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梁燕尾成形模具专用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8667发布日期:2018-11-30 19:32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卡纵梁燕尾成形辅助工具领域,具体是一种纵梁燕尾成形模具专用吊具。



背景技术:

重卡牵引车车架尾端为了不与半挂车底部干涉,设计时采用燕尾样式。为加工燕尾,车架部先采用:6000t压力机纵梁燕尾模具一次成形。因为此工艺是由平板一次成型的,所以在燕尾折弯处会有材料挤压形成鼓包。燕尾折弯处表面过渡不光滑,导致后期员工需要进行打磨处理,这样严重影响车架纵梁燕尾的外观质量,产生了产品精度低、一致性差、工作环境恶劣,员工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首先由6000T进行一次成型,再由800T二次成型,由于800T的工作台较窄无法保证平稳成型,因此急需一种纵梁燕尾成形模具专用吊具,在这款吊具的辅助下提高了纵梁二次成型的平稳性,更好的保证的燕尾最终成型的尺寸和外观质量,成功消除了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纵梁燕尾成形模具专用吊具,具体是一种纵梁燕尾成形模具专用吊具。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纵梁燕尾成形模具专用吊具,包括带有挂钩孔的上横梁,固定于上横梁下方呈凸字形的上连接板,沿水平方向开设于上连接板下部的若干上连接孔,分别对应的悬吊钩连于上连接孔的弹簧,呈倒凸字形的下连接板,固定于下连接板下方的下横梁,平行且相对的分别固定于下横梁两端的挂钩;

上横梁、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以及下横梁的延伸方向同向,下连接板上部与所有弹簧对应的开有若干下连接孔,所有弹簧下端对应的钩连于下连接孔;所述挂钩包括穿置且固定于下横梁两端的钩头,由钩头一侧一体延伸形成的曲杆,由钩头另一侧一体延伸形成的水平杆;所述曲杆的自由端朝向水平杆,曲杆的自由端与水平杆自由端之间具有允许纵梁燕尾成形模具进入的间距,曲杆的自由端与曲杆底部形成纵梁燕尾成形模具限位放置的钩体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横梁底部前后两侧分别至少焊接有两个上加强筋,每个上加强筋均向下延伸并与上连接板焊接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连接板底部前后两侧分别至少焊接有两个下加强筋,每个下加强筋均向下延伸并与下横梁焊接配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纵梁燕尾成形模具专用吊具,实现了纵梁燕尾模具成形的吊装;保证了纵梁在成型过程中的平稳性;保证了员工在作业环境中的安全性;同时也保证了产品一致性和产品外观质量、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纵梁燕尾成形模具专用吊具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上横梁的主视图。

图4为上连接板的主视图。

图5为挂钩的主视图。

图中:1-挂钩孔,2-上横梁,3-上加强筋,4-上连接板,5-弹簧,6-下连接板,7-下横梁,8-挂钩,9-下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纵梁燕尾成形模具专用吊具,包括带有挂钩孔1的上横梁2,固定于上横梁2下方呈凸字形的上连接板4,沿水平方向开设于上连接板4下部的若干上连接孔,分别对应的悬吊钩连于上连接孔的弹簧5,呈倒凸字形的下连接板6,固定于下连接板6下方的下横梁7,平行且相对的分别固定于下横梁7两端的挂钩8;

上横梁2、上连接板4、下连接板6以及下横梁7的延伸方向(长度方向)同向,下连接板6上部与所有弹簧5对应的开有若干下连接孔,所有弹簧5下端对应的钩连于下连接孔;所述挂钩8包括穿置且固定于下横梁7两端的钩头,由钩头一侧一体延伸形成的曲杆,由钩头另一侧一体延伸形成的水平杆;所述曲杆的自由端朝向水平杆,曲杆的自由端与水平杆自由端之间具有允许纵梁燕尾成形模具进入的间距,曲杆的自由端与曲杆底部形成纵梁燕尾成形模具限位放置的钩体空间。

优选的,所述挂钩孔1为上大下小的倒葫芦状的孔体结构,用于天车挂钩的穿入,通过受力计算合理确定横量尺寸。具体的,通过受力计算合理确定上、下连接板4、6尺寸、结构一致,上连接板4与上横梁2、下连接板6与挂钩8均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上、下连接板4、6均加工出一排(共19个)小孔,用于弹簧5挂钩的连接。具体的,弹簧5的规格和长度根据纵梁重量的模具的高度位置合理选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挂钩的结构,保证纵梁吊装的平稳性、安全性和效率。

为了加强上横梁2与上连接板4的连接,所述上横梁2底部前后两侧(以图1所示方向)分别至少焊接有两个上加强筋3,每个上加强筋3均向下延伸并与上连接板4焊接配合。

为了加强下连接板6与下横梁7的连接,所述下连接板6底部前后两侧分别至少焊接有两个下加强筋9,每个下加强筋9均向下延伸并与下横梁7焊接配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