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桩基起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1517发布日期:2019-01-22 21:38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桩基起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桩基起吊装置。



背景技术:

预制桩,就是指在打桩现场或者附近就地预制,较短的桩也可以在预制厂生产;特点是能承受较大的荷载、坚固耐久、施工速度快,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施工程序为预制、运输、堆放、沉桩。

预制桩在安装时需要将桩基吊装至安装区域,由于预制桩比较大且笨重,吊装难度较大,目前的吊装方式可靠性不够好,无法很好的将吊机的力分散至桩基四周,使得预制桩在起吊时容易晃动、摇摆。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预制桩基起吊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夹紧牢固,吊装稳定的预制桩基起吊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桩基起吊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机构,所述第一安装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限位管以及第一安装环,且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两侧壁均设有所述第一安装环;所述第一安装板的背部对称设有所述第一限位管;第二安装机构,所述第二安装机构包括第二安装板、第二限位管以及第二安装环,且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相互对称分布;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两侧壁对称设有所述第二安装环,且所述第二安装板的背部设有所述第二限位管;长螺柱,所述长螺柱贯穿于两个相对的所述第一安装环、所述第二安装环的内部,所述第一安装机构、所述第二安装机构之间通过所述长螺柱固定连接;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夹紧板、短螺柱以及橡胶垫,且所述夹紧板通过所述短螺柱连接至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内壁;所述夹紧板的内侧壁胶合有所述橡胶垫,且所述橡胶垫的表面分布有防滑纹;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设有四个,且每个所述限位杆均贯穿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管、所述第二限位管的内部;所述限位杆与各个所述第一限位管、所述第二限位管之间均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的顶端设有挂环。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机构、所述第二安装机构以及所述长螺柱所组成的一体结构由上至下设有若干组,且所述第一安装机构、所述第二安装机构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机构、所述第二安装机构之间的面积均相同。

优选的,所述夹紧机构与桩基主体的外壁紧密贴合,且所述夹紧机构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安装机构的面积。

优选的,所述夹紧板的两侧壁均开有第一连接槽,且所述连接槽配合连接有加长机构;所述加长机构包括连接头和连接座;所述连接头嵌入于所述第一连接槽的内部,且所述连接头设于所述连接座的外壁。

优选的,所述连接头、所述连接座呈凸字型结构设置,且所述连接座的内部开有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槽与所述连接头相互配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长机构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夹紧机构,且所述加长机构对称设有若干个;所述加长机构之间通过螺钉连接。

优选的,所述夹紧板的宽度与所述连接座的宽度相同,且所述夹紧板与所述连接座位于水平中线处;所述夹紧板的长度与所述连接座的宽度之和等于所述桩基主体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呈矩形分布,且所述限位杆的顶端外伸于所述桩基主体的顶部;所述挂环的宽度小于所述限位杆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防滑纹为相互交错的直线凸起结构,且所述防滑纹呈矩形阵列分布于所述橡胶垫的表面。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桩基起吊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桩基起吊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机构、所述第二安装机构以及所述长螺柱的配合连接,能够形成一个夹紧效果好、结构牢固的起吊结构,能够满足不同大小桩基的起吊需求,并且可根据桩基长度而改变安装机构的个数,适用范围广;通过所述限位杆能够将各个安装机构连接起来,使得起吊机的力能够均匀的分散至各个所述夹紧机构处,从而使得起吊效果更为稳定;在起吊过程中,所述橡胶垫能够有效的增大所述夹紧机构与桩基之间的摩擦力,所述防护纹能够进行一步的提高防脱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桩基起吊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提供的第一安装机构、第二安装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提供的橡胶垫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提供的夹紧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第一安装机构,11、第一安装板,12、第一限位管,13、第一安装环,2、第二安装机构,21、第二安装板,22、第二限位管,23、第二安装环,3、夹紧机构,31、夹紧板,311、第一连接槽,32、短螺柱,33、橡胶垫,331、防滑纹,4、长螺柱,5、限位杆,51、挂环,6、加长机构,61、连接头,62、连接座,621、第二连接槽,7、桩基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以及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桩基起吊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提供的第一安装机构、第二安装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提供的橡胶垫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提供的夹紧板内部结构示意图。预制桩基起吊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机构1,所述第一安装机构1包括第一安装板11、第一限位管12以及第一安装环13,且所述第一安装板11的两侧壁均设有所述第一安装环13;所述第一安装板11的背部对称设有所述第一限位管12;第二安装机构2,所述第二安装机构 2包括第二安装板21、第二限位管22以及第二安装环23,且所述第二安装板21与所述第一安装板11之间相互对称分布;所述第二安装板21的两侧壁对称设有所述第二安装环23,且所述第二安装板21 的背部设有所述第二限位管22;长螺柱4,所述长螺柱4贯穿于两个相对的所述第一安装环13、所述第二安装环23的内部,所述第一安装机构1、所述第二安装机构2之间通过所述长螺柱4固定连接;夹紧机构3,所述夹紧机构3包括夹紧板31、短螺柱32以及橡胶垫33,且所述夹紧板31通过所述短螺柱32连接至所述第一安装板11、所述第二安装板21的内壁;所述夹紧板31的内侧壁胶合有所述橡胶垫 33,且所述橡胶垫33的表面分布有防滑纹331;限位杆5,所述限位杆5设有四个,且每个所述限位杆5均贯穿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管 12、所述第二限位管22的内部;所述限位杆5与各个所述第一限位管12、所述第二限位管22之间均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5 的顶端设有挂环51。

为了满足不同高度桩基的起吊需求,所述第一安装机构1、所述第二安装机构2以及所述长螺柱4所组成的一体结构由上至下设有若干组,且所述第一安装机构1、所述第二安装机构2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机构1、所述第二安装机构2之间的面积均相同。

为了提高夹紧效果,所述夹紧机构3与桩基主体7的外壁紧密贴合,且所述夹紧机构3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安装机构1的面积。

为了满足不同宽度桩基的起吊需求,所述夹紧板31的两侧壁均开有第一连接槽311,且所述连接槽311配合连接有加长机构6;所述加长机构6包括连接头61和连接座62;所述连接头61嵌入于所述第一连接槽311的内部,且所述连接头61设于所述连接座62的外壁。

为了便于连接安装,所述连接头61、所述连接座62呈凸字型结构设置,且所述连接座62的内部开有第二连接槽621;所述第二连接槽621与所述连接头61相互配合连接。

为了提高连接处的强度,所述加长机构6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夹紧机构3,且所述加长机构6对称设有若干个;所述加长机构6之间通过螺钉连接。

为了提高贴合面积,所述夹紧板31的宽度与所述连接座62的宽度相同,且所述夹紧板31与所述连接座62位于水平中线处;所述夹紧板31的长度与所述连接座62的宽度之和等于所述桩基主体7的宽度。

为了实现对各个安装机构的起吊,所述限位杆5呈矩形分布,且所述限位杆5的顶端外伸于所述桩基主体7的顶部;所述挂环51的宽度小于所述限位杆5的宽度。

为了提高防滑性能,所述防滑纹331为相互交错的直线凸起结构,且所述防滑纹331呈矩形阵列分布于所述橡胶垫33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桩基起吊装置的使用原理为:根据桩基的宽度选择合适个数的所述加长机构6,将所述连接头61伸入于所述第一连接槽311内,然后将下一个所述加长机构6的所述连接头61 伸入到所述第二连接槽621内,连接处均使用螺钉进行限位;将所述第一安装机构1、所述第二安装机构2分别对称固定在桩基的两侧壁,使得所述夹紧板31的所述橡胶垫33与桩基的外壁紧密贴合,随后将所述长螺柱4拧入到所述第一安装环13、所述第二安装环23内,使得所述第一安装机构1、所述第二安装机构2之间固定连接,此时便完成一组起吊结构的安装,根据桩基的长度在合适的位置安装其他各组起吊结构;当各组起吊结构均安装完毕后,工人可将所述限位杆5 由下至上依次穿过各个安装机构上的所述第一限位管12、所述第二限位管22,然后通过螺钉对连接处进行限位,将四个所述限位杆5 安装完毕后,便可将吊绳与所述挂环51连接在一起,然后通过起吊机对桩基进行起吊;在起吊过程中,所述橡胶垫33能够有效的增大所述夹紧机构3与桩基之间的摩擦力,所述防护纹331能够进行一步的提高防脱效果。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桩基起吊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桩基起吊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机构 1、所述第二安装机构2以及所述长螺柱4的配合连接,能够形成一个夹紧效果好、结构牢固的起吊结构,能够满足不同大小桩基的起吊需求,并且可根据桩基长度而改变安装机构的个数,适用范围广;通过所述限位杆5能够将各个安装机构连接起来,使得起吊机的力能够均匀的分散至各个所述夹紧机构3处,从而使得起吊效果更为稳定;在起吊过程中,所述橡胶垫33能够有效的增大所述夹紧机构3与桩基之间的摩擦力,所述防护纹331能够进行一步的提高防脱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