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香料上料定量打包压装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8697发布日期:2019-03-30 09:30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香料上料定量打包压装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香料上料定量打包压装生产线。



背景技术:

香料,指称范围不同, 是一种能被嗅觉嗅出香气或味觉尝出香味的物质, 是配制香精的原料。具有令人愉快的芳香气味,能用于调配香精的化合物或混合物。按其来源有天然香料和人造香料,按其用途有日用化学品用香料、食用香料和烟草香料之分。

在颗粒或粉末香料的包装过程中需要先进行称重,然后将称重后的香料采用纸箱进行包装成成品,然而现有技术中都是通过人工来进行称重和包装作业的,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包装效率低,有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香料上料定量打包压装生产线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香料上料定量打包压装生产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香料上料定量打包压装生产线,包括第一传输机、上料装置、称重装置和压装装置,第一传输机的一端设有上料装置及称重装置,另一端设有压装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输送绞龙、提升机、储料仓和第一旋转给料阀;所述称重装置包括带裙边的称重仓、称重支架、称重模块和第二旋转给料阀;

输送绞龙的进口端设有进料仓,输送绞龙的出口端与提升机的进料口连接,所述提升机的上端出口处与储料仓的入口连通;第一传输机传输入口端设有储料仓安装支架和称重支架,储料仓通过储料仓安装支架安装在第一传输机传输带的上方,称重支架的中间设有与称重仓身部匹配的让位槽,称重仓通过裙边架设在称重支架两侧的称重模块上,储料仓的出口管道经第一旋转给料阀与称重仓连通,称重仓的出口管道上设有第二旋转给料阀。

进一步,压装装置包括油压机和油压机压头,油压机的四周分别通过导柱上下滑动安装第一传输机的正上方。

进一步,所述油压机压头的外侧设有定位挡板。

进一步,还包括第二传输机,第二传输机与第一传输机垂直设置,第二传输机的传输出口端与第一传输机的传输入口端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自动开箱装置,自动开箱装置设置在第二传输机的传输出入口端。

进一步,自动开箱装置包括纸箱放置台、气缸、吸盘固定板和吸盘,纸箱放置台安装在第二传输机的一侧,气缸通过气缸支架安装在第二传输机的另一侧,气缸的输出轴与吸盘固定板的外侧面连接,吸盘固定板的内侧面上均布有若干个吸盘v,纸箱放置台与吸盘相对设置。

进一步,各吸盘的吸气口分别通过气管与气体发生器连接。

进一步,所述吸盘固定板内置有对应连通各吸盘吸气口的气道,吸盘固定板的外侧面中间设有总吸气通道,各气道分别与总吸气通道连通,总吸气通道的吸气入口处密封安装有气管快速接口,各吸盘的吸气口分别通过总吸气通道汇总后经气管快速接口与气体发生器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第三传输机和侧推料机构,第三传输机与第一传输机垂直设置,第三传输机设置在第一传输机的传输出口端,侧推料机构包括推料气缸、推料气缸安装支架和推料板,推料气缸通过推料气缸安装支架安装在第一传输机的传输出口端的后侧,推料气缸的输出轴与推料板连接将压装后的包装箱推向第三传输机。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第一传输机传输中间段的导向装置,导向装置包括前导向条和后导向条,前导向条和后导向条分别通过安装支架安装在第一传输机的前后方向上,前导向条和后导向条的导向前端开口呈外八字的弧形开口。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安全,可控性强,通过设置自动开箱装置、上料装置、称重装置及压装装置,可实现一次完成开箱、上料、定量称重及压装包装,大大的提高了包装效率,提升了包装的品质,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1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2中自动开箱装置不含纸箱放置台部分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2中气道的分布图。

图中:第一传输机1, 上料装置2, 称重装置3, 压装装置4, 导向装置5,第二传输机6, 第三传输机7, 自动开箱装置8, 输送绞龙21, 提升机22, 储料仓23, 震动块24, 储料仓安装支架25,称重仓31,称重支架32,称重模块33,第二旋转给料阀34,油压机41,导柱42,油压机压头43,定位挡板44,前导向条51,后导向条52,纸箱放置台81,气缸82,吸盘固定板83,吸盘84,总吸气通道830,气道831,气管快速接口832,推料气缸91, 推料气缸安装支架92, 推料板93, 进料仓210,裙边3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参见图1和图2,一种香料上料定量打包压装生产线,包括第一传输机1、上料装置2、称重装置3和压装装置4,第一传输机的一端设有上料装置2及称重装置3,另一端设有压装装置4;所述上料装置包括输送绞龙21、提升机22、储料仓23和第一旋转给料阀26;所述称重装置3包括带裙边310的称重仓31、称重支架32、称重模块33和第二旋转给料阀34;

输送绞龙的进口端设有进料仓210,输送绞龙21的出口端与提升机22的进料口连接,所述提升机22的上端出口处与储料仓23的入口连通;第一传输机1传输入口端设有储料仓安装支架25和称重支架32,储料仓23通过储料仓安装支架25安装在第一传输机1传输带的上方,称重支架32的中间设有与称重仓31身部匹配的让位槽,称重仓31通过裙边310架设在称重支架32两侧的称重模块33上,储料仓23的出口管道经第一旋转给料阀26与称重仓31连通,称重仓31的出口管道上设有第二旋转给料阀34。

进一步,压装装置4包括油压机41和油压机压头43,油压机41的四周分别通过导柱42上下滑动安装第一传输机1的正上方。

进一步,所述油压机压头43的外侧设有定位挡板44。

进一步,还包括第二传输机6,第二传输机6与第一传输机垂直设置,第二传输机6的传输出口端与第一传输机的传输入口端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自动开箱装置8,自动开箱装置设置在第二传输机6的传输出入口端。

进一步,自动开箱装置8包括纸箱放置台81、气缸82、吸盘固定板83和吸盘84,纸箱放置台安装在第二传输机6的一侧,气缸82通过气缸支架85安装在第二传输机6的另一侧,气缸82的输出轴与吸盘固定板83的外侧面连接,吸盘固定板83的内侧面上均布有若干个吸盘84,纸箱放置台81与吸盘84相对设置。

进一步,各吸盘84的吸气口分别通过气管与气体发生器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第三传输机7和侧推料机构,第三传输机7与第一传输机垂直设置,第三传输机7设置在第一传输机的传输出口端,侧推料机构包括推料气缸91、推料气缸安装支架92和推料板93,推料气缸91通过推料气缸安装支架92安装在第一传输机的传输出口端的后侧,推料气缸91的输出轴与推料板93连接将压装后的包装箱推向第三传输机7。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第一传输机1传输中间段的导向装置5,导向装置5包括前导向条51和后导向条52,前导向条51和后导向条52分别通过安装支架安装在第一传输机1的前后方向上,前导向条51和后导向条52的导向前端开口呈外八字的弧形开口。该导向装置5可以有效防止纸箱跑偏,提高了后续加工的连续性。

储料仓23的身部一侧还安装有震动块24,通过设置震动块24有利于下料顺畅,防止储了料仓23内部结团造成堵塞。

实施例2:参见图3—图5,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所述吸盘固定板83内置有对应连通各吸盘84吸气口的气道831,吸盘固定板83的外侧面中间设有总吸气通道830,各气道831分别与总吸气通道830连通,总吸气通道830的吸气入口处密封安装有气管快速接口832,各吸盘84的吸气口分别通过总吸气通道830汇总后经气管快速接口832与气体发生器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可以有效减少气管的使用量,避免单根气管出现松动漏气导致吸力不足,而无法保证箱体的展开工作。

开箱过程:

先将未展开的纸箱侧向堆叠并放置在纸箱放置台81上,启动气缸82,气缸82带动吸盘固定板83向未展开的纸箱一侧移动,当吸盘84接触到未展开的纸箱时,在气体发生器的作用下,吸盘84产生吸力将未展开的纸箱吸住,气缸82回位过程中,吸盘84带动纸箱展开并移动一段距离,随后气体发生器停止吸气,展开后的纸箱正好掉落在第二传输机6的传输带上,随传输带进入第一传输机。

上料及称重过程:

将物料投放入输送绞龙21的进料仓210内,在输送绞龙21及提升机22的作用下物料被送至储料仓23中,开启第一旋转给料阀26物料进入称重仓31中,两侧的称重模块33对进入称重仓31内的物料进行称量,当称量达到预设定重量时,第一旋转给料阀26关闭,纸箱进入第一传输机后停留一段时间(停留应确保称重仓31内的物料可以全部放空,开启第二旋转给料阀34,称重后的物料由称重仓31进入纸箱内,然后第二旋转给料阀34关闭,第一传输机工作将称重打包好的纸箱送至下一压装工序。

压装过程:

称重打包好的纸箱在前导向条51和后导向条52的作用下随第一传输机的传输带进行定位传输,当纸箱接触到定位挡板44时,油压机41带动油压机压头43下行从而将纸箱内的物料压实,物料压实后油压机41回位,开启推料气缸91,推料气缸91带动推料板93将压装好的纸箱送至第三传输机7,在随后的工序中完成封口包装即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