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储物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94542发布日期:2019-07-17 05:46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式储物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箱包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式储物箱。



背景技术:

现有储物箱,一般包括箱体以及用于盖合箱体的箱盖,这种储物箱,根据设计规格尺寸大小,具有各自不同的体积空间,消费者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用不同规格的储物箱进行盛装物品,使整个居住或办公环境得到一个整理有序、被合理利用的空间。但是,当储物箱被空余后,空余的储物箱将会占据一定的存放空间,如果空间有限,对于空余储物箱的存放数量将会大大降低,同时,需要寻找更多的存放空间用于堆放空余的储物箱。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改变箱体外形尺寸并可节省存储箱堆放空间的折叠式储物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折叠式储物箱,包括方形构造的箱体以及用于盖合该箱体的箱盖,所述箱体包括上框架和下框架、底板、两块整体侧板,以及两块分体侧板;所述底板设置在下框架底平面上,两块所述整体侧板以及两块分体侧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并与所述底板一起形成所述箱体的外形构造;

所述整体侧板上端脚边与所述上框架之间呈轴连接,所述整体侧板的下端与所述下框架活动卡插接触,所述整体侧板可绕所述上框架在垂直方向指向所述箱体的箱腔转动在大于0°小于90°范围内转动;

所述分体侧板由两块活动板组成,两块所述活动板之间通过连接轴活动连接;两块所述活动板的端面上四个顶角分别与所述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呈轴活动连接;使用时,两块所述活动板之间的连接轴伸向所述箱体的箱腔中折合。

所述折叠式储物箱,其中,在所述整体侧板的内壁上设有锁栓装置,该锁栓装置使所述整体侧板与所述下框架或底板形成锁住或松开两种状态。

所述折叠式储物箱,其中,所述锁栓装置包括插栓以及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一端固定在所述整体侧板上,另一端固定在插栓上并借助弹性回复力使所述插栓下插,所述插栓与所述整体侧板内壁活动连接设置,该插栓可相对整体侧板上下滑动。

所述折叠式储物箱,其中,在两块所述活动板上且位于连接轴的端面上设有凸片,该凸片与所述活动板的内壁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与另一活动板交叉相接处,以确保两块活动板的连接轴伸向所述箱体的箱腔移动。

所述折叠式储物箱,其中,在所述箱盖面上设有锁盖装置,该锁盖装置将所述箱盖与所述箱体形成锁住或打开两种状态。

所述折叠式储物箱,其中,所述锁盖装置包括两个锁销以及开关旋钮,两个所述锁销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上框架抵顶设置,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开关旋钮形成活动连接,所述开关旋钮通过卯轴设置在所述箱盖表面且可可绕所述卯轴相对所述箱盖水平转动,两个所述锁销与所述开关旋钮的连接点分别位于所述卯轴两侧。

所述折叠式储物箱,其中,在所述开关旋钮上设有第一锁孔,相应地在,在所述箱盖上设有第二锁孔,所述第一锁孔与第二锁孔相吻合时,表明所述箱盖与箱体之间是锁住的。

所述折叠式储物箱,其中,在所述箱盖外表面设有外凸的定位柱;相应地,在所述底板的外表面也设有定位槽;多个所述折叠式储物箱叠合堆放时,所述定位柱应适配卡入定位槽中。

所述折叠式储物箱,其中,所述底板与下框架之间采用卡扣连接。

所述折叠式储物箱,其中,所述上框架与下框架的规格、外形构造相一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式储物箱,通过两块整体侧板以及两块分体侧板相对上、下框架指向箱体的箱腔中的移动,改变整个箱体的高度尺寸,使得存物箱收缩后堆放空间大大缩小,提高了堆放空间的有效利用率,可以堆放更多的空余存储箱;同时,也方便物流运输,提供运输效率,节省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储物箱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储物箱的箱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储物箱收缩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储物箱上、下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5A、5B、5C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储物箱整体侧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折叠式储物箱箱盖外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7A、7B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储物箱箱盖内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折叠式储物箱箱盖外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折叠式储物箱底板上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折叠式储物箱底板下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储物箱分体侧板外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储物箱分体侧板内表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折叠式储物箱,又称标识箱,包括方形构造的箱体600以及用于盖合该箱体600的箱盖300;箱体600与箱盖300之间形成一箱腔601,箱腔601用于存储或收纳物品、书籍资料等,可用于生产车间、办公室以及家庭收纳物品。整个折叠式储物箱均采用塑料材质制得。

如图2和3所示,上述箱体600包括上框架100和下框架105,本实施例中,上框架与下框架一致,故统一采用上框架代替下框架;在其他实施了中,上、下框架可以不一致,但基本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箱体600还包括底板400、两块整体侧板200,以及两块分体侧板500;底板400设置在下框架105底平面上,两块整体侧板200以及两块分体侧板500 分别设置在上框架100和下框架105之间,并与底板400一起形成箱体600外形构造。本实施例中,储存箱外形构造呈长方体;分体侧板500为箱体600长度方向的侧板;整体侧板200为箱体600宽度方向的侧板。当然,储存箱的外形构造也可以是正方体。

底板400与下框架105之间的连接,可以是卡接、铆接或螺纹紧固。本实施例中,采用卡接方式。如图9和10所示,在底板400的两个相对侧边缘各自设有若干卡勾指向外侧的卡子402;相应地,如图4所示,在下框架105的框架边缘设有卡孔103,用于适配卡接所述卡子402。

上述箱体600中,整体侧板200的上端脚边与上框架100轴连接,整体侧板200的下端与下框架105活动接触,整体侧板200可绕上框架100在垂直方向指向箱体600的箱腔601内转动。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A和5B所示,在整体侧板200的上端脚边的两个端部设有凸轴201,相应地,如图4所示,在上框架100的长度方向上设有两个轴孔102;装配时,凸轴201插入轴孔102中,使整体侧板200通过凸轴201绕轴孔102转动并指向箱腔601中呈水平叠放。本实施例中,转动角度控制在大于0°小于90°或者0~90°。

上述箱体600中,如图11和12所示,分体侧板500由两块活动板(501, 502)组成,两块活动板(501,502)之间形成轴503活动连接;两块活动板的端(501,502)面上四个顶角分别与上框架100和下框架105轴状活动连接;使用时,两块活动板(501,502)之间的连接轴伸向箱体600的箱腔601中呈折合状收纳。

本实施例中,分体侧板500中的两块活动板(501,502)大小规格一致,且两块活动板(501,502)之间设计成合页状的梳轴503连接。在两块活动板的端(501,502)面的四个顶角处分别设有四个转轴504,相应地,在上、下框架的宽度方向上设有连接孔101;装配时,将转轴504分别插入连接孔101中,使得分体侧板500中的两块活动板(501,502)分别与上框架100和下框架105 形成轴状活动连接。

优选地,如图12所示,在两块活动板(501,502)上且位于连接轴(即上述转轴504)端设有凸片506;该凸片506与活动板(501,502)的内壁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与另一活动板交叉相接处,以确保两块活动板(501,502)的连接轴伸向箱体600的箱腔601移动;同时防止两块活动板(501,502)指向箱腔 601外移动,避免增大存储箱的外延空间尺寸。

进一步地,在折叠式储物箱的整体侧板200的内壁上设有锁栓装置,该锁栓装置使整体侧板200与下框架105或底板400形成锁住或松开两种状态。

如图5A和5B所示,该锁栓装置包括插栓204以及弹性部件206;弹性部件 206一端固定在整体侧板200上,另一端固定在插栓204上并借助弹性回复力使插栓204下插,抵顶下框架105或底板400面。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位于插栓203下末端的销头205将在弹性部件206的弹性回力作用下,下插插销孔401中;如果需要松开整体侧板200,在上了插栓204,使销头205脱离插销孔401。插销孔401的规格尺寸、外形构造以及数量,与销头205相适配。

本实施例中,每个整体侧板200上的销头205数量为2个,对称垂直排列分布在整体侧板200内壁,相应地,也有两个插栓204,两个插栓204上顶端通过一拔杆203固定连接,如图5A和5B所示;上提拔杆203,可以是销头205脱离插销孔401。

插栓204与整体侧板200之间可以通过滑槽与滑边配合滑动设计,即在整体侧板200的内壁设有滑槽,在插栓204两垂直侧边设置为滑边;这样配合滑动,这样既可以将插栓204固定在整体侧板200内壁,又能相对整体侧板200 沿垂直方向上下滑动。

本实施例中,最简便的设计结构就是无需设置滑槽和滑边结构,而是设计一内凹状壳体202,如图5A所示,该壳体202固定设置在整体侧板200内壁上并形成一空腔(图中未示出),插栓204以及弹性部件206置于空腔中,且插栓 204可在空腔中上下移动。

该弹性部件206是螺旋弹簧,其可以设置在插栓204外部与整体侧板200 的内表面形成拉伸状固定连接;也可以套设在插栓204上,与整体侧板200之间形成拉伸状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采用套设设置,如图5B所示。

进一步地,在外壳202上沿垂直方向的边缘,设有若干卡扣212,相应地,在整体侧板200的内壁上设有卡槽211,卡扣212与卡槽211之间进行卡合固定连接,方便拆卸与安装。

为方便折叠式储物箱的箱盖300与箱体600之间锁固,在箱盖300面上设有锁盖装置,该锁盖装置将箱盖300与箱体600形成锁住或打开两种状态。

如图6所示,锁盖装置包括两个锁销308以及开关旋钮302,两个锁销308 的一端分别与上框架100边缘抵顶设置,另一端分别与开关旋钮302形成活动连接;开关旋钮302通过卯轴305设置在箱盖300表面且可可绕卯轴305相对箱盖300水平转动,两个锁销308与开关旋钮302的连接点分别位于卯轴305 两侧。这样,通过旋转开关旋钮302绕卯轴305转动,带动位于卯轴305两侧的两个锁销308移动,要么两个锁销308分别抵顶上框架100,使箱盖300锁住箱体600;要么锁销与上框架100分离,使箱盖300与箱体600松开。

本实施例中,在箱盖300外表面设有内凹的容置孔301,用于纳置开关旋钮 302与卯轴305;这样可以保证箱盖300表面的平整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7A和7B所示,开关旋钮302为一长方形锁条,卯轴305与长方形锁条的中部活动连接,而两个锁销308分别与该长方形锁条的两端部通过活动轴连接。

优选地,锁销309的数量为四个,分别对称设置在箱盖300侧边部;同一侧的两个锁销308通过横向连接杆307固定连接,在横向连接杆307的中间位置固定设有纵向连接杆312,该纵向连接杆312一端垂直固定连接横向连接杆 307,另一端与长方形锁条的一端活动轴连接;相应地,另两个锁销308在箱盖300的另一侧进行相同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更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将箱盖300和箱体600锁住,在上框架100的边沿设有锁孔309,便于锁销308插入锁孔309,将箱体600与箱盖300锁住;锁孔309的数量、外形构造与锁销308相适配设置。

又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在开关旋钮302上设有第一锁孔306,相应地在,在箱盖300上设有第二锁孔304,第一锁孔306与第二锁孔304相吻合时,表明所述箱盖与箱体之间是锁住的,此时,可以在第一锁孔306与第二锁孔304加上挂锁、一次性密封锁条等,在某些需要保密状态下,确保中途不被某些无权限人员打开箱盖。

为了方便折叠式储物箱的叠加对方,不至于叠加堆放时,相邻折叠式储物箱之间滑落;因此,本实用新型中,如图8和10所示,在箱盖300外表面设有外凸的定位柱312;相应地,在底板400的外表面也设有定位槽403;多个折叠式储物箱叠合堆放时,定位柱312应适配卡入定位槽403中。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312和定位槽403的外形构造为方形结构;这样可以进一步稳固折叠式储物箱的堆放。

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柱312可以是至少三个独立卡柱,相应地,定位槽 403也是三个独立的卡槽,并适配设置。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表述较为详细,并不能因此而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