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92523发布日期:2019-07-27 11:30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包装盒。



背景技术:

通常,会用包装盒对产品进行包装,为便于包装盒的批量运输,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便于折叠收纳的包装盒,包括一端开口且呈方形的内盒体以及环绕内盒体一周并将内盒体的开口完全遮挡的方形筒状的外盒体,内盒体和外盒体均可折叠收纳。

内盒体底壁上设置有一块双面胶,当需要包装产品时,将折叠状态的内盒体和外盒体展开成立体的盒体,并将双面胶的不粘层撕下,使内盒体的底板与外盒体的外板粘合即可。

由于内盒体仅有底板的一部分与外盒体之间固定,使得内盒体与外盒体还有很多易自由活动的部位,从而使包装盒容易散开,进而使得包装效果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装盒,具有包装效果稳定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包装盒,包括一端开口且呈方形的内盒体以及环绕内盒体一周并将内盒体的开口完全遮挡的方形筒状的外盒体,所述内盒体包括首尾相连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以及呈直角三角形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第一底板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与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共边、第二底板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与第三侧板以及第四侧板共边、第一底板的斜边与第二底板的斜边重合,且第一底板的直角平分线上设置有便于第一底板折叠的第一折痕、第二底板的直角平分线上设置有便于第二底板折叠的第二折痕;所述外盒体包括一体折叠成型的第一外板、第二外板、第三外板以及第四外板,盖合状态下第一外板与第一底板以及第二底板重叠、第二外板与第三侧板重叠、第三外板将内盒体的开口完全遮挡、第四外板与第一侧板重叠;第一底板靠近第二侧板的一端与第一外板之间固定、第二底板靠近第二外板的一侧设置有粘合件,且第一侧板与第四外板之间通过磁性件吸合,第三外板的两侧边缘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一锁定件、第二侧板以及第四侧板上均设置有与第一锁定件锁合的第二锁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内盒体以及外盒体被折叠时,第一侧板与第四侧板位于同一平面、第二侧板与第三侧板位于同一平面,第一底板以及第二底板均被折叠成两个小三角形,第一外板、第二外板、第三外板以及第四外板位于同一平面;

当内盒体以及外盒体被展开成立体的盒体时,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以及第四侧板首尾相连,第一底板以及第二底板同时与第一外板重叠并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以及第四侧板垂直,且第二底板与第一外板之间通过粘合件粘合;第一侧板与第四外板重叠且通过磁性件吸合;第三外板上的第一锁定件与第二侧板以及第四侧板上的第二锁定件锁合;

由于内盒体的底板以及侧板均与外盒体之间进行多处固定,从而减少了内盒体与外盒体的可自由活动的范围,使得包装盒不易散开,进而使包装效果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外板的两侧边缘均转动式连接有耳板,第一锁定件为嵌设在耳板内部的磁性件,第二锁定件为嵌设在第二侧板以及第四侧板内部的与耳板内部的磁性件相吸的磁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三外板的两侧边缘转动式连接耳板,在耳板内嵌设磁性件,并在第二侧板以及第四侧板内嵌设与耳板内部的磁性件相吸的磁性件,使得第二侧板以及第四侧板与第三外板之间可以相互固定,从而减少内盒体与外盒体的可自由活动的范围,进而使包装效果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耳板上设置有拉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耳板上设置拉环,使得当需要将包装好的产品取出时,可以利用拉环更方便地将耳板与第二侧板以及第四侧板分离,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锁定件为设置在第三外板的两侧边缘的系带,所述第二锁定件为设置在第二侧板以及第四侧板上可供系带系紧的呈T形的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侧板以及第四侧板上设置呈T形的卡块、第三外板的两侧边缘设置系带,通过将系带与卡块之间系紧,使得第二侧板以及第四侧板与第三外板之间可以相互固定,操作方便,且可减少内盒体与外盒体的可自由活动的范围,进而使包装效果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系带呈环状且具有弹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系带呈环状,故当需要将耳板与第二侧板以及第四侧板之间进行固定时,可直接将环状的系带挂在卡块上,由于系带具有弹性,故在系带的收紧力作用下,耳板与第二侧板以及第四侧板之间的固定作用更稳固,从而减少内盒体与外盒体的可自由活动的范围,进而使包装效果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外板与第三侧板内嵌设有相互吸合的磁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外板与第三侧板内嵌设相互吸合的磁性件,进一步减少内盒体与外盒体的可自由活动的范围,从而使包装效果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磁性件为磁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磁铁作为常用的磁性件,来源广泛,成本较低,易于获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盒体以及外盒体的表面均粘合有防水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内盒体以及外盒体的表面设置防水层,使得内盒体以及外盒体被沾上汗水或者雨水时也不易受损,从而使包装效果更稳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内盒体的底板以及侧板均与外盒体之间进行多处固定,减少了内盒体与外盒体的可自由活动的范围,使得包装盒不易散开,进而使包装效果更稳定;

2.在内盒体以及外盒体的表面设置防水层,使得内盒体以及外盒体被沾上汗水或者雨水时也不易受损,从而使包装效果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包装盒盖合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包装盒打开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包装盒折叠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包装盒打开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内盒体;11、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第三侧板;14、第四侧板;15、第一底板;16、第二底板;17、第一折痕;18、第二折痕;19、粘合件;2、外盒体;21、第一外板;22、第二外板;23、第三外板;2311、耳板;2312、拉环;2321、卡块;2322、系带;24、第四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包装盒,包括内盒体1以及外盒体2。

参照图2,内盒体1包括首尾相连的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3、第四侧板14以及呈直角三角形的第一底板15和第二底板16,第一底板15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与第一侧板11以及第二侧板12共边、第二底板16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与第三侧板13以及第四侧板14共边、第一底板15的斜边与第二底板16的斜边重合;

当内盒体1被折叠时,第一侧板11与第四侧板14位于同一平面、第二侧板12与第三侧板13位于同一平面,当内盒体1被展开成立体的盒体的,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3以及第四侧板14首尾相连并与第一底板15以及第二底板16垂直,从而形成一端开口的方形盒体;

参照图2和图3,外盒体2包括一体折叠成型的第一外板21、第二外板22、第三外板23以及第四外板24,盖合状态下第一外板21与第一底板15以及第二底板16重叠、第二外板22与第三侧板13重叠、第三外板23将内盒体1的开口完全遮挡、第四外板24与第一侧板11重叠;

第一底板15靠近第二侧板12的一端与第一外板21之间固定、第二底板16靠近第二外板22的一侧设置有粘合件19,且第一侧板11与第四外板24之间通过磁性件吸合,第三外板23的两侧边缘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一锁定件、第二侧板12以及第四侧板14上均设置有与第一锁定件锁合的第二锁定件;在本实施例中粘合件19为双面胶,且双面胶呈三角形,该三角形与第二底板16的三条边组成的三角形为相似三角形;

由于内盒体1的底板以及侧板均与外盒体2之间进行多处固定,从而减少了内盒体1与外盒体2的可自由活动的范围,使得包装盒不易散开,进而使包装效果更稳定。

第一底板15的直角平分线上设置有便于第一底板15折叠的第一折痕17、第二底板16的直角平分线上设置有便于第二底板16折叠的第二折痕18,在将内盒体1进行折叠时,可沿着折痕使第一底板15以及第二底板16被折叠得更顺利且更整齐。

第三外板23的两侧边缘均转动式连接有耳板2311,第一锁定件为嵌设在耳板2311内部的磁性件,第二锁定件为嵌设在第二侧板12以及第四侧板14内部的与耳板2311内部的磁性件相吸的磁性件,使得第二侧板12以及第四侧板14与第三外板23之间可以相互固定,从而减少内盒体1与外盒体2的可自由活动的范围,进而使包装效果更稳定。

由于磁性件的相互吸合作用可能导致当需要打开包装盒取出其中的产品时难以将耳板2311与第二侧板12以及第四侧板14分离,故在耳板2311上设置拉环2312,利用拉环2312可以更方便地将耳板2311与第二侧板12以及第四侧板14分离,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在第二外板22与第三侧板13内嵌设有相互吸合的磁性件,进一步减少内盒体1与外盒体2的可自由活动的范围,从而使包装效果更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磁性件为磁铁,磁铁作为常用的磁性件,来源广泛,成本较低,易于获取。

并且内盒体1以及外盒体2的表面均粘合有防水层(图中未示出),使得内盒体1以及外盒体2被沾上汗水或者雨水时也不易受损,从而使包装效果更稳定。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对产品进行包装时,先将折叠状态的内盒体1以及外盒体2展开,使内盒体1形成立体的盒体、外盒体2形成立体的方形筒,并将第二底板16与第一外板21之间粘合,然后转动耳板2311,使耳板2311在磁性件的作用下与第二侧板12以及第四侧板14贴合,此时,由于第三侧板13与第二外板22之间也在磁性件的作用下贴合,使得内盒体1与外盒体2的可自由活动的范围减少,从而使得包装盒不易散开,进而使包装效果更稳定。

实施例二:

参照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锁定件为设置在第三外板23的两侧边缘的系带2322,所述第二锁定件为设置在第二侧板12以及第四侧板14上可供系带2322系紧的呈T形的卡块2321,且系带2322具有弹性,在本实施例中系带2322为弹性绳,通过将系带2322与卡块2321之间系紧,使得第二侧板12以及第四侧板14与第三外板23之间可以相互固定,操作方便,且可减少内盒体1与外盒体2的可自由活动的范围,进而使包装效果更稳定;

并且由于系带2322具有弹性,故在系带2322的收紧力作用下,耳板2311与第二侧板12以及第四侧板14之间的固定作用更稳定,从而减少内盒体1与外盒体2的可自由活动的范围,进而使包装效果更稳定。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