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工织物对拉充灌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2856发布日期:2019-05-21 20:35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工织物对拉充灌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港口建设领域,涉及用于袋装砂围堤工程中的土工织物充灌袋结构,尤其是涉及用于大型铺排船的一种土工织物对拉充灌袋。



背景技术:

因就地取材便捷、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施工效率高、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袋装砂被广泛运用在围海造地工程。这其中,采用袋装砂进行充灌袋筑堤工艺在港口建设、围海造地工程中的运用尤为广泛。

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及袋装砂筑堤技术的不断进步,围海造地进一步向深海、深水区域发展,筑堤工程由浅水区逐渐走向深水区,随着水深变深、地质变差等恶劣工况条件日益突出。水深、风浪、地质条件越来越差,围堤断面结构扩大化日益明显。针对大断面围堤工程,尤其是-2m以上潮间带区,袋装砂筑堤施工遇到前所未有的瓶颈及难度,断面袋体长度超过 140m,单个袋体充灌砂量超过3200m3。而潮间带水深条件无法满足大型铺排船正常进行袋体铺设作业,大大降低了大型船舶作业效率,且低潮位船舶移动容易造成袋体剐蹭破坏。

因此,对于前述工况条件,采用大型铺排船直接进行袋体卷袋,然后移船铺设作业难以实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水深条件不够,且袋体尺寸过大,大型铺排船无法跨堤铺设的问题,同时克服袋体在筑堤过程中容易发生袋体撕裂、均匀充灌困难的施工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用于铺排船实施对拉的一种土工织物对拉充灌袋,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所述土工织物对拉充灌袋包括袋体和设置于所述袋体上的若干个牵拉件、若干个充灌口和若干个加固件;所述袋体的两面分别为袋体前幅和袋体后幅,所述袋体前幅和所述袋体后幅对应的边缝合在一起形成所述袋体,并且所述袋体前幅和袋体后幅沿其延伸方向的两边对应缝合在一起形成袋体尾和袋体头;若干个牵拉件的一端间隔设置于所述袋体尾和所述袋体头上,所述牵拉件的另一端为牵拉端,并且所述牵拉端用于外部施力装置对拉展布所述袋体;所述袋体前幅和所述袋体后幅的表面均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加固件,所述袋体前幅上两个加固件之间的部位分布有若干个所述充灌口,每个所述充灌口贯通所述袋体前幅。

优选地,所述加固件沿所述袋体前幅和所述袋体后幅的延伸方向设置于所述袋体前幅的外表面和所述袋体后幅的外表面。

优选地,所述袋体由长度为所述袋体两倍长度并留有两倍锁边宽度的袋布对折缝合而成;所述袋体头位于所述袋布的对折处;所述袋体尾采用丁缝缝合在一起;所述袋体前幅和所述袋体后幅对应的侧边采用锁缝缝合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加固件包括第一加筋带,每个所述第一加筋带沿所述袋体延伸方向均匀间隔第一加固距离缝制于所述袋体前幅外表面或所述袋体后幅外表面,每个所述第一加筋带的一端靠近所述袋体头设置,另一端靠近所述袋体尾设置,并且在所述袋体尾和所述袋体头均预留所述锁边宽度不与所述第一加筋带缝合,每个所述第一加筋带的两端分别折叠成一个套环形成所述牵拉件。

优选地,所述加固件还包括若干个第二加筋带和若干个第三加筋带,所述第二加筋带和所述第三加筋带均位于所述袋体尾,所述第二加筋带平行所述第一加筋带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加筋带之间,所述第二加筋带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一加筋带的长度,所述第二加筋带的一端与所述袋体前幅外表面或所述袋体后幅外表面缝合,所述第二加筋带的另一端位于所述袋体尾边并折叠成所述套环;若干个所述第三加筋带在靠近所述袋体尾处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加筋带的方向缝合在所述袋体前幅外表面和所述袋体后幅外表面。

优选地,所述土工织物对拉充灌袋还包括若干个加固缝制线,所述加固缝制线用于缝合所述套环,所述加固缝制线的缝合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加筋带的缝制方向,所述第三加筋带和所述套环位于所述加固缝制线的同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筋带、所述第二加筋带和所述第三加筋带的宽度均为5cm,所述第一加固距离为200cm,所述套环的直径为30cm。

优选地,所述充灌口包括袖口,所述袖口为双袖口,所述袖口包括内袖口、外袖口、扎带和端口,所述外袖口和所述内袖口形成一贯通所述袋体前幅的圆筒形结构,所述内袖口的一端与所述外袖口的一端缝合在所述袋体前幅上,所述内袖口位于袋体前幅内表面,所述外袖口位于袋体前幅外表面,所述端口为所述外袖口的另一端,所述扎带设置于所述外袖口且位于外袖口的所述一端与所述端口之间。

优选地,若干个所述袖口对齐组成一行袖口,若干行所述袖口沿所述袋体延伸方向分布在所述袋体前幅上。

优选地,所述袋体的宽度根据铺排船翻板宽度设置,所述宽度为 32-36m,拼缝缝合所述袋体所需门幅的数量依据单幅所述门幅的宽度确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铺排船机械化程度高及对拉筑堤工艺的特点,通过设置加筋带、套环和袖口,实现了可在水深受限的特殊工况条件下进行超长土工织物充灌袋筑堤,使得袋体能够在大型铺排船及辅助对拉船舶配合下,顺利完成袋体在水面上的展布、充灌、铺设,克服了铺排船等船机设备由于水深条件限制容易跨堤搁浅的难题,且可持续进行袋体充灌砂作业,大大提高了施工作业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利用大型铺排船难以直接进行袋体铺设的施工难题,袋体成型质量较好,既提高充灌袋效率,又降低了袋体破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土工织物对拉充灌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土工织物对拉充灌袋幅面、加筋带、袖口布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土工织物对拉充灌袋袋布两个端头加筋带设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土工织物对拉充灌袋加工成型后袋体头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土工织物对拉充灌袋加工成型后袋体尾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土工织物充灌袋袋体加工侧边缝合截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土工织物充灌袋袋体锁边丁缝缝合示意图;

其中,附图1-7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袋布,11-袋体尾,12-袋体头,13-袋体前幅,14-袋体后幅,15-锁边袋布,16-袋体头边,21-第一加筋带,22-第二加筋带,23-第三加筋带, 3-双袖口,4-套环,51-加固缝制线,52-加筋带缝制线,53-锁边丁缝,54- 锁边丁缝缝合线,61-宽度方向中心线,L-袋体长度,a-第一加固距离, b-第二加固距离,c-加筋带重叠长度,d-锁边宽度,e-袖口直径长度,f-第二加筋带缝合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1-7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土工织物对拉充灌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种土工织物对拉充灌袋,解决大型铺排船难以直接进行袋体铺设的施工难题,且袋体成型质量较好,既能提高充灌袋效率,又能降低袋体破损率。

为实现上述思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土工织物对拉充灌袋,所述土工织物对拉充灌袋包括袋体和设置于所述袋体上的若干个牵拉件、若干个充灌口和若干个加固件;所述袋体的两面分别为袋体前幅和袋体后幅,所述袋体前幅和所述袋体后幅对应的边连接在一起形成所述袋体,并且所述袋体前幅和袋体后幅沿其延伸方向的两边对应缝合在一起形成所述袋体尾和袋体头;若干个牵拉件的一端间隔设置于所述袋体尾和所述袋体头上,所述牵拉件的另一端为牵拉端,并且所述牵拉端用于外部施力装置对拉展布所述袋体;所述袋体前幅和所述袋体后幅的表面均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加固件,所述袋体前幅上两个加固件之间的部位上分布有若干个所述充灌口,每个所述充灌口贯通所述袋体前幅。

本实施例中,如附图1所示,一种土工织物对拉充灌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土工织物充灌袋幅面、加筋带、袖口布置示意图,所述土工织物对拉充灌袋包括袋体和设置于所述袋体上的若干个牵拉件、若干个充灌口和若干个加固件,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所述袋体由袋布10缝合而成,所述袋布10为土工机织布,所述袋体包括袋体尾11、袋体头12、袋体前幅13和袋体后幅14,每个牵拉件的一端设置于袋体尾11或袋体头12,另一端为牵拉端,用于外部施力装置对拉展布所述袋体;沿袋体尾11和袋体头12的周边均设置若干个牵拉件,所述牵拉件包括套环4;袋体前幅13和袋体后幅14的表外面均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加固件,袋体前幅13上两个加固件之间的部位上分布有若干个所述充灌口,所述充灌口为袋体前幅13开孔,所述充灌口包括双袖口3,每个双袖口3贯通袋体前幅13。如附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土工织物对拉充灌袋加工成型后袋体头12示意图,所述加固件包括第一加筋带 21,第二加筋带22,第三加筋带23。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土工织物对拉充灌袋,袋布10采用采用230g/m2机织布土工织物通过拼缝缝合而成,如附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土工织物对拉充灌袋幅面、加筋带、袖口布置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袋体是由门幅长度为双倍设计袋体长度L加上锁边袋布15的两个锁边宽度d的袋布10对折缝合而成,锁边长度d为20cm。袋布缝合所需门幅数量依据原材料厂家提供单幅门幅确定,本实施例中,拼缝缝合完成后的袋布宽度为36m,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铺排船的宽度设计袋布10宽度。

如附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土工织物对拉充灌袋幅面、加筋带、袖口布置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袋体前幅13和袋体后幅14的形状完全相同,袋体前幅13和袋体后幅14均包括袋体尾边、袋体头边16、两个侧边和由所述袋体尾边、所述袋体头边以及所述侧边围合形成的两个幅面,其中,所述袋体尾边和袋体头边16为相对的两边,本实施例中,所述袋体为袋布10沿袋体头边16对折,袋体前幅13和袋体后幅14相对应的所述侧边锁缝缝合在一起,相对应的袋体头边16锁边缝合在一起形成袋体头12,相对应的所述袋体尾边锁边缝合在一起形成袋体尾11,袋体尾 11、所述侧边和袋体头12封闭,形成所述袋体。如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土工织物充灌袋加工成型后袋体头示意图,如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土工织物充灌袋袋体加工侧边缝合截面图,如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土工织物充灌袋袋体锁边丁缝缝合示意图,袋体头12采用锁边缝合、袋体尾11采用丁缝缝合,54为锁边丁缝缝合线、袋体前幅13和袋体后幅14的所述侧边采用锁缝缝合在一起形成所述袋体,53为锁边丁缝,如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土工织物充灌袋袋体锁边丁缝缝合示意图,本实施例中,锁边拼缝宽度3cm,缝制3道锁边丁缝缝合线54,行距1cm,针距尾0.6cm。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缝合时,行距可以采用1cm~1.5cm,针距小于0.8cm。

本实施例中,沿袋体尾11至袋体头12的方向为所述袋体的长度方向,每个第一加筋带21和第二加筋带22沿所述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袋体前幅 13外表面或所述袋体后幅14外表面,所述袋体前幅13外表面和所述袋体后幅14外表面均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加筋带21、第二加筋带22和第三加筋带23。

本实施例中,第一加筋带21、第二加筋带22和第三加筋带23的宽度为5cm,如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土工织物对拉充灌袋加工成型后袋体头示意图,如附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土工织物充灌袋加工成型后袋体尾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袋体头12的一端,两个相邻的第一加筋带21之间的第一加固距离a为200cm,相邻的两个第一加筋带21平行,如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土工织物对拉充灌袋袋布两个端头加筋带设置示意图,除预留的锁边袋布15外,通过加筋带缝制线 52将第一加筋带21从袋体尾11一直缝合到袋体头12。

如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土工织物对拉充灌袋加工成型后袋体尾示意图,在袋体尾11的一端,第二加筋带22平行于第一加筋带21,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加筋带21的中间位置,距离相邻两个第一加筋带21的距离均为第二加固距离b,b为100cm,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二加筋带22 与袋体前幅13或所述袋体后幅14的第二加筋带缝合长度f为5m,第二加筋带22的一端与袋体前幅13外表面或所述袋体后幅14外表面缝合。如附图3,附图4,附图5,第一加筋带21和第二加筋带22缝制时沿带边缘1cm 各缝制一道加筋带缝制线52,本实施例中,针距为8mm,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采用针距8~10mm任一值均可。

如附图3、附图4、附图5所示,第一加筋带21的两端在袋体尾11和袋体头12分别折叠成一个套环4,第二加筋带22的一端在袋体尾边折叠成一个套环4,在圆形状态时,套环4直径为30cm。如附图3、附图4、附图5和附图6所示,并且预留与已缝合在袋布10上的第一加筋带21和第二加筋带22各自重叠,本实施例中,加筋带重叠长度c为70cm,并按照 10cm间隔缝制四道加固缝制线51。第一加筋带21和第二加筋带22距离袋体尾边留有锁边袋布15,锁边宽度d为20cm,使得第一加筋带21和第二加筋带22不与袋体前幅13或袋体后幅14缝合。

如附图5所示,第三加筋带23位于袋体尾11,第三加筋带23包括对应缝合在袋体前幅13外表面和袋体后幅14外表面且重叠缝合在所述袋尾边的两条加筋带,第三加筋带23围合袋体尾11,与第一加筋带21垂直相交。

本使用新型并不限定所述加固件的布局和种类,根据以上揭示的内容,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第一加筋带21,第二加筋带22,第三加筋带23的布局很容易做出不同的变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施例中,双袖口3由土工织物制成,双袖口包括内袖口、外袖口、扎带和端口,所述内袖口的一端与所述外袖口的一端缝合在袋体前幅13 上,所述外袖口和所述内袖口形成一贯通袋体前幅13的圆筒形结构,本实施例中,如附图6所示,袖口直径长度e为25cm。所述内袖口位于袋体前幅13内表面,所述外袖口位于袋体前幅13外表面,所述扎带设置于所述外袖口且位于所述外袖口与所述端口之间,所述端口为所述外袖口的另一端,所述端口缝边。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袖口的长度为80cm,所述外袖口的长度为60cm,袖口直径为25cm,所述轧带位于所述外袖口距所述端口 25cm处,所述轧带宽度为1cm,所述扎带长度为50cm。

袋体前幅13上间隔缝制若干个双袖口3,若干个所述袖口呈阵列分布,若干个所述袖口在袋体前幅13的分布方式如下:

沿所述袋的所述长度方向,以所述袋体头边16为起始,间隔第一距离平行于袋体头边16缝制第一排若干个双袖口3,再以所述第一排为起始线,沿所述长度方向,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排向所述袋体尾边方向每间隔第二距离缝制若干个双袖口3,与位于所述第一排的双袖口3一一对应,最后一排双袖口3距所述袋体尾边的距离为第三距离,如果所述最后一排双袖口 3和倒数第二排双袖口3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则在所述最后一排双袖口3和倒数第二排双袖口3之间增设一排双袖口3。所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距离为4m,所述第二距离为8m,所述第三距离为1.5m。

如附图1,附图2所示,与所述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为宽度方向,沿所述袋体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61间隔缝制若干个双袖口3,以所述中心线为起始线,沿所述宽度方向向所述侧边方向每间隔第四距离缝制若干个双袖口3,与位于所述中心线的双袖口3一一对应,所述第四距离为相邻双袖口3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距离,所述第四距离的数值满足任一所述袖口与第一加筋带21和所述第二加筋带22位置不相交,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距离为5.4m,在实际应用中,如果所述第四距离5.4m导致双袖口3与第一加筋线21和第二加筋线22相交,则适当调整第四距离的数值,比如减少0.5m。

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所有数值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相关参数的较佳值,并非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施例中采用同一袋布10对折形成袋体,也并非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采用袋体前幅13和袋体后幅14两块完全相同的袋布在袋体头12缝合而成,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综上所述,上述实施例对一种土工织物对拉充灌袋的不同构型进行了详细说明,当然,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中所列举的构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内容举一反三,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