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托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1972发布日期:2019-06-13 10:53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托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托盘,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托盘,属于仓储运输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托盘又名栈板、夹板,是指用于集装、堆放、搬运和运输的放置作为单元负荷的货物和制品的水平平台装置。托盘现已广泛应用于生产、运输、仓储和流通等领域,被认为是20世纪物流产业中两大关键性创新之一。物流上的托盘,按材质、用途、台面、叉车的叉入方式和结构区分,有多种类型。

现有的托盘主要包括盘面及设置在盘面底部的支脚,多采用硅橡胶或者聚氯乙烯树脂灌注于托盘成型模具中一体制成,托盘频繁取放过程会因为叉车操作精度有限与地面发生频繁撞击,多重原因导致支脚的使用寿命远远短于盘面的使用寿命,而当支脚损坏时,支脚无法单独更换,托盘整体就报废了,增加仓储运输成本;这种整体式托盘必须整体运输,导致托盘的运输成本高。现有的尽管存在组合式托盘,但是现有的组合式托盘在组装过程,直接进行连接安装缺乏定位基准,往往导致先安装的连接部件容易,后安装部件由于安装定位的问题出现错位的情况,影响托盘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合定位方便快捷,承重能力强,可单独维护,可组装发货运输成本低的组合式托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组合式托盘,包括上支撑框架、下支撑框架、设置在上支撑框架上的承托板及用于连接上支撑框架与下支撑框架的角支撑块、边支撑块及卡合连接机构,所述角支撑块用于连接所述上支撑框架与下支撑框架的四个拐角位置,所述边支撑块设置在相邻的所述角支撑块之间;所述卡合连接机构包括支撑杆、套装在支撑杆外侧的卡套及与所述卡套插装配合的卡座,所述支撑杆安装在所述上支撑框架的底部,所述卡座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框架的顶部,所述卡座上设有与所述支撑杆相配合的槽口,所述卡座及卡套分别上设有用于卡座与卡套插装配合的凸起及插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下支撑框架之间通过卡合连接机构先进行定位,具体卡座的槽口对正支撑杆,并通过凸起与插槽的配合实现卡座与卡套的插装配合,实现上、下支撑框架的定位,待上、下支撑框架定位完成后,上、下支撑框架则通过角支撑块及边支撑块进行连接,从而实现上、下支撑框架的稳定连接,上、下支撑框架的四个拐角位置对应安装角支撑块,通过角支撑块实现了上、下支撑框架的定位连接,相邻角支撑块之间安装边支撑块,提高上、下支撑框架的承载力及连接稳定性,角支撑块与边支撑块之间为叉车预留叉运空间;承托板可通过螺钉安装在上支撑框架上,上、下支撑框架支撑承托板,增强了托盘抗冲击性,同时也增强了托盘的承重能力;托盘并非整体式结构,而是采用组合式设计,通过上、下支撑框架、承托板、卡合连接机构、角支撑块及边支撑块进行组合拼装,若承托板或支撑框架出现损坏可以单独进行更换,便于托盘的维护,且维护成本低,同时该托盘还可以不组装发货,到达目的地后再进行组装,降低运输成本。总之,本实用新型组合式设计,结构简单,组装定位精准稳定,托盘抗冲击性及承重能力强,延长托盘的使用寿命,易更换便于维护,且维护成本低,延长了托盘的使用寿命,可不组装运输,降低运输成本,适用于叉车搬运。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的,所述边支撑块包括边连接板,所述边连接板的上部及下部分别设有与所述上支撑框架、下支撑框架连接的上安装孔及下安装孔。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边支撑块实现上、下支撑框架的边框的连接,用于对上、下支撑框架进行定位支撑,增强托盘的承载能力及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角支撑块包括第一连接板及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及第二连接板的上部设有与所述上支撑框架连接的上安装孔,所述第一连接板及第二连接板的下部设有与所述下支撑框架连接的下安装孔。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角支撑块安装在拐角位置,第一、第二连接板通过螺钉与上、下支撑框架连接起来,从而实现上下支撑框架拐角位置的连接,边支撑块与角支撑块之间为叉车预留叉运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角支撑块还包括第一角卡板及第二角卡板,所述第一、第二角卡板支撑在所述上支撑框架与下支撑框架之间,所述第一角卡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二角卡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垂直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角卡板可伸入到上、下支撑框架之间,用于对上、下支撑框架进行支撑及限位,增强托盘的承载能力及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角卡板的另一端垂直连接有第一角支撑板,所述第二角卡板的另一端垂直连接有第二角支撑板。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承载力大的情况下,单靠卡板支撑限位容易出现弯折变形,故设置角支撑板,支撑板与卡板配合形成直角支撑,不但支撑稳定,而且不容变形。具体角支撑板可以是一体加工而成,所述第一角卡板由第一连接板向内弯折形成,所述第二角卡板由第二连接板向内弯折形成,所述第一角卡板的自由端向内弯折形成第一角支撑板,所述第二角卡板的自由端向内弯折形成第二角支撑板,增加了角支撑块的支撑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边支撑块还包括垂直设置在所述边连接板两侧的第一边卡板及第二边卡板,所述第一边卡板及第二边卡板支撑在所述上支撑框架与下支撑框架之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边支撑块增加了上、下架框的连接强度,边卡板可伸入到上、下架框之间,用于对上、下架框进行定位支撑,增强托盘的承载能力及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边卡板的自由端垂直连接有第一边支撑板,所述第二边卡板的自由端垂直连接有第二边支撑板,所述第一边支撑板及第二边支撑板支撑在所述上支撑框架与下支撑框架之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边卡板伸入到上、下支撑框架的框架板中部之间用于支撑上、下支撑框架的框架板,单靠边卡板支撑容易出现弯折变形,故设置边支撑板,边支撑板与边卡板配合形成直角支撑,不但支撑稳定,而且不容变形。边支撑块可为一体加工而成,所述第一边卡板及第二边卡板分别由所述边连接板的两端向内弯折形成,所述第一边卡板的自由端向内弯折形成第一边支撑板,所述第二边卡板的自由端向内弯折形成第二边支撑板,从而增加了边支撑块的支撑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承托板为整板或多块支撑条板。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承托板可采用一块整板或者由多块支撑条板组成,通过螺栓安装在框架上,整板安装更加方便快捷,承载能力强;多块条板则托盘不但具有要求的承载能力,而且整体重量更轻便。

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撑框架包括上外框架及设置在上外框架内的支撑梁,所述上外框架上设有用于定位所述承托板的定位挡边,所述支撑梁包括横梁及纵梁。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支撑梁提高了上支撑框架的支撑强度及承载力,同时实现对支撑杆的支撑安装,定位挡边便于对承托板进行精准定位,在用螺钉将承托板安装在上支撑框架上的过程承托板不会出现过大的窜动。

进一步的,所述下支撑框架整体呈田字型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田字型的下支撑框架不但支撑强度大,而且重量轻,一是提高了下支撑框架的支撑强度,二是实现卡座的支撑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边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角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支撑框架;11、上外框架;12、定位挡边;13、横梁;14、纵梁;2、下支撑框架;21、下外框架;22、支撑板;3、承托板;4、支撑杆;5、角支撑块;51、第一连接板;52、第二连接板;53、第一角卡板;54、第二角卡板;55、第一角支撑板;56、第二角支撑板;6、边支撑块;61、边连接板;62、第一边卡板;63、第二边卡板;64、第一边支撑板;65、第二边支撑板;7、卡套;8、卡座;9、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一种组合式托盘,包括上支撑框架1、下支撑框架2、设置在上支撑框架上的承托板3及用于连接上支撑框架与下支撑框架的角支撑块5、边支撑块6及卡合连接机构,所述角支撑块用于连接所述上支撑框架与下支撑框架的四个拐角位置,所述边支撑块设置在相邻的所述角支撑块之间;所述卡合连接机构包括支撑杆4、套装在支撑杆外侧的卡套7及与所述卡套插装配合的卡座8,所述支撑杆安装在所述上支撑框架的底部,所述卡座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框架的顶部,所述卡座上设有与所述支撑杆相配合的槽口9,所述卡座及卡套分别上设有用于卡座与卡套插装配合的凸起及插槽。

所述边支撑块6包括边连接板61,所述边连接板的上部及下部分别设有与所述上支撑框架、下支撑框架连接的上安装孔及下安装孔。边支撑块实现上、下支撑框架的边框的连接,用于对上、下支撑框架进行定位支撑,增强托盘的承载能力及稳定性。

所述角支撑块5包括第一连接板51及第二连接板52,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及第二连接板的上部设有与所述上支撑框架连接的上安装孔,所述第一连接板及第二连接板的下部设有与所述下支撑框架连接的下安装孔。角支撑块安装在拐角位置,第一、第二连接板通过螺钉与上、下支撑框架连接起来,从而实现上下支撑框架拐角位置的连接,边支撑块与角支撑块之间为叉车预留叉运空间。

所述角支撑块5还包括第一角卡板53及第二角卡板54,所述第一、第二角卡板支撑在所述上支撑框架与下支撑框架之间,所述第一角卡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二角卡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垂直连接。角卡板可伸入到上、下支撑框架之间,用于对上、下支撑框架进行支撑及限位,增强托盘的承载能力及稳定性。

所述第一角卡板的另一端垂直连接有第一角支撑板55,所述第二角卡板的另一端垂直连接有第二角支撑板56。在承载力大的情况下,单靠卡板支撑限位容易出现弯折变形,故设置角支撑板,支撑板与卡板配合形成直角支撑,不但支撑稳定,而且不容变形。具体角支撑板可以是一体加工而成,所述第一角卡板由第一连接板向内弯折形成,所述第二角卡板由第二连接板向内弯折形成,所述第一角卡板的自由端向内弯折形成第一角支撑板,所述第二角卡板的自由端向内弯折形成第二角支撑板,增加了角支撑块的支撑强度。

所述边支撑块6还包括垂直设置在所述边连接板61两侧的第一边卡板62及第二边卡板62,所述第一边卡板及第二边卡板支撑在所述上支撑框架与下支撑框架之间。边支撑块增加了上、下架框的连接强度,边卡板可伸入到上、下架框之间,用于对上、下架框进行定位支撑,增强托盘的承载能力及稳定性。

所述第一边卡板的自由端垂直连接有第一边支撑板64,所述第二边卡板的自由端垂直连接有第二边支撑板65,所述第一边支撑板及第二边支撑板支撑在所述上支撑框架与下支撑框架之间。边卡板伸入到上、下支撑框架的框架板中部之间用于支撑上、下支撑框架的框架板,单靠边卡板支撑容易出现弯折变形,故设置边支撑板,边支撑板与边卡板配合形成直角支撑,不但支撑稳定,而且不容变形。边支撑块可为一体加工而成,所述第一边卡板及第二边卡板分别由所述边连接板的两端向内弯折形成,所述第一边卡板的自由端向内弯折形成第一边支撑板,所述第二边卡板的自由端向内弯折形成第二边支撑板,从而增加了边支撑块的支撑强度。

所述承托板为整板。承托板可采用一块整板或者由多块支撑条板组成,通过螺栓安装在框架上,整板安装更加方便快捷,承载能力强。

所述上支撑框架1包括上外框架11及设置在上外框架内的支撑梁,所述上外框架上设有用于定位所述承托板的定位挡边12,所述支撑梁包括横梁13及纵梁14。支撑梁提高了上支撑框架的支撑强度及承载力,同时实现对支撑杆的支撑安装,定位挡边便于对承托板进行精准定位,在用螺钉将承托板安装在上支撑框架上的过程承托板不会出现过大的窜动。

所述下支撑框架整体呈田字型结构。所述下支撑框架2包括下外框架21及设置在下外框架内的支撑板22。田字型的下支撑框架不但支撑强度大,而且重量轻,一是提高了下支撑框架的支撑强度,二是实现卡座的支撑安装。

实施例2,如图5所示,所述承托板3为多块支撑条板。多块条板则托盘不但具有要求的承载能力,而且整体重量更轻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