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转向系统及叉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9212发布日期:2019-08-13 21:31阅读:660来源:国知局
液压转向系统及叉车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液压转向系统及叉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非道路轮式车辆(例如轮式挖掘机、装载机、压路机、叉车以及联合收割机等)的转向系统的特点是电机驱动油泵直接给转向器供油,转动方向盘进行转向时电机转动,并带动油泵供油到转向器,实现左右转向的功能。因为油泵是直接连接转向器,所以当整车突然断电或者电机突然发生故障时,转向功能失效,方向盘完全打不动。在实际操作时若遇到断电等突发状况时会带来一定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压转向系统,该系统能够在整车突然断电或者电机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保持车辆的转向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液压转向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油箱、电机、油泵、全液压转向器、转向油缸以及蓄能器,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油泵运行,所述油泵的出油口通过第一油路与所述全液压转向器的进油口相连,所述蓄能器通过第二油路与所述全液压转向器的进油口相连,所述全液压转向器的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二工作油口均与所述转向油缸相连,所述全液压转向器的回油口与所述油箱相连,所述第二油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构造为当其通电时断开所述第二油路,当其断电时导通所述第二油路。

可选地,所述油泵的出油口通过第三油路与所述蓄能器相连,所述第一油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构造为当所述第三油路上的油压小于油压阈值时断开所述第一油路,当所述第三油路上的油压不小于油压阈值时导通所述第一油路。

可选地,所述第二控制阀为二位二通液控换向阀。

可选地,所述第二控制阀具有第一液控端和第二液控端,所述第二控制阀的所述第一液控端与所述第三油路相连,所述叉车液压转向系统还包括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为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所述第三控制阀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三油路相连,所述第三控制阀的回油口与所述油箱相连,所述第三控制阀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二控制阀的所述第二液控端相连,所述第三控制阀的液控端与所述第三油路相连。

可选地,所述第二控制阀的液控端与所述第三油路相连。

可选地,所述第三油路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

可选地,所述第一油路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阀为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

可选地,所述全液压转向器的回油口通过回油过滤器与所述油箱相连。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叉车,所述叉车包括所述的液压转向系统。

本公开的有益效果:

通过在液压转向系统中增加蓄能器和第一控制阀,在整车突然断电或者电机出现故障无法工作时,可以通过蓄能器向全液压转向器供油,以在短时间内保持车辆的转向功能,从而提高了驾驶安全性。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液压转向系统的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油箱 2 电机

3 油泵 4 全液压转向器

5 转向油缸 6 蓄能器

11 第一油路 12 第二油路

13 第三油路 121 第一控制阀

111 第二控制阀 N 第一液控端

M 第二液控端 131 第三控制阀

132 第一单向阀 110 第二单向阀

1000 回油过滤器 C 第一工作油口

D 第二工作油口 101 溢流阀

A 全液压转向器的进油口 B 全液压转向器的回油口

E 第三控制阀的进油口 F 第三控制阀的回油口

G 第三控制阀的出油口 H 第三控制阀的液控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如图1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液压转向系统,该系统包括油箱1、电机2、油泵3、全液压转向器4、转向油缸5以及蓄能器6,电机2用于驱动油泵3运行,油泵3的进油口与油箱1相连,油泵3的出油口通过第一油路11与全液压转向器4的进油口A相连,蓄能器6通过第二油路12与全液压转向器4的进油口A相连,全液压转向器4的第一工作油口C和第二工作油口D均与转向油缸5相连,全液压转向器4的回油口B与油箱1相连,第二油路12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21,第一控制阀121构造为当其通电时断开第二油路12,当其断电时导通第二油路12。

整车通电时,第一控制阀121通电,第一控制阀121断开第二油路12,蓄能器6无法向全液压转向器4供油,此时电机2工作并驱动油泵3从油箱1内吸油,通过第一油路11向全液压转向器4供油,并通过全液压转向器4的第一工作油口C和第二工作油口D向转向油缸5供油,实现车辆的转向功能;当整车突然断电或者电机2发生故障时,电机2无法驱动油泵3从油箱1内吸油并向全液压转向器4供油,此时第一控制阀121也断电,第一控制阀121导通第二油路12,蓄能器6通过第二油路12向全液压转向器4供油,并通过全液压转向器4的第一工作油口C和第二工作油口D向转向油缸5内供油,从而实现短时间的转向功能。可以选用较大型的蓄能器从而实现系统断电情况下,更长时间的转向功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整车突然断电或电机故障时车辆无法进行转向的问题,大大提高了驾驶安全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油泵3的出油口通过第三油路13与蓄能器6相连,第一油路11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111,第二控制阀111构造为当第三油路13上的油压小于油压阈值时断开第一油路11,当第三油路13上的油压不小于油压阈值时导通第一油路11。

在这种情况下,当整车通电时,第一控制阀121通电,第一控制阀121将蓄能器6与全液压转向器4的进油口A断开,同时电机2通电带动油泵3工作,此时第三油路13上的油压尚未达到油压阈值,第二控制阀111将第一油路11断开,油泵3尚无法通过第一油路11向全液压转向器4供油,油泵3先通过第三油路13向蓄能器6内注油,当蓄能器6注满液压油以后,第三油路13的油压会增高,当增高至上述油压阈值时,第二控制阀111从断开状态变成导通状态,油泵3再通过第一油路11向全液压转向器4供油,实现转向。在实际的操作中,蓄能器6的注油过程只需要几秒钟就可以完成,在车辆启动并且电机2转动之后几秒钟就能将蓄能器6注满油,所以并不会与正常的转向发生冲突。可选地,上述的第二控制阀111可以为二位二通的液控换向阀。

进一步地,第二控制阀111具有第一液控端N和第二液控端M,第二控制阀111的第一液控端N与第三油路13相连,叉车液压转向系统还包括第三控制阀131,第三控制阀131为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第三控制阀131的进油口E与第三油路13相连,第三控制阀131的回油口F与油箱1相连,第三控制阀131的出油口G与第二控制阀111的第二液控端M相连,第三控制阀131的液控端H与第三油路13相连。由上可知的是,当整车通电时,油泵3先通过第三油路13向蓄能器6内注油,当蓄能器6注满液压油后,油泵3继续向蓄能器6注油会使得第三油路13内的油压增高,也即第三控制阀131的液控端H压力会增高,当压力值大于第三控制阀131另一侧的弹簧的预压力值时,第三控制阀131从进油口E与出油口G导通的状态(图中右位),变成出油口G与回油口F相连的状态(图中左位),第二液控端M与油箱1连通,第二液控端M的压力小于第一液控端N的压力,第二控制阀111的第二液控端M和第一液控端N之间存在压差,进而阀芯发生移动,将第二控制阀111从断开状态(图中左位)转换成导通状态(图中右位),此时第一油路11形成通路,油泵3输出的液压油从第一油路11供应至全液压转向器4,全液压转向器4通过第一工作油口C和第二工作油口D向转向油缸5内注油,实现转向功能。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控制阀111也可以只有一个液控端,该液控端与第三油路13相连,从而无需设置第三控制阀131。

此外,第三油路13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32,第一油路11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110,以防止蓄能器6内的液压油回流至油泵3内。可选地,第二控制阀111的第一液控端N与第三油路13的连接点位于第一单向阀132的上游,第三控制阀131的液控端H与第三油路13的连接点位于第一单向阀132的下游。

具体地,第一控制阀121可以为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当整车断电时,第一控制阀121处于断电状态,第一控制阀121接通,蓄能器6通过第二油路12供油至全液压转向器4实现转向功能,当整车通电时,第一控制阀121处于得电状态,第一控制阀121断开,蓄能器6与全液压转向器4之间不接通,由油泵3通过第一油路11向全液压转向器4供油实现转向功能。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全液压转向器4的回油口B通过回油过滤器1000与油箱1相连,全液压转向器4内设置有溢流阀101,防止全液压转向器4内的液压值过高损害内部结构,而回油过滤器1000可以过滤掉各类液压元件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磨粒等各种污物,避免回流至油箱1内,污染整个液压系统。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叉车,该叉车包括上述的液压转向系统,但上述的液压转向系统并不仅限于用于叉车,也可以用于例如轮式挖掘机、装载机、压路机、叉车以及联合收割机等非道路轮式车辆。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