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吸收内固定钉的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40928发布日期:2019-03-05 19:13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吸收内固定钉的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吸收内固定钉的包装盒。



背景技术:

可吸收内固定钉微小、透明,肉眼很难识别,医护人员用手或者器械不易拾取,由此,给临床使用带来了困难。目前现有技术中均使用铝薄袋、纸塑袋等袋状或者盒装结构的包装结构,这些包装将可吸收内固定钉直接放置在包装袋或者包装盒里,但是可吸收内固定钉呈无序堆放状态,使用时,要依靠肉眼识别可吸收钉钉帽,才能够将工具插入钉头的对接口,可吸收内固定钉的取放和识别都存在很大的难度,十分不利于手术的安全操作,而且采用的包装盒均为网状结构,在包装时,可吸收内固定钉极易从网状结构两侧的通孔处泄漏出来,包装不可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吸收内固定钉的包装盒,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可吸收内固定钉直立于固定盲孔内,达到可吸收内固定钉易识别、便取放且存放安全可靠的技术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吸收内固定钉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和盒体,所述盖体与所述盒体盖合,所述盒体的下部设有放置槽,所述盒体的上部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分布有若干固定盲孔。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固定区、第二固定区和第三固定区,所述第一固定区和所述第二固定区之间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固定区和所述第三固定区之间设有第二凹槽。

进一步的,分布在所述第一固定区、所述第二固定区和所述第三固定区内的所述固定盲孔的深度不同,且所述第一固定区、所述第二固定区和所述第三固定区的一侧均设有所述固定盲孔的深度标识。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盲孔的横向和纵向分别对齐,且所述固定盲孔纵向设置有三列,所述固定盲孔每列之间的间隙相等,所述第一固定区、所述第二固定区和所述第三固定区内均设有两行所述固定盲孔。

进一步的,所述盒体的侧边上设有若干加强柱,所述加强柱深度小于所述盒体深度。

进一步的,在所述放置槽与所述固定部相邻的侧边上设置两个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位于相邻两列的所述固定盲孔之间,所述固定柱的上端超出所述固定部。

进一步的,所述盖体与所述盒体滑动连接,所述盒体的侧边外侧设有滑动槽,所述盖体的侧边内侧设有滑动条,所述滑动条与所述滑动槽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盖体内侧设置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位于每列所述固定盲孔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滑槽位于所述固定柱的正上方且所述固定柱与所述第二滑槽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盖体内表面的下方设置有第一突起部,所述第一突起部在所述盖体与所述盒体闭合后位于所述盒体的侧边内侧,所述盒体的侧边外侧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盖体位置的限位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盖体外表面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增大摩擦力的第二突起部。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每个可吸收内固定钉均直立放置在固定盲孔中,每个固定盲孔中固放一个可吸收内固定钉,从而便于可吸收内固定钉的识别与取放,而且通过盖体与盒体的盖合,能够保证可吸收内固定钉存放的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吸收内固定钉的包装盒的盖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吸收内固定钉的包装盒的盒体示意图;

其中:1-盖体,2-盒体,3-放置槽,4-固定部,5-固定盲孔,6-第一固定区,7-第二固定区,8-第三固定区,9-第一凹槽,10-第二凹槽,11-固定柱,12-加强柱,13-滑动槽,14-第一滑槽,15-第二滑槽,16-第一突起部,17-第二突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吸收内固定钉的包装盒,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可吸收内固定钉直立于固定盲孔内,达到可吸收内固定钉易识别、便取放且存放安全可靠的技术效果。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吸收内固定钉的包装盒,包括盖体1和盒体2,盖体1与盒体2盖合。

其中,盒体2的下部设有放置槽3,放置槽3用于存放干燥剂,并在盖体的作用下,避免干燥剂与空气接触接触,保持干燥剂长时间有效。盒体2的上部设有固定部4,固定部4上分布有若干固定盲孔5,固定盲孔5的设置使可吸收内固定钉能够直立于固定盲孔5中,便于可吸收内固定钉的识别与取放。固定部4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固定区6、第二固定区7和第三固定区8,第一固定区6和第二固定区7之间设有第一凹槽9,第二固定区7和第三固定区8之间设有第二凹槽10;分布在第一固定区6、第二固定区7和第三固定区8内的固定盲孔5的深度不同,且第一固定区6、第二固定区7和第三固定区8的一侧均设有固定盲孔5的深度标识(图2中的数字5、7和9),固定盲孔5的横向和纵向分别对齐,且固定盲孔5纵向设置有三列,固定盲孔5每列之间的间隙相等,第一固定区6、第二固定区7和第三固定区8内均设有两行固定盲孔5。可吸收内固定钉横向、纵向进行有序存放,并有相应的深度标识,医护人员根据深度标识就可清楚的识别出可吸收内固定钉的尺寸,从而进一步的解决可吸收内固定钉的难以识别的问题。

进一步的,盒体2的侧边上设有若干加强柱12,加强柱12深度小于盒体2深度,用于加强盒体的强度。在放置槽3与固定部4相邻的侧边上设置两个固定柱11,固定柱11位于相邻两列的固定盲孔5之间,固定柱11的上端超出固定部3。

另外,盖体1与盒体2为滑动连接,盒体2的侧边外侧设有滑动槽13,盖体2的侧边内侧设有滑动条,滑动条与滑动槽13匹配,用于实现盖体1和盒体2的滑动连接。盖体1内侧设置第一滑槽14和第二滑槽15,第一滑槽14位于每列固定盲孔5的正上方,以在盖体1和盒体2的滑动过程中,避免盖体1对可吸收内固定钉钉帽的摩擦,且保持滑动的顺畅性。第二滑槽15位于固定柱11的正上方,且固定柱11与第二滑槽15相匹配,第二滑槽15与盖体1的侧边留有一定的间隙,从而使得盖体1边缘滑动到固定部4边缘时能够阻挡盖体1继续滑动,避免放置槽3内的干燥剂与空气的接触,且在需要将盖体1完全滑出时可使用稍大的力即可克服固定住11对第二滑槽15的阻挡。盖体1内表面的下方设置有第一突起部16,第一突起部16在盖体1与盒体2闭合后位于盒体2的侧边内侧,盒体2的侧边外侧设有用于限制盖体1位置的限位凸起。盖体外表面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增大摩擦力的第二突起部17。

需要说明的是,盖体1与盒体2还可为转动连接,通过设置转动轴实现盖体1的掀开和盖合。

本实用新型中每个可吸收内固定钉均直立固定在固定盲孔5中,每个固定盲孔5中固放一个可吸收内固定钉,从而便于可吸收内固定钉的识别与取放,而且通过盖体1与盒体2的盖合,防止可吸收内固定钉的泄漏、脱落,避免可吸收内固定钉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保证可吸收内固定钉存放的安全可靠;进一步的,将固定盲孔设置为不同深度,且侧边设置相应的尺寸标识,使得可吸收固定钉的尺寸也便于识别,显著降低可吸收内固定钉的识别与取放难度,便于医护人员的取用。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