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TMS的货物检测同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7065发布日期:2018-10-19 21:00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商物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TMS的货物检测同步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线上交易平台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使用网络购物的方式生活。网络购物的兴盛也带动了物流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各个物流公司不断涌现,许多私家车主也开始从事物流运输行业。

然而,由于包裹的多样性,传统物流公司收寄大件包裹后,一般是先通过手工称重,再通过带有尺子的工作台测量包裹长、宽、高三维数据,接着再手工录入系统;这样依靠于人工的操作及测量容易产生错误,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同时,人工操作及测量还导致数据传输滞后,用户无法及时看到包裹的具体情况,造成较差的用户体验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TMS的货物检测同步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TMS的货物检测同步系统,包括现场终端、TMS云服务器及与TMS云服务器通信连接的TMS用户终端。

所述的现场终端包括现场设备及安装于现场设备上的采集中控机;所述的采集中控机包括微处理器;所述的微处理器与TMS云服务器通信连接。

所述的现场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入口单元、扫码单元、称重测量单元及出口单元。

所述的入口单元包括第一动力辊筒段。

所述的扫码单元包括一端与第一动力辊筒段的配合安装的第二动力辊筒段,还包括安装于第一动力辊筒段上且与微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图像采集装置。

所述的称重测量单元包括一端与第二动力辊筒段的另一端配合安装的第三动力辊筒段,还包括均安装于第三动力辊筒段上且与微处理器通信连接的非接触式测量仪及称重传感器。

所述的出口单元包括一端与第三动力辊筒段的另一端配合安装的第四动力辊筒段,还包括与第四动力辊筒段的另一端配合安装的无动力辊筒段。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动力辊筒段、第二动力辊筒段、第三动力辊筒段、第四动力辊筒段及无动力辊筒段均安装于折叠支架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采用工业相机;所述的工业相机的侧面设置有补光灯。

作为优选,所述的TMS云服务器包括主控制器及与主控制器连接的数据存储装置;所述的主控制器通过互联网络与微处理器通信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TMS用户终端包括与主控制器通信连接的人机界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现场终端、TMS云服务器及TMS用户终端的配合使用,使得现场终端采集的包裹数据可以实时同步至TMS云服务器上,然后经过处理及校验后将数据实时发送至TMS用户终端,使得用户可以通过人机界面直接进行查看及操作,避免了数据滞后造成的用户不满意及使用不便;

2)现场终端集称重、扫码、三维数据检测及包裹传送一体化,减少了人工操作,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了包裹处理时效,也提高了包裹数据的准确性,适于在有包裹测量需求的场所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图2是现场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省略了非接触式测量仪及称重传感器。

图中:1-第一动力辊筒段;2-第二动力辊筒段;3-第三动力辊筒段;4-第四动力辊筒段;5-无动力辊筒段;6-可折叠支架;7-图像采集装置;8-采集中控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TMS的货物检测同步系统,包括现场终端、TMS云服务器及与TMS云服务器通信连接的TMS用户终端;由此实现了现场终端采集的包裹数据可以实时同步至TMS云服务器上,然后经过处理及校验后将数据实时发送至TMS用户终端,使得用户可以通过TMS用户终端直接进行查看及操作。

现场终端包括现场设备及安装于现场设备上的采集中控机;采集中控机包括微处理器;微处理器与TMS云服务器通信连接,由此便于将经过处理的数据实时发送至TMS云服务器。本实施例中,微处理器用于实现对现场终端中其他元器件的智能控制及数据处理,其可以但不仅限于采用控制高效灵活、成本低廉的MC96F6432系列微处理器。

本实施例中,TMS云服务器包括主控制器及与主控制器连接的数据存储装置,主控制器通过互联网络与微处理器通信连接,由此实现数据的实时交互及处理,解决了数据滞后的问题;TMS用户终端包括与主控制器通信连接的人机界面,来自人机界面的操作指令实时传送至主控制器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实时输出至人机界面,使得用户能够及时进行数据查看及数据操作。

现场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入口单元、扫码单元、称重测量单元及出口单元,通过上述4个单元即可实现称重、扫码、三维数据检测及包裹传送一体化,解决了人工成本高且错误率高的问题。

入口单元设置于包裹的初始入口处,入口单元包括第一动力辊筒段,第一动力滚筒段避免包裹直接进入扫码单元造成的扫码失败等情况,使得货物稳定地前进运动,提高扫码单元的识别成功率。

扫码单元包括一端与第一动力辊筒段的配合安装的第二动力辊筒段,还包括安装于第一动力辊筒段上且与微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图像采集装置,图像采集装置用于扫描货物上的识别码。本实施例中,图像采集装置采用工业相机,工业相机结合微处理器中预设的解码程序,实现了高效率的识别功能;工业相机的侧面设置有补光灯,由此可以保证在任何环境下均能保证识别码的正常识别。

称重测量单元包括一端与第二动力辊筒段的另一端配合安装的第三动力辊筒段,还包括均安装于第三动力辊筒段上且与微处理器通信连接的非接触式测量仪及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用于测量包裹的当前重量。本实施例中,非接触式测量仪可以但不仅限于采用非接触式三维光学测量仪,由此实现对包裹三维数据的测量。

出口单元包括一端与第三动力辊筒段的另一端配合安装的第四动力辊筒段,还包括与第四动力辊筒段的另一端配合安装的无动力辊筒段;第四动力辊筒段使得已经经过测量的包裹不会堆积在第三动力辊筒段的出口段,避免影响后续包裹测量功能的正常使用,无动力辊筒段使得包裹在经过测量及传输后可以停止运动,便于后续装车等操作。

当包裹需要进行测量时,首先使包裹进入第一动力辊筒段,包裹在动力辊筒的转动作用下前进至第二动力辊筒段,第二动力辊筒段的工业相机实时检测到识别码出现后,将识别码的图像传送至微处理器进行识别;接着包裹在动力辊筒的转动作用下继续前进至第三动力辊筒段,此时称重传感器及非接触式三维光学测量仪同时运行,测量得到包裹的重量数据及三维数据,并将重量数据及三维数据传送至微处理器进行处理;接着包裹在动力辊筒的转动作用下继续前进至第四动力辊筒段,然后前进至无动力辊筒处停止,等待下一步操作即可。

本实施例中,第一动力辊筒段、第二动力辊筒段、第三动力辊筒段、第四动力辊筒段及无动力辊筒段均安装于折叠支架上,由此使得现场终端便于实施,使用及安装更加便捷。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