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封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5035发布日期:2019-01-04 22:59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封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封口装置。



背景技术:

人防过滤吸收器是一种用于滤除染毒空气中毒烟、毒雾、生物气溶胶及放射性灰尘的过滤器,被应用于人防工程涉毒通风系统。滤毒盒是人防过滤吸收器中的重要部件,其通常由不锈钢壳体和装容于不锈钢壳体内的活性炭组成。如图1所示,不锈钢壳体包括有一端开口的矩形盒状101和设置于矩形盒状结构101开口端的多个封口卡片102,在将活性碳装容到矩形盒状结构101中后,需要将封口板放置到矩形盒状结构101内,然后通过折弯各个封口卡片102对封口板进行固定,以将活性炭封装在矩形盒状结构10内,实现滤毒盒的封口。

与滤毒盒封口结构相似的盒体在各个领域均有广泛应用,针对这类盒体目前主要通过手动的方式将各个封口卡片折弯,实现盒体的封口。

针对目前对包括有封口卡片的盒体进行封口的方法,由于封口卡片与盒体侧壁为一体冲压成型,因此封口卡片的材质同样为不锈钢,在通过手动的方式将不锈钢材质的各个封口卡片折弯过程中,封口人员需要执行多道工序,人工干预程度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封口装置,能够降低封口过程中人工干预的程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封口装置,包括:支撑框架、定位组件、顶压组件和侧推组件;

所述定位组件、所述顶压组件和所述侧推组件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上;

所述定位组件,用于将待封口盒体固定在目标位置;

所述侧推组件,用于从垂直于所述待封口盒体的侧壁的方向对所述待封口盒体上的各个封口卡片施加推力,以将所述各个封口卡片折弯至第一状态,其中,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所述封口卡片与所述待封口盒体上其所在侧壁之间的角度大于90°且小于180°;

所述顶压组件,用于从平行于所述待封口盒体的侧壁的方向对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所述各个封口卡片施加压力,以将所述各个封口卡片折弯至第二状态,其中,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所述封口卡片与所述待封口盒体上其所在侧壁之间的角度大于85°且小于95°。

可选地,

所述侧推组件包括有两个侧推部,且固定于所述目标位置的所述待封口盒体位于所述两个侧推部之间,所述待封口盒体的两个侧壁分别与所述两个侧推部相对;

每一个所述侧推部包括:第一气缸、第一定位感应器和侧推压头,其中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侧推压头相连接;

所述侧推压头上与所述待封口盒体相对的侧面包括有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待封口盒体的侧壁平行,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第一接触面之间的角度大于90°且小于180°,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的交线与各个所述封口卡片的根部位于同一参考平面内,且所述第二接触面与各个所述封口卡片位于所述参考平面的同一侧;

所述第一定位感应器,用于检测所述侧推压头与所述待封口盒体之间的相对距离,当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待封口盒体的侧壁相接触时向所述第一气缸发送停止控制指令;

所述第一气缸,用于驱动所述侧推压头沿垂直于所述待封口盒体的侧壁的方向朝靠近所述待封口盒体的方向运动,使所述侧推压头上的第二接触面驱动所述封口卡片发生折弯变形,以将所述封口卡片折弯至所述第一状态,并在所述第一定位感应器检测到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待封口盒体的侧壁相接触时停止驱动所述侧推压头运动。

可选地,

所述两个第一气缸,用于同时驱动所连接的所述侧推压头沿垂直于所述待封口盒体的侧壁的方向朝靠近所述待封口盒体的方向运动。

可选地,

所述顶压组件包括:第二气缸、第二定位感应器、第三气缸、第三定位感应器、下压板和至少两个下压冲针;

所述下压板与所述第三气缸相连接,且所述下压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

每一个所述下压冲针穿过所述下压板上的一个所述通孔,且所述至少两个下压冲针的上端均与所述第二气缸相连接;

所述第二定位感应器,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两个下压冲针的下端的位置;

所述第三定位感应器,用于检测所述下压板的位置;

所述第二气缸,用于驱动所述至少两个下压冲针沿平行于所述待封口盒体的侧壁的方向朝靠近所述待封口盒体的方向运动,并在所述第二定位感应器检测到所述至少两个下压冲针达到指定位置后停止驱动所述至少两个下压冲针运动,以使所述至少两个下压冲针与位于所述待封口盒体上端开口内的封口板接触,对所述封口板进行定位;

所述第三气缸,用于驱动所述下压板沿平行于所述待封口盒体的侧壁的方向朝靠近所述待封口盒体的方向运动,以对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所述各个封口卡片施加压力,将所述各个封口卡片折弯至所述第二状态,并在所述第三定位感应器检测到所述下压板达到指定位置后停止驱动所述下压板运动。

可选地,

所述下压板为底面设置有凹槽的条状结构,所述下压板的顶面与所述第三气缸相连接;

所述凹槽的底面为外凸弧面,且在所述凹槽的底面上设置有所述至少两个通孔;

沿所述下压板的底面指向顶面的方向,所述凹槽两个侧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至目标距离,其中,所述目标距离不小于所述待封口盒体上所述封口卡片所在两个侧壁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

所述目标距离与所述待封口盒体上所述封口卡片所在两个侧壁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2mm。

可选地,

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底部支撑座、两个侧方支撑板和两个第四气缸;

所述底部支撑座固定在所述支撑框架上,所述底部支撑座用于对所述待封口盒体的底部进行支撑,以使所述待封口盒体在垂直方向处于所述目标位置;

每一个所述侧方支撑板连接一个所述第四气缸,且两个所述侧方支撑板相对设置;

所述两个第四气缸,用于驱动两个所述侧方支撑板相向运动,将所述待封口盒体夹在两个所述侧方支撑板之间,以使所述待封口盒体在水平方向处于所述目标位置。

可选地,

所述定位组件进一步包括:两个第四定位感应器,其中每一个所述第四定位感应器与一个所述第四气缸相对应;

所述第四定位感应器,用于在相对应的所述第四气缸驱动所述侧方支撑板运动过程中,检测所述侧方支撑板是否与所述待封口盒体的侧壁相接触,如果是,控制相对应的所述第四气缸停止驱动所述侧方支撑板运动。

可选地,

该封口装置进一步包括:顶压组件护盖和侧推组件护盖;

所述顶压组件护盖,用于对所述顶压组件进行包覆;

所述侧推组件护盖,用于对所述侧推组件进行包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封口装置,定位组件、顶压组件和侧推组件均设置在支撑框架上,在定位组件将待封口盒体固定在目标位置后,侧推组件可以从垂直于待封口盒体侧壁的方向对位于待封口盒体侧壁上的各个封口卡片施加推力,将各个封口卡片折弯至第一状态,使各个封口卡片与其所在待封口盒体侧壁之间的角度大于90°且小于180°,在侧推组件将将封口卡片折弯至第一状态后,顶压组件可以从平行于待封口盒体侧壁的方向对处于第一状态的各个封口卡片施加压力,将各个封口卡片折弯至第二状态,使各个封口卡片与其所在待封口盒体侧壁之间的角度大于85°且小于95°。这样,定位组件对待封口盒体进行固定后,首先由侧推组件将待封口盒体上的各个封口卡片折弯至第一状态,然后由顶压组件将处于第一状态的各个封口卡片折弯至第二状态,最终使各个封口卡片与其所在待封口盒体侧壁之间的角度大于85°且小于95°,实现待封口盒体的封口。由此可见在封口过程中由侧推组件和顶压组件相互配合实现封口卡片的折弯,折弯过程无需人工干预,从而可以降低封口过程中人工干预的程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滤毒盒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封口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推组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顶压组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顶压组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封口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封口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括封口卡片的盒体封口完成之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封口装置,该封口装置可以包括:支撑框架20、定位组件30、顶压组件40和侧推组件50;

定位组件30、顶压组件40和侧推租金50均设置在支撑框架20上;

定位组件30用于将待封口盒体固定在目标位置;

侧推组件50用于从垂直与待封口盒体的侧壁的方向对待封口盒体上的各个封口卡片施加推力,以将各个封口卡片折弯至第一状态,其中,处于第一状态的封口卡片与待封口盒体上其所在侧壁之间的角度大于90°且小于 180°;

顶压组件40用于从平行于待封口盒体的侧壁的方向对处于第一状态的各个封口卡片支架压力,以将各个封口卡片折弯至第二状态,其中,处于第二状态的封口卡片与待封口盒体上其所在侧壁之间的角度大于85°且小于 9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封口装置,定位组件、顶压组件和侧推组件均设置在支撑框架上,在定位组件将待封口盒体固定在目标位置后,侧推组件可以从垂直于待封口盒体侧壁的方向对位于待封口盒体侧壁上的各个封口卡片施加推力,将各个封口卡片折弯至第一状态,使各个封口卡片与其所在待封口盒体侧壁之间的角度大于90°且小于180°,在侧推组件将将封口卡片折弯至第一状态后,顶压组件可以从平行于待封口盒体侧壁的方向对处于第一状态的各个封口卡片施加压力,将各个封口卡片折弯至第二状态,使各个封口卡片与其所在待封口盒体侧壁之间的角度大于85°且小于95°。这样,定位组件对待封口盒体进行固定后,首先由侧推组件将待封口盒体上的各个封口卡片折弯至第一状态,然后由顶压组件将处于第一状态的各个封口卡片折弯至第二状态,最终使各个封口卡片与其所在待封口盒体侧壁之间的角度大于85°且小于95°,实现待封口盒体的封口。由此可见在封口过程中由侧推组件和顶压组件相互配合实现封口卡片的折弯,折弯过程无需人工干预,从而可以降低封口过程中人工干预的程度。

可选地,在图2所示封口装置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侧推组件包括有两个侧推部501,固定于目标位置的待封口盒体10处于两个侧推部501之间,且待封口盒体10的两个侧壁分别与两个侧推部501相对。

具体地,如图3所示,每一个侧推部501包括有第一气缸5011、侧推压头5012和第一定位感应器5013,其中第一气缸5011与侧推压头5012相连接。侧推压头5012与待封口盒体10相对的侧面包括有第一接触面S1和第二接触面S2,其中,第一接触面S1与待封口盒体10上其所相对应的侧面平行,第二接触面S2与第一接触面S1之间的角度大于90°且小于180°,第一接触面S1和第二接触面S2的交线与各个封口卡片101的根部位于同一参考平面且,并第二接触面S2与各个封口卡片101位于该参考平面的同一侧。

第一气缸5011可以驱动其连接的侧推压头5012沿垂直与待封口盒体10 侧壁的方向朝靠近待封口盒体10的方向运动,当侧推压头5012运动至其上第二接触面S2与待封口盒体10上所设置封口卡片101接触后,侧推压头5012 在第一气缸5011的驱动作用下继续运动,使得封口卡片101发生朝向待封口盒体10中部的折弯运动。同一侧推部501内,在第一气缸5011驱动侧推压头5012运动的过程中,第一定位感应器5013可以检测侧推压头5012上第一接触面S1与待封口盒体10侧壁之间的距离,当第一定位感应器5013检测到侧推压头5012上第一接触面S1与待封口盒体10侧壁相接触后,第一气缸5011会停止驱动侧推压头5012继续运动。

针对与每一个侧推压头5012,由于第一接触面S1与第二接触面S2之间的角度大于90°且小于180°,且第一接触面S1与待封口盒体10的侧壁平行,所以当侧推压头5012向靠近待封口盒体10的方向运动至第一接触面S1与待封口盒体10侧壁相贴合时,设置于待封口盒体10上与侧推压头5012相对一面侧壁上的各个封口卡片101与第二接触面S2相互贴合,此时待封口盒体10侧壁与侧壁上所设置封口卡片101之间的角度等于第一接触面S1与第二接触面S2之间的角度。又由于第一接触面S1与第二接触面S2之间的角度大于90°且小于180°,从而可以将各个封口卡片101折弯至与待封口盒体 10上其所在侧壁之间角度大于90°且小于180°的第一状态,之后顶压组件可以从平行于待封口盒体10侧壁的方向对处于第一状态的各个封口卡片101 施加压力,以将各个封口卡片101折弯至与待封口盒体10侧壁接近垂直的第二状态,实现待封口盒体10的封口。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封口过程中待封口盒体受力均匀,两个侧推部可以同时动作,即两个侧推压头分别在各自所连接第一气缸的驱动下同时向靠近待封口盒体的方向运动,以同时对设置于待封口盒体两个侧壁上的各个封口卡片进行折弯,避免对单侧封口卡片进行折弯导致待封口盒体受力不均而发生变形的情况发生。

另外,由于封口卡片的材质为不锈钢,而不锈钢材料具有弹性,为了避免侧推压头与封口卡片分离后封口卡片发生较大程度的反弹,在侧推压头运动至使第一接触面与待封口盒体侧壁相接触的位置状态后,侧推压头可以在第一气缸的作用下维持这一位置状态一定时间,以减小侧推压头与封口卡片分离后封口卡片的反弹变形程度。另外,根据对封口卡片进行折弯的要求,侧推压头上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之间的角度可以小于第一状态下封口卡片与待封口盒体侧壁之间的角度,这样当侧推压头与封口卡片分离后封口卡片发生一定程度的反弹变形,使得反弹变形后封口卡片与待封口盒体侧壁之间的角度满足第一状态的要求。

可选地,在图2所示封口装置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顶压组件40可以包括:第二气缸401、第二定位感应器402、第三气缸403、第三定位感应器 404、下压板405和至少两个下压冲针406;

下压板405与第三气缸403相连接,下压板405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每一个通孔中有一个下压冲针406穿过,穿过下压板405上通孔的各个下压冲针406的上端均与第二气缸401相连接。

第二气缸401可以驱动各个下压冲针406在下压板405上的通孔内运动,以驱动各个下压冲针406沿平行于待封口盒体10侧壁的方向朝靠近待封口盒体10的方向运动。在第二气缸401驱动各个下压冲针406向靠近待封口盒体 10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第二定位感应器402可以检测各个下压冲针406的下端是否达到预先设定的指定位置,当第二定位感应器402检测到各个下压冲针406的下端达到指定位置后,第二气缸401可以在第二定位感应器402 的控制下停止驱动各个下压冲针406继续运动。其中,当各个下压冲针406 的下端达到指定位置时,各个下压冲针406的下端与位于待封口盒体10上端开口内的封口板接触,实现对封口板的定位。

当第二气缸401驱动各个下压冲针406运动至指定位置后,第三气缸403 可以驱动下压板405沿平行于待封口盒体10侧壁的方向朝靠近待封口盒体 10的方向运动,当下压板405运动至封口卡片101相接触后,下压板405继续向靠近待封口盒体10的方向运动便会对各个封口卡片101施加压力,使各个封口卡片101发生朝向待封口盒体10内部的折弯运动。在第三气缸403 驱动下压板405向靠近待封口盒体10方向运动的过程中,第三定位感应器 404可以检测下压板405的位置,当第三定位感应器404检测到下压板405 达到指定位置后,第三气缸403可以砸第三定位感应器404的控制下停止驱动下压板405继续运动,以将各个封口卡片101折弯至第二状态。

下压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每一个通孔中设置有一个下压冲针,下压冲针在第二气缸的驱动下可以在其所穿过的通孔内运动,在侧推组件将各个封口卡片折弯至第一状态之前,第二气缸驱动各个下压冲针运动,使各个下压冲针与待封口盒体上端开口内的封口板接触,可以对封口板进行定位,并可以在平行于待封口盒体侧壁的方向上对待封口盒体进行定位,然后由侧推组件将待封口盒体上各个封口卡片折弯至第一状态,再然后由下压板将处于第一状态的各个封口卡片折弯至第二状态,完成待封口盒体的封口。通过各个下压冲针对封口板进行定位,可以防止在侧推组件和顶压组件对封口卡片进行折弯过程中封口板的位置发生改变,影响封口卡片的顺利折弯,保证能够顺利地对待封口盒体进行封口。

可选地,在图4所示封口装置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的截面图,下压板 405为底面设置有凹槽的条状结构,下压板405的顶面与第三气缸相连接,下压板405上凹槽的底面为外凸弧面,且在该凹槽的底面上设置有用于穿过各个下压冲针406的各个通孔。沿下压板405的底面指向顶面的方向上,下压板405上凹槽的两个侧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目标距离,其中目标距离不小于待封口盒体上各个封口卡片所在的两个侧壁之间的距离。

首先,在第三气缸驱动下压板向靠近待封口盒体的方向运动过程中,下压板上凹槽的底面与各个封口卡片相接触,下压板通过凹槽底面对各个封口卡片施加压力,使各个封口卡片折弯,当各个封口卡片被折弯至与待封口盒体的侧壁相垂直时,由于下压板上凹槽的底面为外凸弧面,下压板可以继续向靠近待封口盒体的方向运动一定距离,以使各个封口卡片与待封口盒体侧壁之间的角度小于90°,这样在下压板与各个封口卡片分离后,各个封口卡片可以反弹至与待封口盒体侧壁垂直的状态,避免对封口卡片折弯不到位的情况发生。

其次,沿下压板的底面指向顶面的方向,下压板上凹槽的两个侧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至目标距离,而目标距离不小于待封口盒体上各个封口卡片所在侧壁之间的距离,这样当下压板向靠近待封口盒体的方向运动时,可以保证设置于待封口盒体侧壁顶端的各个封口卡片能够顺利进入下压板上的凹槽,避免封口卡片没有进入下压板上的凹槽时下压板向靠近待封口盒体方向运动造成待封口盒体被压变形的情况发生,同时可以保证封口过程安全性。

可选地,下压板上凹槽两个侧面之间的距离与待封口盒体上设置封口卡片的两个侧壁之间的距离之差可以小于2mm,这样下压板上的凹槽可以在垂直于待封口盒体侧壁的方向上对待封口盒体的变形进行限制,降低下压板对封口卡片施加压力过程中待封口盒体的变形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当待封口盒体的尺寸较小时,为了避免下压板与侧推压头之间的干涉,在第三气缸驱动下压板向靠近待封口盒体方向运动之前,第一气缸可以驱动侧推压头向远离待封口盒体的方向运动,以保证下压板对封口卡片施加压力时与侧推压头发生碰撞。

可选地,在图1所示封口装置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定位组件包括有底部支撑座301、两个侧方支撑板302和两个第四气缸303;

底部支撑座301固定在支撑框架20上,底部支撑座301可以对待封口盒体10的底部进行支撑,使待封口盒体10在垂直方向处于目标位置;

每一个侧方支撑板302与一个第四气缸303相连接,且两个侧方支撑板 302相对设置。

在将待封口盒体放置到底部支撑座301上之后,两个第四气缸303可以分别驱动所连接的侧方支撑板302运动,两个侧方支撑板302在相连接第四气缸303的驱动下均向靠近待封口盒体10的方向运动,直至将待封口盒体10夹在两个侧方支撑板302之间,使待封口盒体10在水平方向处于目标位置。

底部支撑座可以在垂直方向上待封口盒体的位置进行限定,两个侧方支撑板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对待封口盒体的位置进行限定,通过底部支撑座和两个侧方支撑板对待封口盒体的位置进行限定,可以将待封口盒体固定在目标位置,避免侧推组件和顶压组件在对封口卡片进行折弯过程中待封口盒体的位置发生移动,保证对待封口盒体进行封口的精确程度。

可选地,每一个第四气缸303与一个第四定位感应器相配合,在第四气缸303驱动所连接侧方支撑板302运动过程中,第四定位感应器可以检测侧方支撑板302与待封口盒体10侧壁之间的距离,当第四定位感应器检测到侧方支撑板302与待封口盒体10侧壁相接触后,第四气缸303可以在第四定位感应器的控制下停止驱动侧方支撑板302继续运动。

可选地,在图2至图5任一所示封口装置的基础上,该封口装置还可以包括顶压组件保护盖和侧推组件护盖,顶压组件护盖用于对顶压组件进行包覆,侧推组件护盖用于对侧推组件进行包覆。

由于顶压组件和侧推组件均包括有气缸等动力输出部件,为了避免气缸运动过程中对现场工作人员造成伤害,通过顶压组件护盖将顶压组件包覆,通过侧推组件护盖将侧推组件包覆,防止现场工作人员直接与气缸等可动部件接触,保证对包括有封口卡片的盒体进行封口的安全性。

下面结合图3、图4和图6所示的封口装置,对通过该封口装置对包括有封口卡片的盒体进行封口的方法作进一步说明,如图7所示,该封口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01:将待封口盒体防止在底部支撑座上。

步骤702:通过侧方支撑板在水平方向上对待封口盒体进行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通过两个第四气缸303分别对两个侧方支撑板302进行驱动,使两个侧方支撑板302均向靠近待封口盒体10 的方向运动。在两个第四气缸303驱动两个侧方支撑板302运动过程中,通过与两个第四气缸303相配套的两个第四定位感应器对两个侧方支撑板302 的位置进行检测,当第四定位感应器检测到侧方支撑板302与待封口盒体10 的侧壁相接触后,第四定位感应器控制相应地第四气缸303停止对相连接的侧方支撑板302运动。

步骤703:将待封口盒体的封口板放置到待封口盒体上端的开口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完成待封口盒体的固定和定位后,将待封口盒体的封口板放置到待封口盒体的上端开口内。其中,待封口盒体的封口板的尺寸与待封口盒体上端开口相匹配,可以保证封口后装容于待封口盒体内的封装物不会漏出。

步骤704:通过下压冲针对封口板进行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将封口板放置到待封口盒体10 的上端开口中后,通过第二气缸401驱动各个下压冲针406向靠近待封口盒体10的方向运动。在第二气缸401驱动各个下压冲针406向靠近待封口盒体 10的方向运动过程中,第二定位感应器402可以检测各个下压冲针406下端的位置,当各个下压冲针406的下端达到指定位置后,第二定位感应器402 控制第二气缸401停止驱动各个下压冲针406运动,此时各个下压冲针406 的下端与封口板相接触,且对封口板具有一点的压力。

步骤705:通过侧推压头将待封口盒体上的封口卡片折弯至第一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通过各个下压冲针406对封口板进行定位后,通过两个第一气缸5011分别驱动两个侧推压头5012向靠近待封口盒体10的方向运动,在侧推压头5012运动过程中两个第一定位感应器5013分别检测两个侧推压头5012上第一接触面S1与待封口盒体10侧壁之间的距离,当第一定位感应器5013检测到相应侧推压头5012上第一接触面S1与待封口盒体10的侧壁相接触后,第一定位感应器5013控制相应的第一气缸5011停止驱动侧推压头5012运动。当两个侧推压头5012的第一接触面S1均于待封口盒体10的侧壁相接触后,此时待封口盒体10上的各个封口卡片101被折弯至第一状态。

步骤706:使侧推压头与待封口盒体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两个侧推压头5012上的第一接触面S1与待封口盒体10侧壁接触时间达到预先设定的停留时间后,通过两个第一气缸5011分别驱动两个侧推压头5012向远离待封口盒体10的方向运动,使侧推压头5012与待封口盒体10分离。

步骤707:通过下压板将处于第一状态的各个封口卡片折弯至第二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通过第三气缸403驱动下压板405 向靠近待封口盒体10的方向运动,在下压板405运动的过程中第三定位感应器404可以检测下压板405的位置,当下压板405运动至指定位置后,第三定位感应器404控制下压板405停止运动,此时待封口盒体10上的各个封口卡片101被折弯至第二状态。

步骤708:使下压板和各个下压冲针与待封口盒体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将待封口盒体10上的各个封口卡片101折弯至如图8所示的第二状态后,首先通过第三气缸403驱动下压板405向远离待封口盒体10的方向运动,使下压板405与待封口盒体10分离,然后通过第二气缸401驱动各个下压冲针406向远离待封口盒体10的方向运动,使各个下压冲针406与待封口盒体10分离。

步骤709:使侧方推板与待封口盒体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通过两个第四气缸303分别驱动两个侧方支撑板302向远离待封口盒体10的方向运动,使两个侧方支撑板 302与待封口盒体10分离。

步骤710:将待封口盒体从底部支撑座上取下,完成待封口盒体的封口。

需要说明的是,在对待封口盒体进行封口操作时,封口人员可以通过相应的按钮控制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的动作,以通过半自动化方式实现对包括有封口卡片的盒体进行封口。当然,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也可以在计算机程序的控制下按照设定的顺序动作,以通过全自动的方式实现对包括有封口卡片的盒体进行封口。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提供的封口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定位组件、顶压组件和侧推组件均设置在支撑框架上,在定位组件将待封口盒体固定在目标位置后,侧推组件可以从垂直于待封口盒体侧壁的方向对位于待封口盒体侧壁上的各个封口卡片施加推力,将各个封口卡片折弯至第一状态,使各个封口卡片与其所在待封口盒体侧壁之间的角度大于90°且小于180°,在侧推组件将将封口卡片折弯至第一状态后,顶压组件可以从平行于待封口盒体侧壁的方向对处于第一状态的各个封口卡片施加压力,将各个封口卡片折弯至第二状态,使各个封口卡片与其所在待封口盒体侧壁之间的角度大于85°且小于95°。这样,定位组件对待封口盒体进行固定后,首先由侧推组件将待封口盒体上的各个封口卡片折弯至第一状态,然后由顶压组件将处于第一状态的各个封口卡片折弯至第二状态,最终使各个封口卡片与其所在待封口盒体侧壁之间的角度大于85°且小于95°,实现待封口盒体的封口。由此可见在封口过程中由侧推组件和顶压组件相互配合实现封口卡片的折弯,折弯过程无需人工干预,从而可以降低封口过程中人工干预的程度。

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封口过程中待封口盒体受力均匀,两个侧推部可以同时动作,即两个侧推压头分别在各自所连接第一气缸的驱动下同时向靠近待封口盒体的方向运动,以同时对设置于待封口盒体两个侧壁上的各个封口卡片进行折弯,避免对单侧封口卡片进行折弯导致待封口盒体受力不均而发生变形的情况发生。

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压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每一个通孔中设置有一个下压冲针,下压冲针在第二气缸的驱动下可以在其所穿过的通孔内运动,在侧推组件将各个封口卡片折弯至第一状态之前,第二气缸驱动各个下压冲针运动,使各个下压冲针与待封口盒体上端开口内的封口板接触,可以对封口板进行定位,并可以在平行于待封口盒体侧壁的方向上对待封口盒体进行定位,然后由侧推组件将待封口盒体上各个封口卡片折弯至第一状态,再然后由下压板将处于第一状态的各个封口卡片折弯至第二状态,完成待封口盒体的封口。通过各个下压冲针对封口板进行定位,可以防止在侧推组件和顶压组件对封口卡片进行折弯过程中封口板的位置发生改变,影响封口卡片的顺利折弯,保证能够顺利地对待封口盒体进行封口。

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顶压组件和侧推组件均包括有气缸等动力输出部件,为了避免气缸运动过程中对现场工作人员造成伤害,通过顶压组件护盖将顶压组件包覆,通过侧推组件护盖将侧推组件包覆,防止现场工作人员直接与气缸等可动部件接触,保证对包括有封口卡片的盒体进行封口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因素。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中。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