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芯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5107发布日期:2019-01-18 19:48阅读:674来源:国知局
岩芯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芯存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岩芯盒。



背景技术:

岩芯是指在地下或海底勘探和找矿技术中,用特殊钻机从地下取出供测试用的,其为大致呈圆柱形的地下物质试块。岩芯样品是了解地下矿层或地质结构特征最直观、最实际的资料。岩芯样品一般利用岩芯盒存放,将岩芯按照顺序放在岩芯箱内,供地质人员及时编录。若岩芯编录完毕后,将岩芯箱编号后存放岩芯库储存。

目前的岩芯箱仓储,是采用人工搬运的方式进行层层堆放。岩芯重量大,人工劳动强度高,作业效率低。在堆叠时,人为预估堆叠的整齐度,使得多层堆叠后因重心不稳而发生倾倒等安全隐患。并且由于岩芯有多段,在堆放、存储过程中,多段岩芯之间容易发生碰撞、摩擦,对岩芯测试有一定影响。并且多段岩芯在岩芯箱内晃动时,碰撞冲击力会使岩芯盒两侧盒壁容易产生挤压变形,影响岩芯箱体的稳固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堆放岩芯箱省力、能稳固存放岩芯的岩芯盒。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岩芯盒,包括箱体和盖板;所述箱体内被分隔成若干存放岩芯的隔槽;所述盖板遮蔽于所述隔槽上方以封闭所述箱体;所述箱体侧板自所述箱体底板背离所述盖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箱体侧板延伸超出所述箱体底板的部分设有用以叉车插接的插孔。

作为优选,所述盖板上设有开孔。

作为优选,所述盖板尺寸为所述箱体内壁围成空间的尺寸大小。

作为优选,所述插孔为在所述箱体侧板延伸超出所述箱体底板的部分中开设而成的穿孔。

作为优选,所述插孔的孔上壁和孔下壁均呈水平状,所述插孔的孔侧壁为自所述孔上壁向外延伸至所述孔下壁而成的弧形壁,所述插孔的口径大小自上至下逐渐扩大。

作为优选,所述插孔为自所述箱体侧板的末端向上开设而成的凹孔。

作为优选,所述凹孔的孔上壁呈水平状,所述凹口的孔侧壁为自所述孔上壁向外延伸而成的弧形壁,所述凹口的口径大小自上至下逐渐扩大。

作为优选,所述隔槽的侧壁为垂直平面侧壁,所述隔槽的底壁为弧形槽壁。

作为优选,所述隔槽的侧壁与所述底壁之间设有沿所述隔槽长度方向布置的导引狭槽,所述导引狭槽内设有可在其内移动的分隔件,用以分隔相邻岩芯。

作为优选,所述分隔件为螺栓,所述导引狭槽的槽口径自槽口至槽底方向逐渐减小,且槽壁为螺纹槽壁。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岩芯盒,利用叉车插入底板下方设于侧板上的插孔来实现省力、便捷堆放;岩芯盒的盖板恰好能卡固于箱体壁内,使得无需紧固件进行拆装就能实现简单的封闭和打开;隔槽内设置弧形槽以符合岩芯尺寸,减少岩芯来回碰撞隔槽壁的冲击力和次数,并利用分隔件和导引狭槽分隔相邻岩芯,避免岩芯碰撞而损坏其测试性能,进一步减缓了岩芯对岩芯盒壁造成的综合碰撞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岩芯盒一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岩芯盒另一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或图2中插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箱体的俯视图;

图5为分隔件装配于图4导引狭槽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岩芯盒一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岩芯盒包括箱体1和盖板2。所述箱体1包括侧板11、底板12、前板与后板。所述侧板11、底板12、前板、后板围成敞口式箱体1。所述箱体1内通过隔板被分给成若干存放岩芯的隔槽3。所述隔板通过螺钉等固定件固定于箱体1内,使得隔槽3间的岩芯互不干扰。所述盖板2尺寸与所述箱体内壁围成空间的尺寸大小相等或略大于,这样能恰好卡固于所述箱体1内壁围成的空间内,使得所述盖板2遮蔽于所述隔槽3上方以封闭所述箱体1。为便于取放盖板2,所述盖板2上开设有开孔21,这样操作人员利用此开孔21就能取下盖板或将盖板2遮蔽于箱体。

所述箱体侧板11自所述箱体底板12背离所述盖板2的方向延伸,所述箱体侧板延伸超出所述箱体底板12的部分设有用以叉车插接的插孔4。该岩芯盒可在垂直方向堆叠多个同样的岩芯盒,利用叉车插接入插孔4将岩芯盒插起的方式堆叠。同样,还可在横向上并排堆叠岩芯盒。

所述插孔4为在所述箱体侧板11延伸出所述箱体底板12的部分中开设。具体地,如图3,所述插孔的孔上壁41和孔下壁42均呈水平状,所述插孔的孔侧壁43为自所述孔上壁向外延伸至所述孔下壁而成的弧形壁,所述插孔的口径大小自上至下逐渐扩大。可见,所述插孔近似为一个梯形插孔,且为对称结构,当叉车的叉板伸入该插孔时,能稳固插接,便于岩芯盒平稳运输、堆叠。

为避免存放的岩芯在堆叠期间在隔槽3内晃动,碰撞隔槽壁而破坏箱体稳定性或损坏待检测岩芯的性能,所述隔槽3的侧壁设计为垂直平面侧壁,所述隔槽的底壁设计为弧形槽壁。弧形底壁符合岩芯的柱状尺寸,以缓冲岩芯碰撞侧壁的力度,同时也能减少撞击侧壁的次数。如图4,5,进一步避免同一隔槽间的岩芯相互撞击,所述隔槽3的侧壁与所述底壁之间设有沿所述隔槽3长度方向布置的导引狭槽5,所述导引狭槽5内设有可在其内移动的分隔件6,用以分隔相邻岩芯。当一岩芯存放于隔槽3内,此时分隔件6在导引狭槽5内移动,直至移动到该岩芯长度的末端,并固定于导引狭槽5内,继而存放下一段岩芯,再利用分隔件移动至该段岩芯长度的末端而固定于导引狭槽5内,以此方式设置,直至将某一隔槽3内放置满岩芯为止。

分隔件6的一实施方式下,可以是分隔钣金,该钣金两端具有分隔定位孔。所述导引狭槽5的槽口径自槽口至槽底方向逐渐减小,且槽壁为螺纹槽壁。分隔件在一个隔槽3内移动,且分隔件两端的分隔定位孔在隔槽两侧的导引狭槽5上方移动,当移动到某段岩芯长度末端时,利用螺钉或螺栓穿过分隔定位孔螺纹固定于导引狭槽。分隔件6的另一实施方式下(如图5),可以是螺栓,所述导引狭槽的槽口径自槽口至槽底方向逐渐减小,且槽壁为螺纹槽壁。所述导引狭槽可设置于所述隔槽的至少一侧,利用螺栓伸入导引狭槽内螺纹固定后可分隔相邻岩芯。这样不仅便于标记取样岩芯的段数,同时避免同一分隔槽内相邻岩芯之间的碰撞,继而避免多个岩芯碰撞作用下影响箱体的稳定性。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岩芯盒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与图1的区别在于,所述插孔4为自所述箱体1侧板11的末端向上开设而成的凹孔。 具体地,所述凹孔仅具有孔上壁。所述孔上壁呈水平状,所述凹口的孔侧壁为自所述孔上壁向外延伸而成的弧形壁,所述凹口的口径大小自上至下逐渐扩大。当叉车的叉板伸入该插孔时,能稳固插接,便于岩芯盒平稳运输、堆叠。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