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安全型传递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97878发布日期:2019-01-22 21:06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安全型传递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实验动物隔离器的传递容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生物安全型传递桶。



背景技术:

生物隔离器是一种生物安全装置,由隔离器室、传递系统、操作系统、过滤系统、进出风系统、风机和支撑结构组成。通过装置内空气单向流动过滤方式,使操作者和实验动物及样品达到隔离,在装置内被污染的空气经过空气过滤器过滤及灭菌后排入大气中,可防止操作者、环境和实验样品之间交叉污染,用于饲养无菌动物和感染性动物实验的设备。

由于生物隔离器内部需要处于无菌环境,因而不能混入空气,这就给向实验过程中向隔离器内部传递物品造成了困难。目前的物品传递入隔离器内后,由于需要打开门板,因而传递后还需要进行内部的无菌处理,操作上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实现不接触外部环境而传递物品的一种生物安全型传递桶。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物安全型传递桶,其包括桶体,桶体的桶口固定安装有连接圈,连接圈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卡块,连接圈内设置有桶盖,桶盖的边沿设置有沿桶盖的周向延伸的第一卡槽,第一卡槽和第一卡块之间卡接配合,桶盖上设置有凸圈,凸圈的内壁上设置沿凸圈的周向延伸的第二卡块,第二卡块与圆形隔离器传递门上设置有的周向的第二卡槽进行卡接配合,连接圈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卡块,第三卡块与圆形隔离器传递门框上设置有的周向的第三卡槽进行卡接配合。

进一步地,上述桶体的桶口具有折边,连接圈固定安装于折边上。

进一步地,上述连接圈与折边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进一步地,上述连接圈与桶盖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进一步地,上述桶盖与圆形隔离器传递门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

进一步地,上述连接圈与圆形隔离器传递门框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圈。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卡块的端部具有第一倒角面。

进一步地,上述第二卡块的端部具有第二倒角面。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生物安全型传递桶,设置了桶体,桶体的桶口固定安装有连接圈,连接圈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卡块,连接圈内设置有桶盖,桶盖的边沿设置有沿桶盖的周向延伸的第一卡槽,第一卡槽和第一卡块之间卡接配合,桶盖上设置有凸圈,凸圈的内壁上设置沿凸圈的周向延伸的第二卡块,第二卡块与圆形隔离器传递门上设置有的周向的第二卡槽进行卡接配合,连接圈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卡块,第三卡块与圆形隔离器传递门框上设置有的周向的第三卡槽进行卡接配合;通过转动桶盖,第二卡块可以通过旋转从第二卡槽中离开(利用卡槽上的缺口处),桶盖即从桶体上离开;同理,将整个传递桶连接到圆形隔离器传递门上时,传递门带动桶盖旋转,桶体通过连接圈与圆形隔离器传递门框的卡接接在隔离器上,传递门带动桶盖打开,桶体内的物品即可转移到隔离器内;因而,通过该技术方案的改进,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实现在不接触外部环境的前提下向隔离器内传递物品,保证隔离器内部环境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物安全型传递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物安全型传递桶的连接圈与桶盖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3,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生物安全型传递桶,其包括桶体1,桶体1的桶口固定安装有连接圈11,连接圈1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卡块111,连接圈11内设置有桶盖12,桶盖12的边沿设置有沿桶盖12的周向延伸的第一卡槽121,第一卡槽121和第一卡块111之间卡接配合,桶盖12上设置有凸圈122,凸圈122的内壁上设置沿凸圈122的周向延伸的第二卡块123,第二卡块123与圆形隔离器传递门2上设置有的周向的第二卡槽21进行卡接配合,连接圈11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卡块112,第三卡块112与圆形隔离器传递门框3上设置有的周向的第三卡槽31进行卡接配合。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生物安全型传递桶,设置了桶体,桶体的桶口固定安装有连接圈,连接圈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卡块,连接圈内设置有桶盖,桶盖的边沿设置有沿桶盖的周向延伸的第一卡槽,第一卡槽和第一卡块之间卡接配合,桶盖上设置有凸圈,凸圈的内壁上设置沿凸圈的周向延伸的第二卡块,第二卡块与圆形隔离器传递门上设置有的周向的第二卡槽进行卡接配合,连接圈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卡块,第三卡块与圆形隔离器传递门框上设置有的周向的第三卡槽进行卡接配合;通过转动桶盖,第二卡块可以通过旋转从第二卡槽中离开(利用卡槽上的缺口处),桶盖即从桶体上离开;同理,将整个传递桶连接到圆形隔离器传递门上时,传递门带动桶盖旋转,桶体通过连接圈与圆形隔离器传递门框的卡接接在隔离器上,传递门带动桶盖打开,桶体内的物品即可转移到隔离器内;因而,通过该技术方案的改进,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实现在不接触外部环境的前提下向隔离器内传递物品,保证隔离器内部环境的密封性。

实施例二:

参见图1至图3,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生物安全型传递桶,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做出了以下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桶体1的桶口具有折边13,连接圈11固定安装于折边13上。通过该技术方案的改进,可以保证连接圈安装的稳固性。

实施例三:

参见图1至图3,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生物安全型传递桶,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做出了以下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连接圈11与折边13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31。通过该技术方案的改进,有保证密封性。通过该技术方案的改进,可以保证连接圈安装的稳固性。

实施例四:

参见图1至图3,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生物安全型传递桶,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做出了以下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连接圈11与桶盖12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24。通过该技术方案的改进,可以保证连接圈安装的稳固性。

实施例五:

参见图1至图3,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生物安全型传递桶,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做出了以下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桶盖12与圆形隔离器传递门2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22。通过该技术方案的改进,可以保证连接圈安装的稳固性。

实施例六:

参见图1至图3,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生物安全型传递桶,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做出了以下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连接圈11与圆形隔离器传递门框3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圈32。通过该技术方案的改进,可以保证连接圈安装的稳固性。

实施例七:

参见图1至图3,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生物安全型传递桶,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做出了以下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第一卡块111的端部具有第一倒角面113;第二卡块123的端部具有第二倒角面125。通过该技术方案的改进,可以便于拆装。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