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瓣防漏抓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3062发布日期:2019-01-04 23:37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四瓣防漏抓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四瓣防漏抓斗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按斗瓣数量来分,抓取散货(如小麦、矿石等)的抓斗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两瓣抓斗(即由两个斗瓣组成);另一种是六瓣抓斗(即由六个抓斗瓣产组成)。虽然上述两种类型的抓斗已使用多年,沿用至今,但仍然存在着某些缺点:第一,两瓣抓斗闭合时只有一条对接缝,较容易实现防漏,防漏效果较好,但其抓掘力较小,不适应部分货物种类的抓取作业,适用范围受到限制;第二,六瓣抓斗虽具有较强的抓掘能力,可适应任何种类散货的抓取作业,但六瓣抓斗闭合时有六条对接缝,难以实现防漏,若采用相互交错搭接方式,搭接层数是六层,重叠部过厚,难以实用。在散体物料装卸过程中,抓斗刃口泄漏是几十年来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有人通过刃口镶密封胶条,或增设二次防漏装置等形式力求解决。由于抓斗工作环境差,经常碰撞,刃口变形,有些物料粘附性强,粘积在刃口上,影响刃口的密封性,泄漏问题得不到根治。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抓斗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四瓣防漏抓斗装置,该四瓣防漏抓斗装置克服了两瓣抓斗装置和六瓣抓斗装置各自存在的不足,进一步的提高了抓斗的结构强度,完善了抓斗防漏功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四瓣防漏抓斗装置,包括上承梁、吊耳、铰轴、第一撑杆、加固板、斗瓣、斗尖、堵漏板、咬合齿、液压驱动装置、液压缸、下承梁和第二撑杆,上承梁包括横向上承梁与纵向上承梁,横向上承梁与纵向上承梁呈十字型,横向上承梁与纵向上承梁一体化连接;横向上承梁中间位置上方焊接吊耳;横向上承梁两端通过铰轴铰连接第一撑杆;纵向上承梁两端通过铰轴铰连接第一撑杆;四个第一撑杆另一端分别通过铰轴铰连接加固板,加固板焊接在斗瓣上方的中后端位置,加固板上两端位置分别设有两个铰轴;四个斗瓣下方末端均设有一个斗尖,斗瓣与斗尖一体成型;斗瓣的左右两侧通过螺钉连接堵漏板;堵漏板另一侧焊接有咬合齿;上承梁底端通过螺钉连接液压驱动装置;液压驱动装置包括油箱、电机、液压泵、电磁阀、油管、节流阀、过滤器和溢流阀;电机输出轴和液压泵的输入轴连接;油箱与液压泵通过油管连接;液压泵通过油管连接过滤器;过滤器通过油管连接节流阀;节流阀通过油管连接电磁阀,电磁阀为两位四通电磁阀;电磁阀与液压缸通过油管连接;电磁阀与油箱通过油管连接;溢流阀一端通过油管连接在油箱上,溢流阀另一端通过油管连接在液压泵与过滤器之间的油管上;液压缸中的活塞杆的末端焊接下承梁;下承梁包括横向下承梁和纵向下承梁,横向下承梁与纵向下承梁呈十字型,横向下承梁与纵向下承梁一体化连接;横向下承梁两端通过铰轴铰连接第二撑杆;纵向下承梁两端通过铰轴铰连接第二撑杆;四个第二撑杆另一端分别铰连接加固板上的另一个铰轴。

第一撑杆、第二撑杆、斗瓣和斗尖均由HARDOX耐磨材料制成。

斗瓣是由四个斗瓣拼装而成,各斗瓣相互搭接,斗尖会集处为四层,四个斗瓣尖端部不是呈90°尖角,而是为一圆弧形的斗尖,抓斗闭合时,各斗瓣相互交错搭接,各斗瓣相接处没有接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四瓣防漏抓斗装置,能够解决两瓣抓斗抓掘力较小和六瓣抓斗难以实现防漏功能的问题,撑杆、斗瓣和斗尖采用HARDOX耐磨材料,提高了抓斗的耐磨程度。加固板的设计提高了抓斗的结构强度。各斗瓣相互搭接,斗尖会集处为四层,四个斗瓣尖端部不是呈90°尖角,而是为一圆弧形的斗尖,抓斗闭合时,各斗瓣相互交错搭接,各斗瓣相接处没有接缝。斗尖部交错搭接也不会因磨损而形成孔洞,实现了防漏目的。堵漏板和咬合齿的配合可以防止物料泄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液压驱动装置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为上承梁的俯视图。

图5为下承梁的俯视图。

图中1.吊耳,2.上承梁,21.横向上承梁,22.纵向上承梁,3.铰轴,4.第一撑杆,5.加固板,6.斗瓣,7.斗尖,8.堵漏板,9.咬合齿,10.液压驱动装置,11.液压缸,12.活塞杆,13.下承梁,131.横向上承梁,132.纵向上承梁,14.第二撑杆,15.电机,16.液压泵,17.电磁阀,18.油管,19.油箱,20.节流阀,21.过滤器,22.溢流阀。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一种四瓣防漏抓斗装置,包括上承梁2、吊耳1、铰轴3、第一撑杆4、加固板5、斗瓣6、斗尖7、堵漏板8、咬合齿9、液压驱动装置10、液压缸11、下承梁13和第二撑杆14,上承梁2包括横向上承梁21与纵向上承梁22,横向上承梁21与纵向上承梁22呈十字型,横向上承梁21与纵向上承梁22一体化连接;横向上承梁21中间位置上方焊接吊耳1,增大了承重力;横向上承梁21两端通过铰轴3铰连接第一撑杆4;纵向上承梁22两端通过铰轴3铰连接第一撑杆4;四个第一撑杆4另一端分别通过铰轴3铰连接加固板5,加固板5焊接在斗瓣6上方的中后端位置,加固板5上两端位置分别设有两个铰轴3,加固板5用以提高抓斗的结构强度;四个斗瓣6下方末端均设有一个斗尖7,斗瓣6与斗尖7一体成型;斗瓣6的左右两侧通过螺钉连接堵漏板8,用以防止物料泄露;堵漏板8另一侧焊接有咬合齿9,咬合齿9保证了四个斗瓣6的结合处相互密闭,进一步保证了抓斗防漏效果;上承梁2底端通过螺钉连接液压驱动装置10;液压驱动装置10包括油箱19、电机15、液压泵16、电磁阀17、油管18、节流阀20、过滤器21和溢流阀22;电机15输出轴和液压泵16的输入轴连接;油箱19与液压泵16通过油管18连接;液压泵16通过油管18连接过滤器21;过滤器21通过油管18连接节流阀20;节流阀20通过油管连接电磁阀17,电磁阀17为两位四通电磁阀;电磁阀17与液压缸11通过油管18连接;电磁阀17与油箱19通过油管18连接;溢流阀22一端通过油管18连接在油箱19上,溢流阀22另一端通过油管18连接在液压泵16与过滤器21之间的油管18上;液压缸11中的活塞杆12的末端焊接下承梁13;下承梁13包括横向下承梁131和纵向下承梁132,横向下承梁131与纵向下承梁132呈十字型,横向下承梁131与纵向下承梁132一体化连接;横向下承梁131两端通过铰轴3铰连接第二撑杆14;纵向下承梁132两端通过铰轴3铰连接第二撑杆14;四个第二撑杆14另一端分别铰连接加固板5上的另一个铰轴3。

第一撑杆4、第二撑杆14、斗瓣6和斗尖7均由HARDOX耐磨材料制成,增强了耐磨性。

斗瓣6是由四个斗瓣6拼装而成,各斗瓣6相互搭接,斗尖7会集处为四层,四个斗瓣6尖端部不是呈90°尖角,而是为一圆弧形的斗尖7,抓斗闭合时,各斗瓣6相互交错搭接,各斗瓣6相接处没有接缝。

使用时,通过液压驱动装置10驱动液压缸11活塞杆12伸缩,活塞杆12带动下承梁13运动以此实现斗体的闭合,电机15转动时带动液压泵16工作,油箱19内的油液被吸入液压泵16后经油管18和电磁阀17输送到液压缸11,液压缸11活塞杆12伸出时,推动下承梁13往下运动,下承梁13连接的第二撑杆14因下承梁13的向下运动而外扩,第一撑杆4也由于力的作用而外扩,由此带动加固板5焊接的斗瓣6打开,电磁阀17换向后,液压缸11活塞杆12缩回,带动第二撑杆14和第一撑杆4缩回,继而带动加固板5焊接的斗瓣6合拢,加固板5的设置提高抓斗的结构强度,堵漏板8和咬合齿9的配合可以防止物料泄露。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