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07897发布日期:2018-12-25 20:33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卸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卸料机构。



背景技术:

产品在操作台上加工完成后,需要将产品收起,完成卸料。但是一般情况下操作台都是一个较大的平面,并没有将产品轻松收起的手位,因此在操作台上将产品收起比较困难;尤其是一些规格较小、较精细的产品,此时就需要借助镊子等夹持工具,将产品从操作台上挑出。但是用镊子等夹持工具挑出产品时,夹持力过小产品易脱落,夹持力过大容易对产品造成损坏。换言之,用镊子等夹持工具挑出产品风险高,产品容易造成损坏,而且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卸料机构,用于解决用镊子等夹持工具挑出产品风险高,产品容易造成损坏,而且工作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卸料机构,其包括底座以及用于放置物料的工作台;

所述工作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工作台能够在所述底座上往复移动;

所述工作台设有垂直于所述底座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远离所述底座的端部用于放置所述物料;

所述顶杆的外周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靠近所述底座的端部连接在所述通孔对应位置的内壁,所述第一弹簧远离所述底座的端部连接在对应位置的所述顶杆上;

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顶杆相互吸引,且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顶杆之间的吸引力大于所述第一弹簧的弹力。

进一步地,在所述顶杆靠近所述底座的端部设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磁铁与所述第一磁铁相互吸引,且所述第二磁铁与所述第一磁铁之间的吸引力大于所述第一弹簧的弹力。

进一步地,所述卸料机构还包括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包括公轨道和母轨道;

所述公轨道设置在所述底座靠近所述工作台的一面;所述母轨道设置在所述工作台靠近所述底座的一面;所述公轨道和所述母轨道相互扣合以使所述工作台在所述底座上沿所述滑动轨道往复移动。

进一步地,在所述工作台的移动方向上设置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一挡块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在所述第一挡块朝向所述工作台的一侧设有第三磁铁,在所述工作台朝向所述第一挡块的一侧设有第四磁铁,所述第三磁铁与所述第四磁铁相互吸引。

进一步地,在所述工作台的移动方向上设置有第二挡块,所述第二挡块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工作台背离所述第一挡块的一侧相对,所述第一磁铁设在所述第二挡块和所述第一挡块之间的底座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提供了一种卸料机构,其包括底座以及用于放置物料的工作台;

所述工作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工作台能够在所述底座上往复移动;

所述工作台设有垂直于所述底座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远离所述底座的端部用于放置所述物料;

所述顶杆的外周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靠近所述底座的端部连接在所述通孔对应位置的内壁,所述第二弹簧远离所述底座的端部连接在对应位置的所述顶杆上;

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五磁铁,所述顶杆靠近所述底座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五磁铁相互排斥的第六磁铁,且所述第五磁铁与所述第六磁铁之间的排斥力大于所述第二弹簧的拉力。

进一步地,所述卸料机构还包括设在所述顶杆远离所述底座的端部的载物台,所述载物台用于放置所述物料;

当所述第六磁铁移动至所述第五磁铁上方时,所述载物台所在的平面高于所述工作台所在的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卸料机构还包括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包括公轨道和母轨道;

所述公轨道设置在所述底座靠近所述工作台的一面;所述母轨道设置在所述工作台靠近所述底座的一面;所述公轨道和所述母轨道相互扣合以使所述工作台在所述底座上沿所述滑动轨道往复移动。

进一步地,在所述工作台的移动方向上设置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一挡块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在所述第一挡块朝向所述工作台的一侧设有第七磁铁,在所述工作台朝向所述第一挡块的一侧设有第八磁铁,所述第七磁铁与所述第八磁铁相互排斥。

进一步地,在所述工作台的移动方向上设置有第二挡块,所述第二挡块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工作台背离所述第一挡块的一侧相对,所述第五磁铁设在所述第二挡块和所述第一挡块之间的底座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卸料机构,通过在工作台内设置顶杆,在顶杆的外周设置弹簧,并在工作台下方的底座设置磁铁,磁铁与顶杆相互吸引或者排斥,并依靠吸引或者排斥的作用力与弹簧的弹力或拉力之间的关系,通过滑动工作台移动顶杆和磁铁的相对位置,以使得顶杆的端部伸出于工作台所在的平面,从而收起放置于顶杆上的产品,避免使用高风险的镊子等夹持工具,不易损坏产品,提升产品合格率;整个过程操作简单、方便、平稳,有效的提升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卸料机构的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卸料机构图1的A-A方向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卸料机构的又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卸料机构的一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或“电性连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它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具体实施例

请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卸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卸料机构包括底座10和工作台20,所述工作台20用于放置物料30,这里的所述物料30指的是在所述工作台20上加工的产品,如耳机发音单元、电子芯片等。

所述工作台20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上,所述工作台20能够在所述底座10上往复移动,这里的所述工作台20和所述底座10之间可以视为活动连接,所述工作台20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在所述底座10上移动。

请结合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卸料机构图1的A-A方向剖面图,所述工作台20设有垂直于所述底座10的通孔210,所述通孔210内设置有顶杆220,所述顶杆220远离所述底座10的端部用于放置所述物料30,这里的通孔210一般设置在所述工作台20的中心位置,所述顶杆220包括但不限制于如图2所示的上大下小的结构,可以想到的是较大结构的所述顶杆220的顶部具有较大的承载面积,更利于放置所述物料30;另外,所述通孔210的形状与所述顶杆220的形状相匹配,且所述顶杆220的外壁与所述通孔210的内壁之间相隔一间距,以确保所述顶杆220可以在所述通孔210内活动。

所述顶杆220的外周套设有第一弹簧230,所述第一弹簧230靠近所述底座10的端部连接在所述通孔210对应位置的内壁,所述第一弹簧230远离所述底座10的端部连接在对应位置的所述顶杆220上;在这里,所述第一弹簧230套设在所述顶杆220的外周,所述第一弹簧230靠近所述底座10的端部即所述第一弹簧230的底部连接在所述通孔210对应位置的内壁,即第一弹簧230的底部连接在所述通孔210的底部内壁,所述第一弹簧230远离所述底座10的端部即所述第一弹簧230的顶部连接在对应位置的所述顶杆220上,即所述第一弹簧230的顶部连接在所述顶杆220靠近顶部的位置,所述第一弹簧230处于压缩状态,并对所述顶杆220产生弹力。

所述底座10上设置有第一磁铁110,所述第一磁铁110与所述顶杆220相互吸引,且所述第一磁铁110与所述顶杆220之间的吸引力大于所述第一弹簧20的弹力;具体地,所述第一磁铁110设置于所述工作台20在所述底座10上滑动的方向上,所述顶杆220的材质为磁体可吸引的材质。

工作时,移动所述工作台20,使所述顶杆220与所述第一磁铁110相互层叠靠近,由于所述第一磁铁110与所述顶杆220之间的吸引力大于所述第一弹簧20的弹力,所述顶杆220的顶部与所述工作台20的平面平齐,此时对所述物料30进行加工。

当加工完成需要将所述物料30收起时,移动所述工作台20,使所述顶杆220与所述第一磁铁110相互错开,即所述第一磁铁110与所述顶杆220之间的吸引力消失,所述顶杆220依靠所述第一弹簧20的弹力带动,使顶部伸出于所述工作台20的平面,即将所述物料30带出于所述工作台20的平面,进而使得在所述物料30的下方形成手位,从而可以轻松的将所述物料30收起;重复以上操作可进行下一个产品的加工。整个过程不需要使用镊子等夹持工具,避免了对产品造成损坏,使得卸料平稳、安全;另外,整个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有利于提升加工产品的工作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为增加所述第一磁铁110与所述顶杆220之间的吸引力,在所述顶杆220靠近所述底座10的端部设有第二磁铁240,所述第二磁铁240与所述第一磁铁110相互吸引,且所述第二磁铁240与所述第一磁铁110之间的吸引力大于所述第一弹簧230的弹力。在这里,所述第一磁铁110和所述第二磁铁240的设置方向可以保证两者的磁力线方向相同,如自下而上所述第一磁铁110的磁极分别是N、S,那么所述第二磁铁240的磁极也分别是N、S。

另外,请结合图3,在本实用新型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卸料机构还包括滑动轨道40,所述滑动轨道40包括公轨道410和母轨道420。其中,所述公轨道410设置在所述底座10靠近所述工作台20的一面;所述母轨道420设置在所述工作台20靠近所述底座10的一面;所述公轨道410和所述母轨道420相互扣合以使所述工作台20在所述底座10上沿所述滑动轨道40往复移动。具体地,所述滑动轨道40设置在所述工作台20和所述底座10之间,所述工作台20和所述底座10通过所述滑动轨道40实现往复移动的活动连接。如此,既可以保证所述工作台20可以在所述底座10上有位置移动,又可以避免在移动过程中所述工作台20与所述底座10相互分离,提升所述卸料机构的整体性。

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滑动轨道40一般成对设置,两个所述公轨道410分居于所述第一磁铁110的两侧,两个所述母轨道420分居于所述顶杆220的两侧,如此结构可以提升所述工作台20在所述底座10上往复移动的平稳性。

进一步地,请结合图4,在本实用新型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工作台20的移动方向上设置有第一挡块120,所述第一挡块120固定在所述底座10上。在所述第一挡块120块朝向所述工作台20的一侧设有第三磁铁(图中未示出),在所述工作台20朝向所述第一挡块120的一侧设有第四磁铁(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三磁铁与所述第四磁铁相互吸引。具体地,所述第一挡块120的设置位置与所述第一磁铁110之间相隔一间距,两者都处于所述工作台20的移动方向上,如图中所示,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块120与所述第一磁铁110设置在两个所述滑动轨道40之间。当所述物料30加工完成时,所述工作台20在外力作用下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挡块120的方向运动,使得所述顶杆220上升,以从所述工作台20上收起所述物料30,然后撤去作用力,所述工作台20可以在所述第三磁铁与所述第四磁铁之间的吸引力的作用下,自动朝向靠近所述第一挡块120的方向运动,并使得所述顶杆220与所述第一磁铁110相互层叠靠近,以使得所述顶杆220下降,所述顶杆220顶部与所述工作台20的平面平齐,进而继续放置下一个物料。

更进一步地,为保证所述工作台20在外力作用下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挡块120的方向运动时,不至于脱离所述滑动轨道40远离所述第一挡块120的端部,造成事故,提升收起所述物料的完全性,在所述工作台20的移动方向上设置有第二挡块130,所述第二挡块130固定在所述底座10上且与所述工作台20背离所述第一挡块120的一侧相对,所述第一磁铁110设在所述第二挡块130和所述第一挡块120之间的所述底座10上。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给出了所述第一磁铁110与所述顶杆220之间相互吸引,所述第一弹簧230处于被压缩的状态的实施例,但是在本实用新型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磁铁110与所述顶杆220之间相互排斥,所述第一弹簧230处于被拉伸的状态:

在所述顶杆220的外周套设有第二弹簧(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弹簧靠近所述底座10的端部连接在所述通孔210对应位置的内壁,所述第二弹簧远离所述底座10的端部连接在对应位置的所述顶杆220上;具体地,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顶杆220的外周,其设置方式可以参考以上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簧230的设置方式,不同的是所述第二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并对所述顶杆220产生拉力。

所述底座10上设置有第五磁铁(图中未示出),所述顶杆220靠近所述底座10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五磁铁相互排斥的第六磁铁(图中未示出),且所述第五磁铁与所述第六磁铁之间的排斥力大于所述第二弹簧的拉力。具体地,所述第五磁铁与所述第六磁铁的设置位置分别与以上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磁铁110和所述第二磁铁240相同,所不同的是所述第一磁铁110和所述第二磁铁240相互排斥,即所述第五磁铁与所述第六磁铁的设置方向可以保证两者的磁力线方向相反,如自下而上所述第五磁铁的磁极分别是N、S,那么所述第六磁铁的磁极也分别是S、N。

工作时,移动所述工作台20,使所述第五磁铁与所述第六磁铁相互错开,即所述第五磁铁与所述第六磁铁之间的排斥力消失,所述顶杆220在所述第二弹簧20的拉力作用下其顶部与所述工作台20的平面平齐,此时对所述物料30进行加工。

当加工完成需要将所述物料30收起时,移动所述工作台20,使所述第五磁铁与所述第六磁铁相互层叠靠近,所述第五磁铁与所述第六磁铁之间产生排斥力,且所述排斥力大于所述第二弹簧的拉力,所述顶杆220依靠所述排斥力带动,使顶部伸出于所述工作台20的平面,即将所述物料30带出于所述工作台20的平面,进而使得在所述物料30的下方形成手位,从而可以轻松的将所述物料30收起;重复以上操作可进行下一个产品的加工。如以上实施例,整个过程也不需要使用镊子等夹持工具,避免了对产品造成损坏,使得卸料平稳、安全;另外,整个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有利于提升加工产品的工作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此时在所述第一挡块120以及所述工作台20内分别设置第七磁铁(图中未示出)和第八磁铁(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七磁铁与所述第八磁铁的设置位置与所述第三磁铁和所述第四磁铁的设置位置一致,不同的是所述第七磁铁与所述第八磁铁之间相互排斥,即所述第七磁铁与所述第八磁铁的设置方向可以保证两者的磁力线方向相反,如在同一轴线方向上所述第七磁铁的磁极分别是N、S,那么所述第八磁铁的磁极也分别是S、N。

如此设计,当在外力的作用下移动所述工作台20,使所述第五磁铁与所述第六磁铁相互层叠靠近时,收起加工完成的所述物料30;然后撤去外力的作用,所述工作台20可以在所述第七磁铁与所述第八磁铁之间排斥力的作用下,自动朝着远离所述第一挡块120的方向移动,使得所述第五磁铁与所述第六磁铁相互错开,进而使得所述顶杆220在所述第二弹簧20的拉力作用下向下运动,使其顶部与所述工作台20的平面平齐,进而继续放置下一个物料。

所述第二挡块130此时可以防止,所述工作台20在所述第七磁铁与所述第八磁铁之间排斥力的作用下,自动朝着远离所述第一挡块120的方向移动时脱离所述滑动轨道40远离所述第一挡块120的端部,造成事故,提升收起所述物料的完全性。

更进一步地,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保证卸料的可操作性,所述物料30在需要收起时一般会高于所述工作台20所在的平面,在本实用新型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卸料机构还包括设在所述顶杆220远离所述底座10的端部的载物台50,所述载物台50用于放置所述物料30。

其中,当所述第六磁铁移动至所述第五磁铁上方时,所述载物台50所在的平面高于所述工作台20所在的平面;或者,

当所述顶杆220与所述第一磁铁110相互错开时,所述载物台50所在的平面高于所述工作台20所在的平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