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形产品打包用缠绕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6195发布日期:2019-04-16 23:18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异形产品打包用缠绕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缠绕膜,尤其是一种异形产品打包用缠绕膜。



背景技术:

缠绕膜是一种单面或双面有粘性可拉伸并裹紧被包装物品的塑料薄膜,近年来,随着缠绕膜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包括产品的包装和密封等方面。但是对于形状多样的产品而言还需要加设体积较大的泡沫塑料进行包装,一方面泡沫塑料体积较大,所以会占用过多的运输空间;另一方面泡沫塑料强度较低所以需要外套包装箱加以保护,而包装箱又需要进行密封操作,从而提高包装成本。而缠绕膜的成本较低且厚度小,所以理论上恰好能够弥补泡沫塑料的不足之处。然而,现有的缠绕膜不仅功能较为单一,而且容易被异型产品刺穿,另外,异型产品运输时易受冲击,因此,急需一种能够防刺穿、抗冲击的缠绕膜来解决这种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防刺穿、抗冲击的异形产品打包用缠绕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异形产品打包用缠绕膜,它包括抗穿刺层、第一LLDPE 层、高强度高韧性层、抗冲击层和第二LLDPE层,所述抗穿刺层的上端面设有第一LLDPE 层,所述第一LLDPE层的上端面设有高强度高韧性层,所述高强度高韧性层的上端面设有抗冲击层,所述抗冲击层的上端面上设有第二LLDPE层。

进一步的,所述抗穿刺层从上至下分为上中下三层且由不同成分的树脂组合而成,上层包括无机填料的长支链结构聚乙烯,中层包括增容剂的聚乙烯,下层包括淀粉和油脂的聚乙烯。

进一步的,所述高强度高韧性层包括乙烯-醋酸乙稀共聚物、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稀、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腐植酸树脂、间对苯二甲酰间苯二胺、海藻酸钠、纤维素纳米晶、改性松香、纳米纤维素、纳米、超低密度聚乙烯、聚乙二醇、抗氧剂和硅油。

进一步的,所述抗冲击层为乙丙橡胶。

进一步的,所述抗穿刺层的厚度为50μm,所述高强度高韧性层的厚度为30μm,所述抗冲击层的厚度为40μm,所述第一LLDPE层与第二LLDPE层的厚度均为30μ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抗穿刺层、高强度高韧性层和抗冲击层,不仅可以有效的保护异型产品不受自身或外界因素刺穿缠绕膜,而且有效提高了异型产品运输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抗穿刺层;11、下层;12、中层;13、上层;2、第一LLDPE层;3、高强度高韧性层;4、抗冲击层;5、第二LLDPE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异形产品打包用缠绕膜,它包括抗穿刺层1、第一LLDPE层2、高强度高韧性层3、抗冲击层4和第二LLDPE层5,所述抗穿刺层1的上端面设有第一LLDPE 层2,所述第一LLDPE层2的上端面设有高强度高韧性层3,所述高强度高韧性层3的上端面设有抗冲击层4,所述抗冲击层4的上端面上设有第二LLDPE层5。

所述抗穿刺层1从上至下分为上中下三层且由不同成分的树脂组合而成,上层13包括无机填料的长支链结构聚乙烯,中层12包括增容剂的聚乙烯,下层11包括淀粉和油脂的聚乙烯。

所述高强度高韧性层3包括乙烯-醋酸乙稀共聚物、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稀、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腐植酸树脂、间对苯二甲酰间苯二胺、海藻酸钠、纤维素纳米晶、改性松香、纳米纤维素、纳米、超低密度聚乙烯、聚乙二醇、抗氧剂和硅油。

所述抗冲击层4为乙丙橡胶。

所述抗穿刺层1的厚度为50μm,所述高强度高韧性层3的厚度为30μm,所述抗冲击层4的厚度为40μm,所述第一LLDPE层2与第二LLDPE层5的厚度均为30μm。

本实施例的制作方法为:

1)将第一LLDPE层、抗穿刺层料、高强度高韧性层料、抗冲击层料和第二LLDPE层通过挤出机进行挤出;2)挤出物料在共挤模头汇合,物料从共挤模头出来后在静电吸附系统的作用下贴附于冷辊表面,冷却后形成铸片;

3)铸片进入纵向拉伸机进行纵向拉伸;

4)纵向拉伸完后的膜进入拉宽机进行横向拉伸,拉伸完后的膜进入热定型区,热定型后的膜进入冷却区,在膜完全冷却前把膜片的两纵向边切除;

5)经拉宽机出来的膜进入牵引机进行电晕处理。

6)最后将牵引出来的膜与抗穿刺膜通过复合膜生产设备进行复合即可。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抗穿刺层料采用的是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高阻隔抗穿刺可回收食品包装袋中所记载的抗穿刺层料及制作方法,申请号为:201310659578.3,申请日为:2013.12.06。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高强度高韧性层料采用的是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具有高强度高韧性的拉伸缠绕膜材料及其制作方法中所记载的高强度高韧性层料,申请号为:201710887654.4,申请日为:2017.09.27。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复合膜生产设备采用的是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复合膜生产设备,申请号为201711039675.7,申请日为2017.10.31。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