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伸机侧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94983发布日期:2019-03-13 23:46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伸机侧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伸机侧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拉伸机上料是影响拉伸机工作效率和生产节奏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的拉伸机上料基本都是上下上料,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人工手工上料,对于小料直接手工上到拉伸机钳口中,对于大料采用行车辅助,用行车吊起,再吊入拉伸机钳口中;另外一种是机械化上料,即在拉伸机路轨下方设置有升起装置,通过升起装置,将整根料托起到拉伸机钳口高度,然后钳口夹料。第一种上料方式存在的问题是:耗费人力,物力、生产效率低,比较落后且存在安全隐患。第二种上料方式存在的问题是:首先,由于拉伸料有大有小,决定了升起装置的上升高度要随料大小人工调整,以保证上料到拉伸机中心,其次,对于重料,由于升起装置的支撑辊道拉伸头钳口有一定距离,在料的两头悬空后出现“低头”现象,造成上料困难,另外存在的问题是对于弯曲料的上料有困难;该上料方法工作效率不高,自动化水平较低,同时设备投入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伸机侧上料装置,目的之一是为了能满足大料、小料、弯曲料等不同工况上料要求,目的之二是该装置具有工作效率高、自动化水平高且降低成本投入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拉伸机侧上料装置,至少包括主支架,主支架一侧固定连接有油缸架,油缸架的一侧连接有油缸连接件,油缸架内置有油缸,油缸的输出端经位于油缸架上方的通孔延伸至油缸架上方与油缸连接件固定连接,油缸连接件侧方连接有上料支架,上料支架的上表面通过链轮链条组件支架连接有链轮链条组件,上料支架的下表面连接有减速电机,减速电机与链轮链条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的上料支架与主支架之间还连接有导向装置,主支架还连接有轨道轮。

所述的链轮链条组件由主动轮、从动轮、传动链条、一对双排传动轮和一对传送链条组成;所述的主动轮与减速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的从动轮通过传动链条与从动轮连接;所述的一对双排传动轮与从动轮转动连接;与所述的一对双排传动轮相匹配的连接有一对传送链条。

所述的轨道轮通过轨道轮固定支架与主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的轨道轮固定支架为人字形,在人字形的两个分支上分别活动连接有一个轨道轮。

所述的轨道轮与路轨接触连接。

所述的轨道轮在主支架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一对,且这一对轨道轮平行设置。

所述的油缸架还设置有加强板,所述的加强板与主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的主支架的两端且位于上料支架的相对侧还固定连接有牵引架。

所述的导向装置一侧与上料支架固定连接,导向装置另一侧与主支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导向装置设置有两副。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主支架、链轮链条组件、链轮链条组件支架、减速电机、一对轨道轮、导向装置、上料支架、油缸、油缸架和油缸连接件等相关部件的设置,在实际上料时,不用托起整根料,只需托起料的两头,就能满足大料、小料、弯曲料等不同工况的上料要求;本实用新型架构简单,轻巧灵活,通过驱动机构实现上料装置的升降,自动化水平高,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节省了人力物力;所用的设备,均为常见零部件的结合、组装,不需要特殊设备,降低了设备成本的投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与拉伸机连接示意图。

图中:

1-链轮链条组件;2-链轮链条组件支架;3-减速电机;4-油缸;5-路轨;6-轨道轮;7-导向装置;8-上料支架;9-主支架;10-油缸架;11-油缸连接件;12-主动轮;13-从动轮;14-传动链条;15-传动轮;16-传送链条;17-加强板;18-轨道轮固定支架;19-牵引架;20-拉伸头;21-拉伸机;22-拉伸头钳口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和图4 所示的一种拉伸机侧上料装置,至少包括主支架9,主支架9一侧固定连接有油缸架10,油缸架10的一侧连接有油缸连接件11,油缸架10内置有油缸4,油缸4的输出端经位于油缸架10上方的通孔延伸至油缸架10上方与油缸连接件11固定连接,油缸连接件11侧方连接有上料支架8,上料支架8的上表面通过链轮链条组件支架2连接有链轮链条组件1,上料支架8的下表面连接有减速电机3,减速电机3与链轮链条组件1传动连接,所述的上料支架8与主支架9之间还连接有导向装置7,主支架9还连接有轨道轮6。

在实际使用时,链轮链条组件1,减速电机3和导向装置7安装在上料支架8上,为了便于上料,上料支架8比拉伸机21中的拉伸头20要宽,使待上料先到链轮链条组件1上。减速电机驱动链轮链条组件1,从而使得驱动链轮链条组件1上的待拉伸料前进或后退。油缸4驱动上料支架8,包括安装在上料支架8上的链轮链条组件1,减速电机和导向装置7进行升降,从而带动待拉伸料进行上下位移;一对轨道轮6与拉伸机21中的路轨5接触连接,路轨5对整个拉伸机侧上料装置起到支撑和导向作用。具体实施过程中:待上料时,油缸4先处在缩回状态,即整个上料支架8处在下降位,低于现有设备拉伸头钳口的高度,当过桥前进将待拉伸料平移到上料支架8上方时,油缸4驱动上料支架8升起,将待拉伸料料头托起并高于拉伸机21中拉伸头钳口组件22,然后减速电机3驱动链轮链条组件1前进,带动待拉伸料料头前进到拉伸头钳口组件22上,然后拉伸头钳口组件22夹紧待拉伸料,油缸4驱动上料支架8下降。待拉伸料的另外一头的上料同上,在两端钳口夹紧后,开始拉伸,结束后由过桥将拉伸料运走。

实施例二:

如图1、图2、图3和图4 所示的一种拉伸机侧上料装置,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的链轮链条组件1由主动轮12、从动轮13、传动链条14、一对双排传动轮15和一对传送链条16组成;所述的主动轮12与减速电机3驱动链接;所述的从动轮13通过传动链条14与从动轮13连接;所述的一对双排传动轮15与从动轮13转动连接;与所述的一对双排传动轮15相匹配的连接有一对传送链条16。

在实际使用时,减速电机3驱动主动轮12,主动轮12带动与之匹配的传动链条14,在传动链条14的带动下从动轮13转动,从动轮13的转动带动一对双排传动轮15转动,从而一对传送链条16转动,带动上面的待拉伸料平移。此方案,使得拉伸机侧上料装置传动稳定,便于使用和维修。

实施例三:

如图1、图2、图3和图4 所示的一种拉伸机侧上料装置,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的油缸架10还设置有加强板12,所述的加强板12与固定支架9固定连接。

在实际使用时,所述的油缸架10还设置有加强板12,加强板12与固定支架9固定连接,使得油缸4的固定更加牢固,不易出现设备故障。

实施例四:

如图1、图2、图3和图4 所示的一种拉伸机侧上料装置,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的轨道轮6通过轨道轮固定支架18与主支架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轨道轮6在主支架9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一对,且这一对轨道轮6平行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的轨道轮固定支架18为人字形,在人字形的两个分支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轨道轮6。

优选的是所述的轨道轮6与路轨5接触连接。

在实际使用时,轨道轮6通过人字形轨道轮固定支架18固定连接在主支架9的下表面使得连接更加结实,在人字形的两个分支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轨道轮6也使得装置更加稳定。轨道轮6与路轨5接触连接,保证拉伸机侧上料装置在路轨5的支撑作用下,稳固、牢靠的运行。

实施例五:

如图1、图2、图3和图4 所示的一种拉伸机侧上料装置,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的主支架9的两端且位于上料支架8的相对侧还固定连接有牵引架19。

优选的是所述的导向装置7一侧与上料支架8固定连接,导向装置7另一侧与主支架9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导向装置7设置有两副。

在实际使用时,采用减速电机3使得装置的驱动操作简便、易行,控制主支架9的两端且位于上料支架8的相对侧还固定连接的牵引架19,使得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中的拉伸机21能够有机的配合使用,主支架9还可以与其他相关设备相匹配连接,相互配合使用,扩大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

导向装置7一侧与上料支架8固定连接,导向装置7另一侧与主支架9可拆卸连接,导向装置7设置有两副。导向装置7的设置一方面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得拉伸机侧上料装置的升降始终保持在上下垂直方向上进行,另一方面对设备操控还起到稳定的作用,同时也对减速电机3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也减少了相关部件的设置。导向装置为导向柱,是现有技术。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主支架、链轮链条组件、链轮链条组件支架、减速电机、一对轨道轮、导向装置、上料支架、油缸、油缸架和油缸连接件等相关部件的设置,在实际上料时,不用托起整根料,只需托起料的两头,就能满足大料、小料、弯曲料等不同工况的上料要求;本实用新型架构简单,轻巧灵活,通过减速电机实现上料装置的升降,自动化水平高,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节省了人力物力;所用的设备,均为常见零部件的结合、组装,不需要特殊设备,降低了设备成本的投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 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 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施例没有详细叙述的部件和结构属本行业的公知部件和常用结构或常用手段,这里不一一叙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