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血管的自动装盘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4789发布日期:2019-03-02 02:24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血管的自动装盘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血管的自动装盘机。



背景技术:

在临床医学领域中,血液化验作为一种诊断手段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需要用到比较重要的一个工具就是采血管。采血管的制作包括了很多步骤,尤其是包括了采血管加分离胶的步骤和抽真空的步骤,在完成了所有的步骤之后,就需要将制作好的采血管装盘以便于运输及取用。现有的技术中,采血管装盘一般是采用手动或半手动的方式,因而现有技术只有装盘的技术但没有成型的技术,存在工作效率低,耗时长,成本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采血管的自动装盘机,能够实现对采血管的自动化装盘,具有装盘效率高,耗时少,成本低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采血管的自动装盘机,包括第一传送机构、第二传送机构、第三传送机构、取管机构、送管机构;

所述第二传送机构设在第一传送机构和第三传送机构的上方,所述取管机构设在第二传送机构上,所述送管机构设在取管机构上;

第一传送机构,用于将待装盘的采血管传送至取管机构下方;

取管机构,用于将第一传送机构上传送过来的采血管取起;

第二传送机构,用于将取管机构传送至第三传送机构上方;

送管机构,用于将被取起的采血管放入第三传送机构上的第一装管盒中;

第三传送机构,用于传送装采血管的第一装管盒以及传送装盘完毕的采血管。

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为皮带传送机构,待装盘的采血管通过第二装管盒放置在第一传送机构上。

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上设有第一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设在第二装管盒移动路径的前方,所述第一定位机构与待被取采血管所在第二装管盒的位置相对应以用于对该第二装管盒定位。

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上设有感应机构,所述感应机构设在采血管能被取管机构取起时的相对应的位置,所述感应机构与控制模块电性相连。

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二传送机构为伸缩气缸,所述取管机构设在伸缩气缸的伸缩端。

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取管机构包括第一伸缩驱动、取管柱;

所述取管柱的末端设有曲面凸起,所述取管柱通过曲面凸起插入采血管顶部橡胶塞中的凹处以取起采血管,所述取管柱首端固定连接在第一伸缩驱动的伸缩端,所述取管柱在第一伸缩驱动的作用下具有竖向移动的行程。

进一步改进的,所述送管机构包括第一顶板、挡板、若干第一立柱、固定板、第二伸缩驱动;所述第一顶板的顶部固定连接在第一伸缩驱动的伸缩端,所述第一顶板和挡板通过若干第一立柱连接并形成六面体框架,所述固定板平行设在第一顶板和挡板之间,所述固定板与第一顶板通过第二伸缩驱动相连,所述固定板在第二伸缩驱动的作用下沿第一立柱轴向具有往返运动的行程,所述挡板上设有通孔,所述取管柱首端穿过通孔固定连接在固定板的底部。

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三传送机构为皮带传送机构。

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三传送机构上设有第二定位机构,所述第二定位机构设在第一装管盒移动路径的前方,所述第二定位机构与待装盒采血管对应的第一装管盒位置相对应以用于对该第一装管盒定位。

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三传送机构上设有制动机构,所述制动机构与正在装盒采血管对应的第一装管盒的下一个第一装管盒位置相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通过第一传送机构将待装盘的采血管传送至取管机构的下方,取管机构将采血管取起,再通过第二传送结构将取管机构传送至第三传送机构的上方,在送管机构的作用下将采血管放入第三传送机构上的第一装管盒中,并通过第三传送机构传送装盘完毕的采血管。本实用新型克服了采用手动或半手动装盘时的缺陷,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装盘时间,降低了装盘的成本,不论大厂小厂皆可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送管机构与取管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采血管的自动装盘机,包括第一传送机构1、第二传送机构2、第三传送机构3、取管机构4、送管机构5;第二传送机构2设在第一传送机构1和第三传送机构3的上方,取管机构4设在第二传送机构2上,送管机构5设在取管机构4上;第一传送机构1,用于将待装盘的采血管传送至取管机构4下方;取管机构4,用于将第一传送机构1上传送过来的采血管取起;第二传送机构2,用于将取管机构4传送至第三传送机构3上方;送管机构5,用于将被取起的采血管放入第三传送机构3上的第一装管盒31中;第三传送机构3,用于传送装采血管的第一装管盒31以及传送装盘完毕的采血管。

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通过第一传送机构1将待装盘的采血管传送至取管机构4的下方,取管机构4将采血管取起,再通过第二传送结构2将取管机构4传送至第三传送机构3的上方,在送管机构5的作用下将采血管放入第三传送机构3上的第一装管盒31中,并通过第三传送机构3传送装盘完毕的采血管。本实用新型克服了采用手动或半手动装盘时的缺陷,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装盘时间,降低了装盘的成本,不论大厂小厂皆可使用。

下面就上述的机构作进一步的分析,第一传送机构1为皮带传送机构,待装盘的采血管通过第二装管盒11放置在第一传送机构1上。优选地,皮带传送机构设在第一底板14上,具体的,第一底板14上设有第一凹槽,皮带传送机构的皮带容纳在第一凹槽内,第二装管盒11放置在第一底板14上并与皮带贴合。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第一底板14上设有两条平行的第一凹槽,与之对应的,每条第一凹槽内分别设有一条皮带。

第一传送机构1上设有第一定位机构12,第一定位机构12设在第二装管盒11移动路径的前方,第一定位机构12与待被取采血管所在第二装管盒11的位置相对应以用于对该第二装管盒11定位。第一定位机构12为具有伸缩功能的伸缩杆,伸缩杆通过伸缩驱动控制伸缩,伸缩驱动为气缸驱动,伸缩杆垂直的设在第一底板14上,当第一传送机构1将盛有采血管的第二装管盒11传送至取管机构4下方且正好便于取管机构4取采血管时,第一定位机构12向上伸出以对第二装管盒11定位,使其不再移动。

第一传送机构1上设有感应机构,感应机构与控制模块电性相连。感应机构为红外线感应器,感应机构设在第一底板14上,感应机构设在采血管能被取管机构4取时的相对应的位置,当第一传送机构1将盛有采血管的第二装管盒11传送到该位置时,感应机构即被触发,从而通过控制模块依次控制第二传送机构2、第三传送机构3、取管机构4、送管机构5运转。

第三传送机构3为皮带传送机构。优选地,皮带传送机构设在第二底板34上,第二底板34上设有第二凹槽,皮带传送机构的皮带容纳在第二凹槽内,第一装管盒31放置在第二底板34上并与皮带贴合。进一步优选地方案是,第二底板34上设有两条平行的第二凹槽,每条第二凹槽分别设有一条皮带。第三传送机构3上设有第二定位机构32,第二定位机构32设在第一装管盒31移动路径的前方,第二定位机构32与待装盒采血管对应的第一装管盒31位置相对应以用于对该第一装管盒31定位。第二定位机构32为具有伸缩功能的伸缩杆,伸缩杆通过伸缩驱动控制伸缩,伸缩驱动为气缸驱动,伸缩杆垂直的设在第二底板34上,当第三传送机构3将用于装采血管的第一装管盒31传送至取管机构4下方且正好便于通过送管机构5将采血管放下时,第二定位机构32向上伸出以对第一装管盒31定位,使其不再移动。

在该皮带传送机构的端部设有容纳第一装管盒31的容纳箱35,容纳箱35为六面体立柱形状,其中竖向的四面有三面是封闭的,另一面为设有边槽的开口。容纳箱35的底面固定连接在第二底板34上,容纳箱35的顶面为开口。容纳箱35与第三传送机构3的皮带长度方向相对的一面为封闭面,该封闭面设有开口,该开口设在容纳箱35的底部以用于使皮带通过开口将第一装管盒31传送出来。容纳箱35内叠放有若干第一装管盒31。

第二传送机构2为伸缩气缸,取管机构4设在伸缩气缸的伸缩端。具体的方案是,第二传送机构2固定在第二顶板16上,第二顶板16和第一底板14、第二底板34分别通过第二立柱15连接并形成一个六面体框架,具体地,第二立柱15的数量为四根,每根第二立柱15设在第二顶板16的边角处。其中第一底板14和第二底板34保持水平。优选的方案是,第二顶板16上设有两条平行的滑轨,滑轨上设有用于固定取管机构4的支架,该支架的两端分别设有滑块,端部的滑块分别滑动连接在平行的滑轨上,第二传送机构2的伸缩端与该支架传动相连以用于带动取管机构4的移动,与之相对的,第二顶板16上设有供取管机构4穿过的开口,该开口设在两条平行的滑轨之间。

取管机构4包括第一伸缩驱动41、取管柱42;取管柱42的末端设有曲面凸起421,取管柱42通过曲面凸起421插入采血管顶部橡胶塞中的凹处以取起采血管,取管柱42首端固定连接在第一伸缩驱动41的伸缩端,所述取管柱42在第一伸缩驱动41的作用下具有竖向移动的行程。取管柱42的数量和排列方式与第二装管盒11上的采血管相对应,第一伸缩驱动41为气缸驱动或液压驱动。送管机构5包括第一顶板51、挡板52、若干第一立柱53、固定板54、第二伸缩驱动55,第二伸缩驱动55为气缸驱动或液压驱动。第一顶板51的顶部固定连接在第一伸缩驱动41的伸缩端,第一顶板51和挡板52通过若干第一立柱53连接并形成六面体框架,优选地,第一立柱53的数量为四根,每根第一立柱53设在第一顶板51和挡板52的边角处。固定板54平行设在第一顶板51和挡板52之间,固定板54与第一顶板51通过第二伸缩驱动55相连,固定板54在第二伸缩驱动55的作用下沿第一立柱53轴向具有往返运动的行程,挡板52上设有通孔,取管柱42首端穿过通孔固定连接在固定板54的底部。当需要将取管机构4上的采血管放入第一装管盒31中时,固定板54在第二伸缩驱动55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从而使取管柱42与采血管顶部橡胶塞分离即与采血管分离。

第三传送机构3上设有制动机构33,制动机构33与正在装盒采血管对应的第一装管盒31的下一个第一装管盒31位置相对。制动机构33为通过伸缩气缸控制伸缩的伸缩杆,该伸缩气缸设在第三传送机构3的两侧,该伸缩杆能够水平的伸缩,当伸缩杆伸出时,可以使第一装管盒31不再向前移动。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待装盒的采血管放置在第二装管盒11中,一种采血管的自动装盘机开始运行时,第一传送机构1将第二装管盒11传送至取管机构4的下方,当达到合适的位置时,感应机构即被触发,从而通过控制模块依次控制第一定位机构12向上伸出,取管机构4向下移动并通过取管柱42将采血管取起,取管机构4向上移动,第二传送机构2将取管机构4传送至第三传送机构3的上方,第三传送机构3将第一装管盒31传送至取管机构4的下方,当位置正好合适时,第二定位机构32向上伸出,对该第一装管盒31定位,同时,定位机构33的伸缩杆伸出以使下一个第一装管盒31停止向前移动,取管机构4向下移动,在送管机构5的作用下,将采血管放入对应的第一装管盒31中,第三传送机构3将装盒完毕的采血管传送走,最后以上机构依次复位并重复上述动作。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