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移动打包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5281发布日期:2019-01-04 23:00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模块化移动打包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仓储物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移动打包台。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仓储物流行业所用作业打包台已经难以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这类作业打包台体型笨重,且设计布局不太符合人机操作标准。

具体而言,常用的作业打包台的长度为1500mm,打包员使用不到如此大的区域,且难以兼顾两头,每当打包完成后需要把包裹投入输送线时,打包员须多走两步才能把包裹正常投放到输送线上;作业打包台设计无填充气泡袋的固定存储位,各功能区不齐全;打包用电设备无专用供电箱,电线穿线错综复杂,不安全且不美观。每逢618、双11等特大型促销而需要调配产线时,人力无法快速、轻便的移动作业打包台,难免影响整个仓储生产线的作业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模块化移动打包台,可便于人力快速移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块化移动打包台,它包括:

工作台组件,所述工作台组件包括工作台及多个第一支撑杆,所述工作台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工作台包括第一作业台面和第二作业台面,所述第一作业台面在所述第一侧形成第一操作空间,所述第二作业台面在所述第一侧形成第二操作空间;各所述第一支撑杆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工作台的第二侧,以支撑所述工作台,各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工作台在所述工作台的第二侧形成第一存储区。

货架组件,所述货架组件以可拆卸方式连接于所述工作台的第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操作空间和所述第二操作空间之间;所述货架包括多个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支撑杆,各所述第二支撑杆于所述工作台的第一侧形成第二存储区,所述第二存储区连通所述第一操作空间和所述第二操作空间;以及

多个万向轮,连接于所述工作台组件,用以支撑并移动所述工作台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连通所述第一操作空间和所述第二操作空间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水平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为第二方向,所述工作台组件在第二方向上的侧面设有若干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朝向所述工作台的一侧形成第三存储区,且所述第一操作空间和所述第二操作空间分别对应一个或多个第三存储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架包括固定于所述工作台的三脚架,所述三脚架上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工作台的水平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存储区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作业台面的第一子存储区、对应于所述第二作业台面的第二子存储区,以及对应于所述货架组件的第三子存储区,所述第一子存储区的结构与所述第二子存储区的结构相同;所述货架上设有若干插排,所述插排可通过电线连接至所述第三子存储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存储区包括在朝向所述工作台的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四子存储区和第五子存储区,所述第四子存储区包括依次设置的一第一功能区和一第二功能区;所述第五子存储区包括一第三功能区、一第四功能区、两个第五功能区和一第六功能区,所述第五子存储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为L,所述第三功能区与第四功能区在朝向所述工作台的方向上依次设置且所述第三功能区与第四功能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均为L1,两个所述第五功能区与一所述第六功能区在朝向所述工作台的方向上依次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五功能区与一所述第六功能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长度均为L2,且满足,L1/L2=3/2,L1+L2=L。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子存储区与所述工作台之间设有第一搁板,所述第三功能区与所述第四功能区之间设有第二搁板;所述工作台、所述第一搁板及所述第二搁板上分别设有第一穿线孔、第二穿线孔及第三穿线孔,用以供所述电线穿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作业台面上设有若干连通所述第一操作空间和所述第一子存储区的第一条形槽,所述第二作业台面上设有若干连通所述第二操作空间和所述第二子存储区的第二条形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工作台组件的底部设有多个脚杯,用以调节所述工作台的水平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工作台的第一侧设有若干风扇,所述风扇朝向所述第一操作空间/第二操作空间可旋转地连接于一第三支撑杆并通过该第三支撑杆连接于所述货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万向轮具有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用以控制所述万向轮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之一:

1、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模块化移动打包台,通过在工作台组件的下方设置多个万向轮,可便于人力快速移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模块化移动打包台,通过优化打包台的结构,将所述工作台分为第一作业台面和第二作业台面,也即将原有打包台的一个工位设计为两个工位,且所述两个工位共用同一个货架组件,可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模块化移动打包台具有多个存储区,可用于存放打包作业时所必备的各种设备,且由于各所述存储区的相对位置设计合理,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便捷化、安全性能高的特点。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模块化移动打包台,在拆装上方便、快捷;当促销后资产闲置的时候,能快速拆除,减少库房冗余资产占地面积。所述模块化移动打包台可通过人工轻便的移动,在大促期间能快速的调配生产线,匹配各环节产能,亦可轻松、方便调配单独供应爆品的临时生产区使用。在大促期间因单仓的产线不足限制产能时,可快速的从园区间进行调配使用,所述模块移动打包台的使用成本可以比原有的打包台成本的使用成本降低17%。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模块化移动打包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模块化移动打包台中货架的立体图。以及

图3是图1所示模块化移动打包台中工作台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1 工作台

11 第一作业台面

12 第二作业台面

13 第一穿线孔

14 第一条形槽

15 第二条形槽

16 脚杯

2 第二支撑杆

21 风扇

22 第三支撑杆

23 第一搁板

24 第二搁板

3 万向轮

4 三脚架

5 支撑板

6 第一支撑杆

7 第三穿线孔

8 插排

9 第二穿线孔

201 第一功能区

202 第二功能区

203 第三功能区

204 第四功能区

205 第五功能区

206 第六功能区

107 第七功能区

108 第八功能区

109 第九功能区

110 第十功能区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模块化移动打包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模块化移动打包台中货架的立体图。以及图3是图1所示模块化移动打包台中工作台1的立体图。如图1至3所示,一种模块化移动打包台,它包括:工作台1组件、货架组件以及多个万向轮3。所述工作台1组件包括工作台1及多个第一支撑杆6,所述工作台1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工作台1包括第一作业台面11和第二作业台面12。所述第一作业台面11在所述第一侧(即附图中所述的第一作业台面11上方)形成第一操作空间。所述第二作业台面12在所述第一侧(即附图中所述的第二作业台面12上方)形成第二操作空间。通过优化打包台的结构,将所述工作台1分为第一作业台面11和第二作业台面12,也即将原有打包台的一个工位设计为两个工位,且所述两个工位共用同一个货架组件,可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各所述第一支撑杆6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工作台1的第二侧,以支撑所述工作台1。各所述第一支撑杆6与所述工作台1在所述工作台1的第二侧形成第一存储区。所述货架组件以可拆卸方式连接于所述工作台1的第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操作空间和所述第二操作空间之间。所述货架包括多个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支撑杆2,各所述第二支撑杆2于所述工作台1的第一侧形成第二存储区。所述第二存储区连通所述第一操作空间和所述第二操作空间。前述各存储区可用于存放打包作业时所必备的各种设备,且由于各所述存储区的相对位置设计合理,使得所述模块化移动打包台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便捷化、安全性能高的特点。所述万向轮3连接于所述工作台1组件,用以支撑并移动所述工作台1组件。通过在工作台1组件的下方设置多个万向轮3,可便于人力快速移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而言,所述万向轮3可以具有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用以控制所述万向轮3的转动。也即,所述万向轮3可以带有脚刹、气动刹车等锁紧机构,以防止所述模块化移动打包台在作业过程中随意移动,从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模块化移动打包台,在拆装上方便、快捷,当促销后资产闲置的时候,能快速拆除,减少库房冗余资产占地面积。所述模块化移动打包台可通过人工轻便的移动,在大促期间能快速的调配生产线,匹配各环节产能,亦可轻松、方便调配单独供应爆品的临时生产区使用。在大促期间因单仓的产线不足限制产能时,可快速的从园区间进行调配使用,所述模块移动打包台的使用成本可以比原有的打包台成本的使用成本降低17%。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中,连通所述第一操作空间和所述第二操作空间的方向为第一方向Y。水平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Y的为第二方向X。所述工作台组件在第二方向X上的侧面可以设有若干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朝向所述工作台1的一侧形成第三存储区,且所述第一操作空间和所述第二操作空间分别对应一个或多个第三存储区。第三存储区作为第一操作空间和所述第二操作空间的打包缓存区域,以便于放置待打包/打包完待进行下一步操作的包裹,例如,第三存储区用于存放周转筐所装载的待打包商品。由于第一操作空间和第二操作空间在第一方向Y上有打包员进行操作,因此,将第三存储区设置在第二方向X,以便在第一方向Y上为打包员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模块化移动打包台可随时调配产线设备,增加作业产能。作为工作台1的桌面尺寸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方便打包员投递包裹,提高打包效率,减小打包台的占地面积。打包所需耗材均能完整、有序的放置在工作台1上,明显改善工作环境,各存储区之间相互协调,整体结构层次分明。

进一步而言,所述支撑架可以包括固定于所述工作台1的三脚架4。所述三脚架4上设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工作台1的水平高度。所述支撑架的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防止打包人员混淆正在操作的包裹与缓存区的包裹而产生的打包错误,方便打包员投递包裹,提高打包效率,减小打包台的占地面积。打包所需耗材均能完整、有序的放置在工作台1上,明显改善工作环境,各存储区之间相互协调,整体结构层次分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存储区可以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作业台面11的第一子存储区、对应于所述第二作业台面12的第二子存储区,以及对应于所述货架组件的第三子存储区。所述货架上设有若干插排8。所述插排8可通过电线连接至所述第三子存储区。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作业台面11上设有若干连通所述第一操作空间和所述第一子存储区的第一条形槽14。所述第二作业台面12上设有若干连通所述第二操作空间和所述第二子存储区的第二条形槽15。所述第一子存储区分为第八功能区108、第九功能区109和第十功能区110。所述第一子存储区的结构与所述第二子存储区的结构相同。所述第八功能区108可以是标签铜版纸回收箱放置处,对应所述的第一条形槽14和所述的第二条形槽15。所述第九功能区109可以是电脑主机放置处。所述第十功能区110可以是不常用纸箱耗材放置处。所述第二子存储区可以同样具有第八功能区108、第九功能区109和第十功能区110。第三子存储区作为第七功能区107,可以用于放置配电箱或其它设备。各功能区的结构设计合理,可以显著提高打包效率,减小打包台的占地面积。打包所需耗材均能完整、有序的放置在工作台1上,明显改善工作环境,各存储区之间相互协调,整体结构层次分明。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所述模块化移动打包台由模组化铝合金精益管(即各支撑杆)通过连接部件拼接而成,因而具有拆、安装方便的特点。所述工作台1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是长1228mm、宽764mm、高2264mm,采用12mm厚的复合板,其可承重200-300kg。货架组件的主体结构可以采用Al-2817平面银白铝管、Al系列铝管(即第二支撑杆)。模块化移动打包台的脚底装有6个可调节的脚杯16,以及6个可移动万向轮3。所述第二存储区可以包括在朝向所述工作台1的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四子存储区和第五子存储区。所述第四子存储区包括依次设置的一第一功能区201和一第二功能区202。所述第五子存储区包括一第三功能区203、一第四功能区204、两个第五功能区205和一第六功能区206。所述第五子存储区在所述第二方向X上的长度为L,所述第三功能区203与第四功能区204在朝向所述工作台1的方向上依次设置且所述第三功能区203与第四功能区204在所述第二方向X上的长度均为L1。两个所述第五功能区205与一所述第六功能区206在朝向所述工作台1的方向上依次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五功能区205与一所述第六功能区206在所述第二方向X上长度均为L2,且满足,L1/L2=3/2,L1+L2=L。所述第一功能区201可以用于存放打包气泡袋填充物。所述第二功能区202可以是常用规格的纸箱、防撕袋耗材的放置处。所述第三功能区203可以是打包专用电脑放置处。所述第四功能区204可以是电脑鼠标、键盘放置处。所述第五功能区205可以是常用的标签打印纸、打包胶带等放置处。所述第六功能区206可以是客户标签打印机放置处。由于上述各功能区的用途,设置L1/L2=3/2,L1+L2=L的比例关系以优化储存空间的分配,提高储存空间的利用率。所述作业台面是用于包装出库商品所用。各功能区可用于存放打包作业时所必备的各种设备,且功能区的相对位置设计合理,使得所述模块化移动打包台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便捷化、安全性能高的特点。

所述第一功能区201在所述模块化移动打包台的顶部。构成该第一功能区201的多个第二支撑杆2通过三孔接头连接。所述第二功能区202的顶端通过其上部四个角的连接件连接第一功能区201。所述第三功能区203、所述第四功能区204位于工作台1的如附图所示的右侧。所述第三功能区203与所述第四功能区204中间设有第二搁板24。所述第四功能区204、第五功能区205和第六功能区206由两张第四搁板分别在所述第五子存储区的1/5、2/5高度处隔开而形成,且位于所述工作台1的如附图所示的左侧。所述工作台1、所述第一搁板23及所述第二搁板24上分别设有第一穿线孔13、第二穿线孔9及第三穿线孔7,用以供所述电线穿过。第一穿线孔13、第二穿线孔9及第三穿线孔7皆位于货架组件、工作台对应于货架组件的部分,由此使得布线紧凑,电线不影响第一操作空间和第二操作空间,防止打包过程中的电线缠绕,同时保证供电安全。各功能区的划分和比例设置使得各功能区的层次设置更为合理,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作难度。

作为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如图3所示,所述工作台1组件的底部设有多个脚杯16,用以调节所述工作台1的水平高度,所述脚杯16还可以用于固定所述模块化移动打包台,从而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台1的第一侧设有若干风扇21。所述风扇21为悬臂式结构。所述风扇21朝向所述第一操作空间/第二操作空间可旋转地连接于一第三支撑杆22并通过该第三支撑杆22连接于所述货架。所述风扇的设计富有人性化特点,有助于缓解工作人员的压力,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模块化移动打包台可随时调配产线设备,增加作业产能。作为工作台1的桌面尺寸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方便打包员投递包裹,提高打包效率,减小打包台的占地面积。打包所需耗材均能完整、有序的放置在工作台1上,明显改善工作环境,各功能区之间相互协调,整体结构层次分明。打包设备供电部分使用专用电箱,布线紧凑、美观,保证供电安全。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之一:

1、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模块化移动打包台,通过在工作台1组件的下方设置多个万向轮3,可便于人力快速移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模块化移动打包台,通过优化打包台的结构,将所述工作台1分为第一作业台面11和第二作业台面12,也即将原有打包台的一个工位设计为两个工位,且所述两个工位共用同一个货架组件,可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模块化移动打包台具有多个存储区,可用于存放打包作业时所必备的各种设备,且由于各所述存储区的相对位置设计合理,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便捷化、安全性能高的特点。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模块化移动打包台,在拆装上方便、快捷,当促销后资产闲置的时候,能快速拆除,减少库房冗余资产占地面积。所述模块化移动打包台可通过人工轻便的移动,在大促期间能快速的调配生产线,匹配各环节产能,亦可轻松、方便调配单独供应爆品的临时生产区使用。在大促期间因单仓的产线不足限制产能时,可快速的从园区间进行调配使用,所述模块移动打包台的使用成本可以比原有的打包台成本的使用成本降低17%。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