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不平衡重量桥梁构件的吊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47497发布日期:2019-01-02 21:29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不平衡重量桥梁构件的吊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构件的起吊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不平衡重量桥梁构件的吊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吊钩体是工业生产、建筑和运输过程中机械起重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根据起重量的大小,吊钩的结构也会随之改变,起重重量从5吨-150吨。

对于当前的大型桥梁构件,一般重量都要超过200吨,有些超重桥梁构件达到500-600吨,现有技术的吊钩组一般最大承重为150吨,就无法承受更大重量的起重工作,给较大重量的起重带来较多的不便。

此外,很多桥梁构件为不规则结构,例如在一侧装有防撞墙的桥梁构件,其重心不在中心位置,采用市场上常规的吊钩,其结构受力设计不合理,操作不方便,在起吊过程中由于重心偏移容易发生吊钩出现折弯变形、断裂、脱钩等现象,安全系数不高,稳定性不好,很容易产生起吊物坠落,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可自动平衡的桥梁构件的吊钩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调节不平衡重量桥梁构件的吊挂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调节不平衡重量桥梁构件的吊挂装置,包括主梁,固接在主梁一侧的第一大扁担,所述第一大扁担的中间位置开有第一起吊孔,两侧对称位置分别开有一孔位;固接在所述主梁另一侧的第二大扁担,所述第二大扁担的中间位置开有第二起吊孔,两侧对称位置分别开有若干可调节孔位。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二大扁担的两侧对称位置分别开有不少于3个可调节孔位,最好是5个。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可调节孔位前后两侧至少固接一个加强环。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大扁担和第二大扁担为大括号形。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一大扁担与所述主梁的连接处再焊接至少两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置在第一起吊孔的两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二大扁担与所述主梁的连接处再焊接至少两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置在第二起吊孔的两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根据需起吊的桥梁构件的重心位置,在所述桥梁构件上安装四个吊耳,所述吊耳上开有一吊孔,吊索穿过可调节孔位后两端分别链接在一个吊孔上。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吊孔的前后两侧至少固接一个加强环。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吊孔和桥梁构件的连接位置之间再焊接至少两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置在吊孔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调节孔位,可根据桥梁构件的重心调节吊索的位置,避免在起吊过程中发生重心偏移,操作简单,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实现超重桥梁构件的安全起吊作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起吊桥梁构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梁;2-第一大扁担;21-第一起吊孔;22-孔位;3-第二大扁担;31-第二起吊孔;32-可调节孔位;33-加强环;4-加强筋;5-桥梁构件;6-吊耳;61-吊孔;7-吊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但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可调节不平衡重量桥梁构件的吊挂装置,包括主梁1,固接在主梁1一侧的第一大扁担2,所述第一大扁担2的中间位置开有第一起吊孔21,两侧对称位置分别开有一孔位22;固接在所述主梁1另一侧的第二大扁担3,所述第二大扁担3的中间位置开有第二起吊孔31,两侧对称位置分别开有若干可调节孔位3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当所需起吊的桥梁构件5为非对称结构,即重心不在构件的中心位置时,首先根据桥梁构件5的设计模型计算重心位置,根据其重心位置,在所述桥梁构件5上安装四个吊耳6,每个吊耳6上均开有一吊孔61,根据所需起吊的桥梁构件5的重心在第二大扁担3的两侧分别选择合适的可调节孔位32,将一根吊索7穿过左侧的可调节孔位32后两端分别链接在桥梁构件5左侧的一个吊孔61上,再将另一根吊索7穿过右侧的可调节孔位32后两端分别链接在桥梁构件5右侧的一个吊孔61上,检查各连接点稳定链接和固定后,起重机通过第一大扁担2的第一起吊孔21吊起吊钩,进行起吊作业。

当所需起吊的桥梁构件为对称结构,即重心就在构件的中心位置时,可将本实用新型翻转过来使用,即直接采用第一大扁担2上的孔位22链接吊索并起吊桥梁构件,此时,起重机是通过第二大扁担3上的第二起吊孔31吊起吊钩,进行起吊作业。

一般在所述第二大扁担3的两侧对称位置分别开有不少于3个可调节孔位32,孔位过少难以调节合适的位置以适应不同结构的桥梁构件,孔位过多则会削弱吊钩的承重能力,最好是5个。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可调节孔位32前后两侧至少固接一个加强环33,以进一步增强吊钩的承重力,减少孔位的损坏。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大扁担2和第二大扁担3为大括号形。这种结构能赋予吊钩更好的承重能力。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大扁担2与所述主梁1的连接处再焊接至少两个加强筋4,所述加强筋4设置在第一起吊孔21的两侧;在所述第二大扁担3与所述主梁1的连接处再焊接至少两个加强筋4,所述加强筋4设置在第二起吊孔31的两侧。进一步增强吊钩的承重力。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吊孔61的前后两侧至少固接一个加强环33。在所述吊孔61和桥梁构件5的连接位置之间再焊接至少两个加强筋4,所述加强筋4设置在吊孔61的两侧。从而进一步增强吊孔61的承重力。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