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装配生产线用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39444发布日期:2020-02-07 21:48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天窗装配生产线用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窗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天窗装配生产线用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天窗一度被看作是中高档车的配置。但是随着车企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天窗现今已不再是中高档车的专用配置,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行业趋势。

天窗的装配一般包括天窗框架组装、遮阳帘装配、电机安装、玻璃安装、涂胶、检测等多重工艺。根据装配工艺的要求,天窗半成品需要在不同的流水线间流转来实现所有工位的装配,如此不仅装配耗时长、效率低,也额外增加了人力成本。基于不断提高的技术和工艺要求,促使提出对天窗生产装配线的持续改进的要求,因此,提供一条装配生产线对天窗的装配实现整合、自动化实有必要。

在半自动或全自动的整合型天窗装配生产线中,需要采用输送机构来将装配夹具进行运送从而实现在天窗装配生产线上的各个工位之间的流转。基于此,需要设计出一种输送机构以适应整合型天窗装配生产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窗装配生产线用输送机构,实现将装配夹具在天窗装配生产线上的各个工位之间的流转和回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天窗装配生产线用输送机构包括按装配工序沿输送方向顺次在各个工位上输送装配夹具的装配输送线以及将装配夹具沿所述输送方向相反的回送方向输送至所述装配输送线前端的夹具回送线;所述装配输送线包括跨装装配夹具的下输送导轨和上输送导轨、输送驱动电机、受所述输送驱动电机驱动的输送传动链轮及将装配夹具向内翻转至所述夹具回送线前端的后翻转组件;所述夹具回送线包括跨装装配夹具的外回送导轨和内回送导轨、回送驱动电机、受所述回送驱动电机的回送传动链轮以及将装配夹具向外翻转至所述装配输送线的前端的前翻转组件。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输送导轨、所述上输送导轨以上下平行的方式沿所述输送方向设置在机架上,所述输送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输送传动链轮连接,所述输送传动链轮带动与装配夹具相连的输送传动链沿所述输送方向运动,所述后翻转组件设置在所述装配输送线的末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装配输送线进一步包括输送传动滚轮及输送轴承,所述输送传动滚轮设置在置于所述装配输送线上的装配夹具的托架组件的下端且与所述下输送导轨的上表面接触,所述输送轴承设置在所述托架组件的上端且与所述上输送轨道接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后翻转组件设置在所述装配输送线的末端且包括后翻转驱动气缸、后翻转轴、后翻转架及后翻转挡停限位块,所述后翻转驱动气缸的气缸杆连接至所述后翻转轴,所述后翻转轴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所述输送方向和所述回送方向,所述后翻转架连接至所述后翻转轴,所述后翻转挡停限位块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内侧且限定所述后翻转架的翻转极限位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回送导轨、所述内回送导轨以左右平行的方式沿着所述回送方向设置在所述机架上,装配夹具跨装在所述外回送导轨、所述内回送导轨上,所述回送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回送传动链轮连接,所述回送传动链轮带动与装配夹具相连的回送传动链沿所述回送方向运动,所述前翻转组件设置在所述夹具回送线的末端将装配夹具向外翻转至所述装配输送线的前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夹具回送线进一步包括回送传动滚轮及回送轴承,所述回送传动滚轮设置在置于所述夹具回送线上的装配夹具的托架组件的内端且与所述内回送导轨接触,所述回送轴承设置在所述托架组件的外端且与所述外回送导轨接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前翻转组件包括前翻转驱动气缸、前翻转轴、前翻转架及前翻转挡停限位块,所述前翻转驱动气缸的气缸杆连接至所述前翻转轴,所述前翻转轴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所述输送方向和所述回送方向,所述前翻转架连接至所述前翻转轴,所述前翻转挡停限位块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外侧且限定前翻转架的翻转极限位置。

作为优选方案,两条所述装配输送线在机架外侧平行布置,两条所述夹具回送线平行设置在两条所述装配输送线之间且置于所述机架内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天窗装配生产线用输送机构按照需要采用装配输送线和夹具回送线实现对装配夹具在天窗装配生产线上的各个工位之间的流转和回送,满足天窗装配生产线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天窗装配生产线用输送机构的天窗装配生产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天窗装配生产线用输送机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主视结构图。

图4为沿图2中a-a方向的阶梯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装配线尾端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沿图5中b-b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装配线前端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沿图7中c-c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部件标号如下:上线前操作工位10;装配输送线20(其中,下输送导轨21、上输送导轨22、输送驱动电机23、输送传动链轮24、输送传动滚轮25、输送轴承26;后翻转驱动气缸271、后翻转轴272、后翻转架273、后翻转挡停限位块274);装配夹具30(其中,托架组件31、托盘组件32);线上操作工位40;夹具回送线50(其中,外回送导轨51、内回送导轨52、回送驱动电机53、回送传动链轮54、回送传动滚轮55、回送轴承56;前翻转驱动气缸571、前翻转轴572、前翻转架573、前翻转挡停限位块574);下线前操作工位60;机架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天窗装配生产线按装配工序顺次包括上线前操作工位10、线上操作工位40及下线前操作工位60;天窗装配生产线还包括按装配工序输送天窗的装配输送线20、固定天窗的装配夹具30、将装配夹具30送回装配输送线20前端的夹具回送线50及机架70;两条装配输送线20在机架70上平行布置,上线前操作工位10设置在机架70的前端,每条装配输送线20上顺次布置有多个线上操作工位40,下线前操作工位60设置在机架70的后端,两条夹具回送线50平行设置在两条装配输送线20之间。上线前操作工位10为天窗框铆接工位,下线前操作工位60为3d检测工位。

本实用新型的天窗装配生产线用输送机构包括装配输送线20和夹具回送线50,其中,装配输送线20按装配工序沿输送方向顺次在各个工位上输送装配夹具30(及其上安装的待装配天窗),待装配夹具30被输送至装配输送线20的末端时,夹具回送线50将装配夹具30沿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输送至装配输送线20的前端,从而进行下一轮的装配。

请参阅图3和图4,装配输送线20包括下输送导轨21、上输送导轨22、输送驱动电机23、输送传动链轮24、输送传动滚轮25、输送轴承26及后翻转组件。下输送导轨21、上输送导轨22以上下平行的方式沿着输送方向设置在机架70上,装配夹具30跨装在下输送导轨21、上输送导轨22上。更具体地,装配夹具30中的托架组件31跨装在下输送导轨21、上输送导轨22之间。输送驱动电机23为装配输送线20提供沿输送方向的动力,输送驱动电机23安装在机架70上靠近下输送导轨21处。输送驱动电机23的动力输出轴与输送传动链轮24连接,将输送驱动电机23的动力传送至输送传动链轮24。输送传动链轮24带动与装配夹具30相连的输送传动链沿输送方向向前运动。装配夹具30中的托架组件31的下端与下输送导轨21之间设置有输送传动滚轮25,输送传动滚轮25与下输送导轨21的上表面接触,使托架组件31的下端与下输送导轨21上的移动顺畅。输送轴承26设置在托架组件31的上端与上输送导轨22之间,使托架组件31的上端与上输送导轨22之间的移动顺畅。后翻转组件设置在装配输送线20的末端,将运送至此的装配夹具30向机架70内侧翻转后由夹具回送线50运送至夹具回送线50的末端(回装配输送线20的前端)。后翻转组件包括后翻转驱动气缸271、后翻转轴272、后翻转架273及后翻转挡停限位块274。后翻转驱动气缸271设置在夹具回送线50的前端(装配输送线20的末端),提供翻转动力。后翻转驱动气缸271的气缸杆连接至后翻转轴272,驱动后翻转轴272转动。后翻转轴272的轴线方向平行于输送方向和回送方向。后翻转架273连接至后翻转轴272,在后翻转轴272的带动下带着装配夹具30向机架70内侧翻转。后翻转挡停限位块274设置在机架70的内侧,用于限定后翻转架273的翻转位置,使翻转后的装配支架30与对应的夹具回送线50对接。

夹具回送线50包括外回送导轨51、内回送导轨52、回送驱动电机53、回送传动链轮54、回送传动滚轮55、回送轴承56及前翻转组件。外回送导轨51、内回送导轨52以左右平行的方式沿着回送方向(与输送方向相反)设置在机架70上,装配夹具30跨装在外回送导轨51、内回送导轨52上。更具体地,装配夹具30中的托架组件31跨装在外回送导轨51、内回送导轨52之间。回送驱动电机53为夹具回送线50提供沿输送方向的动力,回送驱动电机53安装在机架70上靠近内回送导轨52处。回送驱动电机53的动力输出轴与回送传动链轮54连接,将回送驱动电机53的动力传送至回送传动链轮54。回送传动链轮54带动与装配夹具30相连的回送传动链沿回送方向向前运动。装配夹具30中的托架组件31的内端(翻转前的上端)与内回送导轨52之间设置有回送传动滚轮55,回送传动滚轮55与内回送导轨52的上表面接触,使托架组件31的内端与内回送导轨52上的移动顺畅。回送轴承56设置在托架组件31的外端(翻转前的上端)与外回送导轨51之间,使托架组件31的外端与外回送导轨51之间的移动顺畅。前翻转组件设置在夹具回送线50的末端(装配输送线20),将运送至此的装配夹具30向机架70外侧翻转后由重回装配输送线20的前端。前翻转组件包括前翻转驱动气缸571、前翻转轴572、前翻转架573及前翻转挡停限位块574。

前翻转驱动气缸571设置在夹具回送线50的末端(装配输送线20的前端),提供翻转动力。前翻转驱动气缸571的气缸杆连接至前翻转轴572,驱动前翻转轴572转动。前翻转轴572的轴线方向平行于输送方向和回送方向。前翻转架573连接至前翻转轴572,在前翻转轴572的带动下带着装配夹具30向机架70外侧翻转。前翻转挡停限位块574设置在机架70的外侧,用于限定前翻转架573的翻转位置,使翻转后的装配夹具30与对应的装配输送线20对接。

请结合参阅图5至图9,以下将对天窗装配生产线用输送机构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地描述。

当待装配的天窗安装到装配输送线20前端的装配夹具30上时,输送驱动电机23应激启动,将装配夹具30连带其上的待装配天窗沿着下输送导轨21、上输送导轨22向前输送至线上操作工位40上进行操作。待此工位的操作完成后,再次启动输送驱动电机23将装配夹具30连带其上的待装配天窗沿着下输送导轨21、上输送导轨22继续向前输送至下一线上操作工位40上进行操作。如此直至装配夹具30被输送至装配输送线20末端。此时,装配完成的天窗从装配夹具30上取下。当收到翻转信号后,顶升气缸顶起锁紧托架组件31,后翻转组件的后翻转气缸271缩回,带动后翻转架273和托架组件31绕着后翻转轴272旋转,直到后翻转架273与后翻转挡停限位块274接触,顶升气缸松开,后翻转完成,托架组件31置于夹具回送线50的前端。

后翻转完成后,夹具回送线50的回送驱动电机53启动,带动回送传动链轮54转动,将装配夹具30沿着外回送导轨51、内回送导轨52向前输送至夹具回送线50的末端(装配输送线20的前端)。当前翻转组件收到翻转信号后,顶升气缸顶起锁紧托架组件31,前翻转驱动气缸571缩回,带动前翻转架573和托架组件31绕着前翻转轴572旋转,直到前翻转架572与前翻转挡停限位块574接触,顶升气缸松开,前翻转完成,托架组件31置于装配输送线20的前端,可承接下一个待装配的天窗。

本实用新型的天窗装配生产线用输送机构按照需要采用装配输送线和夹具回送线实现对装配夹具在天窗装配生产线上的各个工位之间的流转和回送,满足天窗装配生产线的需求。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