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台及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76070发布日期:2019-07-27 10:08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升降台及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输设备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升降台及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镀膜玻璃的生产线上,一般采用传输装置将镀膜玻璃传输至不同的工位,以对镀膜玻璃进行加工处理。其中,当镀膜玻璃的生产线上的某一工位出现故障时,镀膜玻璃无法通过该工位,而传输装置未停止传输,此时,会出现镀膜玻璃堆积在一起,或者,镀膜玻璃之间相互撞击而损坏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台,旨在避免传输装置上的传输件堆积在一起,或者传输件之间相互撞击而损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升降台,用于传输装置,所述升降台包括:支座组件;支撑台,用于支撑所述传输装置传输的传输件,所述支撑台通过驱动机构与所述支座组件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支撑台沿上下方向移动,所述支撑台下方具有供所述传输件穿过的通道。可选地,所述升降台包括与所述支撑台连接的滚轮组件,所述滚轮组件的滚轮用于支撑所述传输件。可选地,所述滚轮组件包括万向轮和/或万向球。可选地,所述支撑台包括多个横向设置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多个所述滚轮组件,多个所述滚轮组件沿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可选地,所述升降台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台支撑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支撑架连接,以驱动所述支撑架上下移动。可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位于所述通道两侧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通道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支撑件,所述支撑台与所述支撑件连接,以使所述支撑台支撑在所述支撑架上。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缸,所述驱动缸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座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支撑台沿上下方向移动。可选地,所述支座组件具有供所述驱动机构安装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具有多个供所述驱动机构安装的第一安装位,多个所述第一安装位沿所述通道的延伸方向依次分布。可选地,所述支座组件具有供所述驱动机构安装的安装座,以及,支撑所述安装座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具有多个供所述安装座安装的第二安装位,多个所述第二安装位沿所述通道两侧的排列方向依次分布;和/或,所述安装座上具有多个供所述支撑座安装的第三安装位,多个所述第三安装位沿上下方向分布。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传输装置,所述传输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升降台,所述升降台包括:支座组件;支撑台,用于支撑所述传输装置传输的传输件,所述支撑台通过驱动机构与所述支座组件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支撑台沿上下方向移动,所述支撑台下方具有供所述传输件穿过的通道。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使升降台包括支座组件,以及,通过驱动机构与支座组件连接的支撑台,并使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支撑台沿上下方向移动,当传输装置上的传输件传输至支撑台上方时,可以控制驱动机构驱动支撑台向上移动,以将传输件抬起,并使升降台后方的传输件能够正常传输,从而避免传输装置上的传输件堆叠在一起,或者,传输件之间相互碰撞而损坏传输件。被支撑台抬起的传输件可以转移至其它地方,或者,供检测人员或检测装置进行检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升降台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图4为图1中升降台的主视图,其中,驱动机构未驱动支撑台向上移动;图5为图1中升降台的主视图,其中,驱动机构驱动支撑台向上移动至设定位置;图6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座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支座组件34支撑杆11安装座35支撑架12第三连接杆36支撑件13支撑板37第一连接杆14连接板38第二连接杆21驱动缸111第一固定孔22缸体112第三固定孔23活塞杆113第四固定孔24中间连接件121第一连接槽30支撑台122安装口31万向球123第二连接槽32万向球安装座221第二固定孔33滚珠301通道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升降台,该升降台主要用于传输装置。参照图1,所述升降台包括支座组件10、驱动机构及支撑台30,支撑台30通过驱动机构与支座组件10连接,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支撑台30沿上下方向移动,其中,支撑台30用于支撑传输装置所传输的传输件(未示出),支撑台30下方具有供传输件穿过的通道301。由此,当传输件的生产线上的某一工位出现故障,而传输装置依然在对传输件进行传输时,如图5所示,可以通过控制驱动机构驱动支撑台30向上移动至设定位置,从而将支撑台30上方的传输件向上抬起,而传输装置上的其它传输件可以沿X方向(图1中后至前的方向)通过支撑台30下方的通道301继续传输,从而避免传输装置上的传输件堆积在一起,或者,传输件相互撞击而损坏的问题。之后,可以将支撑台30上的传输件转移至其它地方,并在支撑台30下方没有传输件时,如图4所示,可以控制驱动机构驱动支撑台30向下移动至初始位置,也即驱动机构未驱动支撑台30向上移动时的位置,以使支撑台30的高度低于或等于传输件的高度,当传输装置上的传输件经过支撑台30上方的时候,可以再次控制驱动机构驱动支撑台30向上移动,以将支撑台30上方的传输件转移至其它地方。当然,上述升降台开可以实现其它功能,例如:可以通过控制驱动机构驱动升降台向上移动,以将升降台上方的传输件抬起,以供检测人员或检测装置对传输件进行检测,而不会影响正常生产情况,提高了检测效率。其中,可以通过手动控制驱动机构驱动支撑台30上下移动,也可以通过控制器对驱动机构进行控制,具体可根据升降台应用的环境而定。另外,可以使支撑台30只通过驱动机构与支座组件10连接,也可以使支撑台30还通过其它连接机构与支座组件10连接,具体可根据升降台的结构而定。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传输件可以为镀膜玻璃,也可以为其它工件、半成品等任何需要不同工序进行加工处理的产品,此处不作限制。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可以使升降台包括与支撑台30连接的滚轮组件,该滚轮组件的滚轮用于支撑传输件,以减少传输件与升降台之间的摩擦力,使驱动机构驱动支撑台30向上移动以将传输件抬起时,传输件的转移更加轻松方便。其中,可以使滚轮组件包括万向轮和/或万向球31,由此,当驱动机构驱动支撑台30向上移动以将传输件抬起时,传输件在水平方向上能够相对支撑台30沿任何方向相对滑动,从而使传输件的转移更加灵活。具体地,当滚轮组件包括万向球31时,如图2所示,可以使万向球31包括万向球安装座11,以及,与万向球安装座11滚动连接的滚珠33,该万向球安装座11设置在支撑台30上,且部分滚珠33伸出于万向球安装座11背离支撑台30的一侧,以在驱动机构驱动支撑台30向上移动时,对支撑台30上的传输件进行支撑。需要说明的是,滚轮组件可以只包括万向轮和万向球31中的一种,也可以同时包括万向轮和万向球31,具体可根据支撑台30的结构而定。在一实施例中,可以使滚轮组件的数量为多个,以在支撑台30通过滚轮组件支撑传输件时,减少每个滚轮组件与传输件之间的作用力,避免每个滚轮与传输件之间的作用力过大而损坏传输件或滚轮组件。具体地,如图1及图2所示,可以使支撑台30包括多个横向设置的支撑杆34,在支撑杆34上设置有多个滚轮组件,多个滚轮组件沿支撑杆34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由此,能够保证支撑杆34上的多个滚轮组件的高度基本相同,从而使支撑杆34上的多个滚轮组件均与传输件的底部抵接,以降低每个滚轮组件与传输件之间的作用力。而且,多个横向设置的支撑杆34上的滚轮组件共同对传输件进行支撑,能够避免传输件在支撑台30上产生晃动。其中,支撑杆34可以为直杆,也可以为弧形杆或其它弯曲的杆状结构,当支撑杆34为直杆时,多个支撑杆34中的两个可以相互平行设置,也可以相互之间呈一定夹角设置,具体可根据支撑杆34的结构而定。例如:可以使多个支撑杆34为直杆,多个支撑杆34相互平行,并沿通道301的延伸方向(前后方向)依次排布,以使多个支撑杆34上的滚轮组件能够更加稳定的对传输件进行支撑。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4及图5所示,可以使升降台包括支撑架35,支撑台30支撑在支撑架35上,驱动机构与支撑架35连接,以驱动支撑架35上下移动。由此,能够提高支撑台30的强度,并使驱动机构更加方便的驱动支撑台30沿上下方向移动,尤其是支撑架35包括多个横向设置的支撑杆34时,通过支撑架35能够将多个支撑杆34稳定的连接在一起。具体地,可以使支撑架35包括位于通道301左右两侧的第一连接杆37,该第一连接杆37的延伸方向与通道301的延伸方向一致,在第一连接杆37上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支撑件36,支撑台30与该支撑件36连接,以使支撑台30支撑在支撑架35上。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支撑架35包括位于通道301左右两侧的第一连接杆37,以及,第一连接杆37上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支撑件36,能够使支撑架35的结构更加简单,并避免当支撑台30升起后,支撑架35与经过通道301的传输件相干涉。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杆37上的支撑件36的数量与支撑杆34的数量相等,且第一连接杆37上的多个支撑件36沿第一连接杆37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支撑件36呈杆状设置,支撑件36的下端支撑在第一连接杆37上,支撑杆34的上端支撑在支撑件36的上端上。可选地,可以使支撑架35还包括两个第二连接杆38,两个第一连接杆37与两个第二连接杆38连接形成矩形框架结构,以提高支撑架35的强度。其中,两个第二连接杆38位于支撑台30的下方,并与支撑台30间隔设置,以使两个第二连接杆38与支撑杆34之间形成通道301。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3至图5所示,可以使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缸21,该驱动缸21的一端与支撑台30连接,另一端与支座组件10连接,以驱动支撑台30沿上下方向移动。由此,通过控制驱动缸21伸缩即可控制支撑台30升降,驱动机构的结构非常简单,控制非常方便。其中,驱动缸21可以为气压缸,也可以为液压缸,当然,当驱动缸21为气压缸时,成本更低。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缸21包括缸体22及活塞杆23,可以将驱动缸21的缸体22与支撑台30连接,将驱动缸21的活塞杆23与支座组件10连接;也可以将驱动缸21的缸体22与支座组件10连接,将驱动缸21的活塞杆23与支撑台30连接,具体可根据升降台的结构而定。其中,可以使升降台还包括中间连接件24,驱动缸21的活塞杆23通过中间连接件24与支撑架35或支座组件10连接,以使活塞杆23与支撑架35或支座组件10的连接更加方便。可选地,可以使驱动缸21的数量为多个,并使多个驱动缸21分布在通道301的左右两侧,以使驱动缸21能够更加平稳的驱动支撑台30上下移动。例如图1所示,可以使驱动缸21的数量四个,四个驱动缸21平均分布在通道301的左右两侧,且通道301每一侧的两个驱动缸21沿通道301的延伸方向排布,以使驱动缸21更加平稳的驱动支撑台30上下移动。在一实施例中,可以使升降台包括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包括经气管(未示出)串联的气动三联件(未示出)、气动手拉阀(未示出)及驱动缸21,其中,气动三联件用于对气源进行净化、过滤和减压后输出额定的气源压力;气动手拉阀对该控制系统进行控制,以实现对驱动缸21的快速操作,减少中间转化环节,降低出错率,提高安全性能,并降低控制系统的成本。其中,可以使驱动缸21为双作用气缸,以使驱动缸21具有缓冲的效果,驱动缸21的活塞杆22在行程末端运动平稳,不产生冲击,能够更好的保护传输件。当需要处理应急情况或者需要对传输件进行检测时,打开气动手拉阀开关,驱动缸21的活塞杆23会往顶,以带动中间连接件24及固定在其上的支撑架35、支撑台30等向上移动,从而将传输件升起,以防止传输件堆积碰撞,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或者,对传输件进行检测。当将支撑台20上的传输件转移,或者,检测完支撑台30上的传输件后,确定通道301内没有传输件经过时,关闭气动手拉阀开关,使驱动缸21排气,从而使整个升降平台回复初始位置。当然,驱动机构也可以为其它能够驱动支撑台30上下移动的机构,例如:可以使驱动机构电机,该电机的转轴通过齿轮与齿条啮合,齿条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与支撑台30连接,由此,通过控制电机转动,即可控制升降台上下移动。此外,电机还可以通过丝杆、连杆等机构驱动升降台沿上下方向移动,此处不再赘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3及图6所示,可以使支座组件10具有供驱动机构安装的安装座11,该安装座11上具有多个供驱动机构安装的第一安装位,多个第一安装位沿通道301的延伸方向依次分布。由此,能够在通道301的延伸方向上,对驱动机构,以及,通过驱动机构与支座组件10连接的支撑台30的位置进行调整,使支撑台30在传输装置中的位置更加合适。可选地,如图3及图6所示,可以使升降台包括第一连接件(未示出),在安装座11上开设第一固定孔111,该第一连接件与驱动机构连接,并插入到第一固定孔111内,以将驱动机构与安装座11固定连接。其中,可以使第一固定孔111具有供第一连接件沿通道301延伸方向活动的空间,由此,可以在第一连接件将驱动机构与安装座11固定连接之前,可以将驱动机构和第一连接件沿通道301的延伸方向移动,以调节驱动机构和支撑台30沿通道301延伸方向上的位置。其中,第一连接件与驱动机构的连接方式具体可根据驱动机构的结构而定,例如:当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缸21时,可以在驱动缸21的缸体22上开设第二固定孔221,第一连接件插入第二固定孔221并与缸体22固定连接,以使第一连接件与驱动机构连接。当然,也可以直接将第一连接件与驱动缸21的缸体22连接在一起,此处不作限制。可选地,第一连接件可以为螺栓、销钉等等,此处不作限制。在一实施例中,可以使支座组件10具有支撑安装座11的支撑座,并使安装座11上具有多个第二安装位,多个第二安装位沿通道301左右两侧的排列方向依次分布。由此,能够在通道301左右两侧的排列方向上,对驱动机构,以及,通过驱动机构与支座组件10连接的支撑台30的位置进行调整,使支撑台30在传输装置中的位置更加合适,使支撑台30向上移动后,位于支撑台后方的传输件能够顺利的通过支撑台30下方的通道301。可选地,如图3及图6所示,可以在支撑座上开设第一连接槽121,使支撑台30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未示出),该第二连接件与安装座11连接并插入到第一连接槽121内,以将安装座11与第三连接杆12连接在一起。其中,可以使第一连接槽121具有供第二连接件沿通道301两侧的排列方向活动的空间,由此,可以在第二连接件将支撑座与安装座11固定连接之前,可以将安装座11和第二连接件沿通道301两侧的排列方向移动,以调节驱动机构和支撑台30沿通道301两侧的排列方向上的位置。具体地,可以使支撑座包括沿通道301左右两侧的排列方向延伸的第三连接杆12,第一连接槽121开设于第三连接杆12的上表面,并沿第三连接杆12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连接槽121在第三连接杆12的上表面形成的槽口的宽度,小于第一连接槽121内侧壁之间的间距,第一连接槽121在第三连杆的端部形成有供第二连接件插入的安装口122,第二连接件插入到第一连接到121内的部分的宽度小于第一连接槽121的槽口的宽度,由此,当第二连接件通过安装口122插入到第一连接槽121内后,不会从第一连接槽121位于第三连接杆12上表面的槽口脱出。其中,如图3及图6所示,可以在安装座11上开设有第三固定孔112,第二连接件插入到第三固定孔112内,以将第二连接件与安装座11连接在一起。当然,也可以直接将第二连接件与安装座11固定连接在一起,此处不作限制。可选地,第二连接件可以为螺栓、销钉等等,此处不作限制。在一实施例中,可以使安装座11上具有多个供支撑座安装的第三安装位,并使多个第三安装位沿上下方向依次分布。由此,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对驱动机构,以及,通过驱动机构与支座组件10连接的支撑台30的位置进行调整,使支撑台30在传输装置中的位置更加合适,使支撑台30向上移动后,位于支撑台后方的传输件能够顺利的通过支撑台30下方的通道301。可选地,如图6所示,可以在安装座11上开设第四固定孔113,并使支撑台30包括第三连接件(未示出),该第三连接件与支撑座连接,并插入到第四固定孔113内,以将安装座11与支撑座连接在一起。其中,可以使第四固定孔113具有供第三连接件沿上下方向活动的空间,由此,可以在第三连接件将支撑座与安装座11固定连接之前,可以将安装座11和第三连接件沿上下方向移动,以调节驱动机构和支撑台30沿上下方向的位置。具体地,当支撑座包括第二连接杆38时,可以在第二连接杆38的侧面上开设第二连接槽123,并使第三连接件插入到第二连接槽123内,以将第三连接件与支撑杆34连接在一起。第二连接槽123的结构与第一连接槽121的结构基本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可选地,第三连接件可以为螺栓、销钉等等,此处不作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只使支撑座上具有多个供安装座11安装的第二安装位,或者,只使安装座11上具有多个供支撑座安装的第三安装位,或者,也可以使支撑座上具有多个供安装座11安装的第二安装位的同时,使安装座11上具有多个供支撑座安装的第三安装位,其中,后者能够使支撑台30的调节更加灵活。可选地,如图6所示,可以使安装座11包括相互连接支撑板13和连接板14,支撑板13的下表面与第三连接杆12的上表面相对,第一固定孔111及第三固定孔112开设与支撑板13上,并贯穿支撑板13,连接板14的板面与第三连接杆12的侧面相对设置,第四固定孔113开设于连接板14上并贯穿连接板14。其中,可以使第三连接杆12的上表面与支撑板13的下板面贴合,并使第三连接杆12的侧面与连接板14的板面贴合,以使安装座11与第三连接杆12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具体地,可以使当第三连接杆12的上表面与侧面垂直时,并使支撑板13和连接板14垂直。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可以使第三连接杆12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第三连接杆12沿通道301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在每个第三连接杆12上设置多个安装座11,并使每个第三连接杆12上的安装座11沿第三连接杆12的长度方向分布,以使支座组件10能够更加稳定的对驱动机构及支撑台30进行支撑。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传输装置,该传输装置包括升降台,该升降台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可选地,可以使升降台的数量为多个,并使多个升降台沿传输件的传输方向依次间隔排列。由此,当传输件尺寸较大时,可以减少每个升降台与传输件之间的作用力,并使传输件的支撑点更加分散,以使升降台能够更加稳定的支撑传输件;当传输件的尺寸较小时,可以使每个升降台将一个或多个传输件抬起,以提高传输装置上的传输件的转移效率。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传输装置包括上述升降台的所有实施例的所有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与所述升降台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一一阐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