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料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7661发布日期:2019-08-09 21:25阅读:1233来源:国知局
匀料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匀料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的原料或粮食只使用一个锥斗进行分料,原料或粮食不能均匀的分布,容易导致集中堆积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匀料器,它能够使原料或粮食更加均匀的分布,避免集中堆积的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匀料器,它包括:

筒体,所述筒体具有缓冲腔;

缓冲锥斗组,所述缓冲锥斗组安装在缓冲腔的上部,并且所述缓冲锥斗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至少两个缓冲锥斗,每个缓冲锥斗均设置有缓冲入料口和缓冲出料口,最上层的缓冲锥斗的缓冲入料口作为总入料口,最下层的缓冲锥斗的缓冲出料口与所述筒体的缓冲腔的下部相连通,在相邻的两个缓冲锥斗中,上层的缓冲锥斗的缓冲出料口与下层的缓冲锥斗的缓冲入料口相连通;

终端锥斗,所述终端锥斗的入口与所述筒体的缓冲腔的下端相连通,所述终端锥斗的出口作为总出料口。

进一步为了避免原料或粮食在终端锥斗中堆积的现象,所述筒体的缓冲腔的下端部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侧壁出料口,所述侧壁出料口与缓冲腔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侧壁出料口设置有至少两个,并且沿着筒体的外壁周向均匀设置。

进一步,所述侧壁出料口设置有六个。

进一步为了方便侧壁出料口出料,所述侧壁出料口由筒体向外逐渐向下延伸。

进一步为了避免原料或粮食出现漏料的现象,在相邻的两个缓冲锥斗中,上层的缓冲锥斗的缓冲出料口伸入下层的缓冲锥斗的缓冲入料口。

进一步,所述筒体为圆柱体结构。

进一步,所述缓冲锥斗组设置有两个缓冲锥斗。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原料或粮食在重力的作用下,经过由上至下设置的缓冲锥斗进行集中和缓冲,均匀下落至终端锥斗,并且下料,从而使进入的原料或粮食更均匀的分布,避免现有技术中的集中堆积的现象;在终端锥斗中如存在堆积,便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从均匀分布的6个侧壁出料口向6个方向均匀分散下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匀料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匀料器,它包括:

筒体1,所述筒体1具有缓冲腔11;

缓冲锥斗组,所述缓冲锥斗组安装在缓冲腔11的上部,并且所述缓冲锥斗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至少两个缓冲锥斗2,每个缓冲锥斗2均设置有缓冲入料口21和缓冲出料口22,最上层的缓冲锥斗2的缓冲入料口21作为总入料口,最下层的缓冲锥斗2的缓冲出料口22与所述筒体1的缓冲腔11的下部相连通,在相邻的两个缓冲锥斗2中,上层的缓冲锥斗2的缓冲出料口22与下层的缓冲锥斗2的缓冲入料口21相连通;

终端锥斗3,所述终端锥斗3的入口与所述筒体1的缓冲腔11的下端相连通,所述终端锥斗3的出口作为总出料口。

如图1所示,所述筒体1的缓冲腔11的下端部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侧壁出料口4,所述侧壁出料口4与缓冲腔11相连通。

如图1所示,所述侧壁出料口4设置有至少两个,并且沿着筒体1的外壁周向均匀设置。

如图1所示,所述侧壁出料口4设置有六个。

如图1所示,所述侧壁出料口4由筒体1向外逐渐向下延伸。

如图1所示,在相邻的两个缓冲锥斗2中,上层的缓冲锥斗2的缓冲出料口22伸入下层的缓冲锥斗2的缓冲入料口21。

如图1所示,所述筒体1为圆柱体结构。

如图1所示,所述缓冲锥斗组设置有两个缓冲锥斗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原料或粮食在重力的作用下,经过由上至下设置的缓冲锥斗2进行集中和缓冲,均匀下落至终端锥斗3,并且下料,从而使进入的原料或粮食更均匀的分布,避免现有技术中的集中堆积的现象;在终端锥斗3中如存在堆积,便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从均匀分布的6个侧壁出料口4向6个方向均匀分散下料。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