缩输送机的输出端,液压升降平台用于上下移动调节与货车箱对接,履带输送机设置于液压升降平台上,履带输送机上固设有抓包辊道和码垛机器人,抓包辊道设置于码垛机器人的一侧,自动伸缩输送机的输出端与抓包辊道对接。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新型自动装车系统还包括液压托举装置,液压托举装置设置于货车箱底,液压托举装置保证在空车和满车时货箱的车厢底板高度不变,便于履带输送机安全进入或退出车厢。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履带输送机替换为轮式输送机。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自动伸缩输送机的输出端设有传感器。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履带输送机包括履带、动力电机、机架、动力传动轴和安装板,机架上设有安装板,动力电机安设于安装板上,履带布设于机架的两侧,动力电机通过动力传动轴与履带连接,通过动力传动轴带动履带转动。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液压升降平台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底板和顶板,底板上设有多根导向轴,顶板下降时导向轴从顶板上穿出,履带输送机上对应设导向孔。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底板的上方的两侧安装有转动轴,转动轴分别安装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一端,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交叉位置处通过第一铰链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另一端均通过第二铰链安装在顶板的两侧,第二铰链安装在顶板的底部的两侧,顶板的上方的靠近中间位置处的两侧安装有楞板,第一支撑板的一侧的上方安装有护板,护板上安装有横轴,横轴的一侧安装有液压装置,两个第一支撑板之间的一端安装有撑子,两个第一支撑板之间的另一端安装有支撑架。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液压装置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液压装置的两端通过第三铰链分别安装在横轴和支撑架之间。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板交叉安装在第二支撑板的内侧。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液压装置为液压油缸。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固定输送机、自动伸缩输送机、履带输送机、码垛机器人和液压升降平台,实现物料成品的自动化连续装车,整个过程操作智能化、无需人工辅助,使装车生产线结构更为合理、性能更可靠,能准确、高效地完成物料的装车码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缩回状态时新型自动装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伸出状态时新型自动装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输送机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伸缩输送机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液压升降平台的主视图;

图7是图6的左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履带输送机构的主视图;

图9是图8的俯视图;

图10是图8的左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机器人的主视图;

图中,1-固定输送机,2-自动伸缩输送机,3-履带输送机,4-抓包辊道,5-机器人本体,6-机器人抓手,7-液压升降平台,8-液压托举装置,9-车轮挡块,10-车厢,11-用户装车平台,12-控制柜,1-1-从动辊,1-2-固定皮带,1-3-第一动力电机,1-4-主动辊,1-5-脚架,2-1-固定段机架,2-2-伸缩段机架,2-3-控制伸缩动力电机,2-4-控制皮带输送的动力电机,2-5-伸缩皮带,2-6-位移检测传感器,3-1-履带,3-2-第二动力电机,3-3-机架,3-4-动力传动轴,3-5-安装板,7-1-控制系统,7-2-顶板,7-3-护板,7-4-液压装置,7-5-转动轴,7-6-第一支撑板,7-7-第一铰链,7-8-底板,7-9-第二铰链,7-10-撑子,7-11-横轴,7-12-第三铰链,7-13-支撑架,7-14-第二支撑板,7-15-导向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新型自动装车系统,包括固定输送机1、自动伸缩输送机2、履带输送机3和液压升降平台7,固定输送机1的输出端与自动伸缩输送机2的输入端对接,液压升降平台7设置于自动伸缩输送机2的输出端,液压升降平台7用于上下移动调节与货车箱对接,履带输送机3设置于液压升降平台7上,履带输送机3上固设有抓包辊道4和码垛机器人,抓包辊道4设置于码垛机器人的一侧,自动伸缩输送机2的输出端与抓包辊道4对接;固定输送机1用于将前端成品物料运输过来,物料依次经固定输送机1、自动伸缩输送机2输送至抓包辊道4上,自动伸缩输送机2随履带输送机3移动进行伸缩调节,码垛机器人可随履带输送机3在液压升降平台7和货车箱之间移动,码垛机器人用于从抓包辊道4上抓取物料,并整齐码放至车厢10内,抓包辊道4用于满足码垛机器人抓取物料的定位,成品物料在抓包辊道4上排列好后,码垛机器人来抓取成品物料码垛,自动伸缩输送机与抓包辊道不相连,自动伸缩输送机上设有位移检测传感器,通过位移检测传感器检测抓包辊道的位置,从上跟随抓包辊道4和履带输送机3移动,更加灵活,适应各种环境,通过液压升降平台适应不同高度的物料的输入和不同车厢底板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新型自动装车系统还包括液压托举装置8,液压托举装置8设置于货车箱底,液压托举装置8保证在空车和满车时货箱的车厢10底板高度不变,履带输送机3安全进入或退出车厢10;所述的液压托举装置8采用油缸及油站的工作原理。液压托举装置8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液压托举机构保证车厢10空载和车厢10满载时,车厢10面与存放履带输送机3构的平台高度一致,方便履带输送机3水平进出车厢10。

进一步地,履带输送机3替换为轮式输送机。

进一步地,自动伸缩输送机2的输出端设有传感器;传感器用于检测抓包辊道4的位置,抓包辊道4随履带输送机3移动时自动伸缩输送机2也同时伸缩移动,并将成品物料输送至抓包辊道4上。

进一步地,履带输送机3包括履带3-1、第二动力电机3-2、机架3-3、动力传动轴3-4和安装板3-5,机架3-3上设有安装板3-5,第二动力电机3-2安设于安装板3-5上,履带3-1布设于机架3-3的两侧,第二动力电机3-2通过动力传动轴3-4与履带3-1连接,通过动力传动轴3-4带动履带3-1转动。

进一步地,履带输送机3可前后移动,所述履带输送机3在主动电机驱动下传动履带输机送前后运动,车厢10到达装车区域后履带输机转动,履带输送机3承载机器人进入车厢10内。

进一步地,如图6-7所示,液压升降平台7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底板7-8和顶板7-2,底板7-8上设有多根导向轴7-15,顶板7-2下降时导向轴7-15从顶板7-2上穿出,履带输送机3上对应设导向孔;当履带输送机3停放在液压升降平台7上时,液压升降平台7下降,导向轴7-15经过顶板7-2插入导向孔内,对履带输送机3进行校正定位,保证在液压升降平台7上履带输送机停放位置正确并校正,满足了履带输送机以正确路线进入厢式货车内自动码垛完成自动装车的功能。

进一步地,底板7-8的上方的两侧安装有转动轴7-5,转动轴7-5分别安装在第一支撑板7-6和第二支撑板7-14的一端,第一支撑板7-6和第二支撑板7-14的交叉位置处通过第一铰链7-7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板7-6和第二支撑板7-14的另一端均通过第二铰链7-9安装在顶板7-2的两侧,第二铰链7-9安装在顶板7-2的底部的两侧,顶板7-2的上方的靠近中间位置处的两侧安装有楞板,第一支撑板7-6的一侧的上方安装有护板7-3,护板7-3上安装有横轴7-11,横轴7-11的一侧安装有液压装置7-4,两个第一支撑板7-6之间的一端安装有撑子7-10,两个第一支撑板7-6之间的另一端安装有支撑架7-13。

进一步地,液压装置7-4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液压装置7-4的两端通过第三铰链7-12分别安装在横轴7-11和支撑架7-13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7-6交叉安装在第二支撑板7-14的内侧。

进一步地,液压装置7-4为液压油缸。

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码垛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5,机器人本体5上设有机器人抓手6,机器人本体5连接有控制柜12,所述机器人本体5为六轴机器人,机器人抓手6安装在机器人本体5最后一个关节上。当履带输送机3承载机器人及抓包辊道4前后移动,成品物料经过自动伸缩输送机2到机器人一侧的抓包辊道4上,码垛机器人开始按照原定的程序参数抓取码放在车厢10内;机器人本体5固定在履带小车安装板3-5上,前端物料经过可运动的输送机运动到达机器人周围被传感器检测到后,机器人控制柜12开始控制机器人本体5运动,在机器人抓手6的作用下抓取物料,机器人抓取的物料可以是纸箱,也可以是编织袋。在控制系统7-1设计好的坐标位置依次开始码垛。

进一步地,车厢10倒车方向需有限位车轮挡块9,车厢10停产位两侧需配备引导线或机构。

进一步地,如图3-4所示,固定输送机1包括从动辊1-1、固定皮带1-2、第一动力电机1-3、主动辊1-4和脚架1-5,工作时,前端设备将成品物料输送到固定皮带1-2上,再由第一动力电机1-3的转动下将速度传递给主动辊1-4上并带动固定皮带1-2将物料输送到下一个设备上。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自动伸缩输送机2包括固定段机架2-1、伸缩段机架2-2、控制伸缩动力电机2-3、控制皮带输送的动力电机2-4、伸缩皮带2-5和位移检测传感器2-6;工作时,前端固定的输送机将物料输送进入伸缩皮带2-5上,控制皮带输送的动力电机2-4转动将速度传递给伸缩皮带2-5将物料输送进入下一个区域内,当抓包辊道4位移时被位移检测传感器2-6检测到,并控制控制伸缩动力电机2-3转动将伸缩皮带2-5自动伸缩将物料输送进抓包辊道4上。

进一步地,如图8-10所示,履带输送机3包括履带、第二动力电机、机架、动力传动轴3-4和安装板3-5;工作时,该履带小车固定了可自动伸缩的输送机输送机,在第二动力电机的转动下将速度传递给动力传动轴3-4,动力传动轴3-4转动将速度传递给履带上。该履带输送机3上机架固定有安装板3-5,安装板3-5上有四个导向孔及机器人安装板3-5。履带小车到达液压平台后在液压升降平台7自动升降,经由导向轴7-15与安装板3-5上的导向孔作用,将履带输送机3校正处理。安装板3-5上有机器人安装孔用于固定安装机器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所述固定输送机1将物料成品箱(袋)传送到水平移动的自动伸缩输送机2上,再传送到前后运动的履带输送机3构周围的抓包辊道4上,抓包辊道4末端安装有检测传感器,成品被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后机器人本体5带动机器人抓手6抓取成品,履带输送机3构进入到车厢10内后机器人按照设定好参数开始在车厢10内码放,解决现有通过人工搬运完成物料成品的码放效率低、人工劳动强度大、人工费过高等的技术问题。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式自动装车方式,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合理巧妙,可以完成自动、连续将物料在车厢10内码放,性能可靠、操作简便、无需人工辅助、提高了包装效率。

以上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