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80990发布日期:2019-06-22 00:06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桶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新型垃圾桶。



背景技术:

垃圾桶多数以金属或塑胶制成,用时放入塑料袋,当垃圾一多便可扎起袋丢掉。多数垃圾桶都有盖以防垃圾的异味四散,有些垃圾桶可以以脚踏开启。垃圾桶是人们生活中"藏污纳垢"的容器,也是社会文化的一种折射。家居的垃圾桶多数放于厨房,以便放置厨余。有些家庭会在主要房间都各置一个。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有技术中的垃圾桶也越来越个性化和自动化。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垃圾桶在实际使用时还是存在如下不足之处:

1垃圾桶整体安装,运输不便捷;

2垃圾桶可以进行组装,但是结构复杂,不适合使用者进行组装;

3开盖方式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稳定的,可组装的新型垃圾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垃圾桶,包括相互拼接的上压盖、桶壁以及底座,所述桶壁包括壁板以及支撑杆,支撑杆侧边设置有滑槽,壁板插在滑槽中,若干滑槽以及壁板之间相互插接形成完整的桶壁;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固设有锁定件,当桶壁安置在上压盖以及底座上时,锁定件与上压盖卡紧连接,锁定件与底座卡紧连接。

包括四个支撑杆,以及插接在支撑杆之间的壁板,所述锁定件与支撑杆连接出形成台阶部,所述上压盖以及底座均设置有与所述台阶部相卡紧配合的卡扣/卡槽。

所述上压盖与底座均设置有环形槽,桶壁的上下两端均隐藏并卡紧在环形槽内。

所述上压盖转动设置有翻盖,底座内设置脚踏,脚踏和翻盖之间设置有驱动连杆,驱动脚踏,驱动连杆向上顶开所述翻盖。

所述脚踏的一端伸出底座供使用者进行踩踏,脚踏的中部转动设置在底座上,脚踏的另一端与驱动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驱动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翻盖上。

所述上压盖转动设置有翻盖,底座内设置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与翻盖之间设置有驱动连杆,锁定件驱动所述驱动连杆并带动所述翻盖进行打开/关闭。

所述底座内设置有电源以及控制电路板,底座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感应开关,电源给电器元器件进行供电,转动电机、感应开关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翻盖与驱动连杆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相互可拆卸连接的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上连接件的上端与所述翻盖转动连接,下连接件的下端与驱动连杆相固定,并且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之间通过卡紧的方式连接。

所述上连接件的侧边设置有卡槽,所述下连接件设置有与所述卡槽相卡紧的凸起,当施加横向的外力时,凸起可以脱离卡槽的束缚。

所述上连接件的侧边设置有安置所述下连接件的内槽,内槽中设置有所述卡槽,并且所述内槽为上大下小的锥形,下连接件的上端与内槽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拼接的方式进行垃圾桶的整装,这样大大节省了生产者的仓储以及快递包装,而且让使用者体验动手的乐趣;桶壁包括壁板以及支撑杆,两者通过滑槽的方式插接在一起形成,由于支撑杆为型材因此两端不利于与上压盖、底座相固定,因此在支撑杆的两端固定有锁定件,通过锁定件实现了桶壁与上压盖和底座的固定,该结构不仅有利于生产安装,而且利于维修,型材优选为金属不易损坏,锁定件承载大,因此损坏后直接更换即可;垃圾桶的安装步骤如下:支撑杆先卡紧在底座上,然后插入壁板,最后覆盖上压盖即可,使用者操作步骤少,操作便捷。

2、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锁定件与支撑杆连接出形成台阶部,通过错位形成台阶部并供上压盖以及底座进行卡紧,结构更为合理稳定性也更强,优选为出厂之前,锁定件以及与支撑杆已安装完成,那么使用者就不需要任何配件就可手动安装垃圾桶。

3、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上压盖与底座均设置有环形槽,桶壁的上下两端均隐藏并卡紧在环形槽内,对连接位置安全防护,避免使用者触碰,保证结构的安全性,也是对连接位置的结构加强,避免侧向活动,让卡紧效果更佳。

4、本实用新型的翻盖有两种方式进行打开,一种是脚踏式,使用者脚踩脚踏,在杠杆原理的作用下,翻开所述翻盖,又在脚踏失去外力的情况下复位;另一种是机械式,感应开关感应到使用者的信号,信号可以是触碰信号也可以是接近信号,转动电机驱动翻盖打开,两种方式均对操作的要求低,使用者使用更加的便捷。

5、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翻盖与驱动连杆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相互可拆卸连接的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使用者组装驱动连杆和连接组件时,只需要将两者相互卡紧即可,不要紧固件的配合,也不需要其他的定位,操作及其简单,使用者安装很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7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压盖;10-翻盖;11-卡扣;2-桶壁;21-支撑杆;211-滑槽; 22-壁板;23-锁定件;24-台阶部;3-底座;31-环形槽;32-卡扣;5-转动电机; 51-感应开关;52-电源;53-控制电路板;6-脚踏;7-驱动连杆;8-连接组件; 81-上连接件;811-内槽;812-卡槽;82-下连接件;821-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见图1-11所示:

一种新型垃圾桶,包括相互拼接的上压盖1、桶壁2以及底座3,所述桶壁 2包括壁板22以及支撑杆21,支撑杆21侧边设置有滑槽211,壁板22插在滑槽211中,若干滑槽211以及壁板22之间相互插接形成完整的桶壁2;所述支撑杆21的两端固设有锁定件23,当桶壁2安置在上压盖1以及底座3上时,锁定件23与上压盖1卡紧连接,锁定件23与底座3卡紧连接。桶壁2包括壁板 22以及支撑杆21,两者通过滑槽211的方式插接在一起形成,由于支撑杆21 为型材因此两端不利于与上压盖1和底座3相固定,因此在支撑杆21的两端固定有锁定件23,通过锁定件23实现了桶壁2与上压盖1和底座3的固定,该结构不仅有利于生产安装,而且利于维修,型材优选为金属不易损坏,锁定件23 承载大,因此损坏后直接更换即可;垃圾桶的安装步骤如下:支撑杆21先卡紧在底座3上,然后插入壁板22,最后覆盖上压盖1即可,使用者操作步骤少,操作便捷。

采用拼接的方式进行垃圾桶的整装,这样大大节省了生产者的仓储以及快递包装,而且让使用者体验动手的乐趣。

包括四个支撑杆21,以及插接在支撑杆21之间的壁板22,所述锁定件23 与支撑杆21连接出形成台阶部24,所述上压盖1以及底座3均设置有与所述台阶部24相卡紧配合的卡扣32/卡槽,优选为卡扣32,由于生产安装以及开模。通过错位形成台阶部24并供上压盖1以及底座3进行卡紧,结构更为合理稳定性也更强,优选为出厂之前,锁定件23以及与支撑杆21安装完成,那么使用者就不需要任何配件就可手动安装垃圾桶。

所述上压盖1与底座3均设置有环形槽31,桶壁2的上下两端均隐藏并卡紧在环形槽31内,上压盖1的环形槽未在附图中显示,其结构和底座3的相同,桶壁2的上下两端均隐藏并卡紧在环形槽31内,对连接位置安全防护,避免使用者触碰,保证结构的安全性,也是对连接位置的结构加强,避免侧向活动,让卡紧效果更佳。

实施例1:所述上压盖1转动设置有翻盖10,底座3内设置脚踏6,脚踏6 和翻盖10之间设置有驱动连杆7,驱动脚踏6,驱动连杆7向上顶开所述翻盖 10。

所述脚踏6的一端伸出底座3供使用者进行踩踏,脚踏6的中部转动设置在底座3上,脚踏6的另一端与驱动连杆7的一端转动连接,驱动连杆7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翻盖10上。

所述翻盖10与驱动连杆7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8,连接组件8包括相互可拆卸连接的上连接件81和下连接件82,上连接件81的上端与所述翻盖10转动连接,下连接件82的下端与驱动连杆7相固定,并且上连接件81和下连接件 82之间通过卡紧的方式连接。使用者组装驱动连杆7和连接组件8时,只需要将两者相互卡紧即可,不要紧固件的配合,也不需要其他的定位,操作及其简单,使用者安装很便捷。

所述上连接件81的侧边设置有卡槽812,所述下连接件82设置有与所述卡槽812相卡紧的凸起821,当施加横向的外力时,凸起821可以脱离卡槽812的束缚,通过卡槽进行隐藏式的安置方式,让结构连接位置联系更紧密,结构更合理。

所述上连接件81的侧边设置有安置所述下连接件82的内槽811,内槽811 中设置有所述卡槽812,并且所述内槽811为上大下小的锥形,下连接件82的上端与内槽811相适配,由于打开翻盖10需要向上施力,因此通过锥形内槽811 给予上、下连接件81,82竖直方向的稳定限位,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底座3内的驱动结构。所述上压盖1转动设置有翻盖10,底座3内设置有转动电机5,转动电机5与翻盖10之间设置有驱动连杆7,锁定件5驱动所述驱动连杆7并带动所述翻盖10 进行打开/关闭。

所述底座3内设置有电源52以及控制电路板53,底座3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感应开关51,电源52给电器元器件进行供电,转动电机5、感应开关51与所述控制电路板53电连接,电器元器件的布置以及电路布置为本领域人员容易操作并实现的,因此没有进行较多解释以及附图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翻盖有两种方式进行打开,一种是脚踏式,使用者脚踩脚踏6,在杠杆原理的作用下,翻开所述翻盖,10又在脚踏失去外力的情况下复位;另一种是机械式,感应开关51感应到使用者的信号,信号可以是触碰信号也可以是接近信号,转动电机5驱动翻盖10打开,定时一定时间后,锁定件5驱动翻盖10关闭,两种方式均对操作的要求低,使用者使用更加的便捷。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