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面取芯机车载吊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68932发布日期:2018-11-16 23:21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路面取芯机车载吊装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步伐的加快,各项经济项目迅速发展,建筑业同样高速发展,同时促进了配套设备发展。取芯机户外取样时,经常会频繁吊装。现有方法一般是用吊车吊装,吊车对现场施工空间要求较高,在施工环境复杂,空间狭小,吊车不能进入施工现场的情况下难以发挥作用。在吊车不能进入施工 现场的情况下,一般采用人力扒杆吊装的方式,人力扒杆操作复杂,需要多人协同操作,并且扒杆时需时刻注意人员与施工场地周围的设备安全距离,防止安全事故发生,耗时又费工,加大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加了安全风险,延长了检修和停电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路面取芯机车载吊装装置,它采用吊装支架与液压驱动连杆分离式的结构设计,使吊装支架活动范围不受液压连杆限制,能够满足复杂环境下的吊装作业,降低人工搬运的麻烦,更加安全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固定底座、旋转支撑座、凹字支撑托架、吊装支架、连接转盘、设备固定托架、传动插槽、吊装驱动杆、插销穿插槽、液压驱动马达、固定插销;所述的固定底座的上端设置有旋转支撑座,旋转支撑座的上端固定有凹字支撑托架,凹字支撑托架的外侧活动连接有吊装支架,吊装支架的顶端通过连接转盘连接有设备固定托架,且吊装支架的中间设置有传动插槽;所述的凹字支撑托架的中间设置有吊装驱动杆,吊装驱动杆的前端设置有插销穿插槽,所述的传动插槽与插销穿插槽内同轴插接有固定插销;固定插销将吊装支架与吊装驱动杆连接在一起,实现同步驱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吊装支架的下半段为人字形结构,且两分支活动套接在凹字支撑托架的外侧。

作为优选,所述的设备固定托架的内侧设置有吊装挂钩及固定螺孔。

作为优选,所述的吊装驱动杆与凹字支撑托架外侧的液压驱动马达同轴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路面取芯机车载吊装装置,它采用吊装支架与液压驱动连杆分离式的结构设计,使吊装支架活动范围不受液压连杆限制,能够满足复杂环境下的吊装作业,降低人工搬运的麻烦,更加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固定底座1、旋转支撑座2、凹字支撑托架3、吊装支架4、连接转盘5、设备固定托架6、传动插槽7、吊装驱动杆8、插销穿插槽9、液压驱动马达10、固定插销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看如图1、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固定底座1、旋转支撑座2、凹字支撑托架3、吊装支架4、连接转盘5、设备固定托架6、传动插槽7、吊装驱动杆8、插销穿插槽9、液压驱动马达10、固定插销11;所述的固定底座1的上端设置有旋转支撑座2,旋转支撑座2的上端固定有凹字支撑托架3,凹字支撑托架3的外侧活动连接有吊装支架4,吊装支架4的顶端通过连接转盘5连接有设备固定托架6,且吊装支架4的中间设置有传动插槽7;所述的凹字支撑托架3的中间设置有吊装驱动杆8,吊装驱动杆8的前端设置有插销穿插槽9,所述的传动插槽7与插销穿插槽9内同轴插接有固定插销11;固定插销11将吊装支架4与吊装驱动杆8连接在一起,实现同步驱动。

其中,所述的吊装支架4的下半段为人字形结构,且两分支活动套接在凹字支撑托架3的外侧;所述的设备固定托架6的内侧设置有吊装挂钩及固定螺孔;所述的吊装驱动杆8与凹字支撑托架3外侧的液压驱动马达10同轴连接。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在吊装准备阶段,拔除固定插销11使吊装支架4与吊装驱动杆8分离,然后手动调节吊装支架4的角度,将取芯机固定在设备固定托架6上,然后驱动液压驱动马达10带动吊装驱动杆8旋转,当传动插槽7与插销穿插槽9重叠时,将固定插销11穿插起来,使吊装支架4与吊装驱动杆8连接在一起,伴随着吊装驱动杆8向上运动带动吊装支架4将取芯机吊起,然后通过旋转支撑座2转向,将取芯机吊起放置到指定位置。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有益效果为:它采用吊装支架与液压驱动连杆分离式的结构设计,使吊装支架活动范围不受液压连杆限制,能够满足复杂环境下的吊装作业,降低人工搬运的麻烦,更加安全可靠。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