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置圆环柱镜片的置物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6280发布日期:2019-01-04 23:05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放置圆环柱镜片的置物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置物盒,尤其涉及一种放置圆环柱镜片的置物盒。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圆环柱镜片的放置一般采用带有置位的置物盒,但圆环柱镜片放置在置位内因置物盒的动作而容易被划伤,影响圆环柱镜片的使用性能。加之圆环柱镜片本身就容易发生滚动,因此急需生产一种防止圆环柱镜片被划伤的置物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置圆环柱镜片的置物盒,能够大幅减少圆环柱镜片在置物盒内移动而被划伤,保持圆环柱镜片的使用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放置圆环柱镜片的置物盒,包括置物架和与置物架形状配合的盖部,当置物架与盖部盖合时,盖部下表面与置物架上表面紧密接触,盖部内侧壁与置物架外侧壁紧密接触,置物架上表面设置槽位,槽位顶部开口大于待放置的圆环柱镜片的外径,槽位底部设有向上突出的下凸部,盖部下表面设置向下突出并与下凸部一一对应的上凸部,上凸部、下凸部为圆台形或圆锥形或半球形,上凸部、下凸部顶面直径小于待放置的圆环柱镜片内径,下凸部顶面边缘至槽位内侧壁的距离大于待放置的圆环柱镜片厚度,通过上凸部与下凸部的配合,使相应待放置的圆环柱镜片被控制在上凸部所在盖部与下凸部所在槽位之间,减少圆环柱镜片外壁和内壁因置物盒的动作而被划伤。

进一步地,槽位内侧壁垂直于槽位底部,槽位底面直径大于待放置的圆环柱镜片外径,下凸部一侧底端至另一侧槽位内侧壁底端的距离大于待放置的圆环柱镜片的内径与镜片厚度之和,使待放置的圆环柱镜片被上凸部和下凸部控制在槽位底面和盖部下表面之间,防止因置物盒的动作而触碰到上凸部、下凸部的侧面或槽位内侧壁,不致划伤待放置的圆环柱镜片的内壁和外壁。

进一步地,上凸部、下凸部底面的圆面直径等于待放置的圆环柱镜片内径,待放置的圆环柱镜片能够被稳定地放置在槽位底面上,使之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不致划伤内壁和外壁。

进一步地,上凸部、下凸部底面的圆面直径大于待放置的圆环柱镜片内径,防止待放置的圆环柱镜片触碰到盖部下表面和槽位底面,不致划伤待放置的圆环柱镜片的顶面和底面。

优选的,槽位内侧壁与槽位底部的夹角大于90度,槽位底面直径等于待放置的圆环柱镜片外径,上凸部、下凸部底面的圆面直径等于待放置的圆环柱镜片内径,使待放置的圆环柱镜片被上凸部和下凸部控制在槽位底面和盖部下表面之间,防止因置物盒的动作而触碰到上凸部、下凸部的侧面或槽位内侧壁,不致划伤待放置的圆环柱镜片的内壁和外壁。

优选的,槽位内侧壁与槽位底部的夹角大于90度,槽位底面直径小于待放置的圆环柱镜片外径,防止待放置的圆环柱镜片触碰到盖部下表面和槽位底面,不致划伤待放置的圆环柱镜片的顶面和底面。

进一步地,置物架外壁设有下封口,置物架上表面高于下封口上表面,盖部外壁设有上封口,盖部下表面高于上封口下表面,当置物架与盖部盖合时,上封口下表面与下封口上表面紧密接触,防止外界灰尘进入置物盒内部而导致划伤待放置的圆环柱镜片。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凸部与下凸部的配合,使待放置的圆环柱镜片被控制在上凸部所在盖部与下凸部所在槽位之间,使置物盒内的待放置的圆环柱镜片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减少圆环柱镜片因置物盒的动作而被划伤,防止因置物盒的动作而触碰到上凸部、下凸部的侧面或槽位内侧壁,不致划伤待放置的圆环柱镜片的内壁和外壁,防止待放置的圆环柱镜片触碰到盖部下表面和槽位底面,不致划伤待放置的圆环柱镜片的顶面和底面,也防止外界灰尘进入置物盒内部而导致划伤待放置的圆环柱镜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置物架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盖部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上凸部和下凸部配合时的纵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圆环柱镜片放置在槽位中状态的纵截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圆环柱镜片放置在槽位中状态的纵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圆环柱镜片放置在槽位中状态的纵截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圆环柱镜片放置在槽位中状态的纵截面图。

图中:1、置物架;11、下封口;2、盖部;21、上封口;3、槽位;4、下凸部;5、上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一

结合图1和图2,一种放置圆环柱镜片的置物盒,包括置物架1和与置物架形状配合的盖部2,置物架1外壁设有下封口11,下封口11绕置物架1外壁一周,置物架1上表面高于下封口11上表面,盖部2外壁设有上封口21,上封口21绕盖部2外壁一周,盖部2下表面高于上封口21下表面,当置物架1与盖部2盖合时,盖部2下表面与置物架1上表面紧密接触,盖部2内侧壁与置物架1外侧壁紧密接触,上封口21下表面与下封口11上表面紧密接触。

结合图1-6,置物架1上表面设置槽位3,槽位3顶部开口大于待放置的圆环柱镜片的外径,槽位3底部设有向上突出的下凸部4,盖部2下表面设置向下突出并与下凸部一一对应的上凸部5,上凸部5、下凸部4为圆台形或圆锥形或半球形,在本实施例中,上凸部5和下凸部4为圆台形,上凸部5、下凸部4顶面直径小于待放置的圆环柱镜片内径,下凸部4顶面边缘至槽位3内侧壁的距离大于待放置的圆环柱镜片厚度。

槽位3内侧壁垂直于槽位3底部,槽位3底面直径大于待放置的圆环柱镜片外径,下凸部4一侧底端至另一侧槽位3内侧壁底端的距离大于待放置的圆环柱镜片的内径与镜片厚度之和,上凸部、下凸部底面的圆面直径等于待放置的圆环柱镜片内径。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上凸部5、下凸部4底面的圆面直径大于待放置的圆环柱镜片内径。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二不同的是,槽位3内侧壁与槽位3底部的夹角大于90度,槽位3底面直径等于待放置的圆环柱镜片外径,上凸部5、下凸部4底面的圆面直径等于待放置的圆环柱镜片内径。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不同的是,槽位3底面直径小于待放置的圆环柱镜片外径。上凸部5、下凸部4底面的圆面直径小于待放置的圆环柱镜片外径。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