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叉车用旋转推出式送料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2871发布日期:2019-06-13 11:24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叉车用旋转推出式送料铲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叉车专用属具,具体涉及一种叉车用旋转推出式送料铲。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冶炼行业的发展,出现了各种送料铲,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04198361 U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叉车用旋转推出式送料铲,其包括后底板总成、前底板总成、送料臂总成、推板总成、旋转绞、油缸、减速机总成、货叉总成构成,前底板总成与货叉总成之间连接有送料臂总成,送料臂总成内安装有油缸且油缸活塞杆穿过货叉总成固定在推板总成以推送物料,后底板总成通过旋转绞和减速机总成连接并驱动前底板总成的旋转运动以带动送料臂总成、货叉总成和推板总成的旋转。该送料铲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由于其在熔炉内停留时间较长,耐热性弱,油缸在径向力的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进而导致漏油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叉车用旋转推出式送料铲的耐热性差,在使用过程中受径向力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导致漏油。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叉车用旋转推出式送料铲,包括后底板,所述后底板通过旋转装置连接有前底板,所述前底板背离后底板的一端设有送料臂,所述送料臂包括油缸;送料臂远离前底板的一端设有货叉和推板,所述推板位于货叉上方;所述送料臂还包括均为中空的外筒体和内筒体,所述外筒体的一端与前底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货叉连接;所述内筒体位于外筒体内,并与外筒体的内壁滑动连接,内筒体远离前底板的端部伸出外筒体,并与所述推板连接;所述油缸设置于内筒体内,其一端与推板连接,另一端与前底板连接,油缸的缸筒下侧面与内筒体的内底壁间设置有支撑件。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叉车用旋转推出式送料铲,所述支撑件为滚轮,其轴线垂直于内筒体的轴线。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叉车用旋转推出式送料铲,所述油缸的缸底与前底板连接、活塞杆与推板连接,所述支撑件设置于缸盖上。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叉车用旋转推出式送料铲,所述推板上设置有支座,所述油缸的活塞通过销轴与支座连接。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叉车用旋转推出式送料铲,所述油缸的缸底与推板连接、活塞杆与前底板连接,所述支撑件设置于缸筒下侧面的任意位置。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叉车用旋转推出式送料铲,所述内筒体背离推板的端部固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外筒体滑动连接。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叉车用旋转推出式送料铲,所述旋转装置包括旋转绞,所述旋转绞设置于后底板上、并与前底板连接,旋转绞连接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设置于后底板背离前底板的端面上。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叉车用旋转推出式送料铲,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回转轴承组件和液压系统组件,所述后底板通过回转轴承组件与前底板连接,所述回转轴承组件与所述液压系统组件连接,该液压系统组件设置于后底板背离前底板的端面上。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叉车用旋转推出式送料铲,所述外筒体外壁与前底板间设有加强板。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叉车用旋转推出式送料铲,所述外筒体、内筒体、油缸同轴设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将送料臂设置为双层筒体,减缓了温度传递,降低了油缸的温度变化幅度,增强耐热性,同时通过设置支撑件来抵抗因重力带来的向下的径向力,避免油缸受热时在径向力的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的情况,有效地延长了油缸的使用寿命;

将支撑件设置为滚轮,不仅可起到支撑作用,还可有效减小送料臂伸长时的摩擦力,减小损耗;

内筒体与外筒体间通过滑块连接,也可以有效减小摩擦力,降低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叉车用旋转推出式送料铲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油缸与推板的一种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内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阅图1为本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叉车用旋转推出式送料铲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后底板1、旋转装置2、前底板3、送料臂4、货叉5和推板6。

所述后底板1通过旋转装置2与前底板3连接,所述前底板3背离后底板1的一端设有送料臂4。在旋转装置2的作用下,前底板3带动送料臂4旋转。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旋转装置2包括液压系统组件21和回转轴承组件22,所述液压系统组件21固设于后底板1背离前底板3的端面上,所述回转轴承组件22与液压系统组件21连接,并且所述后底板1与前底板3通过该回转轴承组件22连接。

当然,所述的旋转装置2除了采用上述结构以外,还可以使用其他结构,只要其能够满足带动前底板3及送料臂4旋转的作用即可,例如,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旋转装置2包括旋转绞(图中未示出),所述旋转绞设置于后底板1上、并与前底板3连接,旋转绞连接有减速电机(图中未示出),所述减速电机设置于后底板1背离前底板3的端面上。这里旋转绞的具体结构及其与前底板的连接方式均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叙述。

如图1及图3所示,所述送料臂4包括外筒体41、内筒体42和油缸43,所述外筒体41为中空状,其一端与后底板3背离前底板1的端面上、另一端与所述货叉5连接。所述内筒体42为中空状,该内筒体42位于外筒体41内,其朝向前底板3的端部固设有滑块421,内筒体42通过滑块421与外筒体41的内壁滑动连接,内筒体41远离前底板3的端部伸出外筒体42、并与所述推板6连接,所述推板6位于货叉5的上方。所述油缸43设置与内筒体42内部,其一端与前底板3连接,另一端与推板6朝向送料臂4的一端连接,在油缸43的缸筒与内筒体42的内底壁之间设置有支撑件44,该支撑件44用以支撑缸筒,抵抗因重力带来的向下的径向力,避免在受热时油缸发生弯曲变形。

更为具体地,参阅图2所示为油缸43与推板6的一种具体连接方式,在该连接方式中,所述推板6朝向送料臂4的端部设置有支座61,所述油缸43的活塞杆与该支座61通过销轴(图中未标注)连接,油缸43的缸底与前底板3连接,所述的支撑件44设置与油缸43的缸盖上。或者,在另一种连接方式中,所述油缸43的缸底与推板6连接、活塞杆与前底板3连接,所述支撑件44设置于缸筒下侧面的任意位置处。

本实施例中支撑件44为滚轮,其轴线与内筒体42的轴线垂直,其不仅可以起到支撑油缸43的作用,还可以减小送料臂4是伸缩时的摩擦力,减缓对外筒体41、内筒体42的磨损。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外筒体41的外壁与前底板3之间还设置有多个加强板7,多个加强板7沿外筒体41的周向均匀布置。在组装整个送料铲时,所述外筒体41、内筒体42及油缸43同轴设置,并且该轴线与后底板1、前底板3的中心线重合。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上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改进,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