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循环系统中的干燥过滤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5108发布日期:2019-01-18 19:48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冷循环系统中的干燥过滤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制冷循环系统中的干燥过滤筒,属于干燥过滤器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干燥过滤器主要是起到杂质过滤的作用。一般来说,这要根据冰箱,空调的制冷系统来确定干燥器的规格,如直径,内径,外径的规格,和内部件,如过滤碗,网布,和分子筛。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420383751.1的一种制冷循环系统中的干燥过滤筒,它涉及制冷的技术领域,它包含筒体、焊接口、端盖、扩压管、吸气芯子和检修阀,筒体两端装有端盖,筒体内部采用内部采用扩压管和吸气芯子,减小了安装长度,使制冷剂均匀分散,避免磨损,并能有效利用所有的过滤面积,筒体表面为刚性材料,保证了筒体的强度,筒体上还装有两个检修阀,简化了压降测量,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设备无法快速循环传输,且相互串通输送,导致设备使用效率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冷循环系统中的干燥过滤筒,以解决设备无法快速循环传输,且相互串通输送,导致设备使用效率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制冷循环系统中的干燥过滤筒,其结构包括扶手、调节阀、罐桶、锥形漏斗、支架、双管传输装置、数控箱、风扇、罐口,所述扶手侧面与罐口沿边固定连接,所述罐口底端内圈与罐桶上端外圈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且两者相互贴合,之间不存在空隙,所述罐桶表面中部与调节阀外壁嵌合,且两者相互贴合,所述锥形漏斗底端外壁贯穿连接支架上端中部内圈,所述双管传输装置右侧上端设有连接螺纹与风扇底端设有的螺纹采用旋紧配合连接,且两者相互啮合,所述数控箱底端固定连接双管传输装置表面边缘;所述双管传输装置由管道、封盖、紧固圈、传输接口、紧固件、保温层、通孔、滤网组成,所述管道底端外壁与紧固圈内圈贯穿连接,且两者相互贴合,所述紧固圈外壁与封盖底端表面中部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传输接口上端与紧固件内圈嵌合,所述保温层侧面与封盖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封盖板壁厚度为2-3cm,所述通孔设在传输接口上端中部,两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滤网外壁与管道内壁嵌合。

进一步地,所述扶手侧面与罐口左侧沿边嵌合。

进一步地,所述罐口底端外壁与罐桶上端外壁嵌合。

进一步地,所述罐桶表面中部设方槽与调节阀外壁嵌合,两者相互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锥形漏斗底端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支架顶端中央。

进一步地,所述双管传输装置右侧外圈设有螺纹与风扇底端旋紧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制冷循环系统中的干燥过滤筒,设有双管传输装置,首先通过传输接口与外界连接,通过紧固件对连接处进行紧固,防止设备传输循环时,泄漏气体,接着通过管道进行传输,管道共设有两个,方便气体相互转换由通孔进行转换,外壁设有保温层保持气体的温度,提高气体的工作性能,从而加强了设备的循环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制冷循环系统中的干燥过滤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管传输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扶手-1、调节阀-2、罐桶-3、锥形漏斗-4、支架-5、双管传输装置-6、管道-601、封盖-602、紧固圈-603、传输接口-604、紧固件-605、保温层-606、通孔-607、滤网-608、数控箱-7、风扇-8、罐口-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制冷循环系统中的干燥过滤筒,其结构包括扶手1、调节阀2、罐桶3、锥形漏斗4、支架5、双管传输装置6、数控箱7、风扇8、罐口9,所述扶手1侧面与罐口9沿边固定连接,所述罐口9底端内圈与罐桶3上端外圈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且两者相互贴合,之间不存在空隙,所述罐桶3表面中部与调节阀2外壁嵌合,且两者相互贴合,所述锥形漏斗4底端外壁贯穿连接支架5上端中部内圈,所述双管传输装置6右侧上端设有连接螺纹与风扇8底端设有的螺纹采用旋紧配合连接,且两者相互啮合,所述数控箱7底端固定连接双管传输装置6表面边缘;所述双管传输装置6由管道601、封盖602、紧固圈603、传输接口604、紧固件605、保温层606、通孔607、滤网608组成,所述管道601底端外壁与紧固圈603内圈贯穿连接,且两者相互贴合,所述紧固圈603外壁与封盖602底端表面中部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传输接口604上端与紧固件605内圈嵌合,所述保温层606侧面与封盖602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封盖602板壁厚度为2-3cm,所述通孔607设在传输接口604上端中部,两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滤网608外壁与管道601内壁嵌合,所述扶手1侧面与罐口9左侧沿边嵌合,所述罐口9底端外壁与罐桶3上端外壁嵌合,所述罐桶3表面中部设方槽与调节阀2外壁嵌合,两者相互贴合,所述锥形漏斗4底端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支架5顶端中央,所述双管传输装置6右侧外圈设有螺纹与风扇8底端旋紧连接。

本专利所说的紧固件605是作紧固连接用且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类机械零件。紧固件,使用行业广泛,包括能源、电子、电器、机械、化工、冶金、模具、液压等等行业,在各种机械、设备、车辆、船舶、铁路、桥梁、建筑、结构、工具、仪器、化工、仪表和用品等上面,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紧固件,是应用最广泛的机械基础件。它的特点是品种规格繁多,性能用途各异,而且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程度也极高。因此,也有人把已有国家标准的一类紧固件称为标准紧固件,或简称为标准件。

在进行使用时,首先通过扶手1对罐口9进行控制,由调节阀2、罐桶3、锥形漏斗4相互配合工作,通过数控箱7控制调节设备,由双管传输装置6将气体进行循环传输,由内设的传输接口604与外界连接,通过紧固件605对连接处进行紧固,防止设备传输循环时,泄漏气体,接着通过管道601进行传输,管道601共设有两个,方便气体相互转换由通孔607进行转换,外壁设有保温层606保持气体的温度,提高气体的工作性能,从而加强了设备的循环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设备无法快速循环传输,且相互串通输送,导致设备使用效率差,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设有双管传输装置,首先通过传输接口与外界连接,通过紧固件对连接处进行紧固,防止设备传输循环时,泄漏气体,接着通过管道进行传输,管道共设有两个,方便气体相互转换由通孔进行转换,外壁设有保温层保持气体的温度,提高气体的工作性能,从而加强了设备的循环效率,具体如下所述:

所述管道601底端外壁与紧固圈603内圈贯穿连接,且两者相互贴合,所述紧固圈603外壁与封盖602底端表面中部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传输接口604上端与紧固件605内圈嵌合,所述保温层606侧面与封盖602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封盖602板壁厚度为2-3cm,所述通孔607设在传输接口604上端中部,两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滤网608外壁与管道601内壁嵌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