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流盘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0122发布日期:2018-10-23 17:06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生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集流盘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动力能源,需求量非常大,且锂电池行业作为新能源之一,近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然而,锂电池电性能的优劣决定电池生产企业能否具有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在锂电池生产过程中对锂电池进行可靠和有效的电性能检测是非常重要的工序。即在锂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集流盘与揉好并入壳的电池进行焊接,则需要将集流盘传送至焊接工位。

目前,集流盘传送装置包括:移动机构、取料臂、真空吸盘;取料臂安装于移动机构,末端设置有与气路气源连接、可吸附集流盘的真空吸盘。且所述的移动机构包括纵向滑块和横向滑块;横向滑块安装在沿纵向轨道移动的纵向滑块之上,横向滑块沿横向滑槽做横向移动;移动机构还包括带动取料臂竖直升降运动的竖直滑块。

但是,现有的集流盘传送装置在传送集流盘时的传送精度低、操作较复杂;且该集流盘传送装置的结构较复杂,具有不易安装和维修困难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流盘传送装置。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流盘传送装置,包括:传送线体、直线滑台、第一气缸、集流盘夹具和至少一个真空吸盘;所述传送线体水平布置,所述传送线体上设有多个凹槽,且所述凹槽用于放置集流盘;所述直线滑台的滑块的滑动方向与所述传送线体的传送方向垂直,且所述直线滑台位于所述传送线体的上方;所述第一气缸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直线滑台的滑块上,且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的运动方向与所述传送线体的传送方向及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均垂直;所述真空吸盘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相连,以使所述第一气缸带动所述真空吸盘上下运动;所述集流盘夹具设置在所述传送线体的侧边,且所述集流盘夹具的高度与所述传送线体的高度一致;所述集流盘夹具具有至少一个工位,所述工位用于放置所述集流盘,且所述工位位于所述集流盘夹具上靠近所述传送线体的一侧。

其中,所述真空吸盘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真空吸盘沿所述传送线体的传送方向布置,且两个所述真空吸盘均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相应地,所述集流盘夹具具有两个工位,相邻两所述工位之间的间距与相邻两所述真空吸盘的间距相同,且相邻两所述真空吸盘的间距与所述传送线体上相邻两所述凹槽之间的间距相同。

其中,所述的集流盘传送装置,还包括:一个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位于所述第一气缸的下方,且所述第二气缸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的运动方向与所述传送线体的传送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一个所述真空吸盘相连,用于调整一个所述真空吸盘的位置。

其中,所述的集流盘传送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二气缸,两个所述第二气缸均位于所述第一气缸的下方,且两个所述第二气缸的固定端均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的运动方向均与所述传送线体的传送方向平行;两个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两个所述真空吸盘一一相连,以使所述第二气缸一一调整所述真空吸盘的位置。

其中,所述的集流盘传送装置,包括:多个所述真空吸盘和多个第二气缸,所述真空吸盘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气缸的数量相同;相应地,所述集流盘夹具具有多个工位,所述工位的数量与所述真空吸盘的数量一致;多个所述第二气缸均位于所述第一气缸的下方,且多个所述第二气缸的固定端均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且多个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的运动方向均与所述传送线体的传送方向平行;多个所述真空吸盘沿所述传送线体的传送方向布置,且多个所述真空吸盘与多个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一一相连,以使所述第二气缸一一调整所述真空吸盘的位置。

其中,所述的集流盘传送装置,包括:多个所述真空吸盘和多个第二气缸,所述真空吸盘的数量为所述第二气缸的数量的2倍;相应地,所述集流盘夹具具有与多个工位,所述工位的数量与所述真空吸盘的数量一致;多个所述第二气缸均位于所述第一气缸的下方,多个所述第二气缸的固定端均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且多个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的运动方向均与所述传送线体的传送方向平行;多个所述真空吸盘沿所述传送线体的传送方向布置,且多个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多个所述真空吸盘间隔相连,以使所述第二气缸间隔调整所述真空吸盘的位置。

其中,所述的集流盘传送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竖直设置在所述传送线体的侧边,且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直线滑台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直线滑台横向固定在所述传送线体的上方。

其中,所述直线滑台的滑块设置在所述直线滑台的第一表面,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直线滑台的第二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直线滑台的第一表面垂直于所述传送线体,且所述直线滑台的第一表面的法向量与所述传送线体的传送方向平行,所述直线滑台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直线滑台的第二表面的左端部固定连接;和/或,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直线滑台的第二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直线滑台的第二表面的左端部为所述直线滑台远离所述集流盘夹具的端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集流盘传送装置,通过直线滑台和第一气缸的相互作用,来使真空吸盘完成对集流盘的吸取和放置动作,且使得真空吸盘将集流盘从传送线体输送至集流盘夹具内,以便完成后续对电池的加工,且该集流盘传送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流盘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支撑架;2-传送线体;3-直线滑台;4-第一气缸;5-第二气缸;6-真空吸盘;7-集流盘夹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流盘传送装置,包括:传送线体2、直线滑台3、第一气缸4、集流盘夹具7和一个真空吸盘6;所述传送线体2水平布置,所述传送线体2上设有多个凹槽,且所述凹槽用于放置集流盘;所述直线滑台3的滑块的滑动方向与所述传送线体2的传送方向垂直,且所述直线滑台3位于所述传送线体2的上方;所述第一气缸4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直线滑台3的滑块上,且所述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的运动方向与所述传送线体2的传送方向及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均垂直;所述真空吸盘6与所述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相连,以使所述第一气缸带动所述真空吸盘上下运动;所述集流盘夹具7设置在所述传送线体2的侧边,且所述集流盘夹具的高度与所述传送线体2的高度一致;所述集流盘夹具7具有至少一个工位,所述工位用于放置所述集流盘,且所述工位位于所述集流盘夹具7上靠近所述传送线体2的一侧。

具体地,传送线体2水平布置,且在传送线体2上设有多个用于放置集流盘的凹槽,即需要将凹槽的形状设为与集流盘的形状相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集流盘传送装置包括一个真空吸盘6,集流盘夹具7具有至少一个工位为例进行说明,则当传送线体2将集流盘传送至直线滑台3附近时,直线滑台3上的滑块带动第一气缸4和真空吸盘6移动至合适的吸取位置;然后,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伸出,以使真空吸盘6下降进而吸取传送线体2上的集流盘;随后,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缩回,直线滑台3上的滑块带动第一气缸4和真空吸盘6移动至集流盘夹具7上方的合适位置。之后,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再次伸出,将集流盘放置集流盘夹具7的工位中;随后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缩回,直线滑台3上的滑块带动第一气缸4和真空吸盘6回至原位,等待下次传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直线滑台和第一气缸的相互作用,来使真空吸盘完成对集流盘的吸取和放置动作,且使得真空吸盘将集流盘从传送线体输送至集流盘夹具内,以便完成后续对电池的加工,且该集流盘传送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另外,且当真空吸盘6为一个时,该集流盘传送装置一次传送一个集流盘至集流盘夹具7的工位内;当真空吸盘6为多个时,该真空吸盘6沿传送线体2的传送方向布置,且与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相应地,集流盘夹具7具有多个工位,则该集流盘传送装置一次可以传送多个集流盘至集流盘夹具7的工位内,即一个工位内对应放置一个集流盘。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集流盘传送装置,包括:传送线体2、直线滑台3、第一气缸4、集流盘夹具7和两个真空吸盘6;两个所述真空吸盘6沿所述传送线体2的传送方向布置,且两个所述真空吸盘6均与所述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相应地,所述集流盘夹具7具有两个工位,相邻两所述工位之间的间距与相邻两所述真空吸盘6的间距相同,且相邻两所述真空吸盘6的间距与所述传送线体2上相邻两所述凹槽之间的间距相同。

具体地,结合图1,该集流盘传送装置包括两个真空吸盘6,相应地,集流盘夹具7具有两个工位。则该两个真空吸盘6沿传送线体2的传送方向布置,且该两个真空吸盘6均与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例如,两个真空吸盘6通过连接板与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即两个真空吸盘6固定在连接板的第一表面,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固定在连接板的第二表面,且连接板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对设置。集流盘夹具7具有两个工位,且两工位之间的间距与两真空吸盘6之间的间距相同。

则当传送线体2将集流盘传送至直线滑台3附近时,直线滑台3上的滑块带动第一气缸4和两个真空吸盘6移动至合适的吸取位置;然后,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伸出,以使两个真空吸盘6均下降进而吸取传送线体2上的集流盘,即一次吸取两个集流盘。随后,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缩回,直线滑台3上的滑块带动第一气缸4和两个真空吸盘6移动至集流盘夹具7上方的合适位置。之后,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再次伸出,两个真空吸盘6将两个集流盘分别放置集流盘夹具7对应的工位中;随后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缩回,直线滑台3上的滑块带动第一气缸4和两个真空吸盘6回至原位,等待下次传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连接至少两个真空吸盘,即该集流盘传送装置可以一次同时传送至少两个集流盘,提高了集流盘传送装置的传送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的集流盘传送装置,还包括:一个第二气缸5,所述第二气缸5位于所述第一气缸4的下方,且所述第二气缸5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5的活塞杆的运动方向与所述传送线体2的传送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气缸5的活塞杆与一个所述真空吸盘6相连,用于调整一个所述真空吸盘6的位置。

具体地,在第一气缸4的下方设置一个第二气缸5,该一个第二气缸5的固定端与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则可通过第一气缸4带动该一个第二气缸5上下移动。第二气缸5的活塞杆的运动方向与传送线体2的传送方向平行,且其中一个真空吸盘6与该一个第二气缸5的活塞杆相连,则可通过该一个第二气缸5调整其中一个真空吸盘6的位置,即达到调整两个真空吸盘6之间的间距的目的。

或者,所述的集流盘传送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二气缸5,两个所述第二气缸5均位于所述第一气缸4的下方,且两个所述第二气缸5的固定端均与所述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气缸5的活塞杆的运动方向均与所述传送线体2的传送方向平行;两个所述第二气缸5的活塞杆与两个所述真空吸盘6一一相连,以使所述第二气缸5一一调整所述真空吸盘6的位置。

具体地,在第一气缸4的下方设置两个第二气缸5,该两个第二气缸5的固定端均与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则可通过第一气缸4带动该两个第二气缸5上下移动。第二气缸5的活塞杆的运动方向均与传送线体2的传送方向平行,且两个真空吸盘6与该两个第二气缸5的活塞杆一一相连,则可通过该两个第二气缸5一一对应调整真空吸盘6的位置,即达到调整两个真空吸盘6之间的间距的目的。

在有两个真空吸盘和两个第二气缸时,以上两种第二气缸与真空吸盘的连接方式,均可达到调节相邻两真空吸盘之间的间距的目的。则当传送线体2将集流盘传送至直线滑台3附近时,例如,上料机器人将料盘中的集流盘吸至传送线体2上后,直线滑台3上的滑块带动第一气缸4、第二气缸5和真空吸盘6移动至合适的吸取位置。当相邻两真空吸盘6之间的间距与传送线体2上相邻两凹槽之间的间距不一致时,第二气缸5的活塞杆开始运动,以使相邻两真空吸盘6的间距与传送线体2上相邻两凹槽之间的间距一致。然后,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伸出,以使第二气缸5和真空吸盘6均下降,进而使得真空吸盘6吸取传送线体2上的集流盘。随后,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缩回,直线滑台3上的滑块带动第一气缸4、第二气缸5和真空吸盘6移动至集流盘夹具7上方的合适位置。当相邻两真空吸盘6之间的间距与集流盘夹具7上相邻两工位之间的间距不一致时,第二气缸5的活塞杆开始运动,以使相邻两真空吸盘6之间的间距与集流盘夹具7上相邻两工位之间的间距一致。之后,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再次伸出,真空吸盘6将集流盘放置在集流盘夹具7对应的工位中;随后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缩回,直线滑台3上的滑块带动第一气缸4、第二气缸5和真空吸盘6回至原位,等待下次传送。

进一步地,所述的集流盘传送装置,包括:多个真空吸盘6和多个第二气缸5,且真空吸盘6的数量与第二气缸5的数量相同;以及,集流盘夹具7具有多个与真空吸盘6数量相同的工位。多个第二气缸5的固定端均与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多个第二气缸5的活塞杆的运动方向均与传送线体2的传送方向平行;多个真空吸盘6沿传送线体2的传送方向布置,且多个真空吸盘6与多个第二气缸5一一相连,即一个真空吸盘6与一个第二气缸5的活塞杆相连,则可以通过一一调节每个第二气缸5的活塞杆的移动距离来调整每个真空吸盘6的位置,进而达到调节相邻两真空吸盘6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的集流盘传送装置,包括:多个真空吸盘6和多个第二气缸5,且真空吸盘6的数量为第二气缸5的数量的2倍;以及,集流盘夹具7具有多个与真空吸盘6数量相同的工位。多个第二气缸5的固定端均与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多个第二气缸5的活塞杆的运动方向均与传送线体2的传送方向平行;多个真空吸盘6沿传送线体2的传送方向布置,且多个第二气缸5的活塞杆与多个真空吸盘6间隔相连,例如,第二气缸5的活塞杆与第一个真空吸盘6、第三个真空吸盘6、第五个真空吸盘6等间隔相连;或者,第二气缸5的活塞杆与第二个真空吸盘6、第四个真空吸盘6、第六个真空吸盘6等间隔相连,则可通过调节第二气缸5的活塞杆的移动距离来间隔调整真空吸盘6的位置,即调整相邻两真空吸盘6之间的间距。

在有多个真空吸盘和多个第二气缸时,以上两种第二气缸与真空吸盘的连接方式,均可达到调节相邻两真空吸盘之间的间距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第二气缸将相邻两真空吸盘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即在真空吸盘抓取传送线体上的集流盘时,使得相邻两真空吸盘的间距与传送线体上相邻两凹槽之间的间距一致;以及在真空吸盘将集流盘放置在集流盘夹具中时,使得相邻两真空吸盘的间距与集流盘夹具上相邻两工位之间的间距一致,进而提高了集流盘传送装置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的集流盘传送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竖直设置在所述传送线体2的侧边,且所述支撑架1与所述直线滑台3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直线滑台3横向固定在所述传送线体2的上方。

具体地,在传送线体2的侧边设置至少一个支撑架1,例如,在传送线体2远离集流盘夹具7的一侧设置支撑架1,即只有一个支撑架1用于支撑直线滑台3。或者,例如,在传送线体2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支撑架1,如图1所示,即一个支撑架1与直线滑台3靠近传送线体2的端部固定连接,另一个支撑架1与直线滑台3位置传送线体2与集流盘夹具7之间的部位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传送线体的侧边设置至少一个支撑架,且利用该支撑架支撑直线滑台,使得整个集流盘传送装置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直线滑台3的滑块设置在所述直线滑台3的第一表面,所述支撑架1与所述直线滑台3的第二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直线滑台3的第一表面垂直于所述传送线体2,且所述直线滑台3的第一表面的法向量与所述传送线体2的传送方向平行,所述直线滑台3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

具体地,将直线滑台3的滑块设置在直线滑台3的第一表面,即第一表面为直线滑台3与传送线体2垂直的表面,且该第一表面的法向量与传送线体2的传送方向平行,即该第一表面靠近集流盘夹具7;以及,将支撑架1与直线滑台3的第二表面固定连接,且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设置,即第二表面为直线滑台3与传送线体2竖向垂直的表面,且该第二表面远离集流盘夹具7。这样的布置方式,使得支撑架1与直线滑台3的连接处不会影响滑块的移动,即直线滑台3的滑块可以在直线滑台3的整个长度方向滑动,则可以尽可能远的将集流盘传送至集流盘夹具7。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支撑架1与所述直线滑台3的第二表面的左端部固定连接;和/或,所述支撑架1与所述直线滑台3的第二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直线滑台3的第二表面的左端部为所述直线滑台3远离所述集流盘夹具7的端部。

具体地,当只有一个支撑架1用于支撑直线滑台3时,该支撑架1可以与直线滑台3的第二表面的左端部固定连接,即支撑架1与直线滑台3远离集流盘夹具7的端部固定连接;或者,支撑架1与直线滑台3的第二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这两种连接方式均可以将直线滑台3较稳定的固定在传送线体2的上方。

当有多个支撑架1时,则可以在直线滑台3的第二表面的左端部和直线滑台3的第二表面的中部处均固定支撑架1,进而使得整个集流盘传送装置的稳定性较好。例如,支撑架1的结构为“7”字型,如图1所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