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芯片个性化数据写入机的芯片写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0136发布日期:2018-10-09 22:01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芯片个性化数据写入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芯片个性化数据写入机的芯片写入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芯片数据写入机主要是由X轴直线运动和Y轴直线运动的复合运动机构构成,其结构复杂,制造加工成本高。现有芯片个性化数据写入设备的写入机构在进料、数据写入、出料等动作流程皆有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芯片个性化数据写入机的芯片写入机构。该芯片写入机构对进料、数据写入和出料三个动作进行了整合,并利用旋转转盘改善现有直线型运动机械手的结构弊端,在固定位置实现进料和出料,简化机构和动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写入转筒、工作台板及分别安装在该工作台板上的转筒动力机构、机械抓手和开夹机构,其中写入转筒由工作台板穿过、并与工作台板相对转动,该写入转筒的上端由所述转筒动力机构中的伺服电机驱动旋转,所述写入转筒上端边缘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多个测试座;所述机械抓手具有多组可往复移动的抓手,所述测试座随写入转筒旋转至开夹机构所处的开夹工位,任一组抓手将测试座内的芯片抓取送至下一工位,同时相邻组抓手将待写入芯片放入测试座中;

其中:所述转筒动力机构包括机架A、转接盘、伺服电机及传动机构A,该机架A安装在所述工作台板上,所述转接盘的一端通过所述传动机构A与安装在机架A上的伺服电机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写入转筒相连;所述传动机构A包括带轮A、传动带A及带轮B,该带轮A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所述带轮B的轮轴转动安装于机架A上,并与所述转接盘相连,所述带轮A与带轮B之间通过传动带A连接;

所述机械抓手包括抓手安装架体、抓手动力源、传动机构B及机架B,该机架B安装在所述工作台板上,所述抓手动力源安装在机架B上,输出端通过所述传动机构B与抓手安装架体相连,该抓手安装架体上安装有多组抓手,任一组抓手将测试座内的芯片抓取送至下一工位的同时,相邻组抓手将待写入芯片放入测试座中;

每组中的所述抓手结构、数量均相同,均包括直线步进电机、滑动架、安装架及吸嘴,该安装架固定于所述抓手安装架体上,所述直线步进电机安装于该安装架上,输出端与所述滑动架的一端相连,该滑动架的另一端安装有抓取芯片的吸嘴,所述吸嘴通过直线步进电机驱动升降;所述安装架上安装有直线导轨A,所述滑动架上安装有与该直线导轨A滑动连接的滑块A;

所述传动机构B包括带轮C、传送带B及带轮D,该带轮C与所述抓手动力源输出轴相连,所述带轮D转动安装于机架B上,并通过所述传送带B与带轮C相连;所述机架B上安装有滑轨,所述抓手安装架体与传送带B相连,且通过滑块C与该滑轨滑动连接;

所述开夹机构包括开夹气缸、底座、压板、直线导轨B及滑块B,该底座安装在所述工作台板上,在所述底座上安装有开夹气缸,该开夹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压板连接,压板的一端通过所述滑块B与安装在底座上的直线导轨B滑动连接,另一端为悬臂端、并开孔;

所述工作台板上、位于开夹机构的一侧设有废芯片盒,数据写入失败的测试座中的芯片通过一组抓手抓取并抛入该废芯片盒内,相邻组抓手抓取新的芯片到写入失败的测试座中,实现补写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芯片的进料和出料均在一个工位完成,只使用一组动力元件能够实现多个测试座的开、关动作。

2.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旋转机构实现其他芯片写入机构的需X、Y两个方向运动复合所能实现的功能,结构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写入转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转筒动力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机械抓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抓手的结构主视图;

图6为图1中开夹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写入转筒,101为读写器,102为数据交换机,103为写入转筒架体,104为测试座,105为导电滑环,106为芯片;

2为转筒动力机构,201为机架A,202为转接盘,203为伺服电机,204为传动机构A,205为带轮A,206为带轮B,207为传动带A;

3为机械抓手,301为抓手安装架体,302为抓手动力源,303为传动机构B,304为带轮C,305为传送带B,306为机架B,307为滑轨,308为第一组抓手,309为第二组抓手,310为直线步进电机,311为直线导轨A,312为滑动架,313为安装架,314为吸嘴,315为滑块A;

4为开夹机构,401为开夹气缸,402为底座,403为压板,404为直线导轨B,405为滑块B;

5为工作台板,6为废芯片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写入转筒1、工作台板5及分别安装在该工作台板5上的转筒动力机构2、机械抓手3、开夹机构4和废芯片盒6,其中写入转筒1由工作台板5穿过、并与工作台板5相对转动,该写入转筒1的上端由转筒动力机构2中的伺服电机203驱动旋转,写入转筒1上端边缘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多个测试座104。机械抓手3具有多组可往复移动的抓手,测试座104随写入转筒1旋转至开夹机构4所处的开夹工位,任一组抓手将测试座104内的芯片抓取送至下一工位,同时相邻组抓手将待写入芯片放入测试座104中。废芯片盒6位于开夹机构4的一侧,数据写入失败的测试座104中的芯片通过一组抓手抓取并抛入该废芯片盒6内,相邻组抓手抓取新的芯片到写入失败的测试座104中,实现补写功能。

如图2所示,写入转筒1包括读写器101、数据交换机102、写入转筒架体103、测试座104、导电滑环105及芯片106,写入转筒架体103由工作台板5穿过、并与工作台板5相对转动;写入转筒架体103的上端面边缘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多组测试座104,本实施例的每组测试座104为两个。本实用新型的测试座104为市购产品,购置于日本ENPLAS公司,型号为0QN8SS—1.27—01。写入转筒架体103的上端面中间开孔,并与转筒动力机构2相连;导电滑环105安装在写入转筒架体103内的中心位置,在各组测试座104内侧的写入转筒架体103上端面,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多个竖直方向设置的读写器101,写入转筒架体103内部还安装有数据交换机102,该数据交换机102与读写器101之间以及读写器101与测试座104之间均通过网线连接。供电电源和外部数据均通过导电滑环105引入到写入转筒1内,供电电源负责给数据交换机102和读写器101供电,而需要写入的数据通过导电滑环105及数据交换机102传输到各个读写器101,读写器101再将数据通过测试座104写入到芯片106上。

如图3所示,转筒动力机构2包括机架A201、转接盘202、伺服电机203及传动机构A204,该机架A201安装在工作台板5上,转接盘202的一端通过传动机构A204与安装在机架A201上的伺服电机203相连,另一端与写入转筒架体103相连。传动机构A204包括带轮A205、传动带A207及带轮B206,该带轮A205与伺服电机203的输出轴相连,带轮B206的轮轴转动安装于机架A201上,并与转接盘202相连,带轮A205与带轮B206之间通过传动带A207连接。

如图4、图5所示,机械抓手3包括抓手安装架体301、抓手动力源302、传动机构B303、机架B306、滑轨307及滑块C,机架B306固定在工作台板5上,抓手动力源302安装在机架B306上,输出端通过传动机构B303与抓手安装架体301相连;该抓手安装架体301上安装有多组抓手(本实施例具有第一组抓手308和第二组抓手309),每组中的抓手数量均相同(本实施例每组中有两个抓手、与一组中的两个测试座104相对应)。传动机构B303包括带轮C304、传送带B305及带轮D,该带轮C304与抓手动力源302(可为驱动电机)输出轴相连,带轮D转动安装于机架B306上,并通过传送带B305与带轮C304相连。机架B306上安装有滑轨307,抓手安装架体301与传送带B305相连,且通过滑块C与该滑轨307滑动连接。

各抓手结构相同,均包括直线步进电机310、直线导轨A311、滑动架312、安装架313、吸嘴314及滑块A315,安装架313固定于抓手安装架体301上,直线步进电机310安装于该安装架313上,输出端与滑动架312的一端相连,该滑动架312的另一端安装有抓取芯片的吸嘴314,吸嘴314通过直线步进电机310驱动升降。在安装架313上安装有直线导轨A311,滑动架312上安装有与该直线导轨A311滑动连接的滑块A315。任一组抓手将测试座104内的芯片抓取送至下一工位的同时,相邻组抓手将待写入芯片放入测试座104中。

如图6所示,开夹机构4包括开夹气缸401、底座402、压板403、直线导轨B404及滑块B405,该底座402安装在工作台板5上,在底座402上固定有开夹气缸401(本实施例的开夹气缸401为两个),每个开夹气缸401的活塞杆均连接有一个压板403,每个压板403的一端均通过滑块B405与固定在底座402上的直线导轨B404滑动连接,每个压板403的另一端均为悬臂端、并开孔,用于下压测试座104。开夹气缸401的初始状态为伸出状态,即压板403为抬起状态,也是测试座104的关闭状态;开夹气缸401的活塞杆缩回时,带动压板403下压测试座104的外框,将外框下压,进而压动两个夹片向外打开,即可利用吸嘴314吸走芯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按初始生产和连续工作两种工况分别说明:

(1)设备完成初始化和校零后,初始正式生产时,写入转筒1各工位无芯片106,此时的工作过程如下:

开夹气缸401缩回,带动压板403下压,将下方两个工位上的测试座104打开,机械抓手3中的第一组抓手308或第二组抓手309的直线步进电机310驱动吸嘴314下降,将待写入芯片放入测试座104后,第一组抓手308或第二组抓手309的直线步进电机310驱动吸嘴314抬起,开夹气缸401的活塞杆伸出,将压板403抬起,同时两个测试座104关闭,开始数据写入。写入转筒1旋转到后续工位,重复测试座104打开、机械抓手3放置空白芯片、测试座104关闭和开始数据写入动作,直到所有测试座104均装入芯片并开始数据写入。

(2)写入转筒内装满芯片时的工作流程如下:

最先进行数据写入的测试座104旋转到开夹工位下方,待数据写入完成后开夹气缸401下压并保持下压状态使测试座104打开。机械抓手3中的第一组抓手308和第二组抓手309中的直线步进电机310同时驱动各自的吸嘴314同时下降;第二组抓手309中的吸嘴314抓取测试座104中写入完成的芯片106,第一组抓手308中的吸嘴314抓取待写入芯片106;然后第一组抓手308和第二组抓手309中的直线步进电机310同时驱动各自的吸嘴314抬起并移动至下一工位,即第二组抓手309中的吸嘴314将写入完成的芯片106送至下一工位,第一组抓手308中的吸嘴314将空白芯片106放入测试座104中,测试座104关闭并开始数据写入。写入转筒1旋转到下一工位,重复测试座104打开、第二组抓手309抓取写入完成芯片106、第一组抓手308抓取空白芯片106、第一组抓手308和第二组抓手309中的直线步进电机310同时驱动各自的吸嘴314同时抬起并移动至下一工位、第二组抓手309将写入完成的芯片106送至下一工位、第一组抓手308将空白芯片106放入测试座104、测试座104关闭和开始数据写入动作。后续动作重复。

补写工作原理:

当有芯片数据写入失败时,写入失败的测试座104就近旋转到芯片抓取工位,开夹机构4把写入失败的测试座104打开,第二组抓手309抓取写入失败的芯片将其抛入废芯片盒6内,第一组抓手308抓取新的芯片到写入失败的测试座104里,测试座104关闭后开始补写数据写入,同时写入转筒1转回原来位置,机械抓手3在补充新的芯片后,继续正常作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