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物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5716发布日期:2018-10-19 20:50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储物箱。



背景技术:

目前,货物堆码和取用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需要的工作。货物堆码即将货物放置在储物箱内,在将储物箱堆码至仓库、车厢、货架等堆码区中。现有的储物箱一般采用由下至上、由里至外的方式堆码,堆码路线较长,费时费力,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成本把内部或底层的货物翻出,储物箱的堆码和取用都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物箱,以改善储物箱堆码和取用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储物箱,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形成顶部开口的容纳空间;

滚轮组件,所述滚轮组件设于所述箱体的底部;

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设于所述箱体的顶部,所述导向结构用于供所述滚轮组件定向滚动;

第一卡扣件,所述箱体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分别为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卡扣件设于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箱体的行走方向;

第二卡扣件,所述第二卡扣件设于所述第二侧,所述第二卡扣件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扣件卡合。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滚轮组件包括第一滚轮组件和第二滚轮组件,在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滚轮组件和所述第二滚轮组件间隔分布于所述箱体,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第一滚轮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滚轮,所述第二滚轮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二滚轮的总数不小于三个;

所述导向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箱体上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二滚轮的距离与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的距离相等。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箱体为上大下小锥形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二滚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均位于所述箱体的底壁的两侧以外;

所述箱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相对的两个侧壁,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分别设于两个所述侧壁的顶部。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二滚轮均为两个;

所述滚轮组件还包括基架、驱动机构、第一活动轴、第二活动轴、第三活动轴和第四活动轴;

所述基架设于所述箱体的底部,第一活动轴、第二活动轴、第三活动轴和第四活动轴均沿第二方向布置,且可移动的设于所述基架,一个所述第一滚轮可转动的设于所述第一活动轴上,另一个所述第一滚轮可转动的设于所述第二活动轴上,一个所述第二滚轮可转动的设于所述第三活动轴上,另一个所述第二滚轮可转动的设于所述第四活动轴上,所述第一活动轴与所述第三活动轴相对应,所述第二活动轴与所述第四活动轴相对应;

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活动轴与第三活动轴、第二活动轴与第四活动轴在第二方向上相互靠近或远离;当所述第一活动轴与所述第三活动轴相互靠近时,所述第二活动轴与所述第四活动轴相互靠近;当所述第一活动轴与所述第三活动轴相互远离时,所述第二活动轴与所述第四活动轴相互远离。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滑动件;

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交叉布置,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所述第一连杆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一条形槽和第二条形槽,所述第二连杆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上布置的第三条形槽和第四条形槽;

所述第一活动轴上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一条形槽内;所述第二活动轴上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三条形槽内;所述第三活动轴上设有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四条形槽内;所述第四活动轴上设有第四限位部,所述第四限位部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二条形槽内;

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基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通过所述滑动件连接,所述滑动件相对所述基架滑动能够使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相对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储物箱还包括箱盖,所述箱盖盖合于所述箱体的开口处;

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二滚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均位于所述箱体的底壁的两侧以内,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均设于所述箱盖上。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滚轮组件还包括连接架,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二滚轮均可转动的设于所述连接架,所述连接架设于所述箱体的底部,所述连接架与所述箱体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箱体上设有竖向布置的插孔,所述第一卡扣件插设于所述插孔内,所述第一卡扣件能够竖向移动;

所述第一卡扣件形成朝向下的卡口,所述第二卡扣件为沿所述第二方向布置的锁销,所述第一卡扣件上设有供所述锁销接触的引导斜面,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当所述锁销与所引导斜面接触后,所述锁销能够卡入所述卡扣内。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扣件能够绕竖轴线转动,所述第一卡扣件绕所述竖轴线转动能够位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

所述箱体上设有限位孔和容纳槽;

当所述第一卡扣件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卡扣件能够插设于所述限位孔内,以使所述卡扣件凸出于所述箱体的顶部;

当所述第一卡扣件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卡扣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所述第一卡扣件能够用于与第二卡扣件卡接;

当所述第一卡扣件位于第三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卡扣件能够竖向线下移动,并容纳于所述容纳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储物箱,箱体的底部设有滚轮组件,箱体的顶部设有导向结构,箱体行走方向上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扣件,箱体行走方向上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卡扣件。在实际使用时,可在堆码区的地面同样设置多组导向结构。在对储物箱进行堆码时,工作人员只需要在堆码区边缘,使最下层的储物箱的滚轮组件与地面导向结构配合,将储物箱推入堆码区深处即可,先推入的储物箱的第二卡扣件与后推入的储物箱的第一卡扣件将自动卡合,最终在堆码区内形成多列储物箱。由于箱体顶部设有导向结构,一列储物箱中的导向结构可形成滑道,以供位于其上侧的储物箱的滚轮组件滚动,以实现层层堆码。储物箱在堆码时会自动对齐,每一列的储物箱相互独立。在取货时,也只需要在堆码区边缘取货,每取一件储物箱,内部的储物箱会随之联动并外移,方便下一储物箱取出。若堆码种类较多时,可以按列分类堆码,能实现在堆码区边缘取用任一类货品,不再需要挪移其他类货物。同样,可以实现一端出货,另一端进货,实现货物先进先出的原则,避免堆码区底货储存时间超限。这种储物箱在堆码时可定向移动,堆码后相邻的两个储物箱将被连接在一起,堆码过程和取用过程极为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物箱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箱体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III处局部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的IV处局部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的滚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储物箱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第一卡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的第一卡扣件与箱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提供的储物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储物箱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箱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储物箱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储物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的滚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位图14所示的滑动件与基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标:100-储物箱;10-箱体;11-底壁;12-第一侧壁;13-第二侧壁;14-第三侧壁;15-第四侧壁;16-第一容纳体;161-第一倾斜壁;162-第二倾斜壁;163-第三倾斜壁;164-第四倾斜壁;17-第二容纳体;171-第一连接壁;172-第二连接壁;173-第三连接壁;174-第四连接壁;18-限位孔;19-容纳槽;191-第一槽壁;192-第二槽壁;20-插设部;201-插孔;21-限位杆;22-安装槽;221-第三槽壁;222-第四槽壁;23-第一把手;24-第二把手;25-弹性夹;251-第一弹性部;252-第二弹性部;30-滚轮组件;31-第一滚轮组件;311-第一滚轮;32-第二滚轮组件;321-第二滚轮;33-连接架;331-第一横杆;332-第二横杆;333-第一纵杆;334-第二纵杆;34-基架;341-滑动槽;342-第一插接孔;343-第二插接孔;35-驱动机构;351-第一连杆;3511-第一条形槽;3512-第二条形槽;352-第二连杆;3521-第三条形槽;3522-第四条形槽;353-滑动件;3531-卡凸;3532-第五限位部;3533-第六限位部;36-第一活动轴;361-第一限位部;37-第二活动轴;371-第二限位部;38-第三活动轴;381-第三限位部;39-第四活动轴;391-第四限位部;40-锁紧件;41-固定体;42-活动体;43-弹簧;50-导向结构;51-第一滑槽;52-第二滑槽;60-第一卡扣件;61-挂钩部;611-第一连接部;612-第二连接部;6121-握持孔;613-第三连接部;614-卡口;615-引导斜面;62-转动部;63-弹性件;70-第二卡扣件;80-箱盖;81-第一导轨;82-第二导轨;83-凸出体;A-第一方向;B-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使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使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储物箱100,包括箱体10、滚轮组件30、导向结构50、第一卡扣件60和第二卡扣件70。滚轮组件30设于箱体10的底部,导向件设于箱体10的底部,第一卡扣件60和第二卡扣件70设于箱体10相对的两侧。

其中,箱体10整体呈上大下小的锥形结构。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箱体10整体呈四棱锥形,其形成顶部开口的容纳空间,箱体10具有四个侧壁和设于四个侧壁底部的底壁11,四个侧壁分别为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第三侧壁14和第四侧壁15。箱体10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A,箱体10的宽度方向为第二方向B,第二方向B垂直于第一方向A。第一侧壁12和第三侧壁14位于第一方向A上的两侧,第二侧壁13和第四侧壁15位于第二方向B上的两侧。箱体10在第一方向A上的两侧分别位于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壁12所在的一侧为第一侧,第三侧壁14所在的一侧为第二侧。

本实施例中,箱体10包括第一容纳体16和第二容纳体17,第一容纳体16为顶部开口的四棱锥结构、第二容纳体17为两端开口矩形结构,第二容纳体17设于第一容纳体16的顶部,第一容纳体16的高度远大于第二容纳体17的高度。第一容纳体16具有四个倾斜壁,分别为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倾斜壁161、第二倾斜壁162、第三倾斜壁163和第四倾斜壁164。第一倾斜壁161与第三倾斜壁163位于第一方向A上的两侧,第二倾斜壁162与第四倾斜壁164位于第二方向B上的两侧。第二容纳体17具有四个连接壁,分别位于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壁171、第二连接壁172、第三连接壁173和第四连接壁174。第一连接壁171与第三连接壁173位于第一方向A上的两侧,第二连接壁172与第四连接壁174位于第二方向B上的两侧。第一连接壁171的底部与第一倾斜壁161的顶部连接以构成第一侧壁12,第一倾斜壁161的内表面于第一连接壁171的内表面相交,第一连接壁171的外表面凸出于第一倾斜壁161的外表面;第二连接壁172的底部与第二倾斜壁162的顶部连接以构成第二侧壁13,第二倾斜壁162的内表面于第二连接壁172的内表面相交,第二连接壁172的外表面凸出于第二倾斜壁162的外表面;第三连接壁173的底部与第三倾斜壁163的顶部连接以构成第三侧壁14,第三倾斜壁163的内表面于第三连接壁173的内表面相交,第三连接壁173的外表面凸出于第三倾斜壁163的外表面;第四连接壁174的底部与第四倾斜壁164的顶部连接以构成第四侧壁15,第四倾斜壁164的内表面于第四连接壁174的内表面相交,第四连接壁174的外表面凸出于第四倾斜壁164的外表面。也就是说,第一容纳体16的外轮廓在竖向上的投影完全位于第二容纳体17的外轮廓在竖向上的投影内。

本实施例中,导向结构50包括第一滑槽51和第二滑槽52,第一滑槽51沿第一方向A布置于第二连接壁172的顶部,第二滑槽52沿第一方向A布置于第四连接壁174的顶部。第一滑槽51和第二滑槽52均为V形槽。

如图3所示,箱体10上设有限位孔18和容纳槽19。其中,限位孔18设于第一连接壁171的顶端,限位孔18为矩形孔。容纳槽19设于第一连接壁171的外表面上,容纳槽19的两端贯通第一连接壁171的上下两端。容纳槽19具有相对的第一槽壁191和第二槽壁192,第一槽壁191较第二槽壁192靠近于限位孔18。第一槽壁191上形成插设部20,插设部20为圆柱形,插设部20内设有竖向布置的插孔201。箱体10上设有限位杆21,限位杆21沿第二方向B布置,限位杆21位于容纳槽19内,限位杆21的一端与第一槽壁191连接,限位杆21的另一端与第二槽壁192连接。

此外,如图4所示,箱体10上设有安装槽22,安装槽22设于第三连接壁173的外表面上,安装槽22的两端贯通第三连接壁173的上下表面,安装槽22所在位置与容纳槽19的所在位置相对应。安装槽22具有相对的第三槽壁221和第四槽壁222。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扣件70为锁销,锁销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槽壁221连接,锁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槽壁222连接,锁销沿第二方向B布置,锁销所在的位置高度与限位杆21所在的位置高度一致。如图2所示,箱体10上设有第一把手23和第二把手24,第一把手23可转动的设于第一连接壁171,第二把手24可转动的设于第二连接壁172。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滚轮组件30包括第一滚轮组件31、第二滚轮组件32和连接架33。其中,连接架33包括第一横杆331、第二横杆332、第一纵杆333和第二纵杆334,第一纵杆333的一端与第一横杆331连接,第一纵杆333的另一端与第二横杆332连接,第一横杆331平行于第二横杆332,第一纵杆333平行于第二纵杆334。本实施例中,第一滚轮组件31包括两个第一滚轮311,第二滚轮组件32包括两个第二滚轮321,一个第一滚轮311可转动的设于第一横杆331的一端,另一个第一滚轮311可转动的设于第二横杆332的一端,一个第二滚轮321可转动的设于第一横杆331的另一端,另一个第二滚轮321可转动的设于第二横杆332的另一端,两个第一滚轮311位于连接架33的同一侧,两个第二滚轮321位于连接架33的同一侧。第一滚轮311与第二滚轮321的大小形状一致。

当然,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滚轮组件31中的第一滚轮311也可是一个或多个,第二滚轮组件32中的第一滚轮311也可是一个或多个。但第一滚轮311与第二滚轮321的总数不小于三个。

如图6所示,箱体10的底壁11上设有四个弹性夹25,弹性佳具有相对的第一弹性部251和第二弹性部252,第一弹性部251与第二弹性部252件形成夹持间隙。连接架33的第一横杆331、第二横杆332、第一纵杆333和第二纵杆334分别卡入四个弹性夹25的夹持间隙内,以限制连接架33相对箱体10移动和转动,当箱连接架33施加一定的向下的外力后,可将连接架33从弹性夹25中脱离,从而将整个滚轮组件30与箱体10分离。

可理解的,箱体10底部起到限制连接架33的弹性夹25的个数不限于四个,只要有三个不共线的弹性夹25即可。

滚轮组件30与箱体10连接后,在第二方向B上,第一滚轮组件31与第一滚轮组件31间隔分布。第一滚轮311与第二滚轮321在第二方向B上位于箱体10的底壁11的两侧以外;第一滚轮311与第二滚轮321在第二方向B上的距离与第一滑槽51与第二滑槽52的距离相等,第一滚轮311位于第一滑槽51的正下方,第二滚轮321位于第二滑槽52的正下方。

如图7所示,第一卡扣件60包括挂钩部61和转动部62,挂钩部6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611、第二连接部612和第三连接部613,第二连接部612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611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部612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部613连接,第三连接部613和第一连接部611均垂直于第二连接部612,第一连接部611、第二连接部612和第三连接部613共同限定朝向下的卡口614。第二连接部612上设有握持孔6121。第三连接部613远离第一连接部611的一侧设有引导斜面615。转动部62为圆柱状,转动部62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611远离第二连接部612的一端连接,转动部62沿第一连接部611的长度方向延伸。

如图8所示,第一卡扣件60的转动部62插设于箱体10的插设部20的插孔201内,第一卡扣件60既可竖向移动,又可绕竖轴线转动。插孔201内设有弹性件63,弹性件63作用于转动部62与插设部20之间,弹性件63具有推动第一卡扣件60相对箱体10竖向向下运动的趋势,即当第一卡扣件60受到向上的外力后,第一卡扣件60将竖向向上移动并压缩弹性件63,当撤去外力后,第一卡扣件60在弹性件63的作用下竖向向下移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63为弹簧。

第一卡扣件60插设于插孔201内后绕竖轴线转动能够位于三个位置,即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

当第一卡扣件60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时,第一卡扣件60沿第二方向B布置,第一卡扣件60的第三连接部613与限位孔18对齐,在弹性件63的作用下,第一卡扣件60竖向向下移动,第一卡扣件60的第三连接部613卡于限位孔18内,此时,第一卡扣件60则无法再绕竖轴线转动,第一卡扣件60的第二连接部612将凸出于箱体10的顶部。

当第一卡扣件6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卡扣件60沿第一方向A布置,第一卡扣件60的第三连接部613较第一连接部611远离于第一侧壁12,在弹性件63的作用下,限位杆21将卡于第一卡扣件60的卡口614中,且与第二限位部371接触,限位杆21可起到限制作用,以避免在此状态下第一卡扣件60进入容纳槽19内。在此状态下,第一卡扣件60可与其他储物箱100中的第二卡扣件70卡接。第一卡扣件60从第一位置绕竖轴线转动90度便可到达第二位置。

当第一卡扣件60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一卡扣件60沿第二方向B布置,在弹性件63的作用下,第一卡扣件60竖向向下移动,第一卡扣件60最终将完全容纳于容纳槽19内。此时,第一卡扣件60不占用额外的位置,方便储存箱的搬运。第一卡扣件60从第一位置绕竖轴线转动180度便可到达第三位置。

储物箱100的堆码过程即为将装有货物的储物箱100堆码至堆码区(仓库、车厢、货架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在堆码区的地面上设置多组平行的导向结构50,即在地面上设置多组第一滑槽51和第二滑槽52,以供堆码区内最下层的储物箱100移动。在对储物箱100进行堆码时,工作人员可在堆码区边缘使最下层的储物箱100的第一滚轮311卡于地面上的第一滑槽内,储物箱100的第二滚轮321卡于地面上的第二滑槽内,将储物箱100推入堆码区深处即可。在向堆码区内推入的储物箱100的第一卡扣件60处于第二位置,后推入的储物箱100的第一卡扣件60的所在位置与先推入的储物箱100的第二卡扣件70的所在位置箱对应,后推入的储物箱100的第一卡扣件60上的引导斜面615与先推入的储物箱100的锁销接触后,第一卡扣件60将受到竖向上的分离,从而使第一卡扣件60克服弹性件63的弹力竖向向上移动,锁销越过第一卡扣件60的第三连接部613后,在弹性件63的作用下,第一卡扣件60将竖向向下运动,从而使锁销卡于第一卡扣件60的卡口614内,从而将两个相邻的储物箱100连接在一起。将多个储物箱100码入堆码区的最下层后,堆码区内将形成多列储物箱100,由于箱体10顶部设有第一滑槽51和第二滑槽52,一列储物箱100中的第一滑槽51可形成滑道,同列储物箱100中的第二滑槽52也可形成滑道。在码第二层储物箱100时,上侧的储物箱100的第一滚轮311、第二滚轮321可在下侧的储物箱100的第一滑槽51、第二滑槽52内定向滚动,可使上侧的储物箱100在下侧的储物箱100上行走,最终实现层层堆码。储物箱100在堆码时会自动对齐,每一列的储物箱100相互独立。在取货时,也只需要在堆码区边缘取货,每取一件储物箱100,内部的储物箱100会随之联动并外移,方便下一储物箱100取出。若堆码种类较多时,可以按列分类堆码,能实现在堆码区边缘取用任一类货品,不再需要挪移其他类货物。同样,可以实现一端出货,另一端进货,实现货物先进先出的原则,避免堆码区底货储存时间超限。这种储物箱100的堆码过程和取用过程极为方便。

在将储物箱100堆码至堆码区内后,可将位于下侧的每一列中最靠近堆码区边缘储物箱100的第一卡扣件60转动至第一位置,并在弹性件63的作用下卡于限位孔18内,该储物箱100的第一卡扣件60可限制位于其上侧的储物箱100的行走,避免上侧的储物箱100从下侧的储物箱100中滑出。

此外,若需要将相邻的两个储物箱100分离时,工作人员的手可穿过第一卡扣件60的第二连接部612的握持孔6121内,握持第二连接部612后向上提起第一卡扣件60,以使锁销从第一卡扣件60中的卡口614中脱离,从而将相邻的两个储物箱100分离,操作方便快捷。

此外,本实施例中,箱体10整体呈上大下小的锥形结构,滚轮组件30中的连接架33通过弹性夹25与箱体10可拆卸连接。将滚轮组件30从箱体10上取下后,位于上侧的储物箱100的箱体10的底部从下侧的储物箱100的箱体10的顶部插入,上侧的箱体10的第二容纳体17的底端将与下侧箱体10的第二容纳体17的顶端接触,从而实现处于箱状态下的储物的摞叠,减小占用空间,便于运输。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箱体10上只设有一个第一卡扣件60和一个第二卡扣件70。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箱体10上也可设置其他个数的第一卡扣件60和第二卡扣件70,只要第一卡扣件60与第二卡扣件70一一对应即可。比如,如图9所示,箱体10的第一侧既设有第一卡扣件60,又设有第二卡扣件70,箱体10的第二侧既设有第一卡扣件60,又设有第二卡扣件70。

本实施例中,箱体10呈四棱锥形,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箱体10也可为其他锥形结构,比如圆锥。

实施例2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储物箱100,与上述实施例1中的区别在于,储物箱100还包括箱盖80。

如图11所示,箱盖80为板状结构,箱盖80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导轨81和第二导轨82,第一导轨81平行于第二导轨82。本实施例中,供滚轮组件30定向滑动的导向结构50包括第一滑槽51和第二滑槽52,第一滑槽51开设于第一导轨81上,第二滑槽52开设于第二导轨82上,第一滑槽51和第二滑槽52均为V形槽。此外,箱盖80的下表面设有凸出体83,凸出体83为由四个凸条构成的“口”形结构。凸出体83的外轮廓的大小与箱体10的第二容纳体17的内轮廓一致。

如图10所示,箱盖80扣合于箱体10顶部的开口处,箱盖80的凸出体83插设于箱体10的第二容纳体17内并形成配合,从而限制箱盖80相对箱体10水平移动。箱盖80盖合在箱体10顶部后,箱盖80上的第一滑槽51和第一滑槽51均沿箱体10的长度方向布置,即第一滑槽51与第二滑槽52均沿第一方向A布置。

本实施例中,滚轮组件30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相同。如图12所示,滚轮组件30的连接架33通过箱体10底部的弹性夹25与箱体10连接。滚轮组件30与箱体10连接后,在第二方向B(箱体10的宽度方向)上,第一滚轮组件31与第二滚轮组件32间隔分布。第一滚轮311与第二滚轮321在第二方向B上位于箱体10的底壁11的两侧以内;第一滚轮311与第二滚轮321在第二方向B上的距离与第一滑槽51与第二滑槽52的距离相等,第一滚轮311位于第一滑槽51的正下方,第二滚轮321位于第二滑槽52的正下方。

本实施例提供的储物箱100,也可方便的完成堆码动作和取用动作,这种储物箱100在空箱摞叠时,只需要打开箱盖80,就可完成储物箱100之间的摞叠,无需取下位于箱体10底部的滚轮组件30。

本实施例中,箱盖80直接放置在箱体10顶部,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箱盖80也可通过其他的连接方式与箱体10连接,比如,箱盖80与箱体10通过铰链连接。

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储物箱100,与上述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滚轮组件30的结构不同。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滚轮组件30包括基架34、第一滚轮组件31、第二滚轮组件32、驱动机构35、第一活动轴36、第二活动轴37、第三活动轴38和第四活动轴39。

其中,基架34为“工”形板材。第一滚轮组件31包括两个第一滚轮311、第二滚轮组件32包括两个第二滚轮321。基架34的长宽与箱体10底壁11的长宽一致。

第一活动轴36、第二活动轴37、第三活动轴38和第四活动轴39均可移动的设于基架34,第一活动轴36、第二活动轴37、第三活动轴38和第四活动轴39均可相对基架34在基架34的宽度方向上移动。第一活动轴36与第二活动轴37位于同一侧,第三活动轴38与第四活动轴39位于同一侧,第一活动轴36与第三活动轴38同轴设置,第二活动轴37与第四活动轴39同轴设置,第一活动轴36平行于第二活动轴37。一个第一滚轮311可转动的设于第一活动轴36上,另一个第一滚轮311可转动的设于第二活动轴37上;一个第二滚轮321可转动的设于第三转轴上,另一个第二滚轮321可转动的设于第四转轴上。第一活动轴36与第三活动轴38相对应,第二活动轴37与第四活动轴39相对应,驱动机构35用于驱动第一活动轴36与第三活动轴38在基架34的宽度方向上相互靠近或远离,驱动机构35也用于驱动第二活动轴37与第四活动轴39在基架34的宽度方向上相互靠近或远离,即第一活动轴36与第三活动轴38相互靠近,则第二活动轴37与第四活动轴39也相互靠近;第一活动轴36与第三活动轴38相互远离,则第二活动轴37与第四活动轴39也相互远离。

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5包括第一连杆351、第二连杆352和滑动件353。第一连杆351与第二连杆352等长,第一连杆351与第二连杆352交叉布置,第一连杆351与第二连杆352通过铰接轴铰接,铰接轴位于第一连杆351和第二连杆352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铰接轴固定于基架34上。第一连杆351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一条形槽3511和第二条形槽3512,第一条形槽3511与第二条形槽3512分别靠近第一连杆351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第二连杆352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三条形槽3521和第四条形槽3522,第三条形槽3521与第四条形槽3522分别靠近第二连杆352长度方向上的两端。

第一活动轴36上设有第一限位部361,第二活动轴37上设有第二限位部371,第三活动轴38上设有第三限位部381,第四活动轴39上设有第四限位部391,第一限位部361、第二限位部371、第三限位部381和第四限位部391均为圆柱形。第一限位部361可滑动的设于第一条形槽3511内,第二限位部371可滑动的设于第三条形槽3521内,第三限位部381可滑动的设于第四条形槽3522内,第四限位部391可滑动的设于第二条形槽3512内,第一连杆351与第二连杆352通过滑动件353连接。

滑动件353为条状结构,滑动件353的中间位置设有卡凸3531,卡凸3531的截面为T形,滑动件353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五限位部3532、第六限位部3533,第五限位部3532和第六限位部3533均为圆柱形。基架34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滑动槽341,滑动槽341的截面为T形,滑动件353沿基架34的宽度方向布置,滑动件353的卡凸3531可滑动的卡于滑动槽341内,滑动件353可相对基架34沿基架34的长度方向滑动,第五限位部3532可滑动的设于第二条形槽3512内,第六限位部3533可滑动的设于第三条形槽3521内。

此外,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滑动件353上设有锁紧件40,锁紧件40包括固定体41、活动体42和弹簧43,活动体42可移动的插设于固定体41内,弹簧43作用于活动体42与固定体41之间,弹簧43具有推动活动体42相对固定体41竖向向下移动的趋势,固定体41固定于滑动件353上,活动体42延伸至滑动槽341内。基架34上设有两个插接孔,分别为第一插接孔342和第二插接孔343,第一插接孔342与第二插接孔343位于滑动槽341的底部,第一插接孔342和第二插接孔343分别靠近滑动槽341的两端。当滑动件353沿滑动槽341滑动时,第一连杆351与第二连杆352将相对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活动轴36、第二活动轴37同时移动,从而实现对第一滚轮311与第二滚轮321的距离进行调节。当滑动件353运动到使锁紧件40的活动体42与第一插接孔342对齐时,在弹簧43的作用下,活动体42将插设于第一插接孔342内,滑动件353与基架34锁紧,此时,第一滚轮311与第二滚轮321距离最大;当滑动件353运动到使锁紧件40的活动体42与第二插接孔343对齐时,在弹簧43的作用下,活动体42将插设于第二插接孔343内,滑动件353与基架34锁紧,此时,第一滚轮311与第二滚轮321的距离最小。

如图13所示,滚轮组件30的基架34固定在箱体10的底部,基架34的长度方向与箱体10的长度方向一致均为第一方向A,基架34的宽度方向与箱体10的宽度方向一致均为第二方向B。在第一方向A上第一滚轮组件31与第二滚轮321组间隔分布。

当滑动件353相对基架34滑动并使活动体42插设于第一插设孔内时,第一滚轮311与第二滚轮321在第二方向B上位于箱体10底壁11的两侧以外,第一滚轮311与第二滚轮321的间距与第一滑槽51与第二滑槽52的间距相等。在此状态下,可将多个储物箱100堆码至堆码区内。当活动件相对基架34滑动并使活动体42插设于第二插设孔内时,第一滚轮311与第二滚轮321在第二方向B上位于箱体10底壁11的两侧以内,此时可对处于空箱状态的储物箱100进行摞叠,减小占用空间,便于运输。

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