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道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28301发布日期:2019-01-25 17:22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楼道电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楼道运输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楼道电梯。



背景技术:

虽然我国住房建设不断发展,但仍然有大量没有安装电梯的低层建筑存在。这类没有安装电梯的低层建筑就严重阻碍人们的出行等日常生活,特别严重阻碍老龄人群的日常生活。

因此,人们需要一种经济实用、安全可靠的楼道电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楼道电梯,经济适用、安全可靠。

一种楼道电梯,包括安装于楼道楼梯底面的导轨、驱动机构、吊杆和座椅;

驱动机构包括转轮,转轮滚动设置在导轨上,转轮在导轨上滚动时,驱动机构随转轮移动;

驱动机构的底部连接吊杆,座椅设置在吊杆上。

优选的,驱动机构还包括驱动箱体、位于驱动箱体内部的驱动电机和C型卡臂,转轮的数量为2个;

C型卡臂位于驱动箱体的侧部,驱动箱体从内部伸出两个穿过C型卡臂的平行设置的转动轴,两个转动轴由驱动电机驱动,每个转动轴连接一个转轮,两个转轮一上一下设置,C型卡臂包括竖直臂和水平臂,竖直臂与两个转轮之间形成卡接空间;

导轨的边缘设置有上凸沿和下凸沿;

竖直臂的上半部与位于上部的转轮之间卡接上凸沿,竖直臂的下半部与位于下部的转轮之间卡接下凸沿;上部的转轮滚动设置在导轨的上表面,下部的转轮滚动设置在导轨的下表面;通过卡接结构和滚动设置,实现了驱动机构与导轨的相对固定和相对移动的可靠设置。

水平臂连接吊杆的顶部,座椅设置在吊杆上。

优选的,还包括叉型吊臂,叉型吊臂包括上部的单杆部和下部的两个平行设置的伸出臂,两个伸出臂上设置有销轴孔;

吊杆的吊挂端部设置有圆孔;

单杆部连接水平臂;

通过销轴依次穿过一个伸出臂的销轴孔、圆孔、另一个伸出臂的销轴孔,实现吊杆可转动的吊装在叉型吊臂上。从而实现吊杆相对驱动机构可转动设置,是的座椅可转动,有利于座椅收纳于楼道边或楼道边的上部空间。

优选的,吊杆沿高方向可伸缩设置,通过相互套接的两个或多个套接件实现吊杆的可伸缩设置。

优选的,吊杆的吊挂端部为圆柱形,圆孔位于圆柱形的吊挂端部的中心;

每个伸出臂的外侧面设置有底部缺失的弧形限位槽,圆柱形的吊挂端部在弧形限位槽内转动。

优选的,导轨为“工”字型钢,导轨的两个边缘分别设置有上凸沿和下凸沿;

每个边缘的上凸沿和下凸沿滚动设置一个驱动机构;

驱动机构、吊杆和座椅的数量为2个;每个驱动机构对应一个吊杆和座椅,结构对称设置、安全可靠性高。

优选的,还包括座椅连接件,座椅连接件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两个套管,两个套管一体化设置,另一个套管套接在吊杆的下垂杆上,一个套管套接座椅的连接杆上,座椅的连接杆相对与其套接的套管可转动设置,以实现座椅的展开和收储,从而实现座椅可以相对吊杆垂直或平行设置,实现座椅的可折叠,节省空间。

优选的,还包括扶手连接件和扶手,扶手连接件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两个套管,两个套管一体化设置,一个套管套接吊杆的下垂杆上,另一个套管套接在扶手的连接杆上,座椅的扶手的连接杆相对与其套接的套管可转动设置,以实现扶手的展开和收储,从而实现座椅扶手可以相对吊杆垂直或平行设置,实现座椅扶手的可折叠。

优选的,扶手的端部设置有升降按钮、指示灯按钮和座椅锁定按钮。

优选的,吊杆的底部左右各伸出一个脚蹬部。

优选的,吊杆呈“7”字型,吊杆包括横向杆和竖向杆,竖向杆沿横向杆的长方向可滑动设置;以实现座椅和竖向杆在楼道空间的可移动。

优选的,吊杆呈“7”字型,以实现吊杆的顶部吊挂于楼梯底面的中部,而将将座椅设置于楼道边及楼道边上的空间;在吊杆的拐角处设置有三角形的连接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产品安装于楼道楼梯底部,座椅、扶手可折叠;充分利用了楼道立体空间,不影响楼道通行。其采用低空吊挂方式载人,经济实用、安全可靠;为楼道的通行提供了一种安全运载工具,大大方便人们的出行,特别是方便了老人的出行。

本实用新型中,座椅采用动漫外形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楼道电梯,包括安装于楼道楼梯底面的导轨、驱动机构、吊杆和座椅;驱动机构包括转轮,转轮滚动设置在导轨上,转轮在导轨上滚动时,驱动机构随转轮移动;驱动机构的底部连接吊杆,座椅设置在吊杆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楼道电梯,结构简单、经济适用、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楼道电梯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楼道电梯的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楼道电梯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楼道电梯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楼道电梯的叉型吊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楼道电梯的驱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导轨;11-上凸沿;12-下凸沿;2-驱动机构;21-驱动箱体;22-C型卡臂;221-竖直臂;222-水平臂;23-转轮;3-吊杆;31-圆孔;32-脚蹬部;33- 连接板;4-座椅;5-叉型吊臂;51-单杆部;52-伸出臂;521-销轴孔;522-弧形限位槽;6-座椅连接件;7-扶手连接件;8-扶手;81-升降按钮;82-指示灯按钮;83-座椅锁定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楼道电梯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楼道电梯,包括安装于楼道楼梯底面的导轨1、驱动机构2、吊杆3和座椅4;

驱动机构2包括转轮23,转轮23滚动设置在导轨1上,转轮23在导轨1 上滚动时,驱动机构2随转轮23移动;

驱动机构2的底部连接吊杆3,座椅4设置在吊杆3上。

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2还包括驱动箱体21、位于驱动箱体21内部的驱动电机和C型卡臂22,转轮23的数量为2个;

C型卡臂22位于驱动箱体21的侧部,驱动箱体21从内部伸出两个穿过C 型卡臂22的平行设置的转动轴,两个转动轴由驱动电机驱动,每个转动轴连接一个转轮23,两个转轮23一上一下设置,C型卡臂22包括竖直臂221和水平臂222,竖直臂221与两个转轮23之间形成卡接空间;

导轨1的边缘设置有上凸沿11和下凸沿12;

竖直臂221的上半部与位于上部的转轮23之间卡接上凸沿11,竖直臂221 的下半部与位于下部的转轮23之间卡接下凸沿12;上部的转轮23滚动设置在导轨1的上表面,下部的转轮23滚动设置在导轨1的下表面;

水平臂222连接吊杆3的顶部,座椅4设置在吊杆3上。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叉型吊臂5,叉型吊臂5包括上部的单杆部51和下部的两个平行设置的伸出臂52,两个伸出臂52上设置有销轴孔521;

吊杆3的吊挂端部设置有圆孔31;

单杆部51连接水平臂222;

通过销轴依次穿过一个伸出臂52的销轴孔521、圆孔31、另一个伸出臂52 的销轴孔521,实现吊杆3可转动的吊装在叉型吊臂5上。

本实施例中,吊杆3的吊挂端部为圆柱形,圆孔31位于圆柱形的吊挂端部的中心;

每个伸出臂52的外侧面设置有底部缺失的弧形限位槽522,圆柱形的吊挂端部在弧形限位槽522内转动。

本实施例中,导轨1为“工”字型钢,导轨1的两个边缘分别设置有上凸沿11和下凸沿12;

每个边缘的上凸沿11和下凸沿12滚动设置一个驱动机构2;

驱动机构2、吊杆3和座椅4的数量为2个;每个驱动机构对应一个吊杆3 和座椅4。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座椅连接件6,座椅连接件6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两个套管,两个套管一体化设置,另一个套管套接在吊杆3的下垂杆上,一个套管套接座椅4的连接杆上,座椅4的连接杆相对与其套接的套管可转动设置。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扶手连接件7和扶手8,扶手连接件7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两个套管,两个套管一体化设置,一个套管套接吊杆3的下垂杆上,另一个套管套接在扶手8的连接杆上,座椅扶手8的连接杆相对与其套接的套管可转动设置。

本实施例中,扶手8的端部设置有升降按钮81、指示灯按钮82和座椅锁定按钮83。

本实施例中,吊杆3的底部左右各伸出一个脚蹬部32。

本实施例中,吊杆3呈“7”字型,吊杆3包括横向杆和竖向杆,竖向杆沿横向杆的长方向可滑动设置;以实现座椅4和竖向杆在楼道空间的可移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吊杆3呈“7”字型,在吊杆3的拐角处设置有三角形的连接板33,以提高横向杆和竖向杆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各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彼此可以交叉组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另外凡采用等同替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