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2838发布日期:2019-04-13 01:29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装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标准集装箱堆码时可以堆放在同等尺寸的标准集装箱的上方,或者可以堆放在比其尺寸小的两台同尺寸的标准集装箱的上方。例如,40尺标准集装箱可以堆放在40尺标准集装箱的上方或者可以堆放在两台20尺标准集装箱拼接后的箱体上方,20尺标准集装箱可以堆放在20尺标准集装箱的上方或者可以堆放在两台10尺标准集装箱拼接后的箱体上等。但是,当用户需求对非标准集装箱进行堆码时,非标准集装箱之间的堆码需要辅助支撑,这样对于上下非标集装箱的角件对齐支撑要求较高。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集装箱,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装箱,其包括角件、角柱和扩展角件。所述角件设置在所述角柱的端部,所述角柱具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设置在靠近所述角件的位置处。所述扩展角件能够在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角柱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角柱,位于所述收纳位置的所述扩展角件收纳在所述凹陷部中,位于所述展开位置的所述扩展角件部分地位于所述凹陷部的外侧,以用于堆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能够便于集装箱之间的堆码,尤其便于与非标准集装箱之间的堆码,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地利用堆码空间资源。

可选地,所述展开位置包括远离所述角件的第一展开位置和靠近所述角件的第二展开位置,所述扩展角件在所述第一展开位置和所述第二展开位置之间沿水平方向可移动。

可选地,所述扩展角件包括扩展角件本体和将所述扩展角件本体连接至所述角柱的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展开位置的所述扩展角件本体连接至所述角件。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固定座、第一转轴、设置在第一转轴上的连杆,所述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凹陷部中,所述第一转轴延伸穿过所述固定座且两端连接至所述角柱,所述连杆相对于所述扩展角件本体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扩展角件本体。

可选地,所述第一转轴包括轴本体和从所述轴本体的外周表面径向向外延伸的凸出部,所述轴本体的中心轴线和所述凸出部的中心轴线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连杆套设在所述凸出部的外侧,使得所述扩展角件能够经由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动而在所述第一展开位置和所述第二展开位置之间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向外延伸超出所述角柱,且所述第一转轴的所述一端上设置有第一把手,所述集装箱还包括侧梁、设置在所述角柱外侧的第一角柱固定座和设置在所述侧梁外侧的侧梁固定座,所述第一角柱固定座和所述侧梁固定座分别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把手,且当所述第一把手固定在所述侧梁固定座时,所述扩展角件位于所述第二展开位置。

可选地,所述扩展角件本体包括连接壁、设置在所述连接壁两侧的侧壁、设置在所述连接壁的靠近所述角柱一端的端壁和从所述端壁向外延伸的延伸部,所述连接部还包括第二转轴,所述延伸部通过所述第二转轴连接至所述连杆。

可选地,所述扩展角件本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端壁上的扭锁和设置在所述侧壁上的扭锁把手固定部,当所述扩展角件位于所述第二展开位置时,所述扭锁连接至所述角件,并且/或者

所述扩展角件本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壁上的通孔。

可选地,所述集装箱还包括连接轴和设置在所述连接轴上的固定钩,所述连接轴贯穿所述凹陷部且两端连接至所述角柱,所述扩展角件本体还包括连接至所述侧壁的固定轴,所述固定钩能够与所述固定轴配合,使得所述扩展角件保持在所述收纳位置。

可选地,所述连接轴的一端向外延伸超出所述角柱,且所述连接轴的所述一端上设置有第二把手,所述集装箱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角柱外侧的第二角柱固定座,所述第二角柱固定座用于固定所述第二把手。

可选地,位于所述第二展开位置的所述扩展角件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超出所述角件的长度为80mm至400mm。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局部结构的主视示意图,其中扩展角件位于收纳位置;

图2为图1中的集装箱的局部结构的左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集装箱的局部结构的主视示意图,其中扩展角件位于(第二)展开位置;

图4为图3中的集装箱的局部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扩展角件的局部结构的一个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扩展角件的局部结构的另一个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进行堆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至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的扩展角件操作步骤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集装箱 110、角柱

111、凹陷部 120、角件

130、扩展角件 131、扩展角件本体

131a、连接壁 131b、端壁

131c、侧壁 131d、延伸部

131e、固定轴 131f、通孔

132、连接部 133、固定座

133a、上固定座 133b、下固定座

134、第一转轴 134a、轴本体

134b、凸出部 135、连杆

136、第一轴套 137、第一把手

138、第二转轴 139a、扭锁

139b、扭锁把手固定部 139c、扭锁把手

139d、扭锁连接部 140、侧梁

151、第一角柱固定座 152、侧梁固定座

153、连接轴 154、固定钩

155、第二轴套 156、第二把手

157、第二角柱固定座 10、下层集装箱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装箱100。集装箱100主要可以包括角件120、角柱110和扩展角件130。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16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100。

角件120可以设置在角柱110的端部。具体地,角件120可以为设置在角柱110的顶端的顶角件或者设置在角柱110的底端的底角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以角件120为设置在角柱110的底部的底角件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角柱110可以设置有凹陷部111。凹陷部111可以设置在角柱110的与集装箱100的端部(端面)平行的外端面,即凹陷部111可以具有朝向集装箱100的长度方向的开口。或者,凹陷部111可以设置在角柱110的与集装箱100的侧部(侧面)平行的外侧面,即凹陷部111可以具有朝向集装箱100的宽度方向的开口。

凹陷部111可以设置在靠近角件120的位置处。也就是说,凹陷部111可以设置在角柱110的顶部或者底部以靠近角件120。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陷部111设置在角柱110的底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角件为设置在角柱顶部的顶角件,凹陷部对应地设置在角件的顶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扩展角件130能够在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相对于角柱110可转动地连接至角柱110。如图1和图2所示,位于收纳位置的扩展角件130收纳在凹陷部111中。例如,角柱110可以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角柱侧壁,两个角柱侧壁间隔开以形成凹陷部110。

如图3和图4所示,位于展开位置的扩展角件130部分地位于凹陷部111的外侧,以用于堆码。可选地,扩展角件130在展开位置处沿水平方向设置,而在扩展角件130在收纳位置处大致沿竖直方向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陷部111设置在角柱110的与集装箱100的端部(端面)平行的外端面处,以用于容纳两个扩展角件130,使得位于展开位置的两个扩展角件130沿集装箱100的长度方向水平向外延伸。这样的设置可便于与具有非标准的长度尺寸的集装箱进行堆码。并且,位于集装箱100的同一端的一对(即,两个)角柱110可以设置有这样的凹陷部110和扩展角件130。或者,位于集装箱100的两端的两对(即,四个)角柱110均设置有凹陷部110和扩展角件130,以使得集装箱100的两端均便于与具有非标准的长度尺寸的集装箱进行堆码。

对应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当凹陷部111设置在角柱110的与集装箱100的侧部(侧面)平行的外侧面处时,位于扩展位置的扩展角件130沿集装箱的长度方向延伸超出角柱110。这样的设置可便于与具有非标准的宽度尺寸的集装箱进行堆码。并且,位于集装箱100的同一侧的一对(即,两个)角柱110可以设置有这样的凹陷部110和扩展角件130。或者,位于集装箱100的两侧的两对(即,四个)角柱110均设置有凹陷部110和扩展角件130,以使得集装箱100的两端均便于与具有非标准的宽度尺寸的集装箱进行堆码。

在本实用新型中,位于展开位置的扩展角件130能够连接至角件120。并且位于展开位置的扩展角件130能够与设置在集装箱100下方的下层集装箱的顶角件通过诸如扭锁的连接件连接。

具体地,展开位置包括远离角件120的第一展开位置(如图13和图14)和靠近角件120的第二展开位置(如图15和图16),扩展角件130在第一展开位置和第二展开位置之间沿水平方向可移动。这将在下面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2、图5和图6所示,扩展角件130可以包括扩展角件本体131和将扩展角件本体131连接至角柱110的连接部132,位于第二展开位置的扩展角件本体131能够连接至角件120。

连接部132可以包括固定座133、第一转轴134、设置在第一转轴134上的连杆135。固定座133设置在凹陷部111中。第一转轴134延伸穿过固定座133且两端连接至角柱110。连杆135相对于扩展角件本体131可转动地连接至扩展角件本体131。

具体地,固定座133可以包括两个上固定座133a和一个下固定座133b。下固定座133b可以构造为大致开口向上的U形结构,两个上固定座133a可以分别设置在下固定座133b的两个自由端的上方。上固定座133a和下固定座133b之间可以通过诸如内六角圆柱头螺栓的紧固件连接在一起。第一转轴134垂直于两个上固定座133a。连杆135设置在下固定座133b中,且其一端套设在第一转轴134上,使得第一转轴134的转动能够带动连杆135转动。通过设置上固定座133a和下固定座133b,能够便于安装第一转轴134和连杆135。

第一转轴134可以包括轴本体134a和从轴本体134a的外周表面径向向外延伸的凸出部134b,轴本体134a的中心轴线和凸出部134b的中心轴线平行且间隔设置。也就是说,凸出部134b与轴本体134a偏心设置。连杆135可以套设在凸出部134b的外侧,使得扩展角件130能够经由第一转轴134的转动而在第一展开位置和第二展开位置之间移动。

第一转轴134的一端(例如,图2中的右端)向外延伸超出角柱110,且第一转轴134的该端上设置有第一把手137,使得第一把手137的转动能够带动第一转轴134转动。

如图3所示,集装箱100还可以包括侧梁140、设置在角柱100(具体地指角柱侧壁)外侧的第一角柱固定座151和设置在侧梁140外侧的侧梁固定座152。第一角柱固定座151和侧梁固定座152分别用于固定第一把手137,且当第一把手137固定在侧梁固定座152时,扩展角件130位于第二展开位置。

如图5和图6所示,连接部132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转轴134上的第一轴套136,第一转轴134经由所述第一轴套136连接至所述固定座133。具体地,第一转轴134上可以设置有两个间隔开的第一轴套136,第一轴套136可以套设在第一转轴134的外侧,使得第一转轴134与上固定座133a和下固定座133b不直接接触,以减小第一转轴134与上固定座133a和下固定座133b之间的摩擦。

扩展角件本体131可以包括连接壁131a、设置在连接壁131a两侧的侧壁131c、设置在连接壁131a的靠近角柱110一端的端壁131b和从端壁131b向外延伸的延伸部131d,连接部132还可以包括第二转轴138,延伸部131d通过第二转轴138连接至连杆135,使得扩展角件本体131能够相对于连杆135转动。

扩展角件本体131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端壁131b上的扭锁139a和设置在侧壁131c上的扭锁把手固定部139b,当扩展角件130位于第二展开位置时,扭锁139a能够连接至角件120。具体地,扭锁139a可以包括扭锁把手139c和扭锁连接部139d。扭锁139a贯穿端壁131b,并且扭锁把手139c设置在扩展角件本体131的内侧,扭锁连接部139d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扩展角件本体131的外侧,扭锁连接部139d能够与角件120连接。

如图13和图14所示,当扩展角件位于第一展开位置时,扩展角件本体131的端壁131b与角件120间隔,此时扭锁139a的连接部139d没有与角件120连接,并且第一转轴134的轴本体134a的中心轴线位于凸出部134b的中心轴线的右侧。

如图15和图16所示,当转动第一把手137,使得第一把手137从固定在第一角柱固定座151的位置处转动至固定在侧梁固定座152的位置处,第一把手137的转动带动第一转轴134转动,使得第一转轴134的轴本体134a的中心轴线位于凸出部134b的中心轴线的左侧。第一转轴134带动连杆135转动使得连杆135产生水平位移,进而使得扩展角件130能够产生水平位移,即扩展角件130从远离角件120的第一展开位置移动至靠近角件120的第二展开位置。

当扩展角件130位于第二展开位置时,扩展角件本体131的端壁131b与角件120间隔的距离变小或者扩展角件本体131的端壁131b能够抵靠角件120,此时扭锁139a的连接部139d通过角件120的侧部孔进入到角件120的腔体中,然后可以转动扭锁把手139c,使得扭锁连接部139d在角件120的腔体中大致转动90°,此时扩展角件本体131通过扭锁139a连接至角件120。

返回参照图5和图6,扩展角件本体131还可以包括设置在连接壁131a上的通孔131f。通孔131f可以构造为角件孔,例如可具有常规集装箱角件的底角件的底孔的尺寸(或者顶角件的顶孔的尺寸)。位于第二展开位置时的扩展角件130与位于集装箱100下方的下层集装箱的顶角件的顶孔大致对齐,从而,可经由扭锁连接集装箱100和下层集装箱。

集装箱100还可以包括连接轴153和设置在连接轴153上的固定钩154,连接轴153贯穿凹陷部111且两端连接至角柱110。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轴153可以设置在两个角柱侧壁之间,并沿水平方方向设置,固定钩154可以构造为圆弧形结构,固定钩154的一端连接至连接轴153。

集装箱10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连接轴153的第二轴套155,连接轴153经由第二轴套155连接至角柱110。具体地,连接轴153上可以设置有两个间隔开的第二轴套155,第二轴套155可以套设在连接轴153的外侧,使得连接轴153与角柱110不直接接触,以减小连接轴153与角柱110之间的摩擦。

扩展角件本体131还可以包括连接至侧壁131c的固定轴131e。如图5和图6所示,固定轴131e可以沿平行于连接壁131a的方向延伸,其两端连接至两个侧壁131c,并且固定轴131e可以设置在侧壁131c的远离连接壁131a和端壁131b的位置处。固定钩154能够与固定轴131e配合,使得扩展角件130保持在收纳位置。返回参照图1和图2,具体地,固定钩154能够将固定轴131e限位在其内侧,以防止固定轴131e从固定钩154脱离,从而将扩展角件130保持在收纳位置。

可选地,连接轴153的一端向外延伸超出角柱110,且连接轴153的该端上设置有第二把手156,使得第二把手156的转动能够带动连接轴153转动,进而带动固定钩154转动,使得固定钩154能够与固定轴131e脱离,以将固定轴131e释放。如图3所示,集装箱10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角柱110外侧的第二角柱固定座157,第二角柱固定座157用于固定第二把手156,使得扩展角件130保持在收纳位置。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100可以与堆放在其下方的下层集装箱10进行堆码。扩展角件130位于展开位置时,扩展角件130沿水平方向设置,且能够与下层集装箱10的顶角件11通过角件连接器(未示出)进行连接。图中示例性地示出了,在集装箱100的下部设置有两个下层集装箱10,两个下层集装箱10可以通过角件连接器连接,位于集装箱100一端的扩展角件130可以通过角件连接器与其中一个下层集装箱10的顶角件11连接,位于集装箱100的另一端的角件120可以通过角件连接器与另一个下层集装箱10的顶角件11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100,集装箱100的外形尺寸可以与标准集装箱的外形尺寸相等。具体地,集装箱100的角件120的结构以及间距可以与标准集装箱的角件的结构以及间距相同。由此,集装箱100即可以与标准集装箱进行堆码,同时还可以通扩展角件130与非标准集装箱进行堆码。此外,集装箱100的外形尺寸还可以与标准集装箱的外形尺寸不相等,即集装箱100可以为非标准集装箱。例如,集装箱100的角件120的间距与标准集装箱的底角件的间距不相等。此时,集装箱100可以通过设置在角柱110上的扩展角件130与标准集装箱或者非标准集装箱进行堆码。

如图8所示,可选地,位于第二展开位置的扩展角件130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超出角件120的长度L可以为80mm至400mm。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L的尺寸不限于本实施方式,根据需要L可以小于80mm也可以大于400mm。

下面将结合图9至图16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扩展角件130的操作过程。

如图9所示,第一把手137固定在第一角柱固定座151上,第二把手156固定在第二角柱固定座157上,使得固定钩154将固定轴131e限位在其内侧,以将扩展角件130固定在收纳位置。

如图10所示,将第二角柱固定座157打开,顺时针转动第二把手156,使得第二把手156带动固定钩154转动,以将固定钩154脱离固定轴131e。

如图11所示,固定钩154已转动至固定轴131e的上方,并完全脱离固定轴131e,以将固定轴131e释放。

如图12所示,逆时针转动扩展角件130,使扩展角件130从角柱110的凹陷部111向外转动。

如图13所示,扩展角件130已转动至沿水平方向设置,此时扩展角件130位于第一展开位置。

如图14所示,将第一角柱固定座151和侧梁固定座152打开,顺时针转动第一把手137,第一把手137的转动带动连杆135沿靠近角件120的方向水平移动,进而带动扩展角件本体131沿水平方向移动。

如图15所示,第一把手137已转动至侧梁固定座152处,此时扭锁139a进入到角件120的扭锁139a安装孔中,可以转动扭锁139a,使得扭锁139a将扩展角件130固定至角件120,此时扩展角件130位于第二展开位置。

如图16所示,将第一把手137固定在侧梁固定座152上,此时扩展角件130被固定在第二展开位置。扩展角件130便可以设置在集装箱100下方的下层集装箱的顶角件通过扭锁连接,以进行堆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能够便于集装箱之间的堆码,尤其便于与非标准集装箱之间的堆码,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地利用堆码空间资源。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