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毂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31201发布日期:2019-12-06 17:09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毂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搬运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轮毂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轮毂是轮胎内轮廓支撑轮胎的圆桶形的、中心装在轴上的金属部件。又叫轮圈、钢圈、轱辘以及胎铃。轮毂根据直径、宽度、成型方式、材料不同种类繁多。钢制轮毂的强度高,常用于大型载重汽车;但钢制轮毂质量重,外形单一,不符合如今低碳、时尚的理念,正逐渐被铝合金轮毂替代。

轮毂制作的同时也需要对其进行检测,从一个工位移至另一个工位进行检测加工时,人工移动需要消耗很大的人力,搬运过程中也会因为人工疏忽轮毂表面会造成损伤或者瑕疵,生产效率低,成本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轮毂搬运装置,操作简便,避免人工手动搬运移动轮毂,加工时,避免表面产生损伤,降低人力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轮毂搬运装置,包括直线模组、气缸以及第二连接板;所述直线模组上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活塞杆顶端通过第一连接板与电机相连接,所述电机转动轴顶端设置有丝杆,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导向柱与连接块相连接,所述导向柱与升降块相配合,所述丝杆通过导套与升降块相连接,所述升降块通过铰支座与连接杆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与支撑杆铰链连接,所述支撑杆与连接块铰链连接,所述支撑杆远离连接块连接一端设置有顶块。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柱与升降块具体为过渡连接,所述丝杆通过轴承与连接块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顶块具体呈半圆球状,所述支撑杆具体呈细长圆杆状。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柱具体设置有两个并关于丝杆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所述导向柱与丝杆相互平行,所述导向柱、连接杆以及支撑杆的轴线均在同一个平面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一种轮毂搬运装置,通过气缸、直线模组、定位柱、丝杆、电机以及控制器的配合使用,可对轮毂进行夹紧搬运移动,方便于移至下一工位对轮毂进行检测加工,操作简便,避免不必要的人力与时间的浪费,并且避免加工时产生表面损伤,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轮毂搬运装置整体结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轮毂搬运装置局部示意图。

图中:1、直线模组;3、气缸;4、第一连接板;5、电机;6、第二连接板;7、导向柱;8、丝杆;9、升降块;10、连接杆;11、支撑杆;12、顶块;13、铰支座;14、连接块;15、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图2,一种轮毂搬运装置,包括直线模组1、气缸3以及第二连接板6;所述直线模组1上设置有气缸3,所述直线模组1带动气缸3往返移动,所述气缸3活塞杆顶端通过第一连接板4与电机5相连接,所述气缸3活塞杆伸缩带动电机5上下移动,所述电机5转动轴顶端设置有丝杆8,电机5转动轴转动带动丝杆8转动,所述第二连接板6通过导向柱7与连接块14相连接,所述丝杆8转动带动升降块9上下移动,所述导向柱7对升降块9起导向作用,所述导向柱7与升降块9相配合,所述丝杆8通过导套与升降块9相连接,所述升降块9通过铰支座13与连接杆10活动连接,所述升降块9向上移动时,连接杆10带动支撑杆11做圆弧状运动,所述连接杆10与支撑杆11铰链连接,所述支撑杆11远离连接块14连接一端设置有顶块12,所述顶块12对轮毂起夹紧作用,方便移动。

所述导向柱7与升降块9具体为过渡连接,所述丝杆8通过轴承15与连接块14相连接,避免丝杆8转动过程中造成损伤。

所述顶块12具体呈半圆球状,所述支撑杆11具体呈细长圆杆状。

所述所述导向柱7具体设置有两个并关于丝杆8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所述导向柱与丝杆相互平行,所述导向柱、连接杆以及支撑杆的轴线均在同一个平面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首先控制器16控制直线模组1移动至轮毂放置工位,气缸3活塞杆伸出,带动电机5以及连接块14向下运动,穿过轮毂中心轴,控制器16控制电机5转动轴转动带动升降块9向下移动,此时支撑杆11打开,顶块12顶住轮毂,此时电机5停止转动,气缸3活塞杆缩回,带动轮毂上升,直线模组1带动气缸3移动,将轮毂移动至另一工位进行检测加工。

上述实施例用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将本实用新型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理解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