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墅电梯的轿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6544发布日期:2019-09-25 00:22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别墅电梯的轿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别墅电梯的轿厢结构。



背景技术:

电梯是人们生活和工作当中必不可少的垂直交通工具。由于电梯轿厢空间狭小,空气不流通等因素,会对人体健康乃至生命造成威胁,因此需要对电梯开设通风装置。

现有的电梯轿厢通风分为主动通风和被动通风两种,而无论主动通风还是被动通风,其共同的思路均是从电梯轿厢侧壁的下部进气,从轿厢的上部边沿排气。但是,采用现有的通风方式,气流方向单一,冲击力大,气流对站立于轿厢边沿位置的搭乘人员影响较大,严重影响乘客的乘梯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别墅电梯的轿厢结构,可通过冷辐射及通风方式实现轿厢散热,模拟自然风感,有效提高乘客的乘梯舒适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别墅电梯的轿厢结构,包括圆形顶板、圆形底板、弧形侧壁及弧形轿厢门,所述圆形顶板、圆形底板、弧形侧壁及弧形轿厢门相互连接以形成椭圆形的容纳腔体;所述圆形顶板的底部设有导风装置,所述圆形顶板与导风装置之间形成通风腔体,所述通风腔体内设有通风设备,所述导风装置包括储风板及围绕于储风板边缘的环状导风槽,所述储风板为弧面结构且所述储风板的凹弧面朝向通风设备,所述导风槽的截面为弧线结构且所述导风槽的凸弧面朝向通风设备;所述圆形底板包括支撑板及围绕于支撑板边缘的环状引风槽,所述引风槽的截面为弧线结构且所述引风槽的凹弧面朝向容纳腔体;所述弧形侧壁是由内壁和外壁组成的中空双层结构,所述内壁与外壁之间形成中空风道,所述中空风道一端与通风腔体连通,另一端与引风槽相连通,所述内壁与导风槽之间设有间隙且所述内壁上设有通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储风板通过顶部转轴固定于圆形顶板的底部,所述顶部转轴带动导风装置旋转。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支撑板上设有通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中空风道内设有导风轮,所述导风轮固定在外壁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导风轮通过磁吸固定在外壁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内壁由透明材料制成。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环状导风槽的底部设有照明设备。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圆形底板的底部设有中心转轴,所述中心转轴带动圆形底板旋转。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储风板为抛物面,所述抛物面的母线方程为:y=12.7x2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导风槽的截面为圆弧线结构。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方式包括冷辐射及通风。其中,冷辐射是通过储风板实现,具体地,通风设备所输出的冷度保存在储风板所形成的弧面结构内并通过储风板将冷度辐射到椭圆形的容纳腔体内,形成一种弥散的方式释放,乘客常常不易明显察觉;通风是通过多个出风口实现,具体地,冷风可沿内壁上的通孔、引风槽与内壁之间的间隙、内壁与导风槽之间的间隙进入容纳腔体,风向更为多变,更接近自然风感。

本实用新型的整个轿厢内部均采用弧线设计,可方便冷风进行弧形爬升、弧形下沉等运动,在调节风向的同时保证风量,有效提高乘客的乘梯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中空风道内设有导风轮,冷风沿环状导风槽进入内壁和外壁之间的中空风道后,冷风撞击导风轮,使导风轮旋转,从而该边冷风的风向,使得从内壁上的通孔输出的风量不同,更接近自然风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别墅电梯的轿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导风装置2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别墅电梯的轿厢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实用新型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定。

参见图1及图2,图1及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别墅电梯的轿厢结构,所述轿厢包括圆形顶板1、圆形底板、弧形侧壁及弧形轿厢门,所述圆形顶板1、圆形底板、弧形侧壁及弧形轿厢门相互连接以形成椭圆形的容纳腔体;所述圆形顶板1的底部设有导风装置2,所述圆形顶板1与导风装置2之间形成通风腔体,所述通风腔体内设有通风设备3,所述导风装置2包括储风板2a及围绕于储风板2a边缘的环状导风槽2b,所述储风板2a为弧面结构且所述储风板2a的凹弧面朝向通风设备3,所述导风槽2b的截面为弧线结构且所述导风槽2b的凸弧面朝向通风设备3;所述圆形底板包括支撑板4a及围绕于支撑板4a边缘的环状引风槽4b,所述引风槽4b的截面为弧线结构且所述引风槽4b的凹弧面朝向容纳腔体;所述弧形侧壁是由内壁5a和外壁5b组成的中空双层结构,所述内壁5a与外壁5b之间形成中空风道5c,所述中空风道5c一端与通风腔体连通,另一端与引风槽4b相连通,所述内壁5a与导风槽2b之间设有间隙且所述内壁5a上设有通孔。

通风设备3启动时,冷风通过通风设备3输出至通风腔体中,冷风撞击导风装置2的储风板2a,将通风设备3所产生的冷度保存在弧面结构所形成的通风空腔内,并通过储风板2a最大限度地将冷度辐射到容纳腔体内,使容纳腔体内的温度更均匀;随后,冷风沿环状导风槽2b进入内壁5a和外壁5b之间的中空风道5c内;中空风道5c内的冷风部分沿内壁5a上的通孔进入容纳腔体,另一部沿中空风道5c一直向下运动并撞击引风槽4b以沿引风槽4b与内壁5a之间的间隙进入容纳腔体;另外,冷风还可沿内壁5a与导风槽2b之间的间隙进入容纳腔体。因此,本实用新型中冷风可沿多个方向(如,内壁5a上的通孔、引风槽4b与内壁5a之间的间隙、内壁5a与导风槽2b之间的间隙)进入容纳腔体,以使风向更为多变,更接近自然风感,可有效提高乘客的乘梯舒适性;同时,储风板2a还可将冷度辐射到容纳腔体内,使容纳腔体内的温度更均匀。

现有技术中,轿厢通风均是从电梯轿厢侧壁的下部进气,从轿厢的上部边沿排气。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方式包括冷辐射及通风。其中,冷辐射是通过储风板实现,具体地,通风设备3所输出的冷度保存在储风板2a所形成的弧面结构内并通过储风板2a将冷度辐射到椭圆形的容纳腔体内,形成一种弥散的方式释放,乘客常常不易明显察觉;通风是通过多个出风口实现,具体地,冷风可沿内壁5a上的通孔、引风槽4b与内壁5a之间的间隙、内壁5a与导风槽2b之间的间隙进入容纳腔体,风向更为多变,更接近自然风感,同时,整个轿厢内部均采用弧线设计,可方便冷风进行弧形爬升、弧形下沉等运动,在调节风向的同时保证风量,有效提高乘客的乘梯舒适性。

进一步,所述储风板2a为抛物面,所述抛物面的母线方程为:y=12.7x2,所述导风槽2b的截面为圆弧线结构。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方程所形成的结构独特的储风板2a及导风槽2b,可减慢冷风的爬升速度,有效保证冷辐射的效率。

如图3所示,所述储风板2a通过顶部转轴6固定于圆形顶板1的底部,所述顶部转轴6带动导风装置2旋转。通风设备3启动时,通风设备3输出的冷风在储风板2a的作用下产生旋转气流,使冷空气更集中于通风空腔内,可有效提升冷辐射的强度,随着容纳腔体内的热空气上升,使得热空气在冷辐射的作用下快速降温,可有效降低轿厢内温度。

同时,所述支撑板4a上设有通孔,可将底板的灰尘在气流的作用下吹入通孔,保持轿厢的清洁。

进一步,所述中空风道5c内设有导风轮7,所述导风轮7固定在外壁5b上。冷风沿环状导风槽2b进入内壁5a和外壁5b之间的中空风道5c后,冷风撞击导风轮7,使导风轮7旋转,从而该边冷风的风向,使得从内壁5a上的通孔输出的风量不同,更接近自然风感。优选地,所述导风轮7通过磁吸固定在外壁5b上,乘客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导风轮7的位置。

所述内壁5a由透明材料制成,使得儿童可查看导风轮的转动,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提升体验效果。

所述环状导风槽2b的底部设有照明设备8。在储风板2a的冷辐射作用下,环状导风槽2a的温度较低,通过在环状导风槽2a的底部设有照明设备8,既可节省空间,有可降低照明设备8的热量。

另外,所述圆形底板的底部设有中心转轴9,所述中心转轴9带动圆形底板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别墅电梯是针对家庭用户所设计,随着二孩时代的到来,一个家庭内往往有1~2个小孩,小孩在家人的陪同下乘坐电梯时往往喜欢骑在自己的玩具车上并直接骑着玩具车进入轿厢,但由于小孩的控制能力较弱,在轿厢内无法灵活地调整玩具车的方向,当电梯到达目的楼层后,需以倒车的形式推出轿厢,因此,在倒车的过程中容易碰撞到轿厢内壁或路过的行人,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如,撞到行人,小孩的身体与轿厢门发生碰撞)。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底板的方式,大大地方便了物体(如玩具车、手推车)的转向,灵活性强。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