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纸门锁定机构及用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83746发布日期:2019-04-13 00:01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进纸门锁定机构及用印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办公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进纸门锁定机构及用印机。



背景技术: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传统的印章管理办法是专门指派管理人员负责印章的使用和保障,这种印章管理办法不仅工作效率和运营成本较高,而且很难杜绝在日常印章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违反印章管理规定、违背正常意志的行为发生,而这样的情况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公司或单位的重大损失。为解决上述问题,能够自动进行盖章的用印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传统的用印机通常具有进纸门,用于装载待盖章纸张,并将其送入用印机内的指定位置进行盖章,以及将完成盖章的纸张送出用印机。

然而,传统用印机的进纸门在实际应用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问题,即:

虽然在传统用印机中通常设置有定位件,用以将进纸门限定在用印机内的指定位置,但是,由于该定位件仅起到限位作用,而无法锁定进纸门,这往往会因诸如碰撞、振动等原因导致进纸门偏移指定位置,从而造成盖在纸张上的印章位置不准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进纸门锁定机构及用印机,不仅可以使进纸门自动自用印机内弹出,而且还可以起到定位和锁定的双重作用,从而保证锁定后的进纸门不会因诸如碰撞、振动等原因发生偏移、印章位置不准确等的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提供一种进纸门锁定机构,其安装在用印机内的底板上,包括锁紧模块和弹出组件,其中,

所述锁紧模块包括锁紧组件和推力机构,其中,所述锁紧组件可旋转的设置在所述用印机内的底板上,且在旋转至第一角度时锁定进纸门,在旋转至第二角度时解除对所述进纸门的锁定;所述推力机构用于在所述锁紧组件旋转至所述第一角度时将所述锁紧组件锁定在所述第一角度;还用于驱动所述锁紧组件旋转至所述第二角度;

所述弹出组件可伸缩的设置在所述用印机内的底板上,用于在所述锁紧组件旋转至所述第二角度时,向所述进纸门施加朝向移出所述用印机的方向的力。

可选的,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锁紧件、传动件和弹性件,其中,

所述锁紧件可旋转的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所述锁紧件在旋转至所述第一角度时锁定所述进纸门,在旋转至所述第二角度时解除对所述进纸门的锁定;

所述传动件可旋转的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在旋转至第三角度时将所述锁紧件锁定在所述第一角度,在旋转至第四角度时解除对所述锁紧件的锁定,并且所述传动件通过所述弹性件与所述锁紧件弹性连接,以能够保持相互紧靠;

所述推力机构用于在所述传动件旋转至所述第三角度时将所述传动件锁定在所述第三角度;还用于驱动所述传动件自所述第三角度旋转至所述第四角度。

可选的,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的固定板,所述锁紧件、传动件和推力机构集成在所述固定板上。

可选的,所述传动件包括呈直角的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其中,所述第一悬臂的自由端可旋转的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悬臂在旋转至所述第三角度时由所述推力机构锁定。

可选的,所述锁紧件为凸轮,所述凸轮位于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之间,且紧靠所述第一悬臂,并且在所述凸轮与所述第一悬臂相互紧靠的两个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凸部和凹部,在所述第一悬臂旋转至所述第三角度时,所述凸部和凹部相互配合,以锁定所述凸轮;在所述第一悬臂旋转至所述第四角度时,所述凸部和凹部相互分离,以解除对所述凸轮的锁定。

可选的,在所述凸轮的圆周壁上设置有限位凹槽,且在所述进纸门上设置有挡销,在所述凸轮旋转至所述第二角度时,所述挡销能够随所述进纸门移入所述用印机的过程中移入所述限位凹槽中,并通过与所述限位凹槽相配合来带动所述凸轮自所述第二角度旋转至所述第一角度。

可选的,所述进纸门锁定机构还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在所述传动件到达所述第三角度的同时,发送表示所述进纸门被锁定的电信号。

可选的,所述推力机构包括支架和电磁推杆,其中

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所述电磁推杆可伸缩的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且所述电磁推杆的轴线与所述进纸门的移动方向相互平行;并且,在所述电磁推杆的第一端设置有阻挡部,且在所述电磁推杆上套设有第一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压缩弹簧位于所述阻挡部与所述支架之间;

所述电磁推杆用于在通电时克服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的弹力朝向所述进纸门移入所述用印机的方向移动,并通过撞击所述锁紧组件来驱动所述锁紧组件旋转至所述第二角度;所述电磁推杆在断电时在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返回初始位置。

可选的,所述弹出组件包括弹出销和第二压缩弹簧,其中,

所述弹出销设置在所述用印机内的底板上,且所述弹出销的轴线与所述进纸门的移动方向相互平行;

所述第二压缩弹簧用于在所述锁紧组件旋转至所述第二角度时,向所述进纸门施加朝向移出所述用印机的方向的弹力,以使所述进纸门移出所述用印机。

作为另一个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印机,其包括向其内装载待盖章纸张的进纸门,以及用于将所述进纸门锁定在所述用印机内或者自所述用印机内弹出的进纸门锁定机构,所述进纸门锁定机构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进纸门锁定机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纸门锁定机构,仅借助简单的机械机构就可以实现使进纸门锁定在用印机内的指定位置,即,可以起到定位和锁定的双重作用,从而保证锁定后的进纸门不会因诸如碰撞、振动等原因发生偏移、印章位置不准确等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纸门锁定机构还可以使进纸门自动自用印机内弹出,从而给使用带来了方便。此外,锁紧模块与弹出组件单独设置,可以使锁紧模块的结构更紧凑,减少锁紧模块的体积,便于安装和维护。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印机,其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进纸门锁定机构,不仅可以使进纸门自动自用印机内弹出,而且还可以起到定位和锁定的双重作用,从而保证锁定后的进纸门不会因诸如碰撞、振动等原因发生偏移、印章位置不准确等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纸门锁定机构的锁紧模块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纸门锁定机构的锁紧模块在锁紧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纸门锁定机构的锁紧模块在解锁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纸门锁定机构的弹出组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纸门锁定机构及用印机进行详细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纸门锁定机构,用印机内的底板设置在用印机的机体内,用以承载进纸门等部件;在本实施例中,进纸门锁定机构安装在底板上,且位于紧靠进纸门内端面(即,位于用印机的机体内部的一端)的位置处,用以将进纸门锁定在用印机内的指定位置,或者自动自用印机内弹出进纸门(即,使进纸门相对于用印机的外表面水平伸出一部分)。

进纸门锁定机构包括锁紧模块1和弹出组件2,其中,锁紧模块1包括锁紧组件和推力机构16,其中,该锁紧组件可旋转的设置在用印机内的底板上,且在旋转至第一角度时锁定进纸门,在旋转至第二角度时解除对进纸门的锁定;推力机构16用于在锁紧组件旋转至第一角度时将锁紧组件锁定在第一角度;还用于驱动锁紧组件旋转至第二角度;弹出组件2可伸缩的设置在用印机内的底板上,用于在锁紧组件旋转至第二角度时,向进纸门施加朝向移出用印机的方向的力。

当进纸门移入用印机内的指定位置的同时,锁紧组件旋转至第一角度,以将进纸门锁定在该指定位置。在需要打开进纸门时,推力机构16驱动锁紧组件旋转至第二角度,以解除对进纸门的锁定,同时弹出组件2向进纸门施加朝向移出用印机的方向的力,以将进纸门推出用印机。

由此,借助简单的机械机构就可以实现使进纸门锁定在用印机内的指定位置,即,可以起到定位和锁定的双重作用,从而保证锁定后的进纸门不会因诸如碰撞、振动等原因发生偏移、印章位置不准确等的问题。同时,本实施例提供的进纸门锁定机构还可以使进纸门自动自用印机内弹出,从而给使用带来了方便。此外,锁紧模块与弹出组件2单独设置,可以使锁紧模块的结构更紧凑,减少锁紧模块的体积,便于安装和维护。

下面对锁紧模块1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具体地,锁紧组件包括锁紧件11、传动件12和弹性件13,其中,锁紧件11可旋转的设置在底板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转轴14竖直设置在底板上,锁紧件11套设在第一旋转轴14上,且能够围绕第一旋转轴14旋转。并且,锁紧件11在旋转至第一角度(图2中锁紧件11的角度)时锁定进纸门,在旋转至第二角度(图3中锁紧件11的角度)时解除对进纸门的锁定。

具体地,锁紧件11为凸轮,且在该凸轮的圆周壁上设置有限位凹槽111,并且,如图1所示,在进纸门上设置有挡销3。如图3所示,在凸轮旋转至第二角度时,限位凹槽111的开口朝向挡销3。在进纸门移入用印机的过程中,挡销3能够移入限位凹槽111中,并通过与限位凹槽111相配合来带动凸轮自第二角度旋转至第一角度(旋转方向由图2中的箭头E所示)。如图2所示,在凸轮旋转至第一角度时,限位凹槽111的开口方向与进纸门的移动方向相互垂直,从而能够将挡销3限定在限位凹槽111中,使之无法移出,进而实现了对进纸门的锁定。

在本实施例中,传动件12可旋转的设置在底板上。传动件12在旋转至第三角度(图2中传动件12的角度)时,将锁紧件11锁定在第一角度。传动件12在旋转至第四角度(图3中传动件12的角度)时,解除对锁紧件11的锁定。并且,传动件12通过弹性件13与锁紧件11弹性连接,以能够保持相互紧靠。可选的,弹性件13为拉伸弹簧。

在本实施例中,传动件12包括呈直角的第一悬臂121和第二悬臂122,其中,第一悬臂122的自由端可旋转的设置在底板上,具体地,第二旋转轴15竖直设置在底板上,第一悬臂121套设在第二旋转轴15上,且能够围绕第二旋转轴15旋转。第二悬臂122在旋转至第三角度(图2中第二悬臂122的角度)时由推力机构16锁定。

可选的,凸轮位于第一悬臂121和第二悬臂122之间,且紧靠第一悬臂121,这样,可以使锁紧模块的结构更紧凑,节省占用空间。

并且,在凸轮与第一悬臂121相互紧靠的两个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凸部11a和凹部121a,在第一悬臂121旋转至第三角度(图2中第一悬臂121的角度)时,凸部11a和凹部121a相互配合,以锁定凸轮。在第一悬臂旋转至第四角度(图3中第一悬臂121的角度)时,凸部11a和凹部121a相互分离,以解除对凸轮的锁定。

推力机构16用于在传动件12旋转至第三角度时将传动件12锁定在第三角度;还用于驱动传动件12自第三角度旋转至第四角度。

在进纸门移入用印机内的指定位置(移动方向由图2中的箭头D所示)的过程中,如图3所示,凸轮位于第二角度,限位凹槽111的开口朝向挡销3,以使挡销3能够移入限位凹槽111中,同时挡销3通过与限位凹槽111相配合来带动凸轮自第二角度旋转至第一角度(旋转方向由图2中的箭头E所示),在凸轮旋转至第一角度时,限位凹槽111的开口方向与进纸门的移动方向相互垂直,从而能够将挡销3限定在限位凹槽111中,使之无法移出,进而实现了对进纸门的锁定。第一悬臂121在弹性件13的作用下,自第四角度旋转至第三角度(旋转方向由图2中的箭头F所示),在第一悬臂121旋转至第三角度时,凹部121a与凸部11a相互配合,以阻挡凸轮旋转,从而实现对凸轮的锁定。如图2所示,当第一悬臂121位于第三角度时,推力机构16锁定第二悬臂122。

在需要打开进纸门时,如图3所示,推力机构16驱动第二悬臂122自第三角度旋转至第四角度(旋转方向由图3中的箭头C所示),当第二悬臂122旋转至第四角度时,凹部121a与凸部11a相分离,以解除对凸轮的锁定,使之能够自第一角度旋转至第二角度(旋转方向由图3中的箭头B所示),当凸轮旋转至第二角度时,挡销3能够移出限位凹槽111(移动方向由图3中的箭头A所示),从而解除对进纸门的锁定。同时,弹出组件2向进纸门施加朝向移出用印机的方向的力,以将进纸门推出用印机。

在本实施例中,推力机构16包括支架161和电磁推杆162,其中,支架161固定在底板上;电磁推杆162可伸缩的设置在支架161上,且电磁推杆162的轴线与进纸门的移动方向相互平行;并且,在电磁推杆162的第一端设置有阻挡部163,且在电磁推杆162上套设有第一压缩弹簧164,该第一压缩弹簧164位于阻挡部163与支架161之间;电磁推杆162用于在通电时克服第一压缩弹簧164的弹力朝向进纸门移入用印机的方向移动,并通过撞击第二悬臂122来驱动第二悬臂122自第三角度旋转至第四角度;电磁推杆162在断电时在第一压缩弹簧164的弹力作用下返回初始位置。

可选的,进纸门锁定机构还包括安装在底板上的固定板,锁紧件11、传动件12和推力机构16集成在固定板上,以便于安装和维护。

可选的,进纸门锁定机构还包括检测装置17,该检测装置17用于在传动件12到达第三角度的同时,发送表示进纸门被锁定的电信号。用印机内的控制系统只有在接收到由检测装置17发送而来的该电信号时,才控制相应的单元进行后续的盖章工作,从而可以保证用印机在进行盖章工作时,进纸门处于被锁定的状态。可选的,检测装置17为对射式光电传感器。

请参阅图4,弹出组件2包括弹出销21和第二压缩弹簧22,其中,弹出销21通过安装件23设置在用印机内的底板上,且弹出销21的轴线与进纸门的移动方向相互平行;第二压缩弹簧22用于在锁紧组件旋转至第二角度时,向进纸门施加朝向移出用印机的方向(图4中示出的箭头方向A)的弹力,以使进纸门移出用印机。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压缩弹簧22设置在弹出销21与进纸门相对的端部,当进纸门移入用印机内的指定位置时,第二压缩弹簧22处于被压缩状态;当锁紧模块1解除对进纸门的锁定时,第二压缩弹簧22向进纸门施加朝向移出用印机的方向的弹力,以使进纸门移出用印机。

由于锁紧模块1与弹出组件2单独设置,可以使锁紧模块1的结构更紧凑,减少锁紧模块1的体积,便于安装和维护。

作为另一个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印机,其包括向其内装载待盖章纸张的进纸门,以及用于将进纸门锁定在用印机内或者自用印机内弹出的进纸门锁定机构,该进纸门锁定机构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进纸门锁定机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印机,其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进纸门锁定机构,不仅可以使进纸门自动自用印机内弹出,而且还可以起到定位和锁定的双重作用,从而保证锁定后的进纸门不会因诸如碰撞、振动等原因发生偏移、印章位置不准确等的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