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台储物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40906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控制台储物盒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控制台储物盒(console box)。



背景技术:

在汽车等车辆中,在车厢内的驾驶座与副驾驶座之间的部分设置有中央控制台。而且,该中央控制台的后部被设置成作为收纳装置的控制台储物盒(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控制台储物盒具备:控制台主体,其具有左右一对侧壁部;收纳容器部,其容置于控制台主体的左右一对侧壁部间的内侧;以及盖部,其被配置为以能够开闭的方式与控制台主体的左右一对侧壁部间的上缘部进行抵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平6-19918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上述控制台储物盒存在如下问题。

即,近年,以节能、地球温室气体的减排等为目标,不断推进着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车等下一代车辆的开发。对于这样的下一代车辆,需要将比目前多很多的蓄电池搭载于车体。故而,例如,利用中央控制台的后部的内部等来容置蓄电池的一部分等。

于是,控制台储物盒的容量将相应地减少用于容置蓄电池的这部分的量。另外,控制台储物盒中,收纳容器部之下挨蓄电池很近,因此收纳容器部对蓄电池容易发生底部触碰。

故而,在从上方对盖部施加有紧急输入载荷的情况下,无法充分确保收纳容器部的下部发生底部触碰为止的间隔,因此存在难以充分吸收紧急输入载荷的风险。

为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点。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控制台储物盒具备:控制台主体,其具有左右一对侧壁部;收纳容器部,其容置于该控制台主体的左右一对侧壁部间的内侧;以及盖部,其被配置为以能够开闭的方式与所述控制台主体的左右一对侧壁部间的上缘部进行抵接,其中,

在所述控制台主体的各侧壁部的上缘部形成有向内弯曲缘部,该向内弯曲缘部向控制台主体的内侧且向下方弯曲,并与侧壁部之间形成有空间部而在内外方向上与侧壁部重叠,

在所述收纳容器部的上缘部附近设置有向外弯曲部,并且设置有从该向外弯曲部朝向所述空间部内延伸的空间插入缘部,

在所述向外弯曲部设置有断裂预定部,该断裂预定部能通过从上方施加至所述盖部的紧急输入载荷而断裂。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构成,即使在无法充分确保收纳容器部的下部发生触底前的间隔的情况下,也能充分吸收紧急输入载荷。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有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台储物盒的中央控制台的立体图。

图2是将图1的控制台储物盒沿车辆前后方向切断的纵剖面图。

图3是将图1的控制台储物盒沿车宽方向切断的纵剖面图。

图4是图2的收纳容器部的俯视图。

图5是图3的局部放大纵剖面图。

图6是动作图。

图7是接续图6描画的动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

图1~图7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构成>以下,说明本实施例的构成。

在汽车等车辆的车厢内的驾驶座与副驾驶座之间的部分设置有图1所示的中央控制台1。而且,将该中央控制台1的后部被设置为作为收纳装置的控制台储物盒2。

如图2、图3的剖面图所示,该控制台储物盒2具备:控制台主体4,其具有左右一对侧壁部3;收纳容器部5,其容置于控制台主体4的左右一对侧壁部3间的内侧;以及盖部6,其被配置为以能够开闭的方式与该控制台主体4的左右一对侧壁部3间的上缘部进行抵接。

在此,在控制台主体4内部的收纳容器部5之下紧挨着设置蓄电池7等车辆用搭载物。由此,如图3、图4所示,收纳容器部5构成具有底面部8以及对该底面部8的周围进行包围的侧面部9的浅盘状的构件。

对于上述那样的构成,在本实施例中具备如下构成。

(1)如作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的图5所示,在上述控制台主体4的各侧壁部3的上缘部形成有向内弯曲缘部12。该向内弯曲缘部12向控制台主体4的内侧且向下方弯曲,并与侧壁部3之间形成有空间部11而在内外方向上与侧壁部3重叠。

另外,在上述收纳容器部5的上缘部附近设置有向外弯曲部13。进而,设置有从该向外弯曲部13朝向上述空间部11内延伸的空间插入缘部14。

而且,如图6、图7所示,在向外弯曲部13设置有能通过从上方施加至上述盖部6的紧急输入载荷15而断裂的断裂预定部16。此外,在图7中,向上的箭头表示当收纳容器部5的底部触碰到蓄电池7时所产生的触底反作用力17。

在此,“向内弯曲缘部12”例如具有水平部21和下竖立部22。“向外弯曲部13”设置于收纳容器部5的左右的侧面部9。向外弯曲部13例如成为向外侧大致水平方向弯曲的凸缘状的部分。在向外弯曲部13之下形成有大致收纳容器部5的壁厚的相当的量向外侧移位的阶梯部23。

“空间插入缘部14”构成为从水平的向外弯曲部13的外侧端部具有向上弯曲部24而几乎向上延伸。空间插入缘部14以向空间部11内插入的长度延伸。与之对应,空间部11一体设置有对空间插入缘部14的上端部进行承接的加强筋25。在该加强筋25设置有当组装收纳容器部5与控制台主体4时用于引导空间插入缘部14的上端部的引导斜面部26。另外,在引导斜面部26的进深侧(上述的那侧)形成有切入部27,该切入部27具有与空间插入缘部14的壁厚大致相等的宽度,并向着与空间插入缘部14相同的方向延伸。该切入部27具有一般情况下不与空间插入缘部14的上端部接触程度的深度(高度)。在该切入部27的顶部与空间插入缘部14的上端部之间形成有间隙28,该间隙28因紧急输入载荷15的相互移位而使切入部27的顶部和空间插入缘部14的上端部接触,从而能够适当地吸收紧急输入载荷15。

“断裂预定部16”被形成为设置在向外弯曲部13的水平的部分并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狭缝部(Slit)(参照图4)。该狭缝部彼此之间具有多个桥接(bridge)部29,并以不连续状态设置。对该桥接部29的个数以及尺寸等进行设定,以使基于紧急输入载荷15的断裂强度最佳。

(2)上述向内弯曲缘部12的下缘部31朝向上述向外弯曲部13延伸。

另外,上述空间插入缘部14被设置成以上下方向为基准而向外侧倾斜的向外倾斜部32。

在此,向内弯曲缘部12的“下缘部31”被设置成与向外弯曲部13大致抵接,或者,延伸至具有少许间隙的位置。向外弯曲部13具有比向内弯曲缘部12的下缘部31的壁厚更宽的弯曲幅度。

此外,优选地,向内弯曲缘部12(的下竖立部22)的下缘部31与向外弯曲部13之间的间隙设定成比上述的空间插入缘部14的上端部与空间部11的内面(切入部27的顶部)的间隙28小。由此,在因紧急输入载荷15而使得空间插入缘部14的上端部与空间部11的内面触碰而导致断裂预定部16断裂前,使向内弯曲缘部12的下端部与向外弯曲部13抵接,据此能够使向内弯曲缘部12的下端部吸收紧急输入载荷15。

“向外倾斜部32”使空间插入缘部14向外侧相对于上下方向以大致5°~10°程度倾斜。

(3)在上述断裂预定部16形成有脆弱部41,该脆弱部41在紧急输入载荷15的输入时成为断裂起点。

在此,脆弱部41为形成在桥接部29的上部或者下部等的槽口(notch)等。

<作用>以下,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

关于控制台储物盒2,在打开盖部6时,收纳容器部5将出现在具有左右一对侧壁部3的控制台主体4的内侧。由此,能将物品收纳于收纳容器部5。

而且,在从上方对盖部6施加紧急输入载荷15时,受紧急输入载荷15而控制台主体4作为整体向下方移动,被控制台主体4压住的收纳容器部5作为整体向下方移动,与位于正下方的蓄电池7的顶部触碰而成为触底状态,由于触底的反作用力17而收纳容器部5作为整体向上方移动。由此,控制台主体4与收纳容器部5将互为反向移动而呈彼此干扰状态。

此时,若无法充分确保在收纳容器部5的下部发生触底前的间隔的话,则难以充分吸收紧急输入载荷15。

<效果>根据本实施例,能获得如下效果。

(1)在控制台主体4的各侧壁部3的上缘部设置有向内弯曲缘部12。由此,不仅在向内弯曲缘部12与侧壁部3的上缘部之间形成有空间部11,而且侧壁部3的上缘部与向内弯曲缘部12在内外方向(例如,车宽方向)上重叠。另外,在收纳容器部5的上缘部附近设置有向外弯曲部13以及向上述空间部11插入的空间插入缘部14。

而且,如上所述,通过在收纳容器部5的上缘部附近设置向外弯曲部13以及空间插入缘部14,从而在控制台主体4与收纳容器部5互为反向移动而彼此干扰时,向外弯曲部13将部分地向下侧弯曲而产生支撑力,故能在承受盖部6的同时吸收紧急输入载荷15。另外,空间插入缘部14被插入空间部11的内部,故成为易于对触碰向内弯曲缘部12的内部或者顶部背面等(在此情况下,成为切入部27的进深部)的时机、干扰方向进行调整的构造,因此,通过较好地设定空间插入缘部14的长度、方向等,能优化控制台主体4与收纳容器部5反向干扰的时机、干扰时的空间插入缘部14的干扰方向(斜向触碰的角度)等,从而调整载荷吸收的状况。由此,能更高效地吸收紧急输入载荷15。

进而,在向外弯曲部13设置有断裂预定部16。由此,能将断裂预定部16通过向内弯曲缘部12进行覆盖以使得从外部不可见,在向外弯曲部13向下方弯曲而将紧急输入载荷15充分吸收后,断裂预定部16断裂,从而能吸收更多的紧急输入载荷15。

其结果是,即使是在无法充分确保收纳容器部5的下部发生触底前的间隔这样的情况下,也能更多、更长地持续吸收紧急输入载荷15,相应地,还能谋求收纳容器部5的容量扩大。

(2)将向内弯曲缘部12的下缘部31设为朝向向外弯曲部13(的上部)延伸。由此,能使向内弯曲缘部12和向外弯曲部13成为具有连续性的内壁面形状。进而,在盖部6被施加了来自上方的紧急输入载荷15时,能使向内弯曲缘部12的下缘部31切实地抵接至向外弯曲部13,使作为收纳容器部5的弯曲起点的向外弯曲部13承受紧急输入载荷15。而且,能将紧急输入载荷15可靠地从向外弯曲部13传递至断裂预定部16。

另外,将空间插入缘部14设为以上下方向为基准而向外侧倾斜的向外倾斜部32。由此,控制台主体4因紧急输入载荷15而向下方移动,在控制台主体4的内侧弯曲缘部12的内部或者顶部背面与收纳容器部5的空间插入缘部14触碰时,向外侧倾斜的形状的空间插入缘部14自然以朝向外侧更大倾斜的方式变形,因此能成为对于吸收紧急输入载荷15、亦或向断裂预定部16传递紧急输入载荷15来使断裂预定部16断裂而言最合适的形状。

进而,在断裂预定部16的断裂后,如图7的假想线所示,向内弯曲缘部12的下缘部31被引导至进入收纳容器部5的侧面部9的外侧与控制台主体4的侧壁部3的内侧之间且变形,从而能确保控制台储物盒2相对于紧急输入载荷15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移量。

(3)在断裂预定部16形成有脆弱部41。由此,能在紧急输入载荷15的输入时以脆弱部41为断裂起点来使断裂预定部16发生断裂。其结果是,能在紧急时使断裂预定部16可靠地断裂,另外,对断裂预定部16断裂的时机、断裂预定部16的断裂的方式等进行控制变得容易。

(4)在向内弯曲缘部12(的下竖立部22)的下端部与向外弯曲部13之间形成有比空间插入缘部14的上端与空间部11的内面(加强筋25的切入部27的顶部)之间的间隙28更小的间隙。由此,在因紧急输入载荷15而空间插入缘部14的上端部触碰空间部11的内面从而断裂预定部16断裂前,通过使向内弯曲缘部12的下端部与向外弯曲部13相抵接,能使内侧弯曲缘部12的下端部吸收紧急输入载荷15。

尽管以上通过附图来详细描述了本实施例,但实施例只不过是例示。因此,不仅仅局限于本实施例的构成,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的设计变更等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畴内,这是不言自明的。另外,例如,在各实施例含有多个结构的情况下,即使没有专门说明,这些结构的可能的组合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畴内,这是不言自明的。另外,在公开有多个实施例、变形例的情况下,即使没有专门说明,跨这些实施例或变形例的构成的组合当中的组合性技术方案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畴内,这是不言自明的。另外,关于附图中描画的构成,即使没有专门说明,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畴内,这是不言自明的。进而,在有“等”这样的用语的情况下,意在包含同等的结构。另外,在有“大致”、“约”、“程度”等用语的情况下,意在包含常识上认可的偏离范围、精度。

标号说明

2 控制台储物盒

3 侧壁部

4 控制台主体

5 收纳容器部

6 盖部

11 空间部

12 向内弯曲缘部

13 向外弯曲部

14 空间插入缘部

15 紧急输入载荷

16 断裂预定部

28 间隙

31 下缘部

32 向外倾斜部

41 脆弱部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根据2014年5月29日向日本特许厅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4-110959号主张优先权,且该日本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以完整方式被援引至本说明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