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除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7903发布日期:2018-12-14 22:02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除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灌装粉末的机器中,因为灌装的是粉末,因此,要保证灌装空间中的空气的干燥,所以,需要对于灌装空间除湿;

对于灌装的粉末,因为灌装的是粉末,很容易产生扬尘,整个空间中充斥着粉末,因此还要进行粉末的除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灌装机中的灌装空间难以实现除湿以及除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除尘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除尘系统,包括:

两个排气管,两个所述排气管相互固定,每个所述排气管上的侧壁上具有一个抽吸口和进气口,所述排气管的内壁具有螺旋纹理,所述抽吸口和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螺旋纹理的端部,所述排气管的上端具有抽尘口,所述排气管的侧壁具有夹层,所述夹层中灌注有冷却液,所述排气管的入尘口处具有蓄水机构,所述蓄水机构适于存储位于所述排气管内壁的冷却水;

所述抽吸口适于抽取所述排气管中呈螺旋状的空气;

所述进气口适于注入所述排气管中呈螺旋状的空气。

作为优选,所述蓄水机构呈圆台体状,所述蓄水机构的小圆面与所述排气管的入尘口固定连接,所述蓄水机构的内壁一体设置有底环,所述底环的内圈一体向所述排气管延伸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所述底环和所述蓄水机构的内壁构成储水腔,所述蓄水机构与所述排气管相互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环围成的为圆台腔,所述限位环的入尘口的直径大于所述限位环的出尘口的直径。

作为优选,所述蓄水机构的上端面上具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与所述储水腔相互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排气管的下端为漏斗,所述排气管的入尘口设置在所述漏斗的下端。

作为优选,所述排气管的外璧为隔热材料,所述排气管的内壁为导热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隔热材料为泡沫水泥,所述导热材料为金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此种智能除尘系统,首先通过抽吸口的设置,实现抽风的效果,因为螺旋纹理的设置,使其呈螺旋抽风状,然后与排气管的内壁充分接触冷却,然后再通入进气口中实现循环的效果;

再而,通过抽尘口的设置,实现灰尘的抽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除尘系统的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除尘系统的剖视图。

图中1、排气管,2、抽吸口,3、进气口,4、抽尘口,5、夹层,6、蓄水机构,61、底环,62、限位环,63、储水腔,64、抽水管,7、漏斗,8、第一延边,9、第二延边,10、铆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除尘系统,包括:

两个排气管1,两个排气管1相互固定,每个排气管1上的侧壁上具有一个抽吸口2和进气口3,排气管1的内壁具有螺旋纹理,抽吸口2和进气口3位于螺旋纹理的端部,排气管1的上端具有抽尘口4,排气管1的侧壁具有夹层5,夹层5中灌注有冷却液,排气管1的入尘口处具有蓄水机构6,蓄水机构6适于存储位于排气管1内壁的冷却水;

抽吸口2适于抽取排气管1中呈螺旋状的空气;

进气口3适于注入排气管1中呈螺旋状的空气。

两个抽吸口2和两个进气口3一体设置在一起形成一个长方体框,长方体框的外边缘具有第一延边8,第一延边8上开设有多个铆接孔10,实现固定效果;

同样的在抽尘口4处具有第二延边9,第二延边9上开设有多个铆接孔10,实现固定效果。

此种智能除尘系统,首先通过抽吸口2的设置,实现抽风的效果,因为螺旋纹理的设置,使其呈螺旋抽风状,然后与排气管1的内壁充分接触冷却,然后再通入进气口3中实现循环的效果;

再而,通过抽尘口4的设置,实现灰尘的抽取。夹层5的设置,以及夹层5中灌注冷却液,从而起到良好的冷却效果,当然,在排气管1的外壁上开设有抽取冷却液以及灌注冷却液的通口。

蓄水机构6呈圆台体状,蓄水机构6的小圆面与排气管1的入尘口固定连接,蓄水机构6的内壁一体设置有底环61,底环61的内圈一体向排气管1延伸有限位环62,限位环62、底环61和蓄水机构6的内壁构成储水腔63,蓄水机构6与排气管1相互连通。

蓄水机构6的设置,实现良好的储存冷却水的效果。

限位环62围成的为圆台腔,限位环62的入尘口的直径大于限位环62的出尘口的直径。通过此种设计,为冷却水的下落形成斜坡导向,从而实现良好的蓄水效果,再而,也起到了一定的阻挡冷却水落出排气管1的情况;再而,入尘口大且出尘口小的设置,从而使在抽吸的时候,产生强大的抽吸力,首先保证扬尘能够进入由限位环62围成的为圆台腔的内壁中,然后顺着其内壁从而进入排气管1中,最后排出。

蓄水机构6的上端面上具有抽水管64,抽水管64与储水腔63相互连通。抽水口的设置,是用来抽取储水腔63中的水。

排气管1的下端为漏斗7,排气管1的入尘口设置在漏斗7的下端。漏斗7的设置,再次形成进一步地抽吸力,为抽吸提供更进一步的抽吸条件,便于抽吸的进行。

排气管1的外璧为隔热材料,排气管1的内壁为导热材料。隔热材料为泡沫水泥,导热材料为金属。首先,通过排气管1的外壁选择为隔热材料且为泡沫水泥,保证起到良好的隔热效果,延长冷却液的使用时间,其次,通过采用泡沫水泥,质量轻。再而,通过采用内壁为导热材料及金属,强度高,易加工,便于实现设置内壁的螺旋纹理,从而实现良好的螺旋空气流。

当开始使用的时候,需要在灌装之前,干燥灌装空间中的空气时,首先,两个抽吸口2工作,实现抽吸的效果,抽取排气管1中呈螺旋状的空气,此时,空气接触到排气管1的内壁,间接与冷却液接触,从而遇冷液化,形成冷却水,冷却水当积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顺着螺旋纹理流至储水腔63中,然后再在进气口3的工作作用下,排入干燥的空气,保证气压均匀的效果。

当干燥结束之后,进行灌装物料,灌装物料结束之后,会产生较多的扬尘,扬尘的产生,排气管1再次工作,在抽尘口4处开始再次工作,开始实现抽尘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