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骨料传输带安装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41820发布日期:2019-03-05 19:17阅读:658来源:国知局
混凝土骨料传输带安装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安装传输带的支撑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混凝土骨料传输带安装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建筑拔地而起,在修建过程中,施工工地需要设置搅拌场来实现混凝土混料需求。由于建筑用料量大,为了实现混凝土骨料的自动传输,现场通常都采用传输带安装支架固定好传输带,从而将骨料从低处自动提升到高处的混料斗中。

现有技术中,传输带的安装支架通常采用固定式的支撑结构,针对较长的传输带而言,往往通过现场焊接搭建,施工完成后,设备转移非常不便,而且现有的传输带的架体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往往只能满足物料的传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骨料传输带安装支架,通过上支架与下支架,防护栏与支架均采用铰接的连接方式,能够实现快速安装,其灵活的翻转结构也便于车载转移,且下支架与上支架设置的人行通道采用上层铺设钢丝网便于人员上下行走,下层的安装防护板还可以对传输带两侧掉落的骨料进行再回收,减少物料洒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混凝土骨料传输带安装支架,其关键在于:包括下支架和上支架,所述下支架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支撑腿,所述下支架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支撑腿,所述上支架的上端设置有第三支撑腿,所述上支架的下端与所述下支架的上端铰接,在所述第一支撑腿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转动辊,在所述第三支撑腿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转动辊,在所述下支架和上支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人行通道,在左右两侧的人行通道之间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转动辊和所述第二转动辊相适应的传输带容纳槽,当所述上支架沿着所述下支架的上端向外翻转使得所述第一支撑腿、第二支撑腿和第三支撑腿放置在同一地平面时,所述下支架和上支架上的人行通道处于与传输带带面相平行的同一斜面上。

结合具体应用场景的需要,所述人行通道包括上层铺设的钢丝网和下层安装的防护板,所述钢丝网和防护均按照人行通道的倾斜角度设置。

进一步地,在所述人行通道的两侧还设置有防护栏。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栏根据下支架和上支架的长度分为了下防护栏和上防护栏,所述下防护栏的下端铰接在所述下支架上,所述上防护栏的下端铰接在所述上支架上,在所述下防护栏和上防护栏的铰接处还设置有锁定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固定在防护栏下端的限位板以及开设在铰接套和铰接轴上的限位孔,限位板与防护栏垂直,当防护栏与人行通道相垂直时,所述限位板抵接在人行通道的下表面,在铰接套和铰接轴上的限位孔中设置限位插销实现防护栏的固定。

进一步地,在所述下支架的上端的底面向上延伸有一块托板,当上支架绕着下支架的上端向外翻转一定角度时,所述托板用于托举所述上支架并保持上支架与下支架处于同一斜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

(1)结构灵活,装卸便利,通过设置上下支架之间及支架与防护栏的铰接方式,可以快捷的实现支架与防护栏的展开与扣合,并对应完成工作时传输带的固定以及工作完毕时支架的运输;

(2)防滑性能好,质量轻,增加骨料利用率,人行通道的上层采用钢丝网加强了防滑效果,更加利于人员行走,同时,人行通道下层安装的防护板还可作为滑道对传输带掉落的骨料进行再回收,提高了物料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混凝土骨料传输带安装支架,包括下支架1和上支架2,所述下支架1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腿3,所述下支架1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支撑腿4,所述上支架2的上端设置有第三支撑腿5,所述上支架2的下端与所述下支架1的上端铰接,在所述第一支撑腿3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转动辊31,在所述第三支撑腿5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转动辊51,在所述下支架1和上支架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人行通道6,所述人行通道6包括上层铺设的钢丝网61和下层安装的防护板62,所述钢丝网61和防护板62均按照人行通道6的倾斜角度设置,在左右两侧的人行通道6之间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转动辊31和所述第二转动辊51相适应的传输带容纳槽,与此同时,在所述下支架1的上端的底面还有一块用于托举上支架2的托板10,当所述上支架2沿着所述下支架1的上端向外翻转使得所述第一支撑腿3、第二支撑腿4和第三支撑腿5放置在同一地平面时,所述托板2托举所述上支架2并保持所述上支架2和下支架1上的人行通道6处于与传输带带面相平行的同一斜面上。

具体实施时,所述人行通道6的两侧还设置有防护栏7,所述防护栏7根据下支架1和上支架2的长度分为了下防护栏71和上防护栏72,所述下防护栏71的下端铰接在所述下支架1上,所述上防护栏72的下端铰接在所述上支架2上。

从图3还可以看出,通过安装在人行通道6底部的电机驱动传输带运行,具体实施时,第一转动辊31和第二转动辊51的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对应的支撑腿上,将其中一个转动辊的转轴向外延伸并设置从动轮,从动轮通过皮带与电机输出轴上的主动轮连接。

此外,如图4所示,在所述下防护栏71和上防护栏72的铰接处还设置有锁定机构8和限位插销9,所述锁定机构8包括固定在防护栏7下端的限位板81以及开设在铰接套和铰接轴上的限位孔82,限位板81与防护栏7垂直,当防护栏7与人行通道6相垂直时,所述限位板81抵接在人行通道6的下表面,在铰接套和铰接轴上的限位孔82中设置限位插销9实现防护栏7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当需要传输混凝土骨料时,将所述上支架2绕着所述下支架1的一端翻转使得所述第一支撑腿3、第二支撑腿4和第三支撑腿5放置在同一地平面时,所述托板10托举所述上支架2并保持所述上支架2和下支架1上的人行通道6处于与传输带带面相平行的同一斜面上,所述传输带则分别套接在第一转动辊31与第二转动辊51上,再将下防护栏71绕着下支架1的铰接端翻转直到下防护栏71上的限位板81抵接在人行通道6的下表面无法前进时,将限位插销9穿过锁定机构上的限位孔82进行限位固定,同样地,按照此方法完成对上防护栏72的翻转固定。

支架搭建好后,一方面可以保证传输带正常工作,另一方面施工人员也可以踩着人行通道6上层安装的钢丝网61上下行走,便于设备的维护,也便于人工搬运一些不方便传输带传输的物品,同时,当传输带上的部分混凝土骨料从两侧散落在人行通道6上时,这些骨料可以穿过钢丝网61的网孔落在下层安装的防护板62上,并随着防护板62的倾斜面下滑,便于在防护板62的下端加装集料槽集中收集。

施工完成后,可取下限位插销9并将防护栏向内翻转,使上下防护栏分别扣合在上下支架上,同时,再向上翻转上支架2,使上支架2与下支架1折合在一起,便于安装支架的整体转移。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