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叉带分拣机用导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59235发布日期:2019-02-15 19:40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一种交叉带分拣机用导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叉带分拣机用导入装置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都通过网购的形式购买物品,这使得物流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物流分拣时,都是采用人工使用手持扫描仪进行信息扫描,这样就必须采用大量的人工进行扫描,才能够提高物流分拣速度,此种分拣方式耗费人力物力大,随着发展出现了可用于对货物进行分拣的交叉带分拣机,在对货物进行分拣时可通过分拣小车进行分拣,但是需要分拣的货物需要人工手动依次将相应的货物摆放到分拣机前端的半自动导入台上,在导入台上需要将货物摆正位置,然后通过导入台将包裹自动送入分拣小车,之后进行分拣,若不提前摆正位置可能导致货物分拣错误,这样则需要人工手动把货物放到半自动导入台上,耗费人力,且由于货物放在半自动导入台上需要摆正,导致分拣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交叉带分拣机用导入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交叉带分拣机使用时需要人工将货物放到半自动导入台上,同时需要摆正货物位置,分拣效率低的问题。

为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交叉带分拣机用导入装置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交叉带分拣机用导入装置,所述导入装置包括机架和依次设置在机架上的输入皮带机、传送皮带机和输出皮带机,所述传送皮带机至少设置1个且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输入皮带机与其临接设置的传送皮带机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夹角为45-60度,所述输出皮带机与其临接设置的传送皮带机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输入皮带机包括驱动电机和多组并行排列设置的输入皮带组,每一输入皮带组均包括有主动滚筒、从动滚筒和输入皮带,所述多组输入皮带的长度沿传送皮带机的输入方向长度逐渐变长,所述输入皮带一端缠绕在主动滚筒上,一端缠绕设置在从动滚筒上,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的多组主动滚筒传动连接,所述输出皮带机与所述输入皮带机结构相同。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靠边滚筒机和至少3个并行排列设置的单皮带机,所述靠边滚筒机与所述单皮带机之间衔接,所述单皮带机与输入皮带机衔接。

进一步的,所述从动滚筒上设置有与从动滚筒配合以调节输入皮带长度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支架,卡设在所述调节支架两侧的挡板和插装销,所述挡板上开设有贯穿挡板一端的开口槽,所述从动滚筒转动设置在所述插装销上,所述插装销插装在所述开口槽内,所述开口槽的深度大于所述插装销的轴径值。

进一步的,所述插装销上设置有与开口槽配合的第一切向面和第二切向面,所述插装销插装在开口槽内且通过所述第一切向面和第二切向面分别与所述开口槽的侧面之间接触配合。

进一步的,在所述传送皮带机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物件尺寸的检测元件。

进一步的,在所述传送皮带机上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位于传送皮带机上方的上支撑杆、位于传送皮带机下方的下支撑杆和依次连接在上支撑杆、下支撑杆两端的侧支撑杆,所述上支撑杆与所述下支撑杆相对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上均设置有所述检测元件,所述检测元件为光栅传感器。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控制装置,所述输入皮带机、输出皮带机和传送皮带机均与所述控制装置通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皮带机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传送皮带机和第二传送皮带机,所述第一传送皮带机与所述第二传送皮带机位于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多组输入皮带的长度以一公差值递增。

进一步的,所述输出皮带机的输出端为斜面。

本实用新型存在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交叉带分拣机用自动导入装置,所述导入装置包括机架和依次设置在机架上的输入皮带机、传送皮带机和输出皮带机,所述传送皮带机至少设置1个且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输入皮带机与其临接设置的传送皮带机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夹角为45-60度,所述输出皮带机与其临接设置的传送皮带机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输入皮带机包括驱动电机和多组并行排列设置的输入皮带组,每一输入皮带组均包括有主动滚筒、从动滚筒和输入皮带,所述多组输入皮带的长度沿传送皮带机的输入方向长度逐渐变长,所述输入皮带一端缠绕在主动滚筒上,一端缠绕设置在从动滚筒上,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的多组主动滚筒传动连接,所述输出皮带机与所述输入皮带机结构相同。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交叉带分拣机用导入装置,由于输入皮带机和传送皮带机之间具有夹角,可确保从输入皮带机中输入进来的物件以合适的状态被自动导入到传送皮带机上自动进行传送,无需人工手动对物件进行摆转,可直接经过输出皮带机将物件输出到分拣小车上,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导入装置可确保物件在进入到传送皮带机上时不会发生偏移,自动对物件进行摆正,节省了人力,同时也有效的避免了因物件偏移导致的分拣准确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交叉带分拣机用导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交叉带分拣机用导入装置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交叉带分拣机用导入装置的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交叉带分拣机用导入装置的实施例,参照图1-图3所示,包括机架1和依次设置在机架1上的输入皮带机2、传送皮带机3和输出皮带机4,传送皮带机3至少设置1个且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输入皮带机2与其临接设置的传送皮带机3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夹角为45-60度,所述输出皮带机4与其临接设置的传送皮带机3位于同一直线上,通过本实施例中的导入装置可用于替换现有技术中的人工摆正导入功能,完全实现物件的自动导入,在物件需要进行分拣时,可通过输入皮带机2输入,然后经过输入皮带机2进入到传送皮带机3上,然后通过输出皮带机4输出到分拣主机的分拣小车上,由于本实施例中的输入皮带机2和传送皮带机3之间设置有一定夹角,则可使得从输入皮带机2中输送过来的物件以与传送皮带机3之间具有一定的角度状态被输送到传送皮带机3上,可确保物件沿固定的角度被导入到传送皮带机3上,使得物件进入到传送皮带机3上的时候就会以一个较合适的位置被摆放到传送皮带机3上,不会发生偏歪且不需要人工调节摆正,有效的避免了因物件位置偏歪导致的分拣小车对物件的标识识别错误而产生的分拣错误问题的发生,提高了分拣的效率和准确率。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导入装置还包括有至少3个并行排列设置的单皮带机7和靠边滚筒机8,靠边滚筒机8与单皮带机7衔接,所述单皮带机7与输入皮带机2衔接。单皮带机7至少设置3个,且位于同一平面,可使得输送的物件在输送时被拉开一定的间距,防止输送过程中挤压的情况的发生,提高分拣的效率,当然,单皮带机7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4个等,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单皮带机7包括支架、皮带、主动滚筒、从动滚筒和电机,皮带缠绕设置在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上,且固定在支架上,电机与主动滚筒连接,电机转动带动主动滚筒转动,进而带动皮带传动。

由于所述单皮带机7可与靠边滚筒机8进行8衔接,在运行时,从前方输送工位输送的物件可通过靠边滚筒机8直接进入到单皮带机7上,经过单皮带机7的传输自动传输到输入皮带机2上,靠边滚筒机8主要可对物料状态进行调整,然后通过本实施例中的导入装置,可确保从前方输送工位上下来的物件自动进入到输入皮带机2上,实现了物件的自动导入,同时也实现了物件的自动输送,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参与,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分拣的效率。

为确保本实施例中的输入皮带机2与传送皮带机3之间具有夹角,使得物件可以以一定角度输送到传送皮带机3上,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输入皮带机2结构设置为:驱动电机和多组并行排列设置的输入皮带组21,每一输入皮带组21均包括有主动滚筒211、从动滚筒212和输入皮带213,所述多组输入皮带213的长度沿传送皮带机3的物件输送方向逐渐变长,所述输入皮带213一端缠绕在主动滚筒211上,一端缠绕设置在从动滚筒212上,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的多组主动滚筒211传动连接。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主动滚筒211转动,主动滚筒带动从动滚筒212转动,进而带动缠绕设置主动滚筒211和从动滚筒212上的输入皮带213转动,实现物料的输送。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多组输入皮带213的长度以一公差值递增,即多组输入皮带213的长度依次边长,多组输入皮带213的输出端所在的端面构成一个倾斜面,其贴合传送皮带机3的一侧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输出皮带机4与所述输入皮带机2结构相同,所述输出皮带机也包括多组输出皮带组41,输出皮带组41与输入皮带组21结构完全相同,输出皮带机4的输出端为斜面。输出皮带机4的斜面通过多根输出皮带组41呈以一公差值依次排列形成,输出皮带机4上物件的输出方向与分拣小车之间具有一定夹角,这样可确保输出皮带4上的物件以合适的角度直接进入到分拣小车上,优选的,夹角为45-60度,这样可确保物件直接以合适角度进入分拣小车,且到达分拣小车上时处于合适位置,无需人工参与摆放,实现自动分拣。

进一步的,为实现对输入皮带213的长度的调整,在所述从动滚筒212上设置有与从动滚筒212配合以调节输入皮带213长度的调节机构5,所述调节机构5包括调节支架51,卡设在所述调节支架51两侧的挡板52和插装销53,所述挡板52上开设有贯穿挡板52一端的开口槽521,所述从动滚筒212转动设置在所述插装销53上,所述插装销53插装在所述开口槽521内,所述开口槽521的深度大于所述插装销53的轴径值。所述插装销53上设置有与开口槽521配合的第一切向面531和第二切向面532,所述插装销53插装在开口槽521内且通过所述第一切向面531和第二切向面532分别与所述开口槽521的侧面之间接触配合。在装配时,可将插装销53通过开口槽521一端的开口插装在开口槽521内,同时,通过其第一切向面531、第二切向面532分别抵靠在开口槽521的两侧侧壁上,实现与开口槽521之间的装配,由于开口槽521深度大于插装销53的直径且两者为面接触配合,使得插装销53可沿开口槽521的深度方向移动,在调整时,可通过调整插装销53沿开口槽521的深度方向移动,实现对插装销53的调整在开口槽521中位置的调整,进而实现对输入皮带213的长度调整。

进一步的,为实现对经过传送皮带机3上的物件进行尺寸检测,在所述传送皮带机3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物件尺寸的检测元件。优选的,在所述传送皮带机3上设置有支撑架6,所述支撑架6包括位于传送皮带机3上方的上支撑杆、位于传送皮带机3下方的下支撑杆和依次连接在上支撑杆、下支撑杆两端的侧支撑杆,所述上支撑杆与所述下支撑杆相对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上均设置有所述检测元件,所述检测元件为光栅传感器。在物件通过传送皮带机3时,可通过上下设置的光栅传感器来检测物件尺寸,确定物件是否符合分拣物件尺寸要求。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控制装置,所述输入皮带机2、输出皮带机4和传送皮带机3均与所述控制装置通讯连接。通过控制装置可发信号控制输入皮带机2、输出皮带机4和传送皮带机3动作,控制其转动速度等参数。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传送皮带机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传送皮带机31和第二传送皮带机32,所述第一传送皮带机31与所述第二传送皮带机32位于同一直线上。

优选的,所述输入皮带机2、输出皮带机4、传送皮带机3位于同一平面上。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