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虾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13990发布日期:2019-07-19 22:30阅读:638来源:国知局
鲜虾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鲜虾养殖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鲜虾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鲜虾由于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很高,且富含多种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和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深受大众喜爱,鲜虾养殖产业的发展迅猛;但在长距离运输过程中的高温和缺氧导致鲜虾失去鲜活的问题,一直是鲜虾销售过程中的难点;目前,鲜虾长途运输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塑料袋充氧运输、低温运输、麻醉运输、泡沫箱加冰无水运输等,以保证活品的成活率,但采用以上几种方式进行均无法实现长距离运输,运输时间一般不超过12小时,而且随着运输时间的推移,鲜虾会因高温或者缺氧而导致死亡进而产生食品安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鲜虾运输装置,解决现有鲜虾运输的方式进行均无法实现长距离运输,运输时间一般不超过12小时,而且随着运输时间的推移,鲜虾会因高温或者缺氧而导致死亡进而产生食品安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鲜虾运输装置,包括有箱体和与箱体活动连接的充氧系统;所述箱体包括有圆筒形的保温壳体、设置在保温壳体上的密封盖和活动设置在保温壳体内的分装盒;所述密封盖表面上中心处设置有与充氧系统氧气管相适配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下端边缘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出气组;所述分装盒内设置有供进气管穿过的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上设置有若干曝气孔;所述曝气管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分装盒底部上表面上;所述分装盒上还设置有保鲜盖;所述保鲜盖表面上预留有与进气管相适配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上间隔的每一出气组分别对应一个分装盒;所述每一出气组包括有若干出气孔;所述出气孔径向对称设置且轴向等间距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曝气管内径较进气管外径大;所述曝气管上设置的曝气孔的直径较出气孔直径小;所述曝气孔径向分布数量大于出气孔的径向分布数量;

进一步的,所述分装盒底部下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与分装盒同轴设置且所述支撑环外径小于分装盒的外径;

进一步的,所述保鲜盖上表面上设置有与支撑环相适配的环形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盖外壁和保温壳体内壁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保鲜盖和分装盒通过卡槽连接;所述保鲜盖下端边缘还设置有一圈防渗橡胶垫圈;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壳体底部还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分装盒表面上还设置有水位刻度标尺;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保鲜盖两侧还设置有耳部;所述耳部边缘处连接有滑块;所述保温壳体内壁两侧设置有与滑块相适配的滑槽;所述耳部上设置有吊挂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

1、保温壳体减少箱体内部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保持箱体内部温度适宜,密封盖隔热,避免环境热量进入保温壳体内,分装盒将鲜虾进行分装运输,避免鲜虾集中时导致挤压、缺氧的问题;

2、充氧系统的氧气管可以从进气口进入箱体的进气管,进气管与曝气管协同作用,使得氧气能够先在进气管和曝气管之间的间隔中扩散,再由曝气管上的曝气孔挤压喷射而出,形成气流,在分装盒内快速分散进入水体中;

3、进气管固定连接在密封盖板上进气口下端边缘出,安装时,先在保温壳体内依次叠层放入分装盒,然后盖上密封盖,使得进气管插入每一级分装盒内的曝气管,再打开密封盖上的进气口并与充氧系统的氧气管相连接,打开充氧系统即可实现对分装盒内进行曝气充氧,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充氧时,只需打开进气口与充氧系统,即可间歇性、选择性、快速地对分装盒内进行充氧,使得鲜虾长时间保持鲜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分装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如图1至3所示,一种鲜虾运输装置,包括有箱体1和与箱体1活动连接的充氧系统;所述箱体包括有圆筒形的保温壳体2、设置在保温壳体2上的密封盖3和活动设置在保温壳体2内的分装盒4;所述密封盖板3表面上中心处设置有与充氧系统氧气管17相适配的进气口5;所述进气口5下端边缘固定连接有进气管6;所述进气管6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出气组7;所述分装盒4内设置有供进气管6穿过的曝气管8;所述曝气管8上设置有若干曝气孔9;所述曝气管8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分装盒4底部上表面上;所述分装盒4上还设置有保鲜盖10;所述保鲜盖10表面上预留有与进气管6相适配的通孔101保温壳体2减少箱体1内部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保持箱体1内部温度适宜,密封盖3隔热,避免环境热量进入保温壳体2内,分装盒4将鲜虾进行分装运输,避免鲜虾集中时导致挤压、缺氧的问题;充氧系统的氧气管可以从进气口5进入箱体1内的进气管6,进气管6与曝气管8协同作用,使得氧气能够先在进气管6和曝气管8之间的间隔中扩散,再由曝气管8上的曝气孔9挤压喷射而出,形成气流,在分装盒4内快速分散进入水体中;进气管6固定连接在密封盖3上进气口下端边缘出,安装时,先在保温壳体1内依次叠层放入分装盒4,然后盖上密封盖3,使得进气管6插入每一级分装盒4内的曝气管8,再打开密封盖3上的进气口5并与充氧系统的氧气管17相连接,打开充氧系统即可实现对分装盒4内进行曝气充氧,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充氧时,只需打开进气口5与充氧系统,即可间歇性、选择性、快速地对分装盒4内进行充氧,使得鲜虾长时间保持鲜活;进气口5处可通过设置气密性盖体或者设置阀门能方式实现其灵活开闭。

实施例2:如图2和3所示,所述进气管6上间隔设置的每一出气组7分别对应一个分装盒4;所述出气组7包括有若干出气孔11;所述出气孔11径向对称设置且轴向等间距分布;出气组7分别对应一个分装盒4,使得每一个分装盒4内都对应若干个出气孔11,增强曝气效果;出气孔11径向对称而且轴向等间距分布,使得每一出气组7在每一个分装盒4内都能够均匀出气。

实施例3:所述曝气管8内径较进气管6外径大;所述曝气管8上设置的曝气孔9的直径较出气孔11直径小;所述曝气孔9径向分布数量大于出气孔11的径向分布数量;曝气管8的内径较进气管6的外径大,便于安装时进气管6快速插入曝气管8内,同时,曝气管8和进气管6之间的隔层内能够形成一个气体空间,有利于气体最终在曝气孔9出喷射而出;曝气孔9的直径较出气孔11小,且曝气孔9的径向分布数量大于出气孔11,有利于气体从曝气孔9喷出,形成射流。

实施例4:如图3所示,所述分装盒4底部下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支撑环12;所述支撑环12与分装盒4同轴设置且所述支撑环12外径小于分装盒4的外径;支撑环12便于支撑分装盒4,使得每一级分装盒4之间有一定的间隔,保护每一级分装盒体4。

实施例5:如图3所示,所述保鲜盖10上表面上设置有与支撑环12相适配的环形卡槽102;环形卡槽102有利于将支撑环12的底部卡住,避免因运输过程中的晃动导致上层分装盒4泄漏。

实施例6:所述密封盖3外壁和保温壳体2内壁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保鲜盖10和分装盒4通过卡槽连接;所述保鲜盖10下端边缘还设置有一圈防渗橡胶垫圈;密封盖3外壁与保温壳体1内壁通过螺纹安装,保证密封性的同时有利于快速安装;保鲜盖10与分装盒4通过卡槽连接,同时设置防渗橡胶圈,避免搬运和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

实施例7:如图1至3所示,所述保温壳体2底部还设置有万向轮14;所述分装盒4表面上还设置有水位刻度标尺41;万向轮14有利于运输箱体1,设置在分装盒4表面上设置的水位刻度标尺41,便于工作人员加入合适的水,避免加水过多,再安装进气管6时受挤压泄漏,导致保温壳体内部污染。

实施例8:如图3所示,所述保鲜盖10两侧还设置有耳部15;所述耳部15边缘处连接有滑块16;所述保温壳体2内壁两侧设置有与滑块16相适配的滑槽21;所述耳部15上设置有吊挂孔151;耳部15边缘处的滑块16可在滑槽内上下滑动,有利于快速在保温壳体1内安装取出分装盒4;在耳部15上设置的吊挂孔151,便于工作人员快速取出分装盒4。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