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艺茶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72429发布日期:2019-01-29 18:27阅读:963来源:国知局
布艺茶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布艺茶包。



背景技术: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一部分,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目前市场上茶叶品种越来越多。随着人们认识到喝茶所带来的益处,喝茶的人也是越来越多,相应的买茶的人也是越来越多。

茶叶包装袋的主要目的是方便购买的茶叶的人对茶叶进行携带,通过将装好的茶叶放入到茶叶罐中,将茶叶罐放入到包装袋中,从而对茶叶进行携带。当将多个茶叶罐放入一个包装袋的时候,在携带包装袋的时候,包装袋内的茶叶罐之间会发生相互的碰撞,从而使茶叶罐内的茶叶容易因为茶叶罐的震动造成损坏使茶叶的质量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布艺茶包,其具有对放入到布艺茶包内的茶叶罐的位置进行限制,从而避免茶叶罐之间发生碰撞造成茶叶质量的下降。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布艺茶包,包括包体以及盖体,包体由若干侧壁以及底壁围成的顶端开口的容纳空间,盖体设置于包体的上方用于打开或关闭容纳空间的开口,盖体的一边通过柔性连接片与包体的一边侧壁相连,盖体的其他边为自由边,容纳空间的内部通过若干隔片进行分割从而形成多个存放腔,存放腔的壁板表面设置有若干填充包,填充包的内部填充有弹性材料,若干填充包所围成的内部空间相较于茶叶罐的外形小,填充包与存放腔的壁板固定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隔片将容纳空间的内部分割成多个存放腔,从而将多个茶叶罐进行分开,并通过在存放腔的内部设置弹性的填充包,从而在将茶叶罐塞入到存放腔的时候,茶叶罐挤压填充包,从而通过填充包将茶叶罐进行固定,避免在携带的时候茶叶罐之间发生碰撞,从而造成茶叶的损坏使茶叶的质量下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包体上相对的侧壁外侧分别设置有提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提手从而方便对布艺茶包进行携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包体的侧壁以及底壁的结构相同,均由塑料材质的骨架以及布质的编织带组成,骨架由若干纵横交错的经线和纬线所形成的带有网眼的网架结构,编织带依次穿过骨架上的网眼从而缠绕并铺满整个骨架的表面,包体的侧壁与底壁之间以及相邻的侧壁之间通过编织绳捆绑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骨架以及编织带的结构,从而使布艺茶包通过编织带之间的缝隙进行通风,避免布艺茶包内部受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底壁与侧壁之间的连接处以及底壁的拐角处分别设置有护边件以及护角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护边件以及护角件对底板与侧壁之间的连接处进行防护,避免其直接与地面等直接接触,从而造成编织绳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护边件为不锈钢护边件,护边件呈“L”形,护边件的两边分别贴合在侧壁以及底壁的外侧表面,护边件的两边分别通过编织绳固定在包体的侧壁以及底壁内的骨架上,护边件两边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若干供编织绳穿过的安装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编织绳穿过安装孔并捆绑到底壁以及侧壁的骨架上,从而将护边件固定在底壁与侧壁之间的连接处,从而对连接处进行防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护角件为不锈钢护角件,护角件包括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板,底板位于直角处的相邻的两边分别向上伸出有两个侧板,底板以及侧板的内侧表面分别与护边件的两边相贴合,底板以及侧板分别通过铆钉与护边件的两边固定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护角件上底板以及侧板的内侧表面与护边件相贴合,从而在布艺茶包放置在地面上时,通过护角件与地面相抵接,避免底壁与地面直接接触,从而使编织带因长期使用被磨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盖体的自由边与包体之间通过拉链组件进行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拉链组件将盖体与包体进行固定,从而将包体的开口进行封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盖体上设置有将拉链组件盖住的柔性的挡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挡片将拉链组件进行隐藏,从而避免拉链组件露出划伤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存放腔的内部表面固定有衬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衬布对存放腔的内部进行防护,避免茶叶罐直接与底壁相接触,从而使茶叶罐与编织带之间相互摩擦,造成编织带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存放腔的底部放置有泡沫制成的固定座,固定座的上端面开设有与茶叶罐的外形相适配的容纳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座对茶叶罐进行固定,避免其与包体的底壁之间摩擦,造成编织带的损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隔片以及填充包,从而在将茶叶罐塞入到存放腔的时候,通过填充包将茶叶罐进行固定,避免在携带的时候茶叶罐之间发生碰撞,从而造成茶叶的损坏使茶叶的质量下降;

2、通过提手从而方便对布艺茶包进行携带;

3、通过采用骨架以及编织带的结构,从而使布艺茶包通过编织带之间的缝隙进行通风,避免布艺茶包内部受潮;

4、通过护边件以及护角件对底板与侧壁之间的连接处进行防护,避免其直接与地面等直接接触,从而造成编织绳的损坏;

5、通过拉链组件将盖体与包体进行固定,从而将包体的开口进行封闭,通过挡片将拉链组件进行隐藏,从而避免拉链组件露出划伤人。

附图说明

图1是布艺茶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包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包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护边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护角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包体;11、侧壁;12、底壁;13、存放腔;14、骨架;141、网眼;15、编织带;16、衬布;17、固定座;171、容纳槽;2、盖体;21、挡片;3、柔性连接片;4、拉链组件;5、提手;6、隔片;7、填充包;8、护边件;81、安装孔;9、护角件;91、底板;92、侧板;10、编织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布艺茶包,如图1、图2所示,包括包体1以及盖体2,其中包体1由四块侧壁11以及一块底壁12所围成矩形体结构,从而形成一个顶端开口的容纳空间。盖体2位于包体1的上方,盖体2的一边通过柔性连接片3与包体1的一边侧壁11相连,柔性连接片3的分别与侧壁11以及盖体2固定相连。盖体2的其他边为自由边,盖体2的自由边通过拉链组件4与包体1相对的侧壁11相连。通过翻转盖体2,并拉动拉链组件4来控制包体1开口处的打开以及闭合。

包体1的内部通过若干纵向设置的隔片6进行分割,从而使包体1的内部形成若干个用于放置茶叶罐的存放腔13,在存放腔13的内部壁板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内部填充有弹性材料的填充包7,填充包7固定在隔片6以及侧壁11的内侧表面,其中填充包7内部的弹性材料为棉花、海绵等体积可发生变化的物质。填充包7所围成的内部空间相较于茶叶罐的外形小,从而当茶叶罐塞入填充包7之间的空间中,填充包7对茶叶罐进行挤压,从而将茶叶罐进行固定,使在携带布艺茶包的时候,茶叶罐不会随之发生晃动。

在存放腔13的内部设置有衬布16,衬布16固定在包体1的侧壁11上,通过衬布16,从而将茶叶罐与包体1的底壁12之间分开,避免茶叶罐与包体1的底壁12直接接触。

如图3所示,在存放腔13的内部底端,放置有泡沫制成的固定座17,固定座17的截面与存放腔13的截面相匹配。在固定座17的上端面,开设有容纳槽171,容纳槽171的外形与茶叶罐的外形相适配,从而在将茶叶罐放入存放腔13的时候,茶叶罐塞入到容纳槽171的内部。

如图1所示,包体1的外部,相对的侧壁11外侧表面固定有相对的提手5,通过提手5从而方便对布艺茶包进行携带。在盖体2上设置有将拉链组件4盖住的挡片21,其中挡片21采用柔性的布料支撑并固定在盖体2上。

如图2、图4所示,包体1上的侧壁11以及底壁12的结构相同,均由塑料材质的骨架14以及布质的编织带15组成。骨架14由若干纵横交错的经线以及纬线所形成的带有网眼141的网架结构。编织带15依次穿过骨架14上的网眼141从而缠绕在骨架14上,通过编织带15穿过骨架14上的网眼141,编织带15的表面铺满整个骨架14的表面,从而形成包体1所用的侧壁11以及底壁12。相邻的侧壁11之间以及底壁12与侧壁11之间均通过编织绳10进行固定,编织绳10依次穿过侧壁11以及底壁12上的骨架14从而将相邻的侧壁11以及侧壁11与底壁12之间捆绑固定。

如图2所示,在包体1的底壁12与侧壁11的连接处以及底壁的拐角处,均设置有由不锈钢材质制成的护边件8以及护角件9。

如图2、图5所示,护边件8的主体呈“L”形,且护边件8的夹角处的表面分别贴合在包体1的底壁12以及侧壁11的外侧表面,从而将底壁12与侧壁11之间的连接处藏于护边件8的夹角处。在护边件8的两边上,沿着护边件8长度方向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81,通过将编织绳10穿过安装孔81并与底壁12以及侧壁11捆绑在一起,从而将护边件8固定在底壁12与侧壁11之间的连接处。

如图2、图6所示,护角件9包括等腰三角形的底板91,位于底板91直角处相邻的两个直角边分别向上伸出有两个侧板92,侧板92与底板92焊接固定相连,相邻的两个侧板92之间焊接相连。在安装的时候,护角件9的底板92的内侧表面以及侧板92的内侧表面分别与护边件8的两边的外侧表现相贴合,护边件8与护角件9之间通过铆钉进行固定。通过护角件9将相邻的护边件8之间的连接处隐藏在内部。

综上所述,当布艺茶包放置在地面上,位于底壁12四角处的护角件9的底板91与地面相贴合,包体1的底壁12与地面之间留有缝隙,缝隙的厚度与护角件9上的底板91的厚度相同。通过护角件9从而避免布艺茶包放置在地面上时,避免底壁12上的编织带15与地面直接接触,从而使编织带15与地面产生摩擦造成编织带15的损坏。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