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擦驱动轮脱离轨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6643发布日期:2019-05-03 20:03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摩擦驱动轮脱离轨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自动化生产线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摩擦驱动轮脱离轨道装置。



背景技术:

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很多设备需要通过电机驱动摩擦驱动轮在轨道上运行带动设备整体前后运行。而这些设备在生产过程及维修等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需要手动推动设备前进后退的情况,由于摩擦驱动轮贴合在轨道上,导致手动推动随行机构较为吃力,为解决此类问题,现有的技术方案是通常增设电磁离合器来使驱动电机跟轨道行走部分脱离,这种方案结构复杂,造价昂贵,维护成本高,不利于在工厂内大量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摩擦驱动轮脱离轨道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便于现场人员改造的摩擦轮与轨道的分离。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种摩擦驱动轮脱离轨道装置,包括轨道、摩擦驱动轮和电动机,还包括气缸和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的上端固定所述电动机,所述电机支架的下端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在随行机构上,所述气缸设置在所述随行机构上,所述气缸的伸缩端与所述电机支架的中间段以可相对滑动的方式连接配合;所述气缸由气动控制系统控制。

进一步,所述电机支架的主体部分是对称设置地两块连接板,两块连接板的下端通过转动轴与所述随行机构转动连接,两块连接板的上端通过立板连接,所述电动机固定在该立板上,两块连接板的中间段设置有连接部以与所述气缸的伸缩端以可相对滑动的方式连接配合。

进一步,所述气缸的伸缩端端部焊接有一连接板,所述电机支架中间段的连接部是一段滑槽结构,所述滑槽结构的两端设置有限位挡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滑槽结构配合工作。

进一步,所述气动控制系统包括气动控制阀。

进一步,还包括电动机抱闸。

进一步,所述轨道设置在厂房顶钢结构上。

实际生产过程中,电动机运行,摩擦驱动轮与轨道配合,驱动随行机构带动设备运行至工位;需要员工进行精密操作时,员工先操作气缸的气源通断按钮,控制气缸伸出,以此控制摩擦驱动轮与轨道脱离,此时随行机构处于“空档”状态,利于员工手动推动进行精密调整随行机构的停放位置;当员工精密操作完成后,员工操作气缸的气源通断按钮,控制气缸收缩,使摩擦驱动轮与轨道接合,再通过电动机运行,使随行机构运行至起始位或者下一工位。

该摩擦驱动轮脱离轨道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气动阀控制一个气缸升降带动一套旋转机构使摩擦驱动轮和轨道接触或者脱离,结构简单,维修便捷,便于操作,成本低,可以有效使摩擦驱动轮脱离运行轨道,减少维修工作量,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摩擦驱动轮脱离轨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摩擦驱动轮脱离轨道装置的主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摩擦驱动轮脱离轨道装置的俯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摩擦驱动轮脱离轨道装置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轨道;2—摩擦驱动轮;3—电动机;4—电动机抱闸;5—气缸;6—电机支架;61—转动轴;7—随行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至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摩擦驱动轮脱离轨道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施方式中摩擦驱动轮脱离轨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中摩擦驱动轮脱离轨道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本施方式中摩擦驱动轮脱离轨道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本实施方式中摩擦驱动轮脱离轨道装置的左视图。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摩擦驱动轮脱离轨道装置,包括轨道1、摩擦驱动轮2、电动机3、气缸5和电机支架6,电机支架6的上端固定电动机3,电机支架6的下端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在随行机构7上,气缸5设置在随行机构7上,且气缸5的伸缩端与电机支架6的中间段以可相对滑动的方式连接配合;气缸5由气动控制系统控制。本实施例中,电机支架6、气缸5和随行机构7组成摇杆滑块机构。电动机3为摩擦驱动轮2的提供动力源。随行机构7置于地面用于负载相关生产所需设备等。

优选地,电机支架6的主体部分是对称设置地两块连接板,两块连接板的下端通过转动轴61与随行机构7转动连接,两块连接板的上端通过立板连接,电动机3固定在该立板上,两块连接板的中间段设置有连接部以与气缸5的伸缩端以可相对滑动的方式连接配合。

优选地,气缸5的伸缩端端部焊接有一连接板,电机支架6中间段的连接部是一段滑槽结构,所述滑槽结构的两端设置有限位挡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滑槽结构配合工作。

当摩擦驱动轮2需要与轨道1接触时,气缸5的活塞杆伸出,气缸活塞杆上的连接板顶起电机支架6,使得摩擦驱动轮2与轨道1接触。

当摩擦驱动轮2需要与轨道1脱离时,通过摩擦驱动轮2的自重将气缸5的活塞杆压回到初始位置,使得摩擦驱动轮2与轨道1脱离。

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动控制系统包括气动控制阀。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电动机抱闸4。电动机抱闸4用于生产过程中抵消电动机3的惯性驱动。

本实施例中,轨道1设置在厂房顶钢结构上。

实际生产过程中,电动机3运行,摩擦驱动轮2与轨道1配合,驱动随行机构7带动设备运行至工位;需要员工进行精密操作时,员工先操作气缸5气源通断按钮,控制气缸5动作,以此控制摩擦驱动轮2与轨道1脱离,此时随行机构7处于“空档”状态,利于员工手动推动进行精密调整随行机构7的停放位置;当员工精密操作完成后,员工操作气缸5气源通断按钮,控制气缸5动作,使摩擦驱动轮2与轨道1接合,再通过电动机3运行,使随行机构7运行至起始位或者下一工位。

本实用新型增加了一套支路气动控制系统,一个气缸及辅助设施,就可以达到利于生产及维护目的。并且成本低廉,便于操作及维修,可以通过手动控制随时连接或者脱离轨道。

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气缸的通断气控制摩擦驱动轮与轨道脱离,采用一个气动阀控制一个气缸升降带动一套旋转机构使摩擦驱动轮和轨道接触或者脱离,结构简单,维修便捷,成本低,可以有效使摩擦驱动轮脱离运行轨道,减少维修工作量,降低成本。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