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缓冲垫的保温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3765发布日期:2019-02-12 21:49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带缓冲垫的保温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盒,尤其涉及一种带缓冲垫的保温盒。



背景技术:

根据WS 399-2012血液保存与运输要求,运输全血及红细胞类血液成分(不包括冰冻红细胞):应维持在2℃~8℃;运输冰冻血浆、冷沉淀:应维持在-20℃以下的冰冻状态。运输血小板:尽可能维持在20℃~24℃,轻轻震摇,防止剧烈震荡;运输冰冻红细胞:应维持在-65℃或以下温度。

当血液(不包括冰冻红细胞)保存温度在8℃以上时,有可能在采血过程中由于疏忽进入血液的细菌会繁殖到一定程度,从而导致输血出现致命的危险。2-8℃可以将血液中细菌的生长抑制在最小程度。2℃下限同样重要:红细胞对冰冻非常敏感,如果被冰冻,红细胞会破坏,发生溶血,从而导致致命的危险。所以,血液在医院、血站间转运过程对环境温度要求是严格的。

然而,市面上很多血液样品、生物组织等在转运时,温度控制并非十分规范,存在超温或低温等诸多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精准控制温度且可满足不同样品的尺寸的保温盒。

本实用新型为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带缓冲垫的保温盒,包括上盖盒体、中间支撑盒体和下底盒体,上盖盒体和下底盒体均与中间支撑盒体扣合,且上盖盒体、中间支撑盒体、下底盒体中均灌入对应温度的相变蓄冷剂;

该保温盒还包括缓冲垫,置于下底盒体内,中间支撑盒体套设在所述缓冲垫的四周,所述缓冲垫上设有多个根据样品制成的不同形状的孔。

接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缓冲垫上所设置的孔呈阵列式排布,其中孔径较大的孔置于中部位置。

接上述技术方案,上盖盒体、中间支撑盒体、下底盒体的一角均设有相变蓄冷剂的灌装口,灌装口上设有带倒扣的盒盖。

接上述技术方案,中间支撑盒体的上下均设有扣合部,上盖盒体和下底盒体也设有相应的扣合部。

接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中间支撑盒体上的扣合部为凸起部,上盖盒体和下底盒体上的扣合部为凹陷部,保温盒组装时,凸起部和凹陷部相互嵌合。

接上述技术方案,中间支撑盒体和下底盒体的两侧均设有内陷的避让部。

接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缓冲垫中间设有用于放置温度记录仪的大孔。

接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垫、下底盒体和中间支撑盒体之间粘接固定。

接上述技术方案,上盖盒体和下底盒体的盒面四角均设有限位凸起部。

接上述技术方案,中间支撑盒体为环状,四周侧壁内部灌有相变蓄冷剂。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温盒中,设计了带有孔状的缓冲垫,每个样品各自插入缓冲垫的孔中,避免了相互间的碰撞,运输更加平稳。同时,缓冲垫还充当样品与保温盒之间的一层保温屏障;保温盒将样品完全包裹,实现温度的精准控制。

进一步地,保温盒中增加了中间支撑盒体,上盖和底部也均设计为盒体,盒体的所有壁内均为容纳空间,灌有对应温度的相变蓄冷剂,可保证样品在一定时间处于一定温度范围内。

进一步地,上盖盒体即盒盖为该保温盒专用盒盖,扣合后盒体与盒盖近乎无缝连接,整体性强,美观大方。

该保温盒除保冷外,还可以当做保热使用。此时盒内只需装入对应温度的相变蓄冷剂即可。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温盒立体图1;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温盒立体图2;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温盒爆炸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盖盒体正面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盖盒体反面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间支撑盒体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缓冲垫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底盒体正面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底盒体反面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温盒开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缓冲垫的保温盒1包括上盖盒体2、中间支撑盒体3和下底盒体4,上盖盒体2和下底盒体4均与中间支撑盒体3扣合,且上盖盒体2、中间支撑盒体3、下底盒体4中均灌入对应温度的相变蓄冷剂。

该保温盒还包括缓冲垫5,置于下底盒体4内,中间支撑盒体3套设在所述缓冲垫5的四周,所述缓冲垫5上设有多个根据样品制成的不同形状的孔。上盖盒体2、中间支撑盒体3和下底盒体4可以组成密闭空间,缓冲垫5放置于密闭空间内。本实用新型将保温盒做成分体结构,根据样品的高度可增减中间支撑盒体3的数量,尽可能适应更多的样品。即中间支撑盒体3既可以只有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使用前将三个盒体中灌入对应温度的相变蓄冷剂充分预冷。使用时将样品塞入缓冲垫中,盖紧盒体,样品完全处于特定温度中,然后将整个保温盒放入保温箱中运输。如样品运输时长较长或环境温度较高,可在该保温盒四周增加冷冻型冰盒,以保证样品活性。

所述缓冲垫5上所设置的孔呈阵列式排布,其中孔径较大的孔置于中部位置。孔径的大小可以根据所要放置的样品大小进行设置。既可以将孔的大小统一设置,也可以设置有多种孔径的孔。孔的形状也可以根据样品的形状来设置。

如图4、5、6、8所示,上盖盒体2、中间支撑盒体3、下底盒体4的一角均设有相变蓄冷剂的灌装口,灌装口上设有带倒扣的盒盖。如吐中,上盖合体2上设有盒盖7,中间支撑盒体3上设有盒盖9。

如图3、图4、图6、图7、图8所示,其中上盖盒体2由盒体6及盒盖7组成,盒体6内部为凹槽状。中间支撑盒体3由盒体8及盒盖9组成,盒体8为环状,四周壁为中空腔体。下底盒体4由盒体10及盒盖11组成,盒体10内部为凹槽状。若整个保温盒为矩形柱体,则相应的三个盒体均为矩形。若整个保温盒为圆柱体,则相应的三个盒体均为圆形。

如图4、图5所示,上盖盒体2的盒体6与盒盖7盖合后既可堵塞灌装口,防止液体泄露,又与盒体完全贴合,美观大方。顶面四角处有圆弧形凸起,用于盒体码放时的限位,中间可印刷铭牌等信息。上盖盒体2为分层结构,上层与中间冰盒交错设计,相互嵌合,防止外界温度直接传入。下层为装载空间,其深度可随装载物高度及吹塑工艺而改变。

如图6所示,中间支撑盒体3的盒体8与盒盖9盖合后既可堵塞灌装口,防止液体泄露,又与盒体完全贴合,美观大方。中间冰盒也为分层结构,上层与上冰盒交错设计,下层与下冰盒相互嵌合。同时,中间冰盒两侧设计有避让部(可设为凹陷的避让部),如图2所示,当需要取出物品时,方便从避让部取下上冰盒拿出物品。

图7为缓冲垫5,用于固定物品,吸收振动,防止物品间及物品与冰盒间挤压碰撞。其材质可为珍珠棉、EVA泡棉、PU、EPS、EPP等,所挖孔径、深度及数量可根据装载物的不同而改变,中间大孔用于放置温度记录仪,实现全程温度记录,满足法规要求。

如图8、图9所示,下底盒体4的盒体10与盒盖11盖合后既可堵塞灌装口,防止液体泄露,又与盒体完全贴合,美观大方。下底盒体4也为分层结构,上层与中间支撑盒体3交错设计,相互嵌合,防止外界温度直接传入。下层为装载空间,其深度可随装载物高度及吹塑工艺而改变。下底盒体4两侧设计有避让部(可设为凹陷的避让部),如图2所示,方便从底部拿起各组件。同时与上冰盒顶面一致,下冰盒底面也设计有圆弧形凸起限位部,当两件叠放时,可相互限位,放置滑动。如图10所示,可将中间支撑盒体与缓冲垫、下底盒体粘接固定,方便使用。

具体地,中间支撑盒体3的上下均设有扣合部,上盖盒体和下底盒体也设有相应的扣合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支撑盒体3上的扣合部为凸起部,上盖盒体2和下底盒体4上的扣合部为凹陷部,保温盒组装时,凸起部和凹陷部相互嵌合。

本实用新型的保温盒可作为低温冷藏冰盒,根据物品的保存温度,灌装相应温度的相变蓄冷剂,将样品完全包裹,实现温度的精准控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温盒可满足不同样品的尺寸。样品可能为1.5ml的离心管,也可能为5ml的EDTA管,还有可能为50ml的BD管等等。根据样品的尺寸,制作不同规格的缓冲垫,同时,冰盒做成分体结构,根据样品的高度增减中间冰盒的数量,尽可能适应更多的样品。

本实用新型的保温盒除保冷外,还可以当做保热使用。此时盒内只需装入对应温度的相变蓄冷剂即可。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