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封盖及胶水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22220发布日期:2019-09-20 22:10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封盖及胶水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胶水盛装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封盖及胶水瓶。



背景技术:

传统胶水的密封盖多采用单层结构,即采用一个外盖实现对胶水瓶的密封,这种方式容易产生凝胶使得胶水在外盖处锁死,影响胶水的使用。

因此,上述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封盖及胶水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封盖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封盖锁死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本技术方案为:

一种封盖,包括外盖和内盖,所述外盖内腔由下至上形成相互贯穿的且呈阶梯式同轴布置的第一外盖圆柱通孔、第二外盖圆柱通孔和第三外盖圆柱通孔;

所述内盖包括由下至上具有同轴设置的第一圆柱凸起部、第二圆柱凸起部和顶针,所述第一圆柱凸起部内部形成第一内盖圆柱通孔,所述第二圆柱凸起部内部形成与所述第一内盖圆柱通孔相贯穿的第二内盖圆柱通孔;

其中,所述第一圆柱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外盖圆柱通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圆柱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外盖圆柱通孔密封配合,所述顶针与所述第三外盖圆柱通孔密封配合,第二圆柱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外盖圆柱通孔密封配合的长度大于所述顶针与所述第三外盖圆柱通孔密封配合的长度;所述第一圆柱凸起部与第一外盖圆柱通孔相对旋转时,所述顶针和第二圆柱凸起部能够分别在第三外盖圆柱通孔和第二外盖圆柱通孔内滑行;

当该第一圆柱凸起部与第一外盖圆柱通孔沿打开方向旋转至顶针脱离所述第三外盖圆柱通孔时,所述第二内盖圆柱通孔与第三外盖圆柱通孔连通且此时所述第二圆柱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外盖圆柱通孔仍然密封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顶针通过支撑条连接至第二内盖圆柱通孔的内侧或上端边缘。

进一步的,所述顶针连接连接三根均匀分布的支撑条。

进一步的,还具有由第一内盖圆柱通孔上端部向下延伸形成的用于与瓶口内侧密封配合的第四圆柱凸起部,该第四圆柱凸起部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内盖圆柱通孔和第二内盖圆柱通孔的第四内盖圆柱通孔,该第四圆柱凸起部与第一内盖圆柱通孔同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圆柱凸起部的下部分延伸至所述第四圆柱凸起部内,该第二圆柱凸起部的下部分与第四圆柱凸起部同轴设置且与该第四圆柱凸起部之间形成上端敞开,下端封闭的环形槽,该环形槽内设置沿径向设置的限位片;

在所述第二外盖圆柱通孔的下端边缘具有沿轴向指向第一外盖圆柱通孔方向设置的挡片,该挡片位于所述环形槽内,用于与所述限位片配合限定外盖的旋转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挡片为外径与第二外盖圆柱通孔的弧形挡片。

进一步的,按照螺旋拧紧方向,当限位片刚好位于所述挡片后侧端面时所述第一外盖圆柱通孔内螺纹的始端位于所述第一圆柱凸起部的外螺纹始端的前侧或刚好正对。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圆柱凸起部下部分的下端部与所述第四圆柱凸起部的下端部连接在一起。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胶水瓶,包括瓶体,所述瓶体的开口处连接上述任一所述的一种封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封盖,包括外盖和内盖,外盖包括呈阶梯式同轴布置的第一外盖圆柱通孔、第二外盖圆柱通孔和第三外盖圆柱通孔;内盖包括由下至上具有同轴设置的第一圆柱凸起部、第二圆柱凸起部和顶针,所述第一圆柱凸起部内部形成第一内盖圆柱通孔,所述第二圆柱凸起部内部形成与所述第一内盖圆柱通孔相贯穿的第二内盖圆柱通孔;所述第一圆柱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外盖圆柱通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圆柱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外盖圆柱通孔密封配合,所述顶针与所述第三外盖圆柱通孔密封配合;当旋转外盖时,顶针能够脱离所述第三外盖圆柱通孔使得第二内盖圆柱通孔与第三外盖圆柱通孔连通以便胶水流出,且此时所述第二圆柱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外盖圆柱通孔密封配合。该技术采用外盖和内盖旋转的方式使得胶水在第二外盖圆柱通孔、第三外盖圆柱通孔和第二内盖圆柱通孔内流动,而不会使得封盖处发生凝胶锁死封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封盖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密封状态);

图4为一种封盖的结构示意图之二(打开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1至附图4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应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封盖,包括外盖1和内盖2,所述外盖1是将内盖2收纳在内部,且应当理解,外盖1和内盖2同轴设置,可发生相对旋转。

详细的,所述外盖1内腔由下至上形成相互贯穿的且呈阶梯式同轴布置的第一外盖圆柱通孔11、第二外盖圆柱通孔12和第三外盖圆柱通孔13;所述内盖2包括由下至上具有同轴设置的第一圆柱凸起部21、第二圆柱凸起部22和顶针23,所述第一圆柱凸起部21内部形成第一内盖圆柱通孔211,所述第二圆柱凸起部22内部形成与所述第一内盖圆柱通孔211相贯穿的第二内盖圆柱通孔221;其中,所述第一圆柱凸起部21与所述第一外盖圆柱通孔11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圆柱凸起部22与所述第二外盖圆柱通孔12密封配合,所述顶针23与所述第三外盖圆柱通孔13密封配合,第二圆柱凸起部22与所述第二外盖圆柱通孔12密封配合的长度大于所述顶针23与所述第三外盖圆柱通孔13密封配合的长度;所述第一圆柱凸起部21与第一外盖圆柱通孔11相对旋转时,所述顶针23和第二圆柱凸起部22能够分别在第三外盖圆柱通孔13和第二外盖圆柱通孔12内滑行;当该第一圆柱凸起部21与第一外盖圆柱通孔11沿打开方向旋转至顶针23脱离所述第三外盖圆柱通孔13时,所述第二内盖圆柱通孔221与第三外盖圆柱通孔13连通且此时所述第二圆柱凸起部22与所述第二外盖圆柱通孔12仍然密封配合。

本实施例中,外盖1和内盖2的连接是通过第一圆柱凸起部21与第一外盖圆柱通孔11的螺纹连接实现的。当第一圆柱凸起部21和第一外盖圆柱通孔11旋转的时候,所述第二圆柱凸起部22可沿着第二外盖圆柱通孔12滑行,所述顶针23沿着所述第三外盖圆柱通孔13滑行,当第一圆柱凸起部21沿着第二外盖圆柱通孔12向下旋转一定距离后,所述顶针23脱离了所述第三外盖圆柱通孔13,此时第二圆柱凸起部22仍然与所述第二外盖圆柱通孔12密封配合此时所述第二内盖圆柱通孔221连通了所述第三外盖圆柱通孔13,由瓶子内的胶水沿着第二内盖圆柱通孔221和第三外盖圆柱通孔13向外流出。该技术中,在使用时由于胶水始终在第二内盖圆柱通孔221内,且内盖2与瓶体固定,外盖1相对内盖2旋转,使得顶针23与第三外盖圆柱通孔13在密封和连通之间变换,以满足胶水的倒出。

参见图3和图4,该图3为外盖1和内盖2密封配合的而示意图,即顶针23与第三外盖圆柱通孔13密封时的示意图;图4为外盖1和内盖2旋转至顶针23与第三外盖圆柱通孔13连通时的示意图,在图3状态下,实现密封,胶水不能倒出,图4状态下,实现第三外盖圆柱通孔13和第二内盖圆柱通孔221连通,实现胶水倒出。

详细的,所述顶针23通过支撑条24连接至第二内盖圆柱通孔221的内侧或上端边缘;详细的,所述顶针23连接连接三根均匀分布的支撑条24。

应当理解,使用时胶水是由第二内盖圆柱通孔221的上端流出,由与第二圆柱凸起部22与第二外盖圆柱通孔12密封配合,胶水不会流动至第一外盖圆柱通孔11处,这样第一外盖圆柱通孔11与第一圆柱凸起部21的连接处不会有胶水,不会被黏住,方便外盖1和内盖2的旋转,方便胶水的流出使用。

参见图2,还具有由第一内盖圆柱通孔211上端部向下延伸形成的用于与瓶口内侧密封配合的第四圆柱凸起部25,该第四圆柱凸起部25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内盖圆柱通孔211和第二内盖圆柱通孔221的第四内盖圆柱通孔251,该第四圆柱凸起部25与第一内盖圆柱通孔211同轴设置。参见图3和图4,该第四圆柱凸起部25与瓶子01的瓶口内壁密封配合。这样,瓶子的胶水只会从第四内盖圆柱通孔251、第二内盖圆柱通孔221和第三外盖圆柱通孔13流出。

参见图2,所述第二圆柱凸起部22的下部分延伸至所述第四圆柱凸起部25内,该第二圆柱凸起部22的下部分与第四圆柱凸起部25同轴设置且与该第四圆柱凸起部25之间形成上端敞开,下端封闭的环形槽26,该环形槽26内设置沿径向设置的限位片27。参见图1,在所述第二外盖圆柱通孔12的下端边缘具有沿轴向指向第一外盖圆柱通孔11方向设置的挡片14,该挡片14位于所述环形槽26内,用于与所述限位片27配合限定外盖1的旋转角度。具体,限位片27与挡片14的配合如图3、图4所示。

进一步的,所述挡片14为外径与第二外盖圆柱通孔12的弧形挡片。按照螺旋拧紧方向,当限位片27刚好位于所述挡片14后侧端面时所述第一外盖圆柱通孔11内螺纹的始端位于所述第一圆柱凸起部21的外螺纹始端的前侧或刚好正对,这样保证内盖2和外盖1能够更方便的螺纹连接。通过挡片14和限位片27的限位作用能够保证外盖1和内盖2之间的旋转角度小于360度。且应当理解,在内盖2和外盖1旋转了最大角度之后,顶针23能够将第三外盖圆柱通孔13密封或使得第二内盖圆柱通孔221和第三外盖圆柱通孔13连通,使得胶水流出。更优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圆柱凸起部22下部分的下端部与所述第四圆柱凸起部25的下端部连接在一起,这样第四圆柱凸起部25与第二圆柱凸起部22形成一体结构。

总之,通过本实用新型内盖2和外盖1的配合,方便胶水的流出,并且不会发生凝胶锁死封盖,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胶水瓶,包括瓶体,所述瓶体的开口处连接上述任一所述的任意一种封盖。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