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使用的车载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7310发布日期:2019-04-29 13:07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使用的车载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方便使用的车载垃圾桶。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日常代步的工具,其内部空间较为狭小,而且在高速上形势的时候为了安全一般都是将玻璃窗以及天窗紧闭,这就会使得车陂食用的各种气味难以散去,而且各种包装袋使得车内显得较为散乱,包装袋内残留的碎屑还会泄露流出,现今在车内饰品中产生了专门供车载用的垃圾桶。

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可折叠车载垃圾桶”(专利号:CN104909085B),该专利中所提到的车载垃圾桶虽然能够进行折叠操作,尽可能的减少其占用车内的空间,但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在实际操作放置垃圾的时候,其主要依靠与座椅的背部进行挂钩连接固定装载垃圾之后会使得前排座椅设置的垃圾袋与后排乘客之间的距离拉近,特别的紧凑型车辆的时候,会严重导致乘坐质量不佳,不便于后排位置的乘客使用,主驾驶位置以及副驾驶位置所能设置的车载垃圾桶只能设置在车门上,这边会导致前后座位乘客使用的车载垃圾桶容量不一致,且前排容量较小,不便于前排座位的乘客使用。

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方便使用的车载垃圾桶”(专利号:CN107697509A),该专利中车载垃圾桶上方设有一个可翻折的盖子,下方设有一个杯状支架,可放在车杯架内,该专利存在以下缺陷:其主要放置在车杯架内,一般正常况下车杯架主要在主驾驶和副驾驶位置,后排位置的乘客无法很方便的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前后座使用的且不影响乘客乘坐空间的方便使用的车载垃圾桶。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方便使用的车载垃圾桶,包括承重盒,所述承重盒的内腔分别设置有第一垃圾盒和第二垃圾盒,所述第一垃圾盒和第二垃圾盒分别贯穿承重盒的右侧和左侧,所述第一垃圾盒和第二垃圾盒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第一垃圾盒外侧的挡板的内腔设置有第一卡接装置,所述第二垃圾盒外侧的挡板的内腔设置有第二卡接装置,所述第二卡接装置包括把手,所述把手包括拉手,所述拉手右侧的正面和背面均活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拉手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吸铁石,所述承重盒的右侧设置有第一卡接槽,所述承重盒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卡接槽。

所述承重盒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右侧和第一垃圾盒的左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承重盒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承重盒顶部右侧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块,所述承重盒顶部左侧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二垃圾盒外侧的挡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吸铁石,所述第一吸铁石和第二吸铁石相互吸引,且大小相等。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接装置包括按压板,所述按压板贯穿挡板并延伸至挡板的内腔,所述按压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一移动块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一移动杆,所述第一移动杆的顶端活动连接有第二移动杆,所述第二移动杆的顶端活动连接有第一卡接块,所述第一卡接块贯穿第一垃圾盒右侧的顶部并延伸至第一卡接槽的内腔,所述第一卡接块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三滑块。

优选的,所述把手右侧的正面和背面均贯穿挡板并延伸至挡板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二移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接块,所述第二卡接块贯穿第二垃圾盒左侧的顶部并延伸至第二卡接槽的内腔,所述第二卡接块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四滑块,所述第二卡接块的底部和挡板内壁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二垃圾盒外侧的挡板的右侧开设有移动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垃圾盒和第二垃圾盒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滑条。

优选的,所述把手和拉手的形状均为凵字形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接槽与第一卡接块相匹配,第二卡接槽与第二卡接块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第一垃圾盒的右侧与第一垃圾盒外侧的挡板的左侧相连通,第二垃圾盒的左侧与第二垃圾盒外侧的挡板的右侧相连通。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使用的车载垃圾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方便使用的车载垃圾桶,通过第一垃圾盒、第二垃圾盒、滑条、挡板、第一卡接装置、按压板、第二弹簧、第一移动块、第二滑块、第一移动杆、第二移动杆、第一卡接块、第三滑块、第二卡接装置、把手、第二移动块、第二卡接块、第四滑块、第三弹簧、移动槽、分隔板、第一弹簧和第一滑块的结构设计,前排座位用脚按压按压板,进而使第一卡接块和第一卡接槽相脱离,第一弹簧回弹,带动第一垃圾盒移动,进而可以投放垃圾,从而达到便于前排座位的乘客使用垃圾桶的效果,向下按压把手,进而带动第二卡接块和第二卡接槽相脱离,再向外拉动把手进而带动第二垃圾盒移动,从而达到便于后排乘客使用垃圾桶的效果,从而解决了车载垃圾桶不便于前后座使用的问题。

(2)、该方便使用的车载垃圾桶,通过把手、拉手、连接块、挡块、第二吸铁石和第二吸铁石的结构设计,限定了拉手可以旋转的角度为向上旋转九十度,从而在下压把手时,把手不会向下转动,确保了该装置的实施,同时,在后排乘客不使用第二垃圾盒时,使第一吸铁石和第二吸铁石紧密相连,从而使把手不影响后排乘客的乘坐空间。

(3)、该方便使用的车载垃圾桶,通过第一垃圾盒、第二垃圾盒和承重盒均采用扁平状的设计,并设置在驾驶位和副驾驶位座椅的底部,通过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使承重盒和座椅框架的底部固定连接,不仅可以起到存储车内垃圾的目的,在不占用车内可视空间的基础上,还可以达到增加车内的整洁度的目的以及不影响车内的装饰质量。

(4)、该方便使用的车载垃圾桶,通过第一垃圾盒、第二垃圾盒和承重盒的结构设计,使整个装置的长度与车内座椅底部的底部大致相等,一方面保证了车载垃圾桶具有足够的容纳存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前后排的乘客以及驾驶员同时提供垃圾存放装置。

(5)、该方便使用的车载垃圾桶,通过承重盒的使用使承重盒在接受汽车座椅以及乘客所给与施加的压力,保证车载垃圾桶的完整性,同时将存放盒完全封闭在其内腔,还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各种气味进行封闭,防止各种气味在车厢内造成空气污染影响乘坐体验以及驾驶员驾驶。

(6)、该方便使用的车载垃圾桶,通过第一垃圾盒、第二垃圾盒、承重盒和挡板的结构设计,从而对汽车座椅与汽车内部地板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和封口,从而很好的阻止掉落物滚至座椅的而底部不方便进行拾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中:1承重盒、2第一垃圾盒、3第二垃圾盒、4滑条、5挡板、6第一卡接装置、61按压板、62第二弹簧、63第一移动块、64第二滑块、65第一移动杆、66第二移动杆、67第一卡接块、68第三滑块、7第二卡接装置、71把手、711拉手、712连接块、713挡块、714第二吸铁石、72第二移动块、73第二卡接块、74第四滑块、75第三弹簧、76移动槽、8第一卡接槽、9第二卡接槽、10分隔板、11第一弹簧、12第一滑块、13第一支撑块、14第二支撑块、15第一吸铁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方便使用的车载垃圾桶,包括承重盒1,承重盒1的内腔分别设置有第一垃圾盒2和第二垃圾盒3,第一垃圾盒2和第二垃圾盒3分别贯穿承重盒1的右侧和左侧,承重盒1、第一垃圾盒2和第二垃圾盒3的形状均为扁平状结构,并且承重盒2的大小可以位于车座的底部,第一垃圾盒2和第二垃圾盒3大小相等,第一垃圾盒2和第二垃圾盒3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滑条4,第一垃圾盒2和第二垃圾盒3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挡板5,挡板5的长度大于第一垃圾盒2侧面的长度,并延伸至与车内壁的底部相接近,第一垃圾盒2的右侧与第一垃圾盒2外侧的挡板5的左侧相连通,第二垃圾盒3的左侧与第二垃圾盒3外侧的挡板5的右侧相连通,第一垃圾盒2外侧的挡板5的内腔设置有第一卡接装置6。

第一卡接装置6包括按压板61,按压板61贯穿挡板5并延伸至挡板5的内腔,按压板6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62,第二弹簧62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移动块63,第一移动块6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64,第二滑块64的外侧设置有与第二滑块64相匹配的滑槽,且第二滑块64的形状为凸字形结构,从而限定了第一移动块63的移动轨迹,使第一移动块63只能在水平方向移动,第一移动块63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一移动杆65,第一移动杆65的中部贯穿连接有横杆,横杆的两端分别与挡板5内壁的正面和背面固定连接,从而限定了第一移动杆65的移动轨迹,使第一移动杆65只能围绕着横杆的中点为圆心做弧形运动,第一移动杆65的顶端活动连接有第二移动杆66,第二移动杆66的顶端活动连接有第一卡接块67,第一卡接块67贯穿第一垃圾盒2右侧的顶部并延伸至第一卡接槽8的内腔,第一卡接块67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三滑块68,第三滑块68的外侧设置有与第三滑块68相匹配的滑槽,从而限定了第一卡接块67的移动轨迹,使第一卡接块67只能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且不会掉落。

第二垃圾盒3外侧的挡板5的内腔设置有第二卡接装置7,第二卡接装置7包括把手71,把手71包括拉手711,把手71和拉手711的形状均为凵字形状结构,拉手711右侧的正面和背面均活动连接有连接块712,连接块7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块713,拉手7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吸铁石714,把手71右侧的正面和背面均贯穿挡板5并延伸至挡板5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第二移动块72,第二移动块7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接块73,第二卡接块73贯穿第二垃圾盒3左侧的顶部并延伸至第二卡接槽9的内腔,第二卡接块73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四滑块74,第四滑块74的外侧设置有与第四滑块74相匹配的滑槽,从而使第二移动块72只能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第二卡接块73的底部和挡板5内壁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75,第二垃圾盒3外侧的挡板5的右侧开设有移动槽76,承重盒1的右侧设置有第一卡接槽8,第一卡接槽8与第一卡接块67相匹配,承重盒1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卡接槽9,第二卡接槽9与第二卡接块73相匹配,当下压把手71至移动槽76内腔的底部时,第二卡接块73与第二卡接槽9相脱离,从而可以向外拉动把手71,随之可以打开第二垃圾盒3,当用脚踢按压板61至无法按压时,第一卡接块67与第一卡接槽8相脱离,第一弹簧11回弹,从而可以打开第一垃圾盒2。

承重盒1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分隔板10,分隔板10的右侧和第一垃圾盒2的左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1,第一弹簧11处于压缩状态,承重盒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12,承重盒1顶部右侧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块13,承重盒1顶部左侧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块14,第二支撑块14的长度小于第一支撑块13的长度,配合车座位框架的结构,使承重盒1可以保持平行,从而使第一垃圾盒2和第二垃圾盒3保持平行,便于第一垃圾盒2和第二垃圾盒3的使用,第二垃圾盒3外侧的挡板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吸铁石15,第一吸铁石15和第二吸铁石714相互吸引,且大小相等。

工作原理:前排座位的乘客用脚按压按压板61,按压板61移动带动第二弹簧62压缩,直至第二弹簧62压缩到最小距离时,继续按压按压板61,进而带动第一移动块63向左移动,进而带动第一移动杆65顺时针转动,第一移动杆65顺时针转动带动第二移动杆66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卡接块67和第一卡接槽8相脱离,第一弹簧11回弹,带动第一垃圾盒2移动,进而可以投放垃圾,反之,即可关闭第一垃圾盒2,后排座位的乘客向下按压把手71,进而带动第二移动块72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二卡接块73和第二卡接槽9相脱离,即可打开第二垃圾盒3,反之即可关闭第二垃圾盒3,向上转动拉手711,直至第一吸铁石15和第二吸铁石714紧密相连。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