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电动晾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00256发布日期:2018-12-18 21:36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电动晾衣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晾衣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家具用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电动晾衣机的自动化程度较高,被广泛应用。电动晾衣机是通过电机带动钢丝绳完成收线放线,借助钢丝绳的拉力使晾晒装置上升和下降。

在现有的电动晾衣机中,升降机构、控制系统、遇阻限位开关等组件都是分散地组装在底板上,再在底板上加盖上盖,再组装到电动晾衣机上。

当升降机构、控制系统、遇阻限位开关等组件需要拆卸维修时,则需要先将加盖有上盖的底板从电动晾衣机上拆卸下来,再从底板上拆卸需要维修的组件。上述这种结构降低了电动晾衣机的空间利用率,组装和拆卸各个组件均比较分散,费时费力。

此外,为了保证钢丝绳在上下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电动晾衣机升降电机上通常要配备用于压紧钢丝绳的压线柱,而压线柱则需要根据电动晾衣机中升降电机的不同结构配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集成电动晾衣机,该集成电动晾衣机中的控制系统和遇阻限位开关组件集成地组装在升降机构上,无需另外设置底板和上盖,升降机构可直接固定连接在晾衣机上,一方面提高了电动晾衣机的空间利用率,另一方面方便组装和拆卸各个组件,同时还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此外,设置在该集成电动晾衣机上的压线柱在不占用其他零部件位置的同时,能有效地压紧钢丝绳,从而使钢丝绳在上下升降过程中更加稳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集成电动晾衣机,包括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减速箱壳体,减速箱壳体上设有两个固定件,两个固定件沿升降机构对称中心线左右对称;每个固定件上均设有遇阻开关。

在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的,减速箱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下壳上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下壳上设有分别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相交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内部和第二容纳腔内部为镂空状,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内均设有压线柱,压线柱通过固定在下壳上的压片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分别容纳有第一绕线轮和第二绕线轮,第一容纳腔与第一腔体的相交部分、第二容纳腔与第二腔体的相交部分均为镂空部位,压线柱外圆周面通过镂空部位与第一绕线轮、以及第二绕线轮相切。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压线柱包括定位轴、定位轴承套和橡胶轴套;定位轴包括定位轴本体和两端的定位轴端,两端的定位轴端上均套装有定位轴套,橡胶轴套套装在定位轴本体上;定位轴、定位轴套和橡胶轴套之间相互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每个固定件的一端固定在上壳上,每个固定件另一端均延伸出减速箱壳体,遇阻开关固定在固定件的另一端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上壳左侧设有左上固定孔和左下固定孔,上壳右侧设有右上固定孔和右下固定孔;靠近减速箱壳体上端的下壳左侧设有左中固定孔,靠近减速箱壳体上端的下壳右侧设有右中固定孔。

在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的,两个固定件分别为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两个遇阻开关分别为第一遇阻开关和第二遇阻开关;第一固定件一端通过左上固定孔和左下固定孔固定在上壳左侧,第一遇阻开关固定在延伸出减速箱壳体的第一固定件另一端上;第二固定件一端通过右上固定孔和右下固定孔固定在上壳右侧,第二遇阻开关固定在延伸出减速箱壳体的第二固定件另一端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下壳上设有若干个连接座,若干个连接座均在同一水平面上,若干个连接座上套装有若干个连接件,升降机构通过若干个连接件固定在晾衣架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升降机构还包括具有蜗杆的电机,蜗杆的前端延伸出电机并贯穿减速箱壳体,减速箱壳体与电机衔接处的蜗杆上套装有磁环,两个霍尔元件并列设置在磁环侧旁。

在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的,该集成电动晾衣机还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底座,底座底部分别设有与左上固定孔、右上固定孔、左中固定孔和右中固定孔相匹配的固定座,控制系统通过固定座固定设置在减速箱壳体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集成电动晾衣机中,控制系统固定在升降机构上方,遇阻限位开关固定连接在升降机构左右两侧,而升降机构则可直接固定连接在晾衣架上,这种集成型结构一方面提高了电动晾衣机的空间利用率,另一方面方便组装和拆卸各个组件,无需分散地挨个组装或拆卸组件,同时无需另行配备底板和上盖,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根据升降电机的结构合理设置压线柱,压线柱不占用其他零部件位置,有效地压紧钢丝绳,压线柱与钢丝绳更贴合,从而使钢丝绳在上下升降过程中更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及附图标记做简单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机内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减速箱壳体与电机衔接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4中B-B处局部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升降机构、11-减速箱壳体、111-上壳、112-下壳、101-左上固定孔、102-左下固定孔、103-右上固定孔、104-右下固定孔、105-左中固定孔、106-右中固定孔、12-电机、13-连接座、14-连接件、15-第一固定件、16-第二固定件、17-磁环、18-霍尔元件、19-蜗杆、2-控制系统、21-安装盒、22-底座、20-固定座、31-第一遇阻开关、32-第二遇阻开关、41-第一腔体、42-第二腔体、51-第一容纳腔、52-第二容纳腔、6-压线柱、60-定位轴、61-定位轴承套、62-橡胶轴套、601-定位轴本体、602-定位轴端、7-压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附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集成电动晾衣机,包括升降机构1、控制系统2和第一遇阻开关31、第二遇阻开关32。

升降机构1包括内设有绕线轮的减速箱壳体11和具有蜗杆的电机12,蜗杆的前端延伸出电机12并贯穿减速箱壳体11,减速箱壳体11包括上壳111和下壳112。

参见图8所示,下壳112上设有第一腔体41和第二腔体42,下壳112上设有分别与第一腔体41和第二腔体42相交的第一容纳腔51和第二容纳腔52,第一容纳腔51内部和第二容纳腔52内部为镂空状,第一容纳腔51与第一腔体41的相交部分、第二容纳腔52与第二腔体42的相交部分均为镂空部位,第一容纳腔51和第二容纳腔52内各设有一个压线柱6,两个压线柱6通过固定在下壳112上的压片7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压片为一个,即一个压片同时定位两个压线柱;压片为两个时,两个压片分别定位两个压线柱。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腔体41和第二腔体42内分别容纳有第一绕线轮和第二绕线轮,两个压线柱6外圆周面通过镂空部位与第一绕线轮、以及第二绕线轮相切。

参见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压线柱6包括定位轴60、定位轴承套61和橡胶轴套62;定位轴包括定位轴本体601和两端的定位轴端602,两端的定位轴端602上均套装有定位轴套61,橡胶轴套62套装在定位轴本体601上;定位轴60、定位轴套61和橡胶轴套62之间相互转动。

使用时,第一绕线轮和第二绕线轮上分别缠绕钢丝绳,分别与第一绕线轮、以及第二绕线轮相切的两个压线柱6压紧钢丝绳,从而使钢丝绳在上下升降过程中更稳定。

上壳111左侧设有左上固定孔101和左下固定孔102,上壳111右侧设有右上固定孔103和右下固定孔104,靠近减速箱壳体11上端的下壳112左侧设有左中固定孔105,靠近减速箱壳体11上端的下壳112右侧设有右中固定孔106。

第一遇阻开关31通过第一固定件15固定在减速箱壳体11外侧,第一固定件12另一端则

通过左上固定孔101和左下固定孔102固定在上壳111左侧;第二遇阻开关32通过第二固定件16固定在减速箱壳体11另一外侧,第二固定件16另一端通过右上固定孔103和右下固定孔014固定在上壳111右侧。

参见图5所示,控制系统2包括用于安装控制电路板的安装盒21,安装盒21包括底座22。

底座22底部分别设有与左上固定孔101、右上固定孔103、左中固定孔105和右中固定孔106相匹配的四个固定座20,控制系统2通过四个固定座20固定在减速箱壳体11上方。

下壳112上远离上壳111的一侧设有四个连接座13,四个连接座13均在同一水平面上,四个连接座13上套装有四个连接件14,升降机构1通过四个连接件14固定在晾衣架(图中未示意)上。

参见图6-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更可靠地控制升降机构升降,减速箱壳体11与电机12衔接处的蜗杆19上套装有磁环17,两个霍尔元件18并列设置在磁环17侧旁。

上述机构的集成电动晾衣机,将升降机构1、控制系统2和第一遇阻开关31、第二遇阻开关32集成在一起,在提高电动晾衣机空间利用率的同时,方便了各个组件的组装和拆卸,同时因无需另行配备底板和上盖,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应当指出,上述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然而,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多种变化和改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